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末年,张九龄罢相,唐朝的政治由清明逐渐变成了浑浊,王维看到朝廷如此,内心掀起了极大的波澜,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爱国热情渐渐消退,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的归隐之路。王维晚年,其实是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一旦王维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便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构思新颖、清新雅致,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王维现存的四百多首诗中,山水田园诗,占据了多数。下面这首经典的《山居秋暝》便是其最为著名的诗作之一。这首五言律诗,虽然只有40字,但是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高超的表现技法,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美妙的山景图,交织成了一曲清新、和谐、安静的音乐,读之大有出尘之感。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以时间节点起笔,突出新雨后、晚来秋的特定环境,带给人一种幽静闲适、清新怡人的感觉。试想,一个秋天的傍晚,在一座寂静的村边,雨水刚刚洗漱过的青山显得格外翠绿,天气舒爽宜人,这是多么清新、淡远的意境啊!
而这两句中,“空”字非常耐人寻味。这里的“空”,自然不是光秃秃的意思,而是指翠绿、浓郁的树木隐蔽了人类的踪迹,所以显得“空”。王维写诗,非常喜欢用“空”字,除了此处,还有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名句。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极负盛名的千古名句。一场秋雨,仿佛将世界都洗涤干净了,空气显得格外香甜,到了晚上,明月洒下柔和的清辉,将松树、山峰、竹林、流水全都洒遍,因为新雨而暴涨的泉水,流过青石,发出叮咚爽朗的水声,四周静得出奇,流水的声音犹如大自然的脉搏。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贴合得天衣无缝。
如果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至美的自然之景,那么颈联的两句,就是一幅人文的美景。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视觉到听觉,犹如一连串的电影镜头,诗人先是听到竹林中的阵阵笑声,原来是浣纱的姑娘们结伴回家的笑声,诗人看到亭亭的荷叶被摇动,原来是渔船回来了。
这两句诗的妙处,是不见人形却处处都是人,诗人是听到的笑声、看到的莲动,这就更加衬托了前两句宁静的景象,而浣女隐藏在竹林中、归舟隐藏在荷叶中,多么富有情趣!这是王维的高明之处,如果由前两句而来,一直描写静态,美则美矣,但也稍显死寂,可是诗人却巧妙地加入了“声音”,这样就通过鲜明的对比,更反衬静谧之美。另外,诗人用这两句,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淳朴的山村风光图景,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带给人安居乐业之感,这也为后两句做出了铺垫。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抒情,也是诗人从前面景物有感而发的慨叹。虽然春天早已经过去,但是此处的秋景,却如此美丽,所以诗人愿意留下来,《楚辞》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王维在此处,流露出了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他想要归隐的思想情怀,正如他另一首名诗《青溪》中写到的:“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王维这首诗,有着高超的艺术剪裁能力,其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诗中有画的意境之美。历来评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都以“诗中有画”来评论,这一评价出自于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诗中有画”正是《山居秋暝》的显著艺术特色。
深山、新雨,秋天的傍晚,明月高照、清泉汩汩,竹林中是笑声不断的浣纱女,荷叶处是穿行而归的渔船,这不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图吗?甚至其中的元素比图画更加丰富,声音、动景也都加入了,让诗境与画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2)和谐的音韵之美。王维本身是音乐大师,所以他的诗歌中,总是有着和谐的音韵之美,这在《山居秋暝》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而其中,颔联和颈联,更是如此,不仅对仗工整、格律严谨,而且充满了节奏和音韵的和谐感,“月”是入声,“照”是去声,声调由收殓转入高昂,这与诗人所见之景完全相符,而“流”字是舌音,读来便有流水潺潺的感觉,这样浑然天成的韵律,当真是绝唱,怪不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令无数人追捧!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是韵律感十足、动静结合的佳句,有行云流水之妙!
(3)禅悦理趣之美。读《山居秋暝》,大有一种超然物外、放空一切的感觉,这种情趣,或许和王维对佛学的研究有关,禅宗讲究心静,王维中年后便是一个笃诚的佛学者,追求宁静、不尘不染,是他的修养。这首诗,便将大自然的澄澈、空灵表现地淋漓尽致,人与大自然,早已经合二为一,单纯、美好,洗涤心灵,读完能让人忘记一切烦心事。
王维的这首名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雕琢,描绘了一幅清幽明丽、雅致清新的景色,有声音、有画面、有动感,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图景,全都充满着和谐、美好,意境之妙,情趣之高,当真是少有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