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一生起起落落,阅尽沧桑变化之后,其诗也变得睿智和简洁,在被贬的岁月里,刘禹锡的诗充满了愤懑和沉重,但是他不曾绝望,他被后人称为“诗豪”,刘禹锡的诗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刘禹锡的诗,一起来看看吧。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有哪些
1《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诗浪淘沙
1、《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3、《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5、《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6、《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7、《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8、《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的诗有什么特点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自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
读刘禹锡的诗,相信我们都能在迷茫中找到一丝力量。
查看更多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们不仅年龄相仿、性情相投,而且才华相若、惺惺相惜。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有相似的贬谪经历,虽然白居易稍微幸运一点,但刘禹锡的人生历程却丰富多彩,也更令人敬佩。
晚年他们终于相聚在东都洛阳,也重温了当年在长安时的深厚友情。有一次白居易叹息自己如枯树,刘禹锡巧妙回答,令人心生敬佩。
府斋感怀酬梦得
唐代:白居易
府伶呼唤争先到,家酝提携动辄随。
合是人生开眼日,自当年老敛眉时。
丹砂炼作三铢土,玄发看成一把丝。
劳寄新诗远安慰,不闻枯树再生枝。
白居易晚年时很懂得享受,不仅有类似小蛮和攀素这样的家妓,而且还有相当规模的家庭乐队,还时而宴请贵客,歌舞升平。
只要他一声召唤,“府伶争先到,家酝动辄随”,这种有歌有酒的生活,几人能享受?连他自己也说,正是“人生开眼日”,也是“年老敛眉时”。
白居易晚年还信佛尊道,他不仅参禅,还提炼丹砂,希望白发变黑、长生不老。可是白居易也曾饱读诗书,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也知道“不闻枯树再生枝”。
惆怅之余,诗人又想起了一向豁达的老刘,于是修书一封,希望能从老友那里得到一点慰藉。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唐代:刘禹锡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刘禹锡收到来信便仔细阅读,他看出对方在诗文里流露出年老堪叹、欢情日淡的低沉情绪。其实刘禹锡很清楚,老白的日子过得比自己滋润,白家不仅有家庭乐队、每日歌舞充庭,而且经常高朋满座、美酒倾池。“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洒任倾”,首联就描写了白居易晚年的奢侈生活。
如此优裕的生活条件,为何还闷闷不乐呢?老刘替他分析了一下,他之所以郁郁寡欢,主要是白居易官大位尊,一同宴游亲近的人很少,更没有人敢与他说知心话,所以年老不是欢情少的主要原因。刘禹锡出言无忌,丝毫不怕对方见怪。
诗人又引用庄子中的典故,老年人的丰富经验正像骊珠一样宝贵,即使被别人学去,也是一种于人有益的贡献。随着年龄的增长,蕴蓄精华,不断产生出珍贵的成果,也像“老蚌胚还应月生”。
最后针对对方的“枯树”观点,诗人提出自己的看法,晚年就如三秋飘香的桂子,而不是衰朽无用的枯树。三春的桃李固然鲜艳可爱,而沁脾的桂香、坚实的核果,更能在秋天欣欣向荣,人生的秋天更是如此。
刘禹锡仕途屡遭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斗志昂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曾如此抒发乐观主义的精神;“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到暮年,诗人却更显淡泊度世、颐养天年的情怀。
有人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却倍感幸福;而刘禹锡苦中作乐、忙里偷闲,“桂花成实向秋荣”,更令人无比敬佩。
与“白居易惆怅的一首古诗,写给刘禹锡的回答真有趣”相关的文章
唐代诗坛最有趣的两个老头,当属老年的白居易和刘禹锡。一个诗王,一个诗豪,两人好了半辈子,也斗了半辈子,临到老了也谁都不服谁。两人年纪一样大,白居易在位时官比刘禹锡高了那么一点,诗也写得比刘禹锡多一点,但他就是不服世人说刘禹锡文风更隽永豪放,就这样两人老年没少斗。
不过斗归斗,两人几十年的情谊倒是不假。没事时,两人就一起喝喝酒论诗,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两人的一次酒宴。二人的上一次历史性的酒宴是在40多岁时,那时候二人各作了一首诗,最后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胜出,成为文坛的佳话。而这一次,只有白居易作了一首诗,在诗中他争着付酒钱,可谓十分有爱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作此诗时,两人都是67岁,已是古稀之年。诗句“梦得”就是指诗豪刘禹锡,“且约后期”意思是诗中他们还要再约。全诗的大意是:我们年少时都不曾为生计忧愁,老了谁还会心疼这几个酒钱?咱俩争着拿十千钱付这斗酒钱,醉眼相看都已年近70了。为了寻得好的祝酒令我们翻遍史书,醉后吟的诗词胜过听到的管乐。等到秋菊盛开,我自己家酿的好酒也要好了,到时候我再和你一醉方休,共享陶然。
