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当中,不乏各种看破世间冷暖、时常感叹兴亡更替的佳作。这些作品的作者,要么怀才不遇、要么被人诬陷……以至于读他们的作品,常常会有一种悲凉之感。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诗佛”王维的一首诗作。
先说说王维这个人,也确实不愧于他这个“诗佛”的称号。他的许多作品,读来会有一种很“佛系”的感觉。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等等。
公元713年,王维年满十五岁。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家准备到长安游历。路过长安郊外的骊山时,在山脚下看到了秦始皇的陵墓。
看着满山的野草,王维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兴亡盛衰的感叹,于是提笔作下了这首《过始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王维在诗中说:
当初那座雄伟的秦朝墓地,如今已经成了长满野草的山岭;在这地底下,幽暗的地宫却是豪华壮丽的宫殿。墓顶镶嵌的珍珠就像日月星辰一样,墓底用水银灌满,像是奔流的江河湖海。
这地底下如此阴冷黑暗,那墓中的江海人岂能渡过?墓中永远没有春天,又哪能等到雁鸭飞回来?墓旁的松树仿佛是被秦始皇敕封的大夫,一阵风吹来,只听见松树哗哗作响,如同大夫的声声哀悼。
当年的秦始皇,曾经去祭祀泰山,途中忽逢大雨。秦始皇便到一棵大松树下避雨。后来,秦始皇感念这棵松树,便把这棵松树封为“五大夫”。
而此时此刻,秦始皇早已作古,却仍然是一棵棵松树为始皇帝守墓。只是朝代变换,秦始皇拥有的那些繁盛,也早已跟随他灰飞烟灭。
王维写下这首诗时,年仅十五岁,却只用寥寥80字,便一针见血地把秦始皇的穷奢极欲表现出来。
秦始皇生前要建华丽的阿房宫,死后的陵墓也同样规模宏大——整座陵墓像山岭一样高大,墓上的明珠如同日月,墓中的水银就像江河,就是那陵墓中的雁,也是黄金制成。可见秦始皇陵的豪华。
但再豪华、再阔气又如何?“江河”中无人渡船、大雁也不会随着四季交替而冬去春来。这一切,都显得毫无用处。只有那松林的声音,像是大臣们对这种铺张浪费的哀怨。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过始皇墓》就是一个绝佳的典范。
王维在诗中,使用“苍岭、紫台、星辰、九泉”四个意象描绘出来的画面,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表现出秦始皇极其铺张的景象。
整首诗由表到内、由浅入深,极富层次感,可以说是王维视觉印象的代表作品。
有人说,这首《过始皇墓》表现了王维的倾向性。但我倒觉得,这首诗的悲凉感却是不强,仍然是像他的其他诗作一样,以一种客观的视角去看待秦始皇。
这种感觉,就像傅雷评价莫扎特那样:他从来不透露他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
与“王维的经典诗篇《过始皇墓》赏析,看着满山的野草,不由得升起一种兴亡盛衰的感叹”相关的文章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青溪》是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题一作《过青溪水作》,创作时间有争议,一种说法是作于天宝二十年秋冬季节,是王维初隐蓝田时所作,另一种说法是作于王维晚年。
青溪是一条溪水,在陕西勉县,四川青川县有一个旅游景点叫青溪古镇,与王维所写的青溪不是同一个地方,不能混淆,特此说明。
典故
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王维写道:“垂钓将已矣”,说要用垂钓来度过余生,不是说他真要一辈子坐在石头上钓鱼,这是隐喻自己想要隐居,暗用了严子陵垂钓的典故。
严子陵,名光,子子陵,是东汉初的隐士。他和汉光武帝刘秀曾是同学,后来刘秀当了皇帝,中兴大汉,想要请严光出来当官,但是严光拒绝了刘秀,还非常傲娇地改了名字,隐居起来。
光武帝对严光日思夜想,突然有一天齐国人对光武帝说:“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后汉书·严光传》
光武帝怀疑这个人是严光,便先后三次派人带着厚礼,还承诺给大官做,就为了请严光出山,可严光还是拒绝了。
于是,后人就创造了这个成语,来比喻隐居,还衍生出了很多表示不爱当官,就爱隐居的词,比如“子陵心、严子情、羊裘钓、子陵钓、严陵钓”等,比如李白诗《独酌青溪江石上》中写道: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如今,在浙江桐庐县的富春山麓,还有旅游景点“严子陵钓台”,相传就是严光当年钓鱼的地方。
王维这首《青溪》,写得平淡素雅,读来却有很醇厚的味道,闲适而有趣味,在淡泊中,让人若有所思,这就是诗佛的功力。
全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三层解读,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山水崎岖;第二层为中间四句,写山水美景;第三层为末尾四句,写山水生情。
青溪并不是什么奇特的景点,又有什么好写的呢,王维为什么却偏偏要选择青溪作诗?王维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他发现了青溪的平淡素雅,所以他才会选择这条名不见经传的平常溪水,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你看诗中对景色的描写,从头至尾都是恬静、闲适,即使溪水在山石中碰撞出喧嚣的水声,却反而衬托得整个环境越发静谧。
而且,这种静谧不是单调的,静谧中有流水,有水声,有水草荡漾,有芦苇倒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一切是在变化的,又似乎没有变化,十分有趣,十分美好。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写的山水之景,既是自己的情。
最后,他用严子陵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愿意效仿先贤,披着羊皮袄,坐在青溪旁的大石头上,闲来无事的时候,喝茶、吟诗、垂钓,偶有有人路过,和他们攀谈几句,遇到聊得来的,邀请他到那块大石头上,下下棋,当真是极好的。
仕途失意的王维,想来是十分向往这样的生活吧!
