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刘禹锡的诗

发布时间:2020-06-11
1 刘禹锡的诗有哪些
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的诗有哪些
刘禹锡的诗浪淘沙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一生起起落落,阅尽沧桑变化之后,其诗也变得睿智和简洁,在被贬的岁月里,刘禹锡的诗充满了愤懑和沉重,但是他不曾绝望,他被后人称为“诗豪”,刘禹锡的诗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刘禹锡的诗,一起来看看吧。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有哪些

1《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uploads/image/2020/11/05/u=4103565524,2322604432&fm=26&gp=0.jpg

2《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诗浪淘沙

1、《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3、《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5、《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6、《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7、《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8、《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的诗有什么特点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自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

刘禹锡的诗,相信我们都能在迷茫中找到一丝力量。

查看更多
2 后人对刘禹锡的评价是怎样的?《竹枝词》到底是怎样的呢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唐诗是中国诗歌文化的巅峰,但是唐朝跨越了近三百年,按诗歌分类又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按照常理来说,盛唐出现了李白和杜甫两大顶尖牛人,应该是唐诗的最顶峰,然而文化界却并不这么认为。

中唐诗歌虽然没有李杜这样的最伟大诗人,但诗歌的群众基础更好,诗人更多,而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普遍对于社会和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思想意境更高远,题材更为广泛。再加上中唐诗人还注重理论研究,这导致诗歌文化在经历了盛唐辉煌之后,不仅没有下滑,而且还上了一个新台阶。

推动诗歌进步的,就包括白居易、元稹、李贺、贾岛、柳宗元等人,当然也不能不提到刘禹锡。我们熟知的《陋室铭》就是他的骈体铭文,然而刘禹锡还是以诗出名,宋朝黄庭坚就评价: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刘禹锡的诗文强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白居易就在《刘白唱和集解》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诗豪”这个称号,也由此产生,而且白居易还不厌其烦地回忆当年与刘禹锡相互唱和的情景,说是“一往一复,欲罢不能”,还说自己“予不量力”。

然而,千古人物,任人评说。到了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大书法家、大文学家翁方纲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肯定黄庭坚的说法同时,却又表示:刘宾客之能事,全在《竹枝词》。至于铺成排比,辄有伧俗之气。

这个说法,对刘禹锡的诗名几乎是毁灭性的。要知道,我们熟悉《西塞山怀古》、《堤上行》、《望洞庭》等名作,都是非常出色的,却在翁方纲的眼中并不足道,那么《竹枝词》到底是怎样的呢?

《竹枝词》是十一首诗的两组诗,因为篇幅原因,小珏不可能一首首来分析。其实流传度最高的就两首诗,而这首应该是最出名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四川的一种民歌,当地人们互相比赛,谁唱得越多,就是优胜,刘禹锡在担任夔州刺史就非常喜欢这种民歌。他先作十一首,后来又写了两首,合为十三首《竹枝词》。这两组诗不仅描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是歌颂了纯朴的爱情,具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首无疑最为经典,它是以女子的口吻所写。在诗中,一个女子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天,忽然听到了自己的情郎在江上唱歌。东边还在日出,西边却在下雨,说是无晴却还是有晴天的。

这首诗最为精妙的地方,不是在于有多么雄浑壮丽的想象,也不在于遣词造句的功底,而是在于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就是最美的诗意,就是穿透人心,触碰人们灵魂深处的神奇力量。

第一句“杨柳青青江水平”看似平淡,实际上却营造和构建了整体的氛围,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在诗歌之中,这种写法叫做“起兴”。

第二句是全诗唯一的剧情,或者说诗人仅仅捕捉了情郎江上唱歌,妹子在倾听这个画面,就描绘得如此传神,也成为了全诗的关键之处。

第三、四句则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千古名句。“晴”和“情”是谐音字,“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谐音。读到这里,诗人才将...

