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唐诗杰出的诗人之一,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的诗歌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于后世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对于他的诗,那都是非常的熟悉,例如他的《过故人庄》、《春晓》、《田家元日》等等,那都是唐诗里不朽的名篇,很多人都能够背诵。
孟浩然的诗大多都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尤其是他的《春晓》,那可谓是妇孺皆知,连小学生都能够全篇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而且他的这些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每一首诗,那都是极为的工整,情景交融,非常值得一读。
个人是非常的喜欢孟浩然,而且由于他在艺术的造诣,后来把他与王维并称为“王孟”,那么小编为大家介绍一首他比较冷门的诗,可以说是同样非常的经典,也是非常值得一读,那便是他的《宿建德江》,这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唐诗。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的这首诗,可谓是写得抑扬顿挫,一开篇便是读者带入到了诗人所营造的那种意境中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这短短的两句,便是把时间和地点都交代了清楚。使得我们知道此时的诗人正在江边,刚刚是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另外此时的时间正是傍晚时分,我们的诗人的心情,也非常的忧伤。
这时便给读者留下了一处空白,诗人到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的如此忧伤,于是我们接着往下读,看到诗人突然笔峰一转,便写道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只有这江水和明月与人相亲相近。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人此时是一个人,他由于一个人只身在外,于是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在末尾一句:“江清月近人。”便是以江和月来比喻亲人,从而也使得这一整首诗,充满了更为浓郁的感情。
孟浩然的这首诗最大的一个艺术特点,那便是他既不是写人,也没有写船出行,而是以船、日暮、野旷、低树、江、月,便把把这一首诗的意思完全地表达了出来,令人读了之后,也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江边泊船的画面来。这种以景代入,层层递进的方式,也使得这首诗有另于其它的诗作,使得它在情感上,能够引发人更为浓重的情感共鸣。
孟浩然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件,用一种非常有秩序的方式串联了起来,而且这首诗中,始终是以一个愁字贯穿,这个愁字与那些日常的生活景物,却是相得益彰,把愁渲染的更为浓烈。
与“孟浩然的唐诗代表作《宿建德江》,诗中始终是以一个愁字贯穿”相关的文章
之前和大家介绍过李煜、辛弃疾、李清照、张先、姜夔、苏轼、晏殊、范仲淹等词人及李贺、李商隐、王维、杜牧、刘长卿、王昌龄、白居易等诗人的经典诗词,如果没看过的可以进入我的主页查看我之前整理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孟浩然!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其名气虽然不如李白、杜甫、王维等名声响亮,但其诗成就之高,也是后人十分推崇的,今天我们来欣赏下孟浩然的那些代表作。
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有多少人的启蒙诗就是《春晓》呢?相信每个人对它都不陌生吧!
2、《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
3、《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上过小学的应该不会不知道这首名作吧!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入仕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这是初中级别学生必学的了!
5、《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
6、《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全诗透露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中间两联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7、《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此诗通过“引领”遥望和向舟中人探问,表现对越地的向往。首句即写“江落潮平”,点明正适宜轻舟快渡,但诗人却“时时引领”遥望,足见心情的急切。末句一问,寄托着对越地山川之美的渴慕。全诗笔调朴素,意境浑融。
8、《送杜十四之江...
查看更多与“孟浩然的代表古诗词有哪些?这八首值得收藏回去细读”相关的文章
有人说:诗人有两样东西最让他们害怕,一是怕怀才不遇,二是怕孤独。但是天意弄人啊,许多千古名篇都是以这二者为主题创作而成,可以说诗人们是在用自己的不幸去感染读者,而这些不幸都是他们对前途、对生活最“痛”的领悟。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的孟浩然就有一首诗,是他身处异乡时所作,他竟然哭了出来。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人应举不第,离开长安后,为了排解苦闷,曾一度漫游江淮。《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诗人夜宿桐庐江上时,怀念扬州旧友而作。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景与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韵味悠长。
这首诗出现了多个地名。桐庐江也叫桐江,它是富春江的上游,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诗中的沧江就是桐庐江。建德在桐庐江上游。诗中的“维扬”“海西头”以及题目中“广陵”都是指扬州。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孟浩然这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景,讲述夜宿桐庐江时周围孤独的环境,后四句抒情,因为孤独,所以写信遥寄广陵的朋友。猿啼本来就让人有断肠之感,自己一个人夜宿孤舟,更觉猿啼声频增愁怨,而且“沧江急夜流”,流水湍急,作者的内心肯定是像流水一样不平静。
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吹得两岸树叶沙沙作响,从听觉上来说,作者经过“猿啼”“急流”“沙沙的响声”可以说每一样都使自己觉得无助,倍感孤独。放眼望去,明月当空,在桐庐江上就只有一叶孤舟,虽然说“明月照水面闪银光”,看起来很有意境,但是一个人、一叶孤舟总让作者心中泛起客愁。
最后四句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作者说“建德这个地方不是他的故乡,他想念扬...