与“王维的山水诗代表作《青溪》赏析,诗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相关的文章
《观别者》
唐:王维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诗佛”王维多才多艺,精通诗词、绘画、书法、音乐,而且参禅悟道,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融会贯通,把绘画、诗词、佛道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空灵朴素的语言,线条优美的描绘,充满禅机的意境,开创了文人山水画的先河,被后人尊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王维的诗词艺术造诣高深,其山水诗语言朴素自然,闲淡恬适,节奏舒缓,韵律优美,凝练隽永,意境幽远,诸如《山居秋暝》、《竹里馆》、《鹿砦》、《鸟鸣涧》、《辛夷坞》、《使至塞上》《林园即事寄舍弟》、《送梓州李使君》等千古传诵,脍炙人口,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除了享誉诗坛的山水诗,王维的送别诗也是代表了盛唐诗词艺术的最高成就,诸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临高台送黎拾遗》、《送沈子福之江东》等,不事雕饰,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含蓄隽永,是唐代送别诗的经典代表作。
这首《观别者》也是王维送别诗的名作之一,诗人看到陌上亲人离别,依依不舍,不由得勾起思乡之情,心有戚戚焉,因而深情创作出这首五言古风,千百年来被人传诵,如今读来,依然感人至深。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长安城东,设帐款行,满眼绿色,纤陌纵横,杨柳依依,枝叶离离,亲人送别,洒泪抽泣。首句描写了离别的场景,在都城外亲人依依惜别。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此句说明送别之人。在唐代燕赵之地接近边疆,和突厥接壤,“爱子”前去燕代之地,自然不是游玩,而是游宦,或者公务在身,抑或为生计奔波,因而即便是家中严父慈母年寿已高,白发苍苍,也不得不就此别离。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此句说明缘由。如若不去燕赵,那么老人无可奉养之资,迫于无奈前行,临行前新生种种忧虑,不去不可,去又生忧,真是两相为难。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为什么呢,还是考虑老人如何照顾。因而,把父母委托兄弟们侍奉,又拜托周边四邻多相帮扶。“切切”、“依依”,刻画出这位孝子的恳挚之情,对兄弟们一边又一遍的交代事宜,对邻居们作揖打恭的拜托,情切意真,反复念叨,看来还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然而又不得不如此,真是令人心酸。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此句说明离别时情形。因为前去燕赵之地,因而在长安东门临时设帐款待亲朋,一则感谢送别之情,再则拜托照顾家事之意。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同样描写临别情形。相见时难别亦难,人生自古伤离别,古代离别确实令人悲楚,交通不便,一旦离乡,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不得相见,岂能不令人催心伤肺?“佀”指伴侣,这里指妻子和子女。妻子儿女不愿意让他就此离去,依依不舍,前来泣别,奈何马上就要起身,...