查看更多
3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内容是什么?他的价值追求是怎样的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中非常具有个性特征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刘禹锡的价值追求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他本人的诗歌理论密相关涉,中唐时期的特殊的社会背景造成他在诗歌创作上以“雅正”为旨归;而其“义得而言丧”诗歌理论又使得其在具体的作品中显现出一种静丽自然的意境美。

一、儒学的复兴与趋于雅正的价值追求

中唐社会日趋衰落,清人叶燮在《百家唐诗序》中谈到“中唐之中”时说:“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一代之所独得而称中也者,时值古今诗运之中……”称中唐为古今百代之中,足见古人对中唐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的重视。面对严峻的的形势与强烈中兴愿望伴随而来的是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柳宗元等将复兴儒学的思潮推向高峰,韩愈主张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恢复先秦时期的儒学,他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声言:“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而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他认为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藩镇割据和佛老蕃滋,因而他写了大量的政论以“适其时,救其弊”。

由此在诗歌上,与盛唐的群星璀璨不同,这一时期流派纷呈,诗人们致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的具有新鲜意味的诗歌,展现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象。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征并不明显,除了在民歌体诗歌创作上刘禹锡进行了有意识的探索、创新之外,就诗歌创作的整体面貌而言,刘禹锡并不像元白、韩孟那样在新变的道路上走得很远。③无论是元白的“老妪能解”,还是韩孟的怪异新奇都具有明显的反对传统审美的特征。因为从《诗经》、《楚辞》到盛唐气象,由于儒学的的影响,诗歌的价值追求基本都是都以雅正为上。

刘禹锡的诗歌能在声势显赫的“韩孟”“元白”两大诗派之外另辟蹊径,基本继承了传统唐诗价值追求,用审美的形式来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刘禹锡在诗歌中表现出趋于雅正的特点,如他的《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悲秋”是历代诗人递相沿袭的主题,从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辨》),到汉代无名氏的“秋风瑟瑟愁杀人”(《古歌》),到北朝庾信的“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再到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陈陈相因,概莫能改。所以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而刘禹锡在春与秋的对比中,发现了秋的好处,从而吟唱出这两首意气风发的秋歌。

先来看第一首,“自古”句点出逢秋皆悲,古今同然,有思接千载,虑盖万世之慨。“我言”一句一声喝断,推倒了悲秋的主题,新天下耳目,大有冒天下之大不韪又力挽狂澜之势。“晴空”句,勾勒出一幅秋景图:一碧如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腾空而起,直冲九霄。诗人目睹此景,心中豪情收束不住也随着唳鹤一飞冲天。这是...

查看更多
4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样的?具体诗词举例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的诗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备受人们的尊敬。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诗的风格,欢迎阅读!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

查看更多
5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对唐朝的影响有什么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面文学作品非常突出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有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在世,并且也有许多的诗人在这个时代诞生,也为之后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文学素养,也是这样的生活所以才能够让百姓们的日子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刘禹锡不仅在作诗方面有着很多的重要成就,同时他也是一个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在这些方面让大家看到了刘禹锡的才能,他写的一些文学作品也让我们感受不同的文化风格。

刘禹锡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他很喜欢一些儒家文学的作品,并且还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作诗,有着非常的聪明的大脑,并且十分勤奋。当然这也是他从小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当中所受到的影响,因为他的父亲原本就是一名官员,所以刘禹锡在他的父亲那里受到了很多的教导而且在小的时候有受到过当时比较著名的诗人的指点,所以他在这方面有着特别的天分,在刘禹锡长大之后,他就专门在诗词的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并且很快考取了进士。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诗词是非常鼎盛的时期,当时刘禹锡还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认识了后来同样的著名诗人柳宗元,之后刘禹锡他依然在不断地进行学习,然后考取了更高的职位,得到的奖励也很多。这也能够体现出来刘禹锡是非常聪明的,他自己也很适合做官员方面的工作。后来的时候,刘禹锡还和当时唐朝时期里面很著名的一些诗词文人成为了朋友,他们自己一起每天开始研究一些诗词歌赋,也为后来刘禹锡的生活和一些诗句做了很重要的基础。

刘禹锡的一生其实并不是非常顺畅的,他在做官的时候还是经历过被贬黜的经历,当时因为刘禹锡他自己对政治方面的热情是非常高的,所以参加了一些政治集团,虽然曾经取得过不少的进步,但是最后还是触犯了一些比较重要官员的利益,所以他们被更高级的官员压迫最后被贬到了偏远的地方成为司马,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得到当时的政治集团还有一些势力的情况已经比较扭曲,从侧面也体现出来刘禹锡等人的优秀才能。

