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菩萨蛮
作者: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
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玉楼是楼阁的美称。袅娜是轻柔妩媚貌的意思。萋萋指的是草茂盛绵延状。嘶是鸣叫。画罗指饰有图案的罗帐。金翡翠指用金线绣成的翡翠鸟。子规为杜鹃鸟,啼声似唤人归去。绿窗就是绿纱窗。
本词描写思妇萦于思忆而魂牵梦绕之情景。词人巧妙地截取主人公感情的几个片断,写成这首精艳绝伦的作品。
这首曲子词和大多数关于田园的诗歌不同,没有将目光放在野外,而是更多地放在了“家”这个范围内。或许可以用“小院风情”来概括。曲子词大略分为三部分,前两句是开篇,给读者一个大致的印象,接下来两句写一个女子送别夫君,后面四句写女子在家中的生活。
上阙首句点明主人公及其相似的地点、时间。明月之夜,高楼独处,最易牵动人的情思。“长相忆”即言明有人忆念思远之意。次句从春柳着笔,顿使“玉楼”景象大为丰富,并有点明季节、加重相思之客观因素的作用。“柳丝无力”体现出春柳之柔媚,亦象征主人公在长久相思中无可奈何的情态。接下来的两句,显然是思妇因长久忆恋而于神思恍惚中出现的梦境。此词末句“绿窗残梦迷”即是为这一情节而设的点睛之笔。送君门外,行人远去,但见芳草萋萋,惟闻远方马嘶。彼情彼景,梦魂颠倒,于主人公殷切忆恋惝恍迷离之际重现于眼前。
下阙写“玉楼”内长夜中的具体小细节。首两句写室内物象:只见罗帐重彩而清冷,香烛燃烧而流落堆凝像人的眼泪一样。从纯粹物象描写中,表明室内漫漫长夜空虚寂寥之象。“香烛销成泪”亦暗示长夜将尽。于是,末两句紧接着写出临晓的景象。此时,楼外花落鸟啼,子规鸟催归的凄厉啼声惊破人梦。
“残梦迷”贴切描绘出主人公骤然梦断,梦境犹在眼前,迷离恍惚,乍莫能辨的情态。“花落”、“绿窗”皆为设色之辞,以使景象更臻鲜美。
综观全词,起两句为入梦,结两句为梦醒,“门外”两句为梦中幻景, “画罗”两句为梦时衬景,从室外写到室内,由梦前写到梦后,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作者善于把握感情的每一丝细微波澜,以艳词秀句出之,兼有幽深、精绝之美。
从温庭筠开始,到北宋初年的晏殊父子,他们写的曲子词大多都是写闺情、送别等,往往着意于文字的美感和音调,而对具体的思想情绪和主题不太注意。要到南唐后主李煜甚至苏东坡以后,词才有了和诗近似的功能,即歌以咏志。所以,读温庭筠这首曲子词,我们重要的不是去明白他在写什么,而是要去领略他希望表达的那种意境,去欣赏文字和音调之间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