查看更多与“孟浩然五言律诗的代表作赏析,诗人最后为什么而哭?”相关的文章
《唐诗三百首》中孟浩然最著名的八首诗词,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689—740),唐代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善于用五言诗描绘山水和田园的景色,他是唐代第一个以山水诗见长的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王孟”。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我来到洛阳拜访袁拾遗,谁知他已被贬官且流放江岭。听说那里梅花开得早,可那又怎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呢?
诗前两句是对偶句,这两句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显出作者心中的愤懑和不平。后两句的“梅花早”极言岭上早梅之好,也反衬出“北地春”的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这种写法,更见感情的深挚。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田园诗以质朴平淡的文字描写了农家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浓密的绿树环绕着村庄,村外是苍翠横斜的青山。我们面对着窗外的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闲聊着农事。相约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再来饮酒,欣赏菊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的洞庭湖水与两岸平齐,天空倒映在水中,水面与天空混为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
想渡过湖却找不到船与桨,闲居在家有负朝廷恩德。旁观别人垂钓,空有羡慕之情。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的夜晚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时,到处都能听到小鸟的啼叫声。昨夜风声雨声四起,也不知花被吹落了多少。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在鱼梁渡口人们在抢渡,显得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知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面对北山岭上白云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品味欢欣。我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张五,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稍事歇息。远远看去,天边的树林活像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犹如一弯新月。什么时候你能带着酒到这里来?重阳...
查看更多与“孟浩然著名的古诗有哪些?被选进《唐诗三百首》中的这几首你都知道吗”相关的文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被贬,李白和孟浩然各作一首经典诗相送,高下立见
唐代诗坛群星璀璨,那些如今被写在课本上的名字,在今天看来似乎略显陌生,但在当时他们也曾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正因为有了他们,诗坛也成了一个大的朋友圈,诗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七绝圣手王昌龄、诗仙太白、孟浩然之间的友谊。王昌龄和孟浩然相识得要早一些,孟浩然比王昌龄大了9岁,一生布衣的孟浩然十分欣赏王昌龄的洒脱。孟浩然51岁时,王昌龄来路过襄阳,俩人把酒言欢,也就是这场酒宴,本已染重疾的孟浩然因没忌口丧命。听说好友死讯的王昌龄伤心不已,却在巴陵意外遇见了正被流放夜郎途中的李白,两大诗坛巨匠一见如故,自此王昌龄和李白也就成了多年好友。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两首诗,就是王昌龄被贬后,李白和孟浩然各写的一首经典诗,两首诗都感情真挚,是难得的佳作,但两相比较高下立见。
1.《送王昌龄之岭南》
唐.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这是王昌龄被贬岭南时孟浩然所作。诗的大意是:洞庭此去路漫漫,枫叶惊醒了秋意。当年岘首山赢得了羊公爱,长沙城愁苦了贾谊。岭南那地方,穿衣没有丝麻,吃的也只有些鱼鲜。我本就身患重病,现在又要为你担忧。当年我们一起共事几年,今天却又要天各一方。昔日的意气丰风如今何在?我只能向南望斗牛星来解一片思念。
全诗悲痛沉重,先以写景开篇,浓浓秋意下一片萧瑟。再写岭南之地的荒芜,想到好友将在这样的地方吃不好穿不好,身在病中的孟浩然担忧不已。最后回忆起两人在相交多年的岁月,感慨如今天各一方。
2.与孟浩然的沉重不同,李白在听说王昌龄左迁龙标时,写下的这首诗虽也伤感,更多的却是劝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李白一首很经典的七绝,诗的大意是:在这暮春时节,杨花落尽,子规鸟也日日啼鸣,我听闻你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那地方偏远,沿途要连经五大溪。我只有将这为你担忧的一片心,寄托给天上那轮明亮,就让它随风一直陪着你,直到那夜郎西。
与孟浩然诗一样,这首诗前两句也是写景,后两句写情。暮春时节,本就是满目凄凉之际,听闻好友被贬,更添了一份伤感。第二句,李白以“过五溪”对龙标的偏远一笔带过,而孟浩然则是从衣食等细节描写,各有千秋。最后两句,是李白完胜孟浩然之句,都是一片惆怅下望明月,李白这句将明月拟人化,将“愁心”寄托在明月上,意境高远。最后7个字,哪怕是悲痛中仍可见诗仙的飘逸和洒脱,对被贬的好友,也是极大的安慰。
两相对比下,后世都认为李白更胜一筹。大家觉得呢?