虽然刘禹锡被贬,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面他创造出来了非常多出名的诗词,并且这些事情都是来表达对当时整个朝廷里面一些有实力的贵族的不满的情绪,而且这些诗词同时也是刘禹锡对自己的一些憧憬能力,还有自己对整个生活的抱负,所以这样的诗词很快就成为了很多百姓们都非常喜欢的词句,而且还从这些词句里面吸取很多的重要部分,总结出了刘禹锡自己的特点,柳宗元也是从这段时间里面开始和刘禹锡进行合作,两个人创造了非常多著名的文章,并且将自己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顶峰,所以说这段被贬黜的时期里面虽然有一些不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为他们创造了不一样的表现自己才华的方向。

刘禹锡的诗词风格大概分为了两种,一种是自己对山水诗方面的理解,还有一部分就是在自己没有办法完成抱负之后所写下来的沉痛的心理诗词。他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但是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在文章当中他还会讽刺一些当时政治状况,还有一些贵族人们的压迫,刘禹锡自己也很希望能够反抗,所以他的作品风格是非常不...

查看更多
6 刘禹锡最有名的三首诗,一生坎坷蹉跎却不忘初心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话形容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是中唐刘禹锡排律中的最后两句,写这首诗的时候两个人同时居住在洛阳,都已经是暮年了。这首诗是刘禹锡回赠好友白居易的酬唱之作,要想说清楚并理解其中的意境,不妨从刘禹锡的坎坷遭遇说起。

一、少年得志 中年坎坷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793年,刘禹锡21岁中了进士,在唐朝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之说,21岁及第可谓是少年得志了。同榜的进士中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柳宗元( 773年— 819年),柳宗元甚至比他还年轻一岁,两个人后来被并称为"刘柳"。

两个热血青年都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太残酷。唐顺宗即位八个月后就被夺权成了太上皇,唐宪宗即位后,王叔文旋即失势。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都被贬谪,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

刘禹锡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以后,元和九年( 815年2月 ),43岁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没想到两年后刘禹锡又惹祸了,他写了一首《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中的讥讽之意刺痛了执政的权贵,于是刘禹锡又被贬谪出去。

又是十年......

这期间,他的好友柳宗元在819年去世了。时光荏苒,在刘禹锡辗转连州、夔州、和州任刺史后,终于有机会调到老家东都洛阳,总算可以回到一线城市了。

二、晚年好友白居易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长安,两个人在扬州见面了。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在筵席上写了一首七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在族内排行二十八,因此白居易称其为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感叹: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并为其鸣不平: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此时距离刘禹锡初入官场已经过去了23个年头,23年前刘禹锡少年得志时才21岁,及第后马上受到了执政者的青睐,大好前途如在目前,何曾想到自己竟然宦海蹉跎了23年呢?但是刘禹锡在这首回赠的诗中,体现了他不同于白居易的一种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在苏杭鱼米之乡任职时,刘禹锡却在巴山楚水中艰苦度日,但是刘禹锡并不需要白居易的同情,吟出了千古名句一展胸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不但没有因为这23年折损了自...

查看更多
7 刘禹锡最有名的爱情诗赏析,用词讲究,极为深情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唐诗里有很爱情感人肺腑的爱情诗篇,而且这些爱情诗作,大部分都写得极为凄美,读来更是让人感伤不已;可能一说起唐诗里的爱情诗作,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到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很多的诗作,那都是在极力地刻画自己内心的感受,描写的爱情的经历,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成为了唐朝众多诗人中,描写爱情最为深刻的一位诗人。

其实除了李商隐之外,还有另一位诗,也是李商隐的前辈,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刘禹锡,他也是创作了一系列的爱情,特别是他后期被贬到四川,结合当地的民歌,所创作的那些爱情诗作《竹枝词》系列,同样的也是唐诗里最为重要的爱情诗篇。