诗的首句,指二人年少时就大气,不为生计钱财操心。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二人一生经历多次官场沉浮,特别是刘禹锡,年少成名,一路平步青去,23岁授太子校书,后来更是位极人臣。却因永贞革新三起三落,曾被贬直西南边陲23年之久,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又怎能“不忧生计”呢?不过是如今看来,年少时所计较的那些是是非非如今看来都已不重要了而已。
后几句写两人争付酒钱,也是诙谐可爱,两大诗坛大佬推来推去,抬头再看看熟悉的对方,都已年近70了。“相看七十欠三年”这样的恍如隔世,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第三句,写两人平时互相唱和,沉醉在诗文当中,悠然自得。最后一句,是再约下次相聚,其中“共君一醉一陶然”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人生那些少年的或得志或失意,如今看来, 都已不重要了,能遇得一知已,陶然一醉,夫复何求?这句十分有爱的诗,是二人几十年友谊的见证,令人动容。
这首白居易最大方的一首诗,大家喜欢吗?
与“白居易与刘禹锡约酒的一首诗词赏析”相关的文章
说起唐宋八大家就不得不说柳宗元,他文章的成就比诗更盛,但他的那句“独钓寒江雪”却流传甚广,同为一个时期的刘禹锡虽然没有被后世人列入八大家之一,也因其自身的文学天赋被冠以诗豪的称呼。
他们友谊的小船结识与公元793年,在这一年的恩科榜中一同中进士,年龄相差一岁,九年以后刘禹锡在任职的过程中结识了韩愈与柳宗元,这是唐朝三大文坛风云人物的首次聚会,因为惺惺相惜结为好友。
唐顺宗继位以后,柳宗元与刘禹锡又站在了一同阵线上,当时朝廷正值改革除弊的风口浪尖中,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干了一番不小的实事,但也触犯了官宦集团的利益,这场改革风波仅仅坚持了半年就被保守党派扑灭,二人因是改革先驱者被一同外贬,柳宗元柳州、刘禹锡被贬远州,二人仕途失意后就以山水花鸟为伴。
写诗寄信成了他们业余爱好,也是在这个时候柳宗元想起了自己从入仕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十年了,每当想起曾经在一起共事的时候总是那么激情澎湃,在联想到以后的日子估计也只有这样过了,就写了一首诗赠给刘禹锡,想邀请他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不如住在一起同为邻居。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在官场经历了这么多年,从最开始我们的相识,到今天这样分别两地,你到东,我到西,不知何时何地再能相见。如果皇恩浩荡可以让我们同时告老还乡,晚年的时候不如做个邻居,到老了也能像曾经那样。
试问人生在世能有几多知己,相信柳宗元作这首诗的时候心是诚恳的,没有半点随意,他们因同朝为官,也因才华相识,到老了也想互为邻居,我们不知道刘禹锡看到这首诗他的内心想法是什么,但从他们的友谊看来,如果真有那一天也许会像这首诗中写的那样吧
可惜柳宗元还未等到自己斑斑白发就已先行归去,朝廷在召回柳宗元时,此时的柳宗元因为病痛不幸离世,结束了他47岁的生命,而刘禹锡活到了71岁。岁月催人老,多情总被无情伤,柳宗元死的时候恰逢刘禹锡母亲病故,刘禹锡也因此得以离开被贬的地方。
不知道刘禹锡有没有去柳宗元的墓碑前看过,柳宗元的墓碑应该做的十分简单,不知哪年秋天泛黄的落叶飘零在他的坟头上时,刘禹锡是否会记起当年健在的柳宗元写给他的这首诗,是那么的向往。
与“柳宗元最著名的作品《重别梦得》,赠给刘禹锡的佳作,写了什么?”相关的文章
唐诗是中国诗歌文化的巅峰,但是唐朝跨越了近三百年,按诗歌分类又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按照常理来说,盛唐出现了李白和杜甫两大顶尖牛人,应该是唐诗的最顶峰,然而文化界却并不这么认为。
中唐诗歌虽然没有李杜这样的最伟大诗人,但诗歌的群众基础更好,诗人更多,而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普遍对于社会和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思想意境更高远,题材更为广泛。再加上中唐诗人还注重理论研究,这导致诗歌文化在经历了盛唐辉煌之后,不仅没有下滑,而且还上了一个新台阶。
推动诗歌进步的,就包括白居易、元稹、李贺、贾岛、柳宗元等人,当然也不能不提到刘禹锡。我们熟知的《陋室铭》就是他的骈体铭文,然而刘禹锡还是以诗出名,宋朝黄庭坚就评价: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刘禹锡的诗文强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白居易就在《刘白唱和集解》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诗豪”这个称号,也由此产生,而且白居易还不厌其烦地回忆当年与刘禹锡相互唱和的情景,说是“一往一复,欲罢不能”,还说自己“予不量力”。
然而,千古人物,任人评说。到了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大书法家、大文学家翁方纲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肯定黄庭坚的说法同时,却又表示:刘宾客之能事,全在《竹枝词》。至于铺成排比,辄有伧俗之气。
这个说法,对刘禹锡的诗名几乎是毁灭性的。要知道,我们熟悉《西塞山怀古》、《堤上行》、《望洞庭》等名作,都是非常出色的,却在翁方纲的眼中并不足道,那么《竹枝词》到底是怎样的呢?