与“孟浩然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与李白的哪个更胜一筹?”相关的文章
古人以过年这天的午夜,作为冬季结束,春天开始的分界线。自古以来,描写春节的诗词很多,但多数是写深处他乡,思念亲人的题材。而孟浩然的这首《田家元日》,却写了作者的另一种心情。一改别人过年思乡的情调,令人耳目一新: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湖北襄阳人,所以有人称他为“孟襄阳”。孟浩然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平时看到谁有为难,总会解囊相助,所以人缘很好。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孟浩然在长安等着应试,正赶上在这里读过除夕,回想起自己曾经在山野隐居,读过一段“渔樵耕读”的岁月,有感而发,写了这首《田家元日》诗。
这首诗其实是写于大年初一,所以才有了首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启东”。说的是夜里的北斗星,昨天晚上北斗星的勺子还指向北方,今天早晨就指向东方了。古人认为,北斗星的勺子把,指向北方,那么天下就都是冬天,指向东方天下就全是春天。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当然也不知道分南北两个半球,春夏秋冬两个半球四季相反,所以才这样说。昨天晚上还是冬天呢,今天早上就到了春天了。
当年,诗人刚满四十周岁,正值不惑之年,精力充沛,正是壮年时期,本想走入仕途,有一番作为。虽然当时自己还没有官职,但是心里却时刻挂念着农民兄弟。回想自己在农村时的日子,白天在田野里,跟着农夫们一起耕作,到了傍晚,跟着骑着黄牛的牧童,扛着锄头,哼着小曲,一起回家。读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几天前,在女儿语文课本上,看到的宋朝雷震写的一首《村晚》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的情景,和孟浩然的的这首《田家元日》,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这两首诗写的季节不同,一个是夏日池塘的景色,一个写的是冬日感怀。相同的地方是,都写的田园风光。诗人孟浩然,在田园隐居时,结识了很多农人,跟他们一起劳作,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才能写出这么情真意切的好诗来。
这首诗,虽然是大年初一写的,但是诗人并没有落入俗套,抒发思念家乡的情感。而是笔锋一转,把自己的恬淡自然,和美丽的田园风光,知足而乐的农人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这首诗,在新年伊始,感叹日月如梭,时光蹉跎。漫长的冬季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已经来临。期盼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民取得一个丰收年。所以最后诗人写到:“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其实这最后两句诗,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诗人也期盼自己,这次进京应试,能够有一个好成绩,能金榜题名。到那个时候,自己也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与“孟浩然写春节的代表作《田家元日》,与其它诗人的春节诗有什么不同?”相关的文章
说到中国的自然美景,大家恐怕首先会想到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确实,江南的美景让人沉醉。江南之美,诚如白居易所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而江南的腹地,杭州的西子湖更是美不胜收,正如苏轼所说:“所谓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文坛擅长描绘美景的山水田园诗人极多,其中孟浩然首屈一指。孟浩然笔下的自然,是与诗人的生命历程紧密相连的,其中“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是一种心思乡的深沉苦痛;“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一份内心的清丽淡雅;“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是几分高尚的节操;“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是宁静致远;“扉松径长寂寞,唯有幽人独来去”,是一份冷清、寂寞和自在。
在孟浩然诗文的风轻云淡中,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孟浩然十分沉醉于荆楚风物。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以说楚地风物,让孟浩然流连忘返。特别是对地处湖北省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孟浩然更是毫不吝啬溢美之辞。为什么?因为那是诗人的故乡!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孟浩然描写襄阳美景的一首诗,美得令人心醉。
《登望楚山最高顶》
唐.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此诗作于诗人43岁,当时他从吴越回到故乡襄阳,登览了襄阳城南的望楚山。这首诗开篇就指出,若以形势之胜论山水,襄阳之美远远超过会稽。尤其是那最高的望楚山,鲜有人迹攀陟。这山峰石崖峭壁,就像是刀削而成,众山同它相比全都太低。诗人在晴明的日子登上峰顶,极目远眺。锄地的云梦泽似乎只有手掌一般大小,武陵源在繁花掩映中扑朔迷离。兴尽而归,夕阳西下,一轮明月透过藤萝映在深溪里。此等意境,美哉如画!
