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袁枚代表作

发布时间:2020-07-15
1 袁枚的代表作《和友人伤歌姬》赏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和友人伤歌姬》

唐代:温庭筠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温庭筠一位友人因心爱的歌姬去世,非常伤心,温庭筠便作这首诗抚慰友人。诗中无非是说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以及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之理,是不能避免的。况且她在世之日,也与之曾有过许多美好的时光。而今突然香消玉殒,不能不使人伤心,但伤心非惟无益,也会对人造成损伤。

这样俗套的话,也只好安慰别人。理谁都懂,只是事不在他身上。如果搁在他身上,除了诗中安慰人的殷殷之意,言辞却都是一无所用。

“王孙莫学多情客”,一个“学”字,透着讽刺,可见温庭筠还是对那位友人还是非常了解的。他其实是在说:“你本也不是什么多情人,昔日也没见你那样。今天她死了,你才拿出多情的样子,伤心、哭泣,愁损身子。早时做什么去了?现在这样,未免也太晚了,一点用没有。”

“自古多情损少年”,其实是在说多情人容易被情所伤,而你不是那样的人。“自古多情损少年”之事,古今不乏其人。南北朝时有民歌《华山畿》,“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女子,悦之无因,遂感心疾而死。及葬,车载从华山度,比至女门,牛不肯前。女出而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遂入棺,乃合葬焉,号‘神女冢’。”

清代著名词人朱彝尊,也曾在他的一首《高阳台》记载一件事,“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

上面两事有些神话的成分,而书中所载极为可信的,如上古时有娥皇女英泪洒斑竹,《世说新语》所记荀奉倩之事,“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还有崔护《题都城南庄》之事,御沟“红叶传情”,更有绿珠、关盼盼殉情而死,元好问《双蕖词》所记大名民家小儿女,因爱情不如意赴水殉情之事。以及清代的纳兰容若伤亡妻之事,等等,数不胜数。大概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那些才是“多情损少年”之事。所以,温庭筠的友人伤歌姬之事真的称不上“多情”。


查看更多
2 袁枚著名的一首诗《箴作诗者》赏析,要成为一流的诗人,必须先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人生短暂,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又非常繁多,于是急躁情绪就会不断滋生。但是古人说得好,欲速则不达。俗话也道,性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杯好茶,慢慢品味,才有滋味;一首老歌,静静欣赏,方懂真情。

读书写作也是如此,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南宋诗人陆游曾教育后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白诗才高妙,也勤奋钻研,“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下面介绍袁枚水平很高的一首七律,仅是最后两句,就令人醍醐灌顶。

箴作诗者

清代: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袁枚,字子才,晚年自号随园主人,清朝乾嘉时期诗人、文学评论家。袁枚倡导“性灵说”,传世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他23岁中举,次年就成了进士,之后又回乡完婚,娶了幼时娉定的王氏,可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双喜临门。

袁枚一生勤于创作,更善于总结,这首七律就是作者以切身的经验,规诫作诗之人。首联先举例说明,给人一个感性认识,“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倚马,即倚马可待,比喻文章写得快;相如:即司马相如,汉代辞赋作家;邹枚,指汉赋作家邹阳和枚乘。诗人说,邹、枚二人不但作赋极为迅速、而且辞藻华美,但是相如的写作能力还是力压他们。

接下来诗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正如物以稀为贵,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才值得认真回味。贾岛就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诗人主张要不急不躁、才能出精品,因为类似的作品数量少,才能更被读者珍惜,所以认真地处理好“贵”与“迟”的关系非常重要。

颈联转而用大自然中的实例,再次说明自己的观点,“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角,是古代五音之一,古人认为角音较清,故曰清角;优昙花,即优昙婆罗花,在佛经里有很多不同的译名,一般称昙花。

作者说,清角的音调很高,因而不容易吹奏;昙花虽然娇妍,却不轻易开放。这两个事例非常贴切,很好地说明了颔联中提出的观点。

最后诗人衷心地希望对方继续努力,“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即使是极乐世界里,神仙们看似悠闲自在,其实大多数是从苦难中修炼得来。言下之意,读书写作虽然辛苦,但没有谁可以轻易成功。要成为一流的诗人,必须先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纵观袁枚的这首七律,仿佛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作者立场鲜明、论据充足,首联先举出古代名家创作实例,颔联顺其自然地提出论点;颈联列出论据,最后还语重心长地劝说,不能不令人心悦诚服。