查看更多与“王维的古诗词代表作《观别者》赏析,经典句子分析”相关的文章
一年四季变幻不停,在大家心中最喜欢的是什么季节呢?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春天,还是感到萧瑟的秋季,亦或是白雪皑皑的冬天?总有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会摒弃夏天,觉得夏天实在是过于炎热,或许之所以会觉得这样,是因为大家没有去过夏季的郊野吧,树木翠绿,彩蝶纷飞,让人感到如痴如醉。而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就是王维的一首五律,整篇诗文美如画卷,惊艳整个郊外的夏天。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首诗写于唐开元28年,王维已经年过40,此时的他已然过上了一种特殊的生活,半为官半隐退,而人生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在诗文上,他开始潜心创作各种各样的田园山水之诗,而这首诗就是其中非常经典的一首。
在他的这首诗文中所描写的是一幅美如画卷的夏天郊野景色,全诗紧紧围绕“新晴”两个字展开,将夏季雨后的郊外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此时是初夏,下过雨之后他外出散步,因为这时他已经不再沉心于朝堂之事,心中无所牵挂,所以极为放松。走在郊外田间的土地上,空气之间看不到一丝尘埃,他环顾四野,最先看到的是城楼外门,与溪口相连的村边树木也是一清二楚的。
我们知道下过雨之后,空气总是分外清新的,这也正如这首诗文的第2句,从侧面印证了“新晴”两个字。而第1句中的那个“旷”字更是用得极为精妙,一方面他是将郊外的开阔旷达描写出来,而另一方面他也表明自己此时的心胸非常开阔。此时的诗人更如同一位精通佛学的禅师,明心见性,让他感悟颇深。
于是他继续向前行走,远方的田野外有一条河,河面波光粼粼,又如同一汪明镜,将夏日的阳光反射。晴朗的天空,山外还有山,而碧绿的山影,则在蓝天之上层峦叠嶂,无论是那天上的白云,还是蓝天亦或是碧绿的水,都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美如画卷的大自然的景象。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并没有忘记将笔落入在田地间耕作的农夫身上,此时正是农忙的季节,家家户户都趁着刚下过雨去田地中做农活,所以他眼前也似乎浮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身影。而也正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将这种让人沉醉的风景映上了人的气息,反倒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与生活气息。
王维在这首诗中将自己所看到的全部景物都写入笔中,可是却并没有显得杂乱,无论是城门还是村边,亦或是河水、田野、山峰,空间及方向都毫无杂乱之感,可见王维的水平之高。而在这一片布局之中,他最后又点缀上了忙碌的人影,让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
品读过王维这首诗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全文都紧紧围绕着主题去发挥,雨后的天气晴朗,一切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正是这种极美的自然风光,让作者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所以创作出来的诗文也就更加美丽。而且也是因为这雨,农民们才开始忙碌的工作,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他对于劳动人民的赞美呢?
与“王维的一首五律代表作《新晴野望》赏析,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相关的文章
人们常说好诗都让唐人写尽,的确,此言不虚。唐诗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涉猎广泛,几乎无所不包。
王维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所及之处,多是刻画自然山水的美好,是对于心灵自在的追寻。王维之诗,如景物画中的杰作,甚为空灵唯美。读其诗,远离尘嚣,能够使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憩。
以下10首诗可谓王维的代表作,其诗中空灵唯美的意境,令人沉醉。
1.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以后的王维完全看淡世情,乐于追寻大道。他寄情于自然山水,心灵与之融合,保持着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姿态。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绘了诗人山居时晚遇秋雨、雨后月照的情景。王维善于捕捉事物灵性的时刻,例如月照松间、清泉流石、渔舟莲动等。
3.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虽然是送别诗,其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却给人以超尘绝俗之感。
4.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描绘了终南山的高峻辽阔,宛如神仙之所。而诗人的悠然自在,与樵夫的款款洽谈,又未尝不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美景。
5.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喜欢用“空山”二字,其实“空山”就是“空心”,是心灵的全然放松,全然与自然万物融合。
6.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短短20字,却灵动的描写了春夜山中桂花落,以及月惊山鸟而鸣于春涧的图景。
7.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深夜幽静的竹林之中,一个人弹琴唱歌,唯有明月作伴。这是一种孤独,还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8.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晚年的王维,已达我空、人空之境,完全与自然共沉浮,领略其中大道。
9.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描写一幅景物画的小品诗,灵动自然,趣味无穷。
10.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所见的初冬之景,冷秋、清溪、空翠之气等景物,给人以空灵朦胧之美感。