《竹枝词》是十一首诗的两组诗,因为篇幅原因,小珏不可能一首首来分析。其实流传度最高的就两首诗,而这首应该是最出名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四川的一种民歌,当地人们互相比赛,谁唱得越多,就是优胜,刘禹锡在担任夔州刺史就非常喜欢这种民歌。他先作十一首,后来又写了两首,合为十三首《竹枝词》。这两组诗不仅描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是歌颂了纯朴的爱情,具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首无疑最为经典,它是以女子的口吻所写。在诗中,一个女子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天,忽然听到了自己的情郎在江上唱歌。东边还在日出,西边却在下雨,说是无晴却还是有晴天的。
这首诗最为精妙的地方,不是在于有多么雄浑壮丽的想象,也不在于遣词造句的功底,而是在于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就是最美的诗意,就是穿透人心,触碰人们灵魂深处的神奇力量。
第一句“杨柳青青江水平”看似平淡,实际上却营造和构建了整体的氛围,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在诗歌之中,这种写法叫做“起兴”。
第二句是全诗唯一的剧情,或者说诗人仅仅捕捉了情郎江上唱歌,妹子在倾听这个画面,就描绘得如此传神,也成为了全诗的关键之处。
第三、四句则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千古名句。“晴”和“情”是谐音字,“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谐音。读到这里,诗人才将...
查看更多与“后人对刘禹锡的评价是怎样的?《竹枝词》到底是怎样的呢”相关的文章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中非常具有个性特征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刘禹锡的价值追求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他本人的诗歌理论密相关涉,中唐时期的特殊的社会背景造成他在诗歌创作上以“雅正”为旨归;而其“义得而言丧”诗歌理论又使得其在具体的作品中显现出一种静丽自然的意境美。
一、儒学的复兴与趋于雅正的价值追求
中唐社会日趋衰落,清人叶燮在《百家唐诗序》中谈到“中唐之中”时说:“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一代之所独得而称中也者,时值古今诗运之中……”称中唐为古今百代之中,足见古人对中唐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的重视。面对严峻的的形势与强烈中兴愿望伴随而来的是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柳宗元等将复兴儒学的思潮推向高峰,韩愈主张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恢复先秦时期的儒学,他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声言:“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而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他认为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藩镇割据和佛老蕃滋,因而他写了大量的政论以“适其时,救其弊”。
由此在诗歌上,与盛唐的群星璀璨不同,这一时期流派纷呈,诗人们致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的具有新鲜意味的诗歌,展现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象。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征并不明显,除了在民歌体诗歌创作上刘禹锡进行了有意识的探索、创新之外,就诗歌创作的整体面貌而言,刘禹锡并不像元白、韩孟那样在新变的道路上走得很远。③无论是元白的“老妪能解”,还是韩孟的怪异新奇都具有明显的反对传统审美的特征。因为从《诗经》、《楚辞》到盛唐气象,由于儒学的的影响,诗歌的价值追求基本都是都以雅正为上。
刘禹锡的诗歌能在声势显赫的“韩孟”“元白”两大诗派之外另辟蹊径,基本继承了传统唐诗价值追求,用审美的形式来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刘禹锡在诗歌中表现出趋于雅正的特点,如他的《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悲秋”是历代诗人递相沿袭的主题,从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辨》),到汉代无名氏的“秋风瑟瑟愁杀人”(《古歌》),到北朝庾信的“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再到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陈陈相因,概莫能改。所以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而刘禹锡在春与秋的对比中,发现了秋的好处,从而吟唱出这两首意气风发的秋歌。
先来看第一首,“自古”句点出逢秋皆悲,古今同然,有思接千载,虑盖万世之慨。“我言”一句一声喝断,推倒了悲秋的主题,新天下耳目,大有冒天下之大不韪又力挽狂澜之势。“晴空”句,勾勒出一幅秋景图:一碧如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腾空而起,直冲九霄。诗人目睹此景,心中豪情收束不住也随着唳鹤一飞冲天。这是...