袁枚作为一位诗人和诗评家,不仅写了大量的作品,也深知好的作品大多数不能随手拈来。那些所谓的高手,表面上风光无限、令人敬仰,其实背地里不知暗自下了多少功夫。

比如杜甫、陆游、苏轼等都是高产作家,但他们的勤奋也是人所共知。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还没学会爬,就羡慕别人在快速奔跑。


查看更多
3 袁枚的一首七律代表作是哪首?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一首韵律优美的歌曲,如果配合感情真挚的填词,必然雅俗共赏。诗歌创作也是如此,最忌讳无病呻吟,而当诗行中融进了诗人的情感,就会在不经意间打动读者。

所以评价一首诗的好坏,不在于其辞藻华丽、典故晦涩,更重在情景相生。诗人们经常以景语抒发深情,还用乐景衬托哀愁,却用之无穷、流而不滞。

比如《诗经》中,“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既是写景,也反映出军容整齐、旌旗飘展,战士们更是心情悠闲地准备去打猎。王国维就曾指出,以物观物,即指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解释,非常恰当。下面介绍袁枚的一首七律,充满理趣,仅是开篇14字就流传广泛。

答曾南村论诗

清代:袁枚

提笔先须问性情,风裁体划宋元明。

八音分别宫商韵,一代都存雅正声。

秋月气清千处好,化工才大百花生。

怜予官退诗偏进,虽不能军好论兵。

诗的大意是:提起笔来,先要问性情;各朝各代风雅体裁,完全不同。不同乐器,都有宫商之调;代有佳作,同存雅颂之声。秋天里月明气爽,处处风景都好;造化本领高强,催动百花开放。可怜我仕途失意,写诗才有长进;不能率军作战,却喜欢谈论兵书战策。

曾南村,名尚增,字南村,袁枚友人。乾隆七年时,两人同时外放为官。这首诗是袁枚与朋友曾南村谈论诗歌创作,强调诗歌应抒写性情,声律和谐,崇尚风雅传统,而不争时代门户。这与他“诗有工拙,而无古今”的主张是一致的。

袁枚是清代著名才子,一生写过七千多首诗。虽然他很早就辞官归隐,但是他的才学却远近闻名,更有无数青年才俊慕名前往,请他指导诗歌创作。

诗人开篇就提出论点,首联也是流传广泛的名句。作者认为诗歌创作首先要注意“性情”二字,不同的时代会出现不同风格的作品,但作家都很在意抒写真情实感。

接下来诗人又讲述了音律的重要性,这里提到的八音是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而宫商则是大家熟悉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诗词中重视音律,不仅可以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可谱曲后进行演唱。

颈联又提醒创作者,要适当地让诗歌具有灵动感,诗人用“秋月气清、化工才大”,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大自然缤纷多彩,物种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描写不同景物也应该手法多样,生动活泼。

比如可以多用一些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还可以结合古代传说、典故等,才能达到令人赞赏的艺术效果。

最后袁枚深情又略带诙谐地说,我之所以能取得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就,都是因为仕途受阻,全部精力都用在钻研诗歌理论和创作上。他自谦地说,自己虽然不是诗坛大家,却喜欢妄加议论,只希望为那些诗歌爱好者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读完这首诗,其实我们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一点。诗人虽然谈论的是诗歌创作,但他的思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可以加以运用。诗歌创作需要创新思维并融入真情,工作中更需要取长补短,辩证扬弃,同时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才能让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并能进退自如!


查看更多
4 袁枚的词代表作是哪首?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为何只写了一首词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古代士人,历来受科举之途,而轻赚钱营生之道。不能及第的读书人,除非家业深厚,不然由于不谙生计,常陷入穷酸不堪的状态,就是科举中第,投身宦海的,也要一生小心,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方得安享太平生活。

其中鲜有能主动选择退出官场,并自食其力者。袁枚则是中国古代士人中比较特别的例子。

袁枚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是润笔费。由于袁枚名声在外,时常有富户为一篇墓志铭而送千金者。除了写墓志铭外,帮人题跋作序也是袁枚的生财之道。扬州有清史稿·袁枚传》载,袁枚所著《随园集》有三十余种,上自公卿王侯,下至市井小贩,皆知其名,甚至海外也有慕名来求其书者。高丽使臣团来中国时,偶尔读到袁枚的诗集,无不为之倾倒,便购买了数十部回国赠人。此后高丽来中国以高价购买袁枚书集者络绎不绝,袁枚的书一时洛阳纸贵。

