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于眼前的苟且,不如在诗词中流连心灵的远方。
唐诗中有许多以送别为主题。这些诗,有的洒脱豪迈,如王勃送杜少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的慷慨激昂,如高适送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的感伤满怀,如张说送梁六“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读到杜审言这首送别诗时,我不禁莞尔,原来话别还可以如此风趣!让我们一起共读杜审言的《赠苏绾书记》。
赠苏绾书记
杜审言(唐代)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他是唐诗从初唐向盛唐过度时有过贡献和影响的一位诗人。苏绾是诗人的朋友,时任“书记”一职,即唐代节度使置掌书记,负责文牍工作。
《赠苏绾书记》,是诗人送别苏绾从军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紧扣主题,讲述送谁,为何而送。如果直接描写苏绾,无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在此,诗人引用典故类比。曹丕《与吴质书》中说:“元渝(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也道:“书记既翩翩,赋歌能妙绝。”诗人借此称赞苏绾风流潇洒、文采非凡。
您风流儒雅、才华横溢,为什么要从军边疆呢?诗人的这个问题,显然并不需要回答,“从戎赴朔边”已是既定事实,容不得选择。一个问句将诗人对朋友难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突破了平铺直叙的窠臼,写得婉转动人。朋友就要动身了,自己虽然百般不舍,却也是无可奈何,怎么办呢?只能期待朋友快点回来啊!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表达“盼归”的心情,讲述的角度却另辟蹊径。“红粉”,形容美貌的女子,这里指苏绾的妻子。“燕支山”,在如今甘肃省山丹,多产燕支(红兰花),正好回应“朔边”,对应“红粉”,诗人的匠心可见一斑。
美丽的嫂夫人独守空闺,掰指头算日子,盼着你回来啊!你可不要在燕支山久久逗留,迟迟不归啊!本来是诗人盼着苏绾快点回来,却借苏夫人之口表达,语言幽默诙谐,充满了生活情趣。
我想,苏绾本来离情依依,心情阴翳,听了杜审言兄的如此调侃,定然忍不住展眉大笑。可能,在边疆无聊之时,回想杜兄的顽皮调侃,心情也会为之舒展。这才是朋友、知己。这样的诗,不是文绉绉,冷冰冰,而是热情的,温暖的。
《赠苏绾书记》,有离情别绪,却全无惆怅抑郁,有调侃言笑,却不觉轻佻放纵, “好哥们”之间畅所欲言、亲密无间的情谊,无拘无束、嬉笑调侃的气氛跃然纸上,让人心领神会,不禁莞尔。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话语、这样的情境,也常常出现,诗人信手拈来,妙笔生花,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诗情画意。
愿我们发现,并享受充满“诗意”的每一天!相信,生活有“诗意”,就不会“失意”。
与“杜审言的送别名诗《赠苏绾书记》赏析,原来话别还可以如此风趣”相关的文章
如果说“诗圣”杜甫写诗有遗传基因的话,那么,这个优质的基因应该来自于他爷爷杜审言。杜审言在初唐诗坛可谓声名显赫,其五言律诗成就极高,影响极大,被被后人评论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杜甫也毫不客气地点赞爷爷说:“吾祖诗冠古”。杜审言为人孤傲,诗风浑厚明净,在气质上与杜甫的诗有几分相似。
以下五首诗,是杜审言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的诗歌风格。
(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诗是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被明朝诗评家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亦是千古名句。
(2)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人南窜”与“水北流”形成鲜明对比,直言“人不如水”,真的令人悲,令“花鸟愁”。
(3)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对着洛阳的景观大道说:等明年春天再相聚时,请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天吧!
