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辛弃疾最有名的一首用典词,不少人赞赏其才华

2020-07-08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

能集豪迈与婉约于一身却毫无违和感的辛弃疾,无论是沙场抗敌还是案前执笔,都流露出独特的魅力。

辛弃疾的诗词佳句,或直接或间接地诠释出他本人的豪情满怀、傲岸不羁。在辛弃疾留下的众多诗词中,有一首用典最多,也惊艳众人。《渚山堂词话》中说:“此篇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的是妙手。”梁启超更是读后赞叹:“这才华学不来。”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的《贺新郎·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这首诗讲的佳人正在慢拨慢弹着琴,表达着心中的郁结,她的伤心泪沾湿了那美丽的长睫,她技艺超群,将《梁州》曲演奏得哀彻云霄。

千古事,如一场云飞烟灭。贺老再也没有消息,沉香亭北的繁华也从此风光不再。当音乐弹到这里,真让人伤心欲绝。

其实懂一点历史的人,不难看出这里都用了哪些典故,“霓裳曲”,“浔阳江头客”,“记出塞、黄云堆雪”好似找到这里也不过3个典故,何来最多?

“凤尾龙香拨”,它标志一个“黄金时代”。辛弃疾在此,正是暗指北宋初期那歌舞升平的盛世。

而后他借用“霓裳曲”表示国运衰微和动乱的开始,看似是在说大唐,其实就是在暗指大宋。一开头,便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点到主题,又不露痕迹。

接着一转,说到最痛苦浔阳江边的客子了。

当画船待发时,“忽闻水上琵琶声”,勾起他满腹哀愁,无穷幽恨。何以知其“最苦”,因为这正是作者在写自己的心情。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本有一腔热血,多少豪情壮志,可惜朝廷昏阍,致使他在任江西安抚使时无辜被弹劾去官,此后辗转几调,又长期被废置不用。

不难看出他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意,着重表现他自己遭“贬谪之情”,“天涯沦落”之感。

忽写到昭君出塞时,天上黄云成阵,马前积雪成堆。她离家到三万里之遥的异域,一面走一面还怅然回首。

“辽阳驿使音尘绝”,“琵琶”声似乎化作鼓鼙之声,似乎是要让读者更清楚地知道辛弃疾心思——“那沦亡了的北方故土啊,哪一天才能收复呢?”

于是,在那雕饰着花纹的漂亮的窗户中,寒气袭人之时,闺中少妇正在怀念远戍辽阳音信杳然的征人

她想藉琵琶解闷,“轻拢慢捻抹复挑”,结果却愈弹愈伤心,眼泪汪汪然了。

这是“她”,同时也是作者自己。

“推手”云云,指弹琵琶,欧阳修《明妃曲》“推手为琵却手琶”

云飞烟灭”已将上文一齐结束。

“贺老”句便是尾声。这尾声与发端遥相呼应,再次强调盛时已成为过去,盛事已成为历史。

贺老即贺怀智,开元、天宝间的琵琶高手。他一弹则全场为之安定无声。元稹《连昌宫词》云:“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最后“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这里融进了李白诗意。

细数下来这首诗,辛弃疾硬是用了6个典故。我们都知道辛弃疾用典成疯,却没想到竟能够一首诗用6个典故是在厉害。

我们读辛弃疾的词,读到的不仅是辛弃疾的豪放与柔情,还有值得一用的诗句,更重要的是没点历史、文学常识还真的是读不懂“大文豪”的诗。

人们对辛弃疾的印象大多都是胯下快马如风,掌中宝剑似寒星,词风凌厉爽绝,胸中豪气飞腾。他不像一位词人,倒像一位侠客。

辛弃疾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亦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生活在一个山河动荡,国将不国的时代,辛弃疾的词是大多饱含着对南宋的无奈以及对金国的愤恨。

因此辛弃疾的诗里保藏了国耻家恨,常年征战沙场的他自是有一般文人所能相比的气概。

我们如今了解辛弃疾,无非就是从辛弃疾的诗词亦或者史书中了解这个神一般的人物。

辛弃疾的诗,我们读来可以模仿其文笔,可以了解当时的国仇家恨,更可以了解辛弃疾这个人。


上一篇 : 世人痛恨的秦桧夫妇跪像,如今为何变成了站像?
下一篇 : 秦桧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奸臣,他的这个优点却被人膜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