那么说起刘禹锡相信对于喜爱诗词的朋友来说,一定是不会陌生,他的很多诗作,那都是非常的经典,并且他本人也是非常有个性,不畏惧强权,时常会在自己的诗作中,去讽刺当时的权贵,所以他的诗作里,应当说还是有着批判成分,这也是他诗作的另一大特点。

小编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刘禹锡一首非常经典的诗作,那便是他的《堤上行三首.其二》,这也是他在四川时所创作的诗作,而且写得极为深情,用词更是非常的讲究,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所以这样的诗作,也是最值得一读。

《堤上行三首.其二》

唐朝:刘禹锡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这首诗描写的非常唯美,犹如行云流水,读来更是朗朗上口,这也正是此诗最大的一个特点,而且在这首诗中,诗人把人世间的美好的爱与,描绘的缠绵悱恻,读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这开头的两句,描写当时四川的一个情景,人们寻求爱情,那都是在江上对歌,这也是当地的一种风俗;那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站在江南望着江北,烟波浩渺,非常的壮观,即使是到了深夜时分,还是有很多人在那江岸边对歌。诗人在这开头两句,便是说明当时的一个情况,这样的一种描写,可以说使得此诗,显得更为生动。

最后的两句诗,可以说是这首诗中,非常精彩的两句,”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唱《桃叶歌》,那是表达了爱情,然而如果是要唱《竹枝词》的话,那便是表达了哀愁,水流和月光,那是无穷无尽,这两者很像那缠绵悱恻的爱情。

刘禹锡的这首《堤上行三首.其二》,写得很是凄美,同时也非常的抒情,这也正是他诗作最大的一个特点,往往只是描写一些看似很细微的事物,但是诗人同样的能够描绘的如诗如画,让人立马能够感受到诗作中,所传递出来的那种非常纤细的美。其实诗人在四川时,写过了一系列的《竹枝词》,他结合当地民歌的特点,把这些诗作,描写的极为凄美,也非常感人。


查看更多
8 刘禹锡一首有趣的代表作赏析,白居易炫技却败在了刘禹锡手上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白居易

自古以来诗人层出不穷,这层出不穷的诗人又写出了茫茫多的诗。但是在我眼里诗分为两种,一种是灵感迸发的佳句天成,就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另一种则是在特定格律下的反复推敲,就像能够回还往复诵读的回文诗。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正是另一种需要反复推敲才能作出的一种特殊格式诗歌——宝塔诗。比如下面这首不得不提的白居易之作:

《诗》

唐、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唐代诗人虽然层出不穷,但是白居易无疑是位居前三甲的大诗人,要不又怎么会和李白、杜甫合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所以白居易的诗歌造诣自不必多说,简单的诗歌已然不能满足白居易的创作欲,而文人聚会自然是要“舞文弄墨”一番,所以一次在和友人的酒宴上,白居易便做了这首《诗》,虽然有几分炫技的嫌疑,但是“诗魔”出手炫技也是秒杀当时一众好友。

而其中尤其以“能助欢笑,亦伤别离”和“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可谓精髓,当时那场酒宴本就是送别宴,虽然大家欢声笑语纵情高歌,但是又怎能没有离别的伤怀,而这也正是“诗”的特点。

白居易这首诗写出后,除了在场几位朋友各作了一首外,诗坛多年间都无人敢学。不过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他人又怎么能让白居易专美于前。所以之后白居易的好友刘禹锡在送别白居易的时候也不甘示弱模仿了一首“宝塔诗”,而且比起白居易的《诗》更绝,两相对比高下立判,“诗魔”的炫技终究是败在了刘禹锡之手。下面就和笔者一起走进刘禹锡的这首作品。

《叹水别白二十二》

唐、刘禹锡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这首诗中“白二十二”指的就是白居易,他排行第二十二,所以在这里刘禹锡用“白二十二”来称呼他。诗中描写了水的特点,当然这首诗看似写水其实是为了衬托出诗人和白居易之间的深厚友谊。

水,清澈美好,水少的时候勺子便能装尽,多的时候滔滔流水绵延千里。既可以利人生存,又能够利于万物生长。这就是水的本性自然明净,而友情正如这水,在这里是化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典故。虽然诗人和白居易即将离别,两人居于不同的地方,但是两人之间对于彼此的思念却如同这水波一般,日夜随着流水传递向彼此。

不得不说,白居易的《诗》虽然让人惊艳,但是比起刘禹锡的《叹水别白二十二》还是少了一点感情。刘禹锡能够将无形的感情和有形的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场“炫技”中可谓技高一筹!对于这两首有趣的“宝塔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查看更多
9 刘禹锡的五首古诗,你读过几首?​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的五首古诗,你读过几首?

