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别者》
唐:王维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诗佛”王维多才多艺,精通诗词、绘画、书法、音乐,而且参禅悟道,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融会贯通,把绘画、诗词、佛道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空灵朴素的语言,线条优美的描绘,充满禅机的意境,开创了文人山水画的先河,被后人尊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王维的诗词艺术造诣高深,其山水诗语言朴素自然,闲淡恬适,节奏舒缓,韵律优美,凝练隽永,意境幽远,诸如《山居秋暝》、《竹里馆》、《鹿砦》、《鸟鸣涧》、《辛夷坞》、《使至塞上》《林园即事寄舍弟》、《送梓州李使君》等千古传诵,脍炙人口,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除了享誉诗坛的山水诗,王维的送别诗也是代表了盛唐诗词艺术的最高成就,诸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临高台送黎拾遗》、《送沈子福之江东》等,不事雕饰,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含蓄隽永,是唐代送别诗的经典代表作。
这首《观别者》也是王维送别诗的名作之一,诗人看到陌上亲人离别,依依不舍,不由得勾起思乡之情,心有戚戚焉,因而深情创作出这首五言古风,千百年来被人传诵,如今读来,依然感人至深。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长安城东,设帐款行,满眼绿色,纤陌纵横,杨柳依依,枝叶离离,亲人送别,洒泪抽泣。首句描写了离别的场景,在都城外亲人依依惜别。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此句说明送别之人。在唐代燕赵之地接近边疆,和突厥接壤,“爱子”前去燕代之地,自然不是游玩,而是游宦,或者公务在身,抑或为生计奔波,因而即便是家中严父慈母年寿已高,白发苍苍,也不得不就此别离。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此句说明缘由。如若不去燕赵,那么老人无可奉养之资,迫于无奈前行,临行前新生种种忧虑,不去不可,去又生忧,真是两相为难。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为什么呢,还是考虑老人如何照顾。因而,把父母委托兄弟们侍奉,又拜托周边四邻多相帮扶。“切切”、“依依”,刻画出这位孝子的恳挚之情,对兄弟们一边又一遍的交代事宜,对邻居们作揖打恭的拜托,情切意真,反复念叨,看来还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然而又不得不如此,真是令人心酸。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此句说明离别时情形。因为前去燕赵之地,因而在长安东门临时设帐款待亲朋,一则感谢送别之情,再则拜托照顾家事之意。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同样描写临别情形。相见时难别亦难,人生自古伤离别,古代离别确实令人悲楚,交通不便,一旦离乡,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不得相见,岂能不令人催心伤肺?“佀”指伴侣,这里指妻子和子女。妻子儿女不愿意让他就此离去,依依不舍,前来泣别,奈何马上就要起身,于是硬下心来,推拒妻儿,挥泪道别,带着悲凄上了马车,快马加鞭而去,主要是不想让泪水掉下来,让亲人看到更加悲伤。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读到此,不由得我心凄然。诗人连用几个动词“挥”、“逐”、“含”、“动”,刻画送别人的形态和心理,描写精确,刻画生动,对偶工整,凝练隽永。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此句描写送别亲人的神态。载着亲人的车马已经看不见了,只能看到车马远去时不时扬起的灰尘,然而送别之人依然在那里翘首远望,久久不愿离去。表达了送别之人的眷恋之情和悲伤情形。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最后一句描写诗人的感慨。诗人看到令人心酸的送别场面,不由得想起自己也是辞家来京,赶考求仕,虽然高中状元,然而离家太久了,不知道家里亲人近况如何,想到此,不由得唏嘘不已,泪落满巾。
这首《观别者》,虽然诗人处于旁观者角度,描述了他人送别的原因和过程,然而看到如此悲伤的送别场面,不由得想起自己和亲人离别情形,再想到高堂白发,亲友远离,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因而不由得潸然泪下,泪湿衣襟。整首诗观察细腻,描写精确,朴素简洁,凝练隽永,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极具艺术感染力。
古人由于交通不便,外出赶考求官经商边戍之人,难免别离,经年累月,不得相见,令人肝肠寸断,相思成愁,因而离别诗和相思诗词颇多,王右丞笔下的别离,更加情深意切,蕴含真情,令人情动,诸如《送元二使安西》含而不露,意蕴悠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饱含真情,直抒胸臆;《相思》殷切之意,入木三分;而此首《观别者》别出蹊径,催人泪下。
古人漂泊异乡,为取功名,别离久远,不得相见;今人异地工作,同为生计,交通虽便,依然相见不多。古往今来,亲情难舍,岁月蹉跎,难以琢磨。
读此诗,叹其情,个中味,自品咏。遥想高堂父母,白发临风,兄弟姊妹,各奔西东;思念儿女,不善表明,唯有默默念叨,深藏感情,为人子女,岂能无情?虽出无奈,时常远程,望君有意,尽力所能,略尽孝道,宽慰心胸,不负人子,不愧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