(4)登襄阳城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这首诗写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感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在气质上有交汇,可谓家族血脉传承。
(5)旅寓安南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这首诗的“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句,直接启迪了王维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足见杜审言的影响力。
与“杜审言的五首诗代表作赏析,杜甫写诗源自于他爷爷”相关的文章
诗词创作既需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格修养,也要深入生活、观察感悟。大自然多彩多姿,不仅为人们提供各种必需品,还贡献了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写诗离不开景物描写,古人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情景交融的诗句才会打动读者。
也许我们无法像王维那样写景如画,却应该知道一些写景的技巧。例如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人描写的是一处小景,却显出了在广阔江面上行驶的景象。如果是曲折的小河,经常要转弯,就无法风正一帆悬了。下面介绍杜审言水平很高的一首七律,以小见大,精美得当。
大酺
唐代:杜审言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杜审言,字必简,诗圣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而被流放到峰州。他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同称为“文章四友”,他的作品朴素自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这首《大酺》是杜审言在晋陵郡江阴县(今江苏江阴)任县丞时创作的,并一直流传至今。
酺(pú),指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于是亲享明堂,大赦天下。一时间全国上下,到处钟鼓齐鸣,欢声雷动,这首诗突出地表现了民间的欢娱,也是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这首诗的大意是:毗陵、震泽通遍天下、包举全国,大家饮酒作乐、普天同庆。伐鼓撞钟、声惊海上;新妆袨服、闪耀江东。梅花片片飞落、仿佛地面的残雪;青青柔条、丝丝暖馨,一派春光无限。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我也将为百姓祈福,但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作者开篇就用“九州通、万国同”,构成一个恢弘辽阔的意境。接下来又描写出“伐鼓撞钟、新妆袨服”的热闹场面,而一个“惊”字和一个“照”字,也是字斟句酌,选词恰当,生动传神地渲染出庆祝场面的壮观。
而全诗最出彩是颈联的两句写景,“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一方面柳遇好风,暗喻民逢明君、皇恩浩荡如春风。另一方面,诗人观察细致,描写深入。
柳叶初开时,嫩芽刚疏放的地方叫柳眼,一个“开字”,正与柳眼相联系。春风吹拂、柳芽舒展,本来是一处小景,却细致入微地透露出春回大地的消息,可谓以小写大的典范。
这种例子还很多,比如杜甫的诗作《紫宸殿退朝口号》,其中两句这样描写,“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宫殿中有许多花树,众官上朝时鱼贯而入,然后就站在花下等待,即为“花覆千官”;淑景,指美好的日影,因为上朝议事时间很长,树影移动。
作者以小写大,展现出唐代皇宫中的盛大场景。欢迎大家继续补充,享受诗词带来的欢乐!
与“杜审言水平很高的一首七律代表作《大酺》,全诗最出彩的是哪句?”相关的文章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诗歌鼎盛的一个时期。那在唐代写春的诗更是数不胜数,在其中也不免会出现和唱,和唱是唐朝固有的一种写作手法,这不仅是当时的一种政治现象,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和唱就成了唐朝的一种盛行的诗歌现象。
在古代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和唱大多都是这样,就是因为和唱激发了杜审言的思乡之情,然后就留下了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但是现在这种和唱已经变味了,现在好多人在出书的时候需要找名家和唱或者是作序、题名。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是杜审言很有名的一首和诗。原诗是晋陵陆丞作所的《早春游望》,和诗就是指由第一个人作诗,其余的人根据此人所作诗的韵、律作的诗,在所作的诗中题材、原韵、格律一致,作诗以作酬答。
现在的江苏常州就是题目中所说的晋陵。陆丞是作者的一位好友,具体的名字在《全唐诗》中是没有记载的,陆丞当时是在晋陵任县丞,所以在和诗的时候杜审言就是以姓加职位进行和诗,在唐代诗人这样的和唱方式是很盛行的。
当时的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他的好友陆丞是在邻县做官,说起来两个人还算是的同僚,但同时也是好友。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杜审言在那时候也算是时运不济,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虽然在仕途上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远离了当时的京都,只在江阴这个小县当了一个小官,在当时也算是壮志难酬。但是他当时的诗坛还是颇负盛名的,而且在文坛名气甚高。
那时候正是江南早春的天气,一般都会和朋友一起出去踏青、郊游从而找一下作诗的灵感。这本来是一件赏心乐事,但杜审言却像王乘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想想会不如回去得好。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赏美景而心不乐,内心既有对春天的向往,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凄清思绪,优美的景色在此时他的眼中已经是黯然失色,甚至于在内心充满了伤感之情,还有那有满腹牢骚被写进自己的诗中。
在杜审言这首诗一开头就发出了不一样的感慨之声,不管游子离开家乡多久,对家乡的感情还是依然如故。言外之意就是,他自己如果现在在自己家乡的话也就不会产生这么浓烈的思乡之情了,因为他对自己家乡的初春已经是见惯不怪了。这里杜审言用“独有”和“偏惊”二字,主要是为了强调自己此时在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首诗的开头很有自己的特色,也是这首是别致的写作之一。
在这首诗的中间二联中就写出了为何而“惊”,为何而“新”。从语言描述的表面来看看,这两联主要是写了江南初春至仲春二月的一些变化特点,通过描写表现出了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杜审言是用自己家乡的春天来描写江南的春天,也就是他现在所处地方的春天。由此可见杜审言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思乡之情是极为迫切的,对自己故乡的怀念也是情深意切,在这一句中虽未用思乡之句,之描写新景的独特...