通读全诗,孟浩然对望楚山的盛赞绝非溢美之辞。开篇十个字,以议论发端,点名山水形胜之美,襄阳远远胜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须知孟浩然游历过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但家乡这座望楚山却一直没有登览过。因此,一种巨大的震撼,让孟浩然发出了望楚山美过会稽的感叹,可谓于情于理都毫无造作之感。诗篇紧接着写远望望楚山,石崖若刀劈,显示了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而一览众山小之感,更突出望楚山之巍峨高耸。望楚山的陡和高,恰恰表现出一种凌云之气势和美感。
七句到十句写登望楚山。在晴朗的天气里登上望楚山,极目南望,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隐在迷迷蒙蒙的花中。而云梦泽和桃花源一则是衬托山之高,二则是映衬山之美。云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湖泊,而桃花源在湖南的武陵。可见此处孟浩然,并非写实,而是用了写意的笔法。因为襄阳的望楚山上即使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见湖南的梦泽和桃源。况且沧海桑田,唐时云梦已大多成为陆地。这种写意笔法,更衬托出这两句诗文辞优美,诗意盎然。
诗的最后,还将一种流连忘返和盘托出。入夜,诗...
查看更多与“孟浩然的一首名诗代表作《登望楚山最高顶》,诗人的故乡在哪里?”相关的文章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孟浩然秋季登山之作,孟浩然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介绍。为什么不直接赏析这首诗而要介绍作者呢?原因如下:
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论及读书时有必要知道书籍的作者,他们说了下面一段话: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由此可见知道作者的重要性,知道了作者也就知道了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的原因等。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初唐著名的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孟浩然层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考中,布衣终生。孟浩然在正史中没有传记,他的事迹被元代文学家辛文房编入《唐才子传》中。
在无缘科举的情况下,孟浩然选择了隐居生活,曾隐居鹿门山。在隐居期间,孟浩然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他的诗歌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孟浩然的诗歌具有诗清淡的特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写作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
这首诗中的张五是谁?
这首《秋登兰山寄张五》就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的诗歌,《秋登兰山寄张五》也做《秋登万山寄张五》,张五是谁呢?张五就是《唐才子传》中的子容。他和孟浩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都在襄阳隐居。
子容就是张子容,襄阳人,为什么孟浩然讲张子容称为张五呢?因为唐代人们喜欢在称呼中用家族内子弟的排行次第,称为“次第”,是亲切的一种称呼。如果是初次见面的朋友,就会先问对方的姓氏行第,随后便以行第相互称呼。张子容在兄弟间排行第五,所以孟浩然便称呼他为“张五”。 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
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
《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
这首《秋登兰山寄张五》就是两人的唱答之作: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当时张子容隐居在襄阳岘(xiàn)山以南的白鹤山上,而孟浩然也隐居在襄阳附近。孟浩然秋日的一天登山岘山对面的万山,远眺好朋友张子容,就写下了这首诗信寄意。孟浩然在诗信中约张子容在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因为古代的重阳节,人们有登高的习俗。
全诗开头的四句写出诗人孟浩然喜悦的心情,孟浩然为什么会有喜悦的心情呢?因为这是诗人作为隐者怡然自得的内心写照。
在这秋高气爽的好日子里,诗人不由得想起同样也隐居在附近的好朋友张子容来,他登山远眺,期望能看见好朋友张子容,可是没有看见。孟浩然对好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如同天空中高飞的鸿雁一样,飞向对面的白鹤山。
五、六句点明秋天特有的节气,诗人孟浩然在山上一呆就是一天,这个时候已经是日薄西山、黄昏之际,诗人的心头不由得泛起一阵阵的闲愁,而清秋的山色却又引发诗人的闲情逸致,诗人借景生...