1/《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参与了唐顺宗时的王叔文革新,结果革新失败,顺宗退位,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秋词》就作于被贬之时,然而这首诗却充满了乐观与斗志。自古以来,到了秋天人们都会感到悲伤孤独,我却说秋天胜过春天。一只白鹤冲破云层飞上晴空,将我的诗情也引入青天之中。

2/《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朱雀桥边的野草开着花,乌衣巷口被斜阳照耀着。以前王家、谢家堂前的燕子,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却遭到打击,被贬到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回到家乡恍如隔世。这天,他在扬州遇到了白居易,白居易写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来酬答他。

4/《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长满密密丛丛的野草,开遍星星点点的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斜。旧时那些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现在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

5/《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好不容易盼来了端午佳节沅江上的竞渡,人们早早地就打扮齐整了龙舟,这一天,在鼓雷声声中开始了这重要的节目。几艘龙舟从起点突飞而出,不分伯仲,齐头并进。老天听到了人间的鼓声,以为是天上的雷声,竟称职地让雨师下起雨来。这雨立刻助长了人们的斗志,船只如蛟龙得雨般焕发出别样的生气。刺史大人在对岸为胜利者竖起了旗杆,赐予了美酒,围观的人们分享这份胜利的喜悦,大江之上也出现了雨后最美丽的风景——彩虹,仿佛是上天献给胜利者的彩带。


查看更多
10 刘禹锡代表作有什么?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道出了一个人生哲理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古代文人讲究不平则鸣,生活的坎坷、官场的失意,这些苦难都成了他们创作的绝佳素材。在遭受贬谪后,他们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只是因个性、遭遇及时代的不同,诗歌中流露出的贬谪情怀自然也就不同。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就曾写下“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表达了一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情怀。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汉寿城春望》,它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之手,是他被贬朗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虽然在这首诗的开篇7字中,刘禹锡便道尽身世的无限凄凉,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刘禹锡坚持高尚操守、心系国计民生的贬谪情怀。并且在诗的最后两句,刘禹锡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

《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首联“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刘禹锡极力地描绘了汉寿城遗址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他自己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汉寿城在春天里野草丛生,荒祠和古墓都长满了荆棘。倘若单独看这里的“野草春”,它还能算得上繁荣的春景。但是和汉寿城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想象出汉寿城如今的荒芜景象了。

诚如《唐诗鼓吹笺注》对此诗的评价:只野草春三字,已具无限苍凉,无限感慨。从某方面来说,汉寿城从当年的繁华到如今的荒芜,正是对刘禹锡自己仕途从得意到失意的转变,其身世的凄凉之感可想而知。紧接着在颔联中“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刘禹锡对眼前的荒芜景象进行了细节描写。即如今这里别无他物可以观赏,只有古墓前的石兽群。

颈联“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依然是对汉寿城如今破败景象的描写。它的意思是说,华表经过雷电轰击已经半毁,由于积满灰尘,碑文依稀可辨。由此可见,这首诗的前六句刘禹锡均是对汉寿城破败和荒凉的描绘。而之所以这样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寄托自己被贬朗州后的身世凄凉之感,另一方面则是为最后两句富有哲理性的议论做铺垫。

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意思是说,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又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到那时又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刘禹锡这里道出的一个深刻哲理,便是兴和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它如同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样。也就是说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兴可以变成为废,废亦可以变成为兴。

综观刘禹锡的这首诗,有他身为贬谪之人的身世凄凉之感,也有对大唐江山的深深忧虑,它体现了刘禹锡坚持高尚操守、心系国计民生的贬谪情怀。总的来说,是一首发人深思的佳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