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韩愈三首最著名的哲理诗,值得收藏仔细品读

2020-07-11 韩愈的诗 韩愈的作品 韩愈最著名的诗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运用简朴的文字,以常见的“小雨”和“草色”为物象,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早春之美,正在于它能够带给人希望。韩愈与张籍是至交,张籍晚年不幸,屡遭生活的打击,韩愈以这样一首充满了朝气的诗歌赠予友人,实际上隐含着希望友人振奋精神的美好寓意,希望他能怀揣梦想继续前行。初春之美,又在于它不事张扬,不引人注意,却能滋润万物,化育新生。诗人希望能够成为友人坚强的后盾,就如同这润物无声的细雨一样,帮助友人渡过难关。同时,刚产生的事物,可能并不具有华丽的外表、浩大的声势,但是它们这时所显示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则是充满了未知的可能,以及可待发掘的无限潜力,诗人借以勉励自己和友人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调张籍 节选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中唐时期,诗坛上掀起了一股评价李白、杜甫诗歌孰优孰劣的热潮。在韩愈看来,李白、杜甫作为唐代诗坛并峙的双子星,应该一体尊崇,而不应厚此薄彼。他与至交张籍通过诗歌唱和的方式,不分轩轾地肯定了李杜,对于诋毁前辈大家的“无知小儿”进行了谴责和呵斥。韩愈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对诋毁者的不自量力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蚍蜉”是一种蚁类,它们常常在松树根部筑巢,它们在树下筑巢的行为本身并不会危害树木生存。反倒是它们在大树的庇护下才得以遮蔽风雨生存下去。这不正是李杜诗篇对于后世诗人沾溉无穷的借鉴意义吗?诗歌蕴含的哲理超越时空,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妄图以卵击石的“狂人”“妄人”终将化为腐朽的尘埃,作者在“大”“小”的对比中显示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

奉和李相公题萧家林亭

山公自是林园主,叹惜前贤造作时。

岩洞幽深门尽锁,不因丞相几人知。

这是一首奉和诗,主要描写了唐代宰辅世家萧氏一族的园林,同时以今古对比的手法阐发了辩证看待事物发展的哲学思考。题目中的“李相公”是中唐德宗至宪宗朝的重要政治人物宰相李逢吉。 诗歌首句使用典故引出游访林园的主题,紧接着惊叹于园林的精美和宏大,然而这样精美的园林却无人游赏,使营造这所园林的匠人空费心思。等到作者面对它时,已是“岩洞幽深门尽锁”的衰败状态了。代表着萧氏家族往日繁华的园林与今天寂寞萧条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希望能够借助当朝宰相李逢吉的势力,使得这座已经门可罗雀的园林重新振奋起来,其深层含义是希望李逢吉能够赏识自己的才华,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上一篇 : 韩愈最著名的三首咏雪诗,你更喜欢哪首?
下一篇 : 为何董卓进京后在短短几个月间,就掌控了汉朝的中央大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