查看更多与“刘禹锡的诗歌风格内容是什么?他的价值追求是怎样的”相关的文章
刘禹锡的诗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备受人们的尊敬。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诗的风格,欢迎阅读!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
查看更多与“刘禹锡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样的?具体诗词举例”相关的文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面文学作品非常突出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有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在世,并且也有许多的诗人在这个时代诞生,也为之后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文学素养,也是这样的生活所以才能够让百姓们的日子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刘禹锡不仅在作诗方面有着很多的重要成就,同时他也是一个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在这些方面让大家看到了刘禹锡的才能,他写的一些文学作品也让我们感受不同的文化风格。
刘禹锡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他很喜欢一些儒家文学的作品,并且还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作诗,有着非常的聪明的大脑,并且十分勤奋。当然这也是他从小在自己的家庭生活当中所受到的影响,因为他的父亲原本就是一名官员,所以刘禹锡在他的父亲那里受到了很多的教导而且在小的时候有受到过当时比较著名的诗人的指点,所以他在这方面有着特别的天分,在刘禹锡长大之后,他就专门在诗词的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并且很快考取了进士。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诗词是非常鼎盛的时期,当时刘禹锡还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认识了后来同样的著名诗人柳宗元,之后刘禹锡他依然在不断地进行学习,然后考取了更高的职位,得到的奖励也很多。这也能够体现出来刘禹锡是非常聪明的,他自己也很适合做官员方面的工作。后来的时候,刘禹锡还和当时唐朝时期里面很著名的一些诗词文人成为了朋友,他们自己一起每天开始研究一些诗词歌赋,也为后来刘禹锡的生活和一些诗句做了很重要的基础。
刘禹锡的一生其实并不是非常顺畅的,他在做官的时候还是经历过被贬黜的经历,当时因为刘禹锡他自己对政治方面的热情是非常高的,所以参加了一些政治集团,虽然曾经取得过不少的进步,但是最后还是触犯了一些比较重要官员的利益,所以他们被更高级的官员压迫最后被贬到了偏远的地方成为司马,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得到当时的政治集团还有一些势力的情况已经比较扭曲,从侧面也体现出来刘禹锡等人的优秀才能。
虽然刘禹锡被贬,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面他创造出来了非常多出名的诗词,并且这些事情都是来表达对当时整个朝廷里面一些有实力的贵族的不满的情绪,而且这些诗词同时也是刘禹锡对自己的一些憧憬能力,还有自己对整个生活的抱负,所以这样的诗词很快就成为了很多百姓们都非常喜欢的词句,而且还从这些词句里面吸取很多的重要部分,总结出了刘禹锡自己的特点,柳宗元也是从这段时间里面开始和刘禹锡进行合作,两个人创造了非常多著名的文章,并且将自己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顶峰,所以说这段被贬黜的时期里面虽然有一些不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为他们创造了不一样的表现自己才华的方向。
刘禹锡的诗词风格大概分为了两种,一种是自己对山水诗方面的理解,还有一部分就是在自己没有办法完成抱负之后所写下来的沉痛的心理诗词。他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但是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在文章当中他还会讽刺一些当时政治状况,还有一些贵族人们的压迫,刘禹锡自己也很希望能够反抗,所以他的作品风格是非常不...
