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两宋时期,有李煜、柳永、王安石、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其中最能代表宋词的两大文人,那当属苏轼跟辛弃疾了。他们两位的水平最能代表宋词坛最高水准了。苏是指来自蜀中眉山的苏轼,辛是指济南府的辛弃疾。两人相差了近百岁,却一同扛起了两宋词坛一片天。
虽说他们都是豪放派的诗人,但生活环节却截然不同。苏轼与辛弃疾,一个生活在北宋,一个生活在南宋;一个科举出身,文满天下;一个行伍出身,壮志满怀,却报国无门。苏轼在豪放中尽显旷达,辛弃疾在豪放中倾尽悲壮。
北宋的词人作词大多是为了应酬,消遣,还有时是逢场作戏。更多的是真性情的流露。南宋的词作逐渐脱离音乐的羁绊,成为文人案头的雅致文学。
苏轼在被贬黄州的第二个中秋节,身处异乡把盏赏月之时,北望遥远的汴京,想起自己在朝堂中屡次遭受污蔑与排挤,顿时孤寂与愁绪涌上心头。这个时候苏轼心中又思乡又悲凉,提笔作下了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梦》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句话可以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了,短短12个字,便概括了人一生的反复无常。
个体是渺小的,浮生若梦、拘泥于世俗,则会乐不得,死于微名虚利之下。最深的绝望是什么?是空漠和漂泊,是荒诞和孤寂。
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苏轼当时的一人的孤凉的心情。多年以后,辛弃疾作这首词的时候,刚好是他罢官回到家中,操劳半生的他终于有时间清闲下来,在一个雨夜,趁着夏雨点点,用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妙的乡村图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虽然看似非常平淡的一首词,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辛弃疾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人生境界。
而这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也是成为了千古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谈论着丰收的美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好声,好像也在说这着这是一年丰收年”
两首《西江月》,两种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欢苏轼的清凉之夜,也有人喜欢辛弃疾的热闹之夜,千年来一直难分高下,但都令人回味无穷。
总而言之,辛弃疾的词讲究词令音律,适合学词者仿效与入门,其在词学上的成就与地位,可比拟杜工部。而苏轼的词更为不拘一格、浑然天成,似李太白之诗,可欣赏而不可学。但正因此却带有一股仙气,不是凡夫俗子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