与“王维的古诗代表作有哪些?其诗中空灵唯美的意境,令人沉醉”相关的文章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秋”在不同诗人的表现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意象,从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众多具有悲愁之意的经典之作。虽古代诗人眼里的秋天大多是悲凉萧瑟的,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却闲适乐观,意趣盎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代: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山河相依相伴,秋日渐寒的天气加深了草木的颜色,水变得舒缓并沿着山脚流向远方。我独自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门外,迎着秋风聆听那树上暮蝉飘来悦耳的声音。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也飘起了一缕缕炊烟。此时,我又碰到像楚狂接舆那样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唱歌。
王维与裴迪同朝为官,关系密切。裴迪比王维小,对王维崇拜,受其影响大。晚年两人同隐终南山,这首被誉为“诗中有画”的诗,就是他们怡情于山水的彼此酬赠之作。
王维不仅是唐代著名诗人,还是画家,也是音律高手。诗人将画景入诗,诗呈画景,画面无声胜有声。他能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用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勾画出空灵、恬淡、闲适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北宋文学家苏轼就给予了崇高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唐代多才多艺者不乏其人,但像王维这样能做到多艺俱精者实在不多。《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诗人以画入诗,用生花妙笔将灵性的语言从心底倾泻而出,将美景与人物情态完美融合,呈现出了伴秋山同住,与朋友同醉的意象。
在众多写秋天的唐诗中,王维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出悲愁色彩,既使不光写自己,他把朋友裴迪轻松自在,醉酒狂歌的情态也写得维妙维肖,意趣盎然;恰与自己赏景听曲结合得天衣无缝!可见,这对朋友衣食无忧,才得以醉情山水。
这首诗同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积极向上相比,虽都无悲愁之感,却没有了雄心壮志!这也许是诗人宦海沉浮,拭去浮华,最好的归宿吧!
欣赏王维这首诗,感觉到做人的乐观,恬淡之中也多意趣。虽秋天这个季节也会给人带来矛盾与纠结,但更会给我们带来积极向上与生活的热情!落叶和鸣蝉也许会给我们增添点淡淡的哀愁;但红红的柿子、浓浓的柚香却会给我们送来丰收的喜悦。因此,在文人墨客笔下,既可以写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意象,也可写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雅致。
王维在他所处的时代,都少悲叹,多乐观,是闲也悠悠,乐也悠悠!我们处在盛世华年,不仅是闲也悠悠,乐也悠悠,更要各展所长,共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与“王维的悲秋经典代表作是哪首?这对朋友衣食无忧,才得以醉情山水”相关的文章
被尊为诗佛的王维,在唐代诗坛是一位很难被模仿的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话说得是没错的。作为最会画画的诗人,王维的诗中有一种水墨画的天然美,他给唐诗带来了一股别样的清新。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王维的一首咏雪诗,诗的名字叫《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诗坛并不缺咏雪经典,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白居易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但这些咏雪诗读来总觉得少了一丝空灵。与这些经典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咏雪诗虽名气并不大,但却神韵悠远,从开篇美到结尾。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写此诗时王维已是中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诗题目中的“胡居士”是他的一位好友,和他是邻居。一日清晨王维推开门,发现门外下起了大雪,想起了居于陋室中的胡居士,一时有感写下了这首经典咏雪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先从拂晓的更声起句,更声报晓,诗人起床梳洗,看着眼中衰老的容颜,心中生出迟暮之感。诗人就用一个“寒”字点出这个冬晨的冷,而后的“清镜”也透着一股寒气,看得出来诗人此时的心情并不算欢喜。
次联写诗人推门看雪的动作。引起他推门之举的是窗外的风声,冷风吹着竹子,发出沙沙的响声,让诗人不禁好奇地想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开门雪满山”这5个字,一下子将前三句的小景放大,令诗情跌宕,而此时诗人的心境显然也发生了变化 。这两句有听觉也有视觉,短短10个字令人印象深刻。
颈联突出的是一个“静”字。雪势虽大,但雪花却是轻盈的,它在空中飘飘洒洒让整个小巷子显得更加宁静,家中的庭院也因为雪变得宽广清闲。虽然这10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却言简意丰。小巷和庭院之所以会静是因为雪后鸟雀等都冷得躲起来了,人们也都在家里不出来了;而之所以会“积素广庭”,则是因为大雪覆盖了小草和灌木,白茫茫的一片让整个环境都变空旷。所以这10个字看似只写了雪,其实在画面之外还有物和人,堪称神来之笔。
雪中的无人之巷,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居于不远处的胡居士,于是他用一个问句落笔:“胡居士此时你在家里干什么呢?是不是依旧柴门紧闭,躲着闭关呢?”王维为胡居士写过好几首诗,从那些诗中来看这位胡居士家贫却志清,王维曾接济过他。所以在大雪天想起他,其实并非调侃,而是担心他在这寒冬的生计温饱问题。所以此诗虽句句冰冷,但读完心里却暖暖的。
对这首诗,后世名家都给了高度评价。《网师园唐诗笺》称其:“不假追琢,自然名贵”,这个说法是不错的。虽然整首诗并没有高级的字眼,但却写得自然空灵,气浑而语切。这首诗大家喜欢吗?