查看更多与“刘禹锡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对唐朝的影响有什么”相关的文章
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话形容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是中唐刘禹锡排律中的最后两句,写这首诗的时候两个人同时居住在洛阳,都已经是暮年了。这首诗是刘禹锡回赠好友白居易的酬唱之作,要想说清楚并理解其中的意境,不妨从刘禹锡的坎坷遭遇说起。
一、少年得志 中年坎坷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793年,刘禹锡21岁中了进士,在唐朝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之说,21岁及第可谓是少年得志了。同榜的进士中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柳宗元( 773年— 819年),柳宗元甚至比他还年轻一岁,两个人后来被并称为"刘柳"。
两个热血青年都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太残酷。唐顺宗即位八个月后就被夺权成了太上皇,唐宪宗即位后,王叔文旋即失势。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都被贬谪,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
刘禹锡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以后,元和九年( 815年2月 ),43岁的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没想到两年后刘禹锡又惹祸了,他写了一首《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中的讥讽之意刺痛了执政的权贵,于是刘禹锡又被贬谪出去。
又是十年......
这期间,他的好友柳宗元在819年去世了。时光荏苒,在刘禹锡辗转连州、夔州、和州任刺史后,终于有机会调到老家东都洛阳,总算可以回到一线城市了。
二、晚年好友白居易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长安,两个人在扬州见面了。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在筵席上写了一首七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在族内排行二十八,因此白居易称其为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感叹: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并为其鸣不平: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此时距离刘禹锡初入官场已经过去了23个年头,23年前刘禹锡少年得志时才21岁,及第后马上受到了执政者的青睐,大好前途如在目前,何曾想到自己竟然宦海蹉跎了23年呢?但是刘禹锡在这首回赠的诗中,体现了他不同于白居易的一种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在苏杭鱼米之乡任职时,刘禹锡却在巴山楚水中艰苦度日,但是刘禹锡并不需要白居易的同情,吟出了千古名句一展胸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不但没有因为这23年折损了自...
查看更多与“刘禹锡最有名的三首诗,一生坎坷蹉跎却不忘初心”相关的文章
唐诗里有很爱情感人肺腑的爱情诗篇,而且这些爱情诗作,大部分都写得极为凄美,读来更是让人感伤不已;可能一说起唐诗里的爱情诗作,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到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很多的诗作,那都是在极力地刻画自己内心的感受,描写的爱情的经历,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成为了唐朝众多诗人中,描写爱情最为深刻的一位诗人。
其实除了李商隐之外,还有另一位诗,也是李商隐的前辈,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刘禹锡,他也是创作了一系列的爱情,特别是他后期被贬到四川,结合当地的民歌,所创作的那些爱情诗作《竹枝词》系列,同样的也是唐诗里最为重要的爱情诗篇。
那么说起刘禹锡相信对于喜爱诗词的朋友来说,一定是不会陌生,他的很多诗作,那都是非常的经典,并且他本人也是非常有个性,不畏惧强权,时常会在自己的诗作中,去讽刺当时的权贵,所以他的诗作里,应当说还是有着批判成分,这也是他诗作的另一大特点。
小编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刘禹锡一首非常经典的诗作,那便是他的《堤上行三首.其二》,这也是他在四川时所创作的诗作,而且写得极为深情,用词更是非常的讲究,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所以这样的诗作,也是最值得一读。
《堤上行三首.其二》
唐朝:刘禹锡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这首诗描写的非常唯美,犹如行云流水,读来更是朗朗上口,这也正是此诗最大的一个特点,而且在这首诗中,诗人把人世间的美好的爱与,描绘的缠绵悱恻,读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这开头的两句,描写当时四川的一个情景,人们寻求爱情,那都是在江上对歌,这也是当地的一种风俗;那这两句诗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站在江南望着江北,烟波浩渺,非常的壮观,即使是到了深夜时分,还是有很多人在那江岸边对歌。诗人在这开头两句,便是说明当时的一个情况,这样的一种描写,可以说使得此诗,显得更为生动。
最后的两句诗,可以说是这首诗中,非常精彩的两句,”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们唱《桃叶歌》,那是表达了爱情,然而如果是要唱《竹枝词》的话,那便是表达了哀愁,水流和月光,那是无穷无尽,这两者很像那缠绵悱恻的爱情。
刘禹锡的这首《堤上行三首.其二》,写得很是凄美,同时也非常的抒情,这也正是他诗作最大的一个特点,往往只是描写一些看似很细微的事物,但是诗人同样的能够描绘的如诗如画,让人立马能够感受到诗作中,所传递出来的那种非常纤细的美。其实诗人在四川时,写过了一系列的《竹枝词》,他结合当地民歌的特点,把这些诗作,描写的极为凄美,也非常感人。
与“刘禹锡最有名的爱情诗赏析,用词讲究,极为深情”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