在购下随园之后,袁枚又将随园东西两面的山林田地池塘也购置下来,并分租给十三户人家种植各类粮菜果木,饲养家禽。此后袁枚不但可以坐收地租,且每日所需之菜肴也由租户供给。随园中食物,除鲜肉豆腐需要外出购买外,其他均可自备。袁枚还曾在安徽滁州购买田地,并将土地出租,收益颇丰。在江北,袁枚也广置地产,并亲往察看。

正因为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袁枚才能不断增修随园,并四处游历,过着“临山登水,寻花问柳”的逍遥生活,并通过经济收入来满足自己的收藏癖好。五十一岁时,袁枚在一封信中说起自己平生最得意的事情之一,便是家中藏书已有万卷之多。同样是玩藏书,他的老友程鱼门却将乾隆年间的文坛巨擘

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字子才,人如其字,袁枚是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袁枚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袁枚之妹袁机亦甚具学识,《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传》皆有传,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  袁枚凭着自己的才学,在二十三岁时中举,人翰林,旋改庶吉士。袁枚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散文,尺牍等30余种。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袁枚还是一位美食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大诗人,大文豪,一生中却只写了一首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袁枚讨厌填词。填词要依谱入韵,规矩颇多,这使在创作上一贯倡导“性灵说”的他觉得写词很受束缚。而袁枚平日与朋友交往,吟诗赠答,对于诗的格律也不太遵守,往往有所突破。他认为:只要能表达意思,形式并不重要。

这一年是1748年,袁枚在南京江宁县当县令,他在南京购置了“随园”,颇有点绝意仕...

查看更多
5 袁枚的四首诗代表作赏析,明白如话,却蕴含着深意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在《经典咏流传》上,梁俊和孩子们的一曲《苔》,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感动了无数人,也让它的作者清朝诗人袁枚广为人知。小编实在是感到惭愧,以前只是知道清朝有个诗人叫袁枚,但没有特意去了解过他的诗。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和小编一样的,因为说起古诗来,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盛唐,因为盛唐的气象实在是太壮阔了。

但是,唐代以后的诗实际上是更加成熟了,不过也缺少了初创时期的活力。宋代的诗更加注重理趣,但读起来比较平淡。清代的诗在宋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到了袁枚,他提出了“性灵说”,主张直抒性灵,写诗人心中的所思所想。他赞同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但反对“温柔敦厚”说,其实也就是反对伪饰。袁枚的诗,大多是绝句,语言质朴无华,甚至以口语入诗,但却显得十分自然。明白如话,却蕴含着深意,十分有韵味。

《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十分感人,催人泪下。袁枚却反过来写,说我们不要再歌咏帝王的爱情故事,人间底层也有凄凉的爱情。你看那石壕村里面,老夫老妻的离别也更加让人感伤,他们的泪水比帝王流在长生殿上的多得多。石壕村与长生殿相比、农人与帝王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可诗人告诉我们,平凡人的感情更加动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袁枚对底层的关怀。这首诗,每一句都运用了典故,但都是为人熟知的,因此也就不显得晦涩,而是浅显易懂。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这首诗前两句,是对仗,也是对比。报更人敲响了更鼓,声音在寂静的夜里飘散,更显夜的沉寂,人声渐渐地消失,也越来越静了。诗人在青灯伴读后吹灭了蜡烛,打算睡觉了。但他发现窗子那边看上去更加明亮了,原来是因为月光照在积雪上的反光,这和白居易的诗句“复见窗户明”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看上去只是白描,其实有一个由动入静的过程,与诗人的心绪是相和的。“月照一天雪”是多么宁静的景象啊!正符合诗人入睡前的心境。可能有人会问,这也值得写一首诗?其实,古代文人的生活是很讲究情趣的,我们今天活得好像有点糙了!

《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这首小诗是赞美春风的。诗人热情地称赞春风是个贵客,只要它一来,所经之处,无不繁华。它来的时候,为我们扫除了去年冬天留下的积雪,它回去的时候,又给我们留下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在诗人袁枚的笔下,春风多像一个热情又无私的奉献者啊!这首诗一定要背会哦!等到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送给春风吧!