查看更多与“孟浩然经典的一首代表作《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中的张五到底是谁?”相关的文章
诗意的山水,闲云野鹤的生活,是历代文人墨客一生的向往,然而真正领略山水之乐的人并不多,要么是匆匆过客,要么是一霎烟雨般的驻足。
大唐王朝三百年间,涌现出无数杰出的诗人,其中怀才不遇者也比比皆是。但终其一生未谋个一官半职的,只有孟浩然一人。
孟浩然,天地间一山水闲人,却活成了所有人的精神偶像。就连谪仙人李白也对他钦佩不已:“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他用双脚丈量大唐的锦绣山川,用双眼见证人生的起起落落,用双手写下恬淡洒脱的人生态度。
在孟浩然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大唐皇权几度更换,世道也趋于混乱。
年仅18岁的他便有了“文不为仕”的想法,可好歹孟家也是亚圣孟子的若干世孙,书香世家,名门望族,孟老爷自然不会由他任性妄为。年少轻狂的孟浩然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跑到鹿门山好友张子容那里。
还写下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朗朗上口的诗句。
鹿门山下有间酒馆,一次偶然的机会,孟浩然遇上了韩襄客,一个从郢城到襄阳来卖艺的歌女。
才子配佳人,两人一见钟情,当即便私定终身。
一个说:“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孟浩然《赠韩襄客》)
一个说:“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韩襄客《闺怨诗》)
只可惜两情相悦,却不能朝朝暮暮。
孟家在襄阳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断不会容一个歌女入门。
热恋中的人总是疯狂的,为了爱,孟浩然与父亲彻底决裂,与韩襄客在郢城拜堂成亲。而韩襄客深爱着孟浩然,纵然一生无名无分,也甘之如饴。
人生最怕的是来不及。26岁那年,孟浩然的父亲去世。他还没有来得及与父亲和好,他还没有来得及让他的妻儿见过父亲,就永远地失去了父亲。
这时他的热血仿佛被重新点燃,他决定完成父亲未了的心愿。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孟浩然第一次背井离乡,远赴长安。然而他的理想破灭了。他想回去,可又无言面对他的亲人,于是他决定留在长安。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前路茫茫的他,只能以茶代酒,聊以自慰。
三年后,孟浩然的仕途依然一片渺茫。而在他漫游吴越、夜宿建德江时,却悟出了中国山水诗的象外之境——失意幻灭中的理趣。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舟泊暮宿,望眼欲穿的烟渚上,只有自己在漂泊。野旷,天低,江清,月近,写景亦是写人,便把这人生逆旅当作一回逍遥游了。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可能官场真的不适合他,他也对功名利禄早已厌倦,最终他又回到了鹿门山。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果然还是田园山水最适合他。
孟浩然一生布衣,却因他的诗让盛唐诗卷流溢出清淡自然的色彩,被后世誉为山水田园诗的第一人。
从此,《孟浩然集》天下流传,他也在精神世界中得到永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追寻诗和远方的意义在于去认识不同的世界,去看不同的风景,去享受不一样的生活……让我们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眼前,让我们感悟宇宙的浩渺和生命的伟大,让我们敬畏生命和自然,让我们更加...
查看更多与“孟浩然的古诗有哪些?孟浩然的爱情和事业”相关的文章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的这两句诗直白的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在李白尚未成名之前,孟浩然已名动天下,但是他俩一见如故,志趣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成为唐代诗坛的一段佳话。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造诣非凡。他出生于襄阳的书香之家,少年时便显露出过人的文学才华,诗文俱佳,名气也越来越大,此时的孟浩然对仕途并不感兴趣,而是选择与好友张子容隐居于鹿门山。
但是这样的隐居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多,公元712年冬,好友张子容远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不久之后,孟浩然也离开了鹿门山,开始了他了游历生涯,漫游江南各地,广结天下名士。
孟浩然喜欢过隐逸的生活,但他在四十岁时,却选择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现实是残酷的,孟浩然的第一次科考以落第而告终,但他并未放弃求仕。四十六岁的孟浩然再一次前往长安求仕,结果不理想,也未求得一官半职。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早年求隐,淡泊名利,晚年求仕。已过不惑之年的孟浩然为什么有着强烈的求仕愿望?个人认为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生活贫苦所迫,希望改善生活,孟浩然晚年过得很苦,杜甫有诗写道:“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寒冷的冬夜,靠的是粗布短衣御寒,甚至连被子都没有。
其二是因为生命的失落感,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儒家讲究”学而优则仕“,四十岁时,孟浩然或许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他已不再年轻,却没有建立一番功业,甚至感到一事无成。
孟浩然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佳作,这首《早寒江上有怀》是他最经典的一首诗,亦入选《唐诗三百首》,整首诗浑然天成,最后两句更是妙绝古今,堪称千古名句。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抒情诗,情真意切,漂泊在外的孟浩然,看到眼前的景物,有感而发,勾起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无论走得有多远,时间有多久,故乡却难以割舍,是人心中最深的牵挂,故乡是一个人的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萧瑟,通过对秋天典型景象的描写,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淮南子》中写道:“木叶落,长年悲”,诗人见此景,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悲从心来;大雁在诗词中代表书信,我们常说鸿雁传书,大雁南来北往,往返故乡,故亦成为游子思念故乡的象征,韦应物在《闻雁》中写道:“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语言平淡,但却耐人寻味,尤其是“我家”二字直白亲切,含蓄地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的家乡在“襄水”边,风景优美,而此时的他在长江下游地区,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更为感人,可以说是前两句诗情感的递进。在外漂泊久了,思念的泪水已流尽了,这个“尽”字写出了客居...
查看更多与“孟浩然的经典代表作《早寒江上有怀》,这是一首什么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