查看更多与“杜审言的一首合唱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人是怎么思念家乡的?”相关的文章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应制诗,大家应该都知道应制诗就是古代臣子奉皇帝之命而作的诗,而诗的内容也大多都是歌功颂德,也有少部分是在陈述对皇帝的一些期望。但实际上,大部分还是歌功颂德的,也就是在拍皇帝的马屁。但是拍马屁也分好几种,有的人拍马屁就让人感觉很做作,很虚伪,有的人拍马屁却能拍到点上。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的一首应制诗,看看他是如何写的吧,原诗附上: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唐代:杜审言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杜审言的这首诗是写于唐中宗李显的生日聚会上,当时李显过生日,邀请群臣在内殿里为他庆祝生日,出了一个“终南山”的题目,让大臣们去作诗,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于是杜审言就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山上华丽的宫殿高耸入云,精美的楼阁就像在在树梢上高高地悬着一样。半山腰漂浮着清新的瑞气,山峰中环绕着祥瑞的云烟。小臣我持酒向皇帝祝寿,愿永远生活在这太平盛世中间。
由于这是在唐中宗李显的生日宴会上,因此肯定免不了要写让他高兴的话,于是杜审言首联以北斗星高挂宫城边,巍峨的终南山都倚立在蓬莱三殿之前来映衬皇宫的宏伟高峻。这是借北斗、南山来歌颂长安城的壮观。“北斗挂城”还有一层隐意。据《三辅黄图》卷一记载,汉高祖修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隋唐长安城虽然对秦汉都城的设计作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使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重相依,由北向南同用一道北城垣这一点并没有变。这样就突出了皇帝所居之处,宫城象征北极星周围的紫薇垣,皇城则象征着地平线上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天象,而郭城则象征着周天之内。这种以群星环拱北极星的设计思想,是皇权和专制思想在建筑学上的形象反映。所以,作者说“北斗挂城边”不仅是一个夸张性的描写,而且也是对长安城形制的一个象征性说明。
中间两联接着说,皇宫高耸,穿破云层,整个终南山中都缭绕着祥云瑞烟。颔联正面写终南山的宫观殿宇高入云表的壮观。颈联以终南山瑞云缭绕,和朝廷的兴旺之气相通,进一步以终南山景物来加以歌颂。
最后一句直接夸赞祝福皇帝寿比南山,治国有方,就和古代的尧舜一样英明。而有了前面的描写,最后的称颂赞美就水到渠成。这最后一句一连用两个典故,但从文意上看都很贴切,没有生硬拉扯的感觉,果然有才华的人拍马屁都是水到渠成呀。
诗人以北斗、南山、金阙、玉堂写宫殿的高峻雄伟、金玉满堂,以终南山的瑞气、祥云,如在仙境,形容皇宫有如天上宫阙,最后祝圣上寿比南山,愿永受圣王统治。诗人的这种赞颂,在战乱频仍、祸患不绝、人命危浅的古代社会实际上是一种很善良的愿望。而作者所生活的唐代前期,国力强大,声威远播,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理想。但是,这种颂歌自古迄今几被所有的文人唱过,已成为陈套陋习,近于套话、门面话,凝定为...
查看更多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的一首应制诗,是如何拍皇上马屁的?”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