《寒夜》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这首诗写得非常有意思。大冬天的,诗人读书一直读到深夜,连睡觉都忘了,香炉中的香都燃尽了。这时候,他的妻子过来把灯夺了去,嗔怪道:“你也不看看这都什么时候了!”“含怒”两个字,就把美人的情态写了出来,让人感到真实和亲切。虽然是斥...

查看更多
6 袁枚的诗代表作有哪些?最能代表袁枚诗歌风格的十首诗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性灵诗人”袁枚十首清新小诗,其中一首曾刷屏网络

袁枚是个讲生活情趣的人,也是个“户外运动达人”。

袁枚60多岁以后,狂游名山大川,天台山、雁荡山、四明山、雪窦山、黄山、庐山、武夷山等,都被他踩在脚下,甚至到80多岁还兴致勃勃出游吴越等地。

袁枚的诗讲性灵,是“性灵派”三大家之一。正因为袁枚的诗追求直抒胸臆,讲究性灵意趣,反对儒家诗教,所以他的诗格外清新可人。以下所选袁枚十首小诗,是最能代表他诗歌风格的作品。品读袁枚的诗,如品茗茶,如尝糕点,如听小曲,别有一番意趣在心头。

(1)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极富童趣的牧牛诗,写得趣味盎然。全诗抓住牧童捕蝉瞬间,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2)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一句“春风如贵客”,就足以让这首诗名垂千古。

(3)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首咏史诗的主题是“普通大众爱情比帝王的爱情更值得流泪”,体现了袁枚“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4)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这首写吹灯入睡、月光如水的小品诗,写得清新凝神、诗味十足。

(5)遣兴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美女需要反复打扮,好诗需要反复修改,这是袁枚的“诗学”主张之一。

(6)山行杂咏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这是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袁枚旅行体验版。

(7)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养鸡是为了杀鸡,这小聪明,还是不要让鸡知道的好,否则……

(8)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这是袁枚游桂林独秀峰所写的诗,最后一句“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以挺拔的青山作比喻,道出“人生孤立也不必苦恼”的达观豪放人生。

(9)桐江作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这首清新明快的山水诗,将坐船游桐江的体验写得清新脱俗、隽永有味。

(10)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以不起眼的“苔花”励志要“学牡丹开”的咏物小诗,被一位乡村教师改编之后,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大放异彩,刷屏网络,成为“网红”。此诗走红的背后,是平凡的“苔花”引发了平凡人群的共鸣——哪怕是最平凡的人,也应该精彩地怒放!


查看更多
7 袁枚晚年的代表作《湖上杂诗》赏析,诗人在羡慕什么?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袁枚 ,号随园老人,清朝乾隆皇帝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浙江杭州人,在文坛卓有建树,与纪晓岚并称为“南袁北纪”。袁枚幼年时并以聪慧著称,博闻强识,二十四岁便考中进士,赐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七岁的时候被外放到江浙一带为县令等小官,为官清正有名声,重视法治法纪,不畏强权,伸张正义,为百姓真正做了一些事实,政绩突出,被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和抬举。这位尹继善大人可谓是袁枚的福星和贵人,曾经在袁枚科举中举时为袁枚找说法,为他中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袁枚是个洒脱的自我价值追求者和意愿实践者,追求自我享受和极致乐趣,可能因为仕途不顺,看破官场和社会的不良现象,心灰意冷,三十四岁时因父亲病逝而丁忧,后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不问朝堂之事。袁枚追求自我、不喜被束缚和约束,因此购买一处废弃的庭院改造成随园,改造更新,植入功能,文艺范加小清新风格,体现他“随心随性随喜,无忧无愁无恼”的人生信条,将随园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交会所。

袁枚是一个富有眼光和经商头脑的文人,不仅将废弃的院子废物利用,做美食,提环境,搞民宿,修缮后华丽转身成高雅精致的别院,堪称优秀的设计师和旧改开发商;而且袁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艺术细胞,辞官后以教书育人为生,凭借他进士和翰林的金字招牌广收学生和弟子,不管男女都接纳,以资助学,可以说思想前卫新潮大胆,同时也别出机杼、匠心独运用,学以致用,经营理念被他运用的炉火纯青。

因此袁枚是个民宿和美食先行者,也是一个民间学者和教授,其心性潇洒,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享受,纵情声色和文艺,勇于创新可见一斑。袁枚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教导人们珍惜光阴珍惜青春,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这是袁枚晚年出游时候看到花开二月天,游人如织,携伴出行的场景,诗人有感而发。