与“王维的一首经典咏雪诗代表作,名气并不大,但却神韵悠远”相关的文章
唐朝大诗人王维人称“诗佛”,因其诗歌的主要风格为赞美自然山水、探寻心灵。其实,王维真正“诗佛”的风格形成于后期,彼时王维厌倦官场,寻求佛道,寄情于自然。
在前期王维有一段入仕的时期,此时的诗风比较具有“烟火气息”,但是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则贯穿其一生的诗作。王维在早期曾写过一首《观猎》的五言律诗,该诗语言流畅犀利,颇具艺术特色,被誉为千古佳作。
《观猎》全诗如下: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释义:强劲的风吹过,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将军正在渭城的郊外狩猎。秋草已然枯黄,使得鹰的眼力更加犀利,雪花融尽后使得马儿更容易飞奔。转眼间路过新丰市,即而又回到细柳营中。回首观望刚才射雕的地方,暮云千里,与大地连成一线。
王维的这首观猎诗以一个“猎”字贯穿全诗,分为出猎和猎归两部分,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将军冬季狩猎图,突出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首联为“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首先点明“风劲”的环境特点。这种氛围之中,可以听到弓箭离弦后弓弦的响声。进而指出原因是将军在渭城狩猎。首联开头刻画出萧杀的气象,其后点明狩猎的主题,下笔不凡。
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为千古佳句,历来为后人所推崇,最能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冬天的草枯黄之后,鹰眼在草地上搜寻就十分敏锐;积雪融化之后,马儿跑起来不会打滑就跑的轻快。这两种自然现象王维描写得甚为逼真传神,宛如一幅优美的画。
颈联为“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句中的“细柳营”本指汉朝名将周亚夫的屯军之处,后多指代军营。“新丰市”和“细柳营”都在渭城,相隔七八十里地。“忽过”和“还归”二字突出了将军狩猎的迅速,具有强烈的飞动的画面感,一位骁勇的将军的形象赫然于纸上。
尾联写景,贯穿全诗。“射雕”引出北齐斛律光射雕的著名典故,颇具趣味性和历史感。且以“千里暮云平”手笔,尤为精当。
该诗造语精当,意味悠闲深长,章法整齐,耐人寻味,实为唐诗中精品。
与“王维前期的一首代表作《观猎》赏析,全诗语言流畅犀利,被誉为千古佳作”相关的文章
长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非常善于通达权变,往好了说是圆融,往坏了说是圆滑。儒家提倡“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所谓的“中庸之道”其实就是通权达变,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无可无不可”,选择人生道路要随着世事的沉浮变化而变化。所以,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儒道佛都是他们的人生选项。
年轻时、得意时眼高于天,梦想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做三不朽的事业。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旦生活困顿仕途黯淡,则“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隐入江湖,从此不再过问世事,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这是失望不是绝望,那要是人生无路可走之时,又该如何呢?难道是去死?中国人不会选择自杀。中国人讲究孝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自杀是一件不孝的事情。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给自己的人生留一个后门,那就是遁入佛门从此青灯黄卷暮鼓晨钟,在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中了结一生。
金刚怒目的儒家是治世的,清静无为的道家是养生的,而四大皆空的佛家则是用来安顿绝望的灵魂的。
佛教的人生观的核心是一个“苦”字,世界观是一个“空”字。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一个大而无边的苦海,世事纷纷扰扰、诱惑纷至沓来、情感复杂纠缠、欲望无穷无尽,令人沉溺其中而不可自拔。而按照佛教的世界观,人们所在意的所纠缠的,竟然是一场虚空,如镜中月水中花如梦如幻如泡影般不可把握。所以在佛教看来,人于红尘中的一切都是徒劳而毫无意义的,佛教的优势不在于消除痛苦,而在于消除痛苦的想法,而痛苦的想法,恰恰来自于我们对滚滚红尘的执念。你要是能够置身世外,如“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高蹈出尘不与人争就能消解痛苦了,这就是禅宗教人解脱困顿的方式。
在唐朝诗人中,与禅宗关系最密切的要数王维了,他被誉为“诗佛”,中年以后写下了大量山水田园诗歌,既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做到了“以诗示禅、以禅入诗”,用元好问的诗来说就是“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把诗歌的清隽与禅宗的虚灵合二为一,代表了唐诗融会佛家精神的最高水平。
王维其实并非一开始就倾心佛学,他风流倜傥年少有为,未冠之年就风靡唐朝文化圈,出入王公贵族文人雅客之间,二十一岁就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进士,被任命为太乐丞,可谓少年得志。按理说红尘有大把诱惑,不应该想着断绝红尘遁入空门,但王维一生并不如意,他先是因事被贬做了仓库管理员,而立之年又先后失去了母亲和妻子,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虏无奈做了伪官,差点因此被杀,后虽保住性命,但名誉受损,中年之后始终在失意于自责之中度过。
按照“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路径,王维最终选择了皈依佛门,他想寻找精神上的自我解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他开始追求“山林吾丧我”的境界,将自己一生烦恼与痛苦,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的桃花源和辋川别墅那片冷寂幽静的山林之中。
王维与山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山水使他忘记了尘嚣烦扰,而他又将禅意入诗,给山水...