前两句写早春出游的场景,二月的葛岭,花开正艳,一朵朵花儿绽放出迷人的微笑和容颜,微冷和煦的春风令游人倍感舒适,风和日丽,风景正美。山岭上游人如织,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的游人携家人出游,高高兴兴谈起了这葛岭上是不是存在神仙。相传著名的道士葛洪在这葛岭上炼丹修仙,寻找得道成仙的途径,因此人们根据传说推测这葛岭上是否有神仙。

后两句由镜头和笔墨由写景转到抒情,景色虽美,环境虽优,但是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却与众不同,悄悄的发生变化,游人都在讨论得道成仙或神仙的故事,可是诗人却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与游人不同心思和想法,诗人不羡慕神仙而是羡慕花季年少的少年郎,时间宝贵,年华易老,青春不在,无忧无虑、身强体壮的少年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和季节。

全诗前后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扬后抑,将早春美景与众人的心态描写的真实无比,通过诗人内心情感与众人不同作对比,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个性,独树一帜强调应该珍惜时间和少年,人生最美的季节在少年,张扬有力,狂放不羁...

查看更多
8 袁枚最经典的一首代表作《所见》,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身影?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我国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古国,拥有着传承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程,诗歌无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诞生了无数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写出了众多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无论是咏物、抒情、记事都极为经典,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感受。而在其中,写儿童的诗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这类诗句往往描写了儿童生活中的行为,从而赞扬他们天真活泼的形象。

而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这些诗词都是由大人所写,就往往能令人感到深深的共鸣,甚至引发人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与理解。清朝著名诗人袁枚曾经就写出一首此种类型的诗,一方面他深刻地刻画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了他自身的赤子之心,这是孩子身上最珍贵的一种地方,而同时也是我们大人最为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而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这首诗。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在这首诗的第1句中就直指主题,描写一个牧童骑着黄牛的身影,简单的“骑”字不仅将这个孩童的姿态写出,并且还将完全独立的孩子与黄牛连接到一起。其实自古以来牧童骑黄牛的形象就出现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比如诗人杜牧的那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或黄庭坚的那句“骑牛远远过前村”,可见这是一个颇为经典的题材。

在第2句中,诗人则解出孩童的嘹亮歌声,在树林之中不断回响。在这首诗的首句其实是颇为平淡的,可是在这里却突然语调变得高昂起来。而诗人之所以会这样描写,也是为了强调孩童那种悠然自在无忧无虑的心境。在孩子眼中,其实是没有什么烦恼,没有什么忧愁的,他们觉得高兴就会放声高歌,清亮的嗓音震动整片山林。

而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中,大概意思是说,这个骑着黄牛的孩子突然听到了树上知了的叫声,于是想要去捕捉知了,所以他立刻停止了唱歌站立在树旁,生怕惊扰到它。这两句其实是在描写这个孩童的心理状态,虽然内容非常简单,只是写他想要捉捕知了的一件小事,但是从他立刻闭口立的这种神态来说,我们除了能够感受到他的天真,还能感受到他那机智的心性。

而这首诗最妙的地方就是诗文到这里戛然而止,后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孩童到底有没有捕捉治疗,只能由我们去发挥想象了。这首诗中诗文用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个平静而又优美的意境,而这种田园生活正是诗人所喜爱,而这个孩童的天真性格也是诗人所及为推崇的赤子之心的性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这短短的20字,不仅将一个孩子的形象及心理活动刻画出来而,而且还极具趣味性。虽然它只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但是却值得我们大人去阅读,绝对是一首经典好诗。


查看更多
9 袁枚晚年的四首代表作赏析,忙碌间感受生活的情趣与快慰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袁枚,何许人也?他是清朝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在入仕10年后,毅然辞官隐居南京,买了一座隋氏废园,改名随园,过起了随意且随性的生活;他是著名的美食家,写了一部在当时颇为畅销的美食书籍《随园食单》。他开堂授课,广收弟子,女弟子尤其众多。

袁枚的一生,活的潇洒且自我,他写的众多小诗通俗却又富有意趣,读他的诗,会让我们在忙碌间感受一丝生活的情趣与快慰。

在这天寒地冻的寒冬时节,让我们品读袁枚的四首小诗,感悟人间平凡而真实的快乐。

《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这是袁枚在晚年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了葛岭的二月份,此时鲜花都已经盛开,袁枚闲来无事出游踏青。一路上,游人如织,他们在笑谈中,都说渴望做神仙。

而袁枚作为大才子,他的人生境界自然异于常人,并不羡慕神仙,而是羡慕那些青春少年。

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袁枚对青春的渴望和一种隐约的惆怅。

表达了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并对在年轻的希冀中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和无奈。

《纸鸢》

纸鸢风骨假棱嶒,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日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纸鸢本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在袁枚眼中,纸鸢却是颇为受人鄙视的,它就像是凭借权势的小人,在风的带动下,被吹到了很高的地位,从而显示出小人得志的嘴脸。

然而一旦,风停了,纸鸢便会跌落在地上,甚至还不如嗡嗡乱飞的苍蝇。

袁枚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务,其视角真是独特称奇。

《消夏诗》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自从袁枚辞官归隐后,便过上了随性且自在的生活,穿着随意,经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困了则抱花而眠,渴了便喝山泉之水。真有一种王维当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感。

不做官虽然没有高官厚禄,但却有不做官的好处,在这六月时节,袁枚活的自我而洒脱,这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从远处传来更鼓的声音,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进入梦乡,一天的喧嚣归于平静。

此时的袁枚正要准备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在吹灭灯后发现屋子里更明亮了,原来是一轮明月高悬在天上,原来今天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十五”,皓月当空,月亮分外明亮,万物仿佛披上了一层白雪,以至于整个夜晚明亮且安静。

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袁枚在归隐之后怡然自得的心情。

袁枚,的确称得上人生的赢家,他一生酷爱游山玩水,品茶写作,悠哉快活地活到了82岁。


查看更多
10 袁枚最经典的代表作《十二月十五夜》,这样描写雪又不显刻意,有特点鲜明
袁枚代表作
袁枚的千古名句
袁枚的诗

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历经数个朝代更迭,每个朝代都诞生出过非常多的杰出人物,他们犹如银河中的点点亮星,看起来虽然渺小,但实际上却散发着非常炙热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宇宙。比如说大家都熟悉的唐诗宋词,在各自的朝代都有着许多的代表性人物,比如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朝的苏轼、李清照等,相比之下,清朝在诗词这方面倒是显的弱了一点。

不过,这倒并不是说在清朝时没有杰出的诗人,比如说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首诗,就是清朝非常一位著名的诗人所作,这位诗人的名字叫做袁枚,想必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其实若是按照我们现如今的理解,袁枚绝对是一名当之无愧的网红,无论是他的诗词还是他的评论文集,都是那么的独具特色,而且他对于美食也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那部非常经典的《随园食单》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他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当然了,对于我们来说,他最吸引人的其实还是他的诗作,比如说他那首特别具有代表性的诗《苔》,就激励了数不尽的年轻人,也感动了无数人。他很善于把情感以及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与领悟融合在一起写进诗文之中,这使得他的诗不仅充满了美感,而且还有很深厚的哲理,非常适合人们品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这首《十二月十五夜》。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共计20个字,而且全篇读起来非常有趣,诗人所讲述的是在十二月十五日那天晚上看到外面下起了大雪,于是心中突然灵感迸发,就写出了这样一首诗。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其实已经是61岁了,这个年纪的人对事物的理解及想法都非常的深刻,文笔也无比成熟,所以这一时期诗人所写的作品是最值得细细品读的。

在古代的诗词中,描写雪的诗作有很多,通常都是描写雪的洁白,不过袁枚在这首诗的写作上却是另辟新意,他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听觉上去描写,之后再从视觉上描写。这样的写作手法会给人带来一种设身处地的感觉,犹如身临其境,所以虽然诗文很短,可我们却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营造出来的那种意境。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诗人先写到自己耳朵中听到的声音,并以此落笔。诗文的大概意思是说夜已经很深,而这时窗外又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打嗝声音,外面早已没有了行人,人们忙碌了一天,现如今都已经睡下了,周围一片寂静。

而在诗文的后两句中,才是真正的描写到了雪,诗人在文中说,直到把灯吹灭了,准备睡觉,才发现这时的房间似乎比之前还要亮,原来窗外早已下起了雪,月亮和白雪的交融将外面晃得有如白天一样,而窗外那白色的光又打在窗户上,反倒使得室内变得更加明亮。

不得不说,诗人这样的写作方法真的是太妙了,将雪的特点写得非常鲜明,而又不显刻意,实在是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