查看更多与“王维三首禅意的古诗代表作赏析,王维为何一心向佛呢?”相关的文章
盛唐诗人王维精通绘画,使得他的诗作也美如画卷,令人赞不绝口。同时诗人还深研禅理,经常还含蓄地以禅入诗,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禅境。
比如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诗人绝口不提一个禅字,却用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下面介绍王维的一首禅诗,景物描写美不胜收,最后5字更充满禅意。
千塔主人
唐代:王维
逆旅逢佳节,征帆未可前。
窗临汴河水,门渡楚人船。
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
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
诗的大意是:客舍中正逢佳节,收起风帆,客船不再前进。窗户正对汴河之水,门外渡口处,楚人的篷船不停地穿梭。村庄里鸡狗自由奔走,桑榆繁茂,树影远荫着农田。禅师的住所没有见到主人,枕席上还升起一片云烟。
这首诗作于开元17年,王维当时28岁,曾到过汴河。汴河,唐时指连接黄河和淮河的通济渠的东段。从河南荥阳县北的板渚接收黄河之水,经安徽宿县、江苏泗洪至泗州,与淮河相通。
千塔主人是一位僧人,详情难考。王维路过此地,大家一路奔波,都感到很疲惫,恰好时逢佳节,于是便在此稍作停留。年轻的诗人在旅舍坐不住,便出来溜达。
首联交代地点和事件缘由,“逆旅逢佳节,征帆未可前”,这两句简洁明了,为下文做好铺叙。逆,迎;逆旅,迎接旅客之处,即旅舍。
诗人先在旅舍周围观察,只见“窗临汴河水,门渡楚人船。” 因汴河下接淮河,而淮南古属楚地,所以汴河中有楚人的船只。诗人下榻的旅舍也是普通的当地人家,这里航运发达,商贸盛行,平时这里就经常人来人往,不仅渡口非常繁忙,酒家和旅舍的生意也非常兴旺。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王维笔下描写的景色,也颇有江南水乡的风光。
王维又继续向村庄里走去,清风徐徐,天高气爽,田野里庄稼长势喜人,田埂上也栽种着桑榆,诗人心情舒畅,脱口而出两句诗,“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
颈联写山村田野,幽淡闲远。一个“散”字,描绘出村落中鸡犬无拘无束、随处觅食的情景,衬托出山村的宁静自然。一个“荫”字,也写出桑榆繁茂、田地广远的画面。
虽然村里人烟稀少,诗人却游兴不减,依然继续前行,似乎很想在短时间内,把这里全部游览一番。又走了不远,来到一处寺院,虽然有些破旧,却很干净齐整。寺院的大门敞开着,诗人却没有寻觅到主人,“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 尾联写寄寓的禅院主人外出,作者以虚无的云烟作点染,盛赞主人的超然物外,枕席之间好像还存有灵气。
王维在他的《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中也写道,“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表现了禅师的悠闲自在;另一首《投道一师兰若宿》中也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更是提到“枕席”,都是相同的写法,主要从侧面渲染高僧的超脱不羁。
纵观王维的这首禅诗,全文无一处提及禅字,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浓浓的禅意。诗人先介绍客舍和渡口处的繁忙,然后描写农家“鸡犬、桑榆”,渲染出一幅毫无拘束的生活画面。最后才出现千塔主人的居所和枕席,只用“枕席生云烟”...
查看更多与“王维最有名的诗代表作《千塔主人》赏析,诗人绝口不提一个禅字,却很有禅意”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