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这是白居易仙逝后,唐宣宗李忱为他写的《吊白居易》,应该算是对白居易诗歌最恰当的评价。
白居易一生作诗3000多首,是唐朝当之无愧的“诗王”。而白居易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长恨歌》和《琵琶行》。
《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琵琶行》吟咏的则是琵琶女的故事。
当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上偶遇本是京城人,后来嫁作商人妇,流落他乡的琵琶女。想到同是天涯沦落人,又为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所折服,于是便写下了家喻户晓的《琵琶行》。
《琵琶行》共有616字,比起一般的绝句、律诗,委实太长。虽然很经典,但一想到全文背诵,还是令很多人头皮发麻。
其实,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白居易还曾写过一首诗,同样也是听女子演奏后写就。不过这次女子弹奏的是古筝,此诗名为《夜筝》,全诗如下: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这是一首写音乐的小诗,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已经洋洋洒洒地将琵琶演奏的动人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七绝同样绘出了音乐之美。根据诗题我们便知道,诗人是在一个夜晚,听女子弹筝。这首诗不太出名,只有短短4句,但却是浓缩版的《琵琶行》。
诗歌开头一句便描绘了一幅美人月下弹筝图。“紫袖”四字一出,弹奏者的身份就不言而喻了。这应该是个受过训练的乐妓,也许是出生秦楼楚馆,也许是某家的歌姬,总之是个美人儿。而“月明”二字则指明了时间,月白风清,良辰美景,如此宴会,怎可无音乐?而这样的时间也和《琵琶行》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相吻合。同样是皓月当空的夜晚,那么故事是否也是如出一辙呢?
接着的一句写的是弹筝女子的情态。她的一双秀手在红弦上轻轻地拨弄着,美妙的乐音便倾泻而出。只是她仿佛对听琴者不甚在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乐曲中。两个“自”字将女子全神贯注弹筝的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乐妓大多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闇:àn,黯淡)三字,已能使读者想象无穷。
她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沉浸在乐声中,这样高绝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也许她也有不为人知的一段伤心往事,虽然作者没有明言,但是“暗低容”,这三字,便说明了这是个有故事的女子。就像琵琶女“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她们都将心中的无限愁苦,融入乐声中,所以才能那样动人心弦。
接着的两句写的是琴声戛然而止的情景,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忽然,女子柔指一顿,弦声凝绝,可那无声的宁静却仿佛胜过千言万语,万重深情油然而生。可能是一曲毕...
查看更多与“白居易一首不太出名的诗词《夜筝》赏析,为什么说他是《琵琶行》的浓缩?”相关的文章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近四千首,其中有很多名篇和佳句脍炙人口,千年传诵。而写于秋天的乐府诗《琵琶行》是一首同病相怜的绝唱,不仅是白居易呕心沥血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诗,闻着无不动容,暗自垂泪。
白居易的诗歌有三千余首,为什么说乐府诗《琵琶行》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诗呢?首先白居易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次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艺术特点;更重要的是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的精神境界,堪称呕心沥血之作。
文如其人,一首《琵琶行》反映的是白居易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在写这首《琵琶行》时作者正处于人生的拐点。当时作者43岁,属于不惑之年,锐气尚在,退隐思想萌生,这时候对人生的看法尚处于出世还是入世的矛盾之中,而左右为难的思想最为真实。
在事业上,作者也出现了拐点,此前在朝中任职,在写这首诗时,他被贬为江州司马,仕途开始走下坡路,作者此时应是看透了朝廷的虚伪、奸诈和险恶,特别是被构陷罪名,对他的身心打击颇大,思想由“兼济”转化为以“闲适”,这首《琵琶行》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这首乐府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的第二年秋天,当时枫叶和芦花随风摇曳,已有些许深秋刺骨的寒意。作者去到江边去送好友,偶遇长安歌女,那铮铮锵锵的京都流行声韵勾人心魄,令作者回想起了在京都长安的旧事,于是他们在船上偶遇长谈。
诗与歌本是一体,诗歌谱曲就能弹唱,白居易与琵琶女因为才艺相互吸引,歌女弹奏琵琶曲技艺精湛,令作者沉浸在余音缭绕的艺术境界之中。之后作者与琵琶女聊起各自的身世,二人顿时有惺惺相惜的感叹。如果将这首诗改编成文章,就是一篇情节曲折的小小说。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叙事诗,但是故事情节简单,作者重在景色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作者的感慨之情。阅读这首诗,读者对情节的发展并十分不在意,仿佛随着琵琶的弹奏,沉浸在浓郁的音乐剧中,心情也随着曲调的变化而波动。
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是诗歌的基础,最终达到意境美的效果。这首《琵琶行》是一首七言乐府诗,语言生动,韵律自然,属于脍炙人口之作,极易背诵。而作者营造的意境又是一幅流动的江月秋景图,琵琶声中,那种情景交融的画面就是一曲绝妙的实景音乐剧。
当时作者在江边送好友,又是秋风瑟瑟的季节,离别的凄凉之情无以言表。这时候,一位琵琶女陈述自己的悲惨身世。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极为成功,用的是如怨又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谱写的是天涯歌女扣人心弦的悲歌,艺人的悲惨命运令人动容。
而诗的第四部分,作者发出了深沉的感慨,他回想起了赏花坠井的母亲,想起了因写赏花诗而被构陷的屈辱,想起了朝中的蝇营狗苟,想起了被贬的凄凉,他再联系琵琶女的遭遇,同病相怜之情油然而生,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作者同情底层民众的情怀。
白居易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诗歌主题集中明确,而这一首乐府诗《琵琶行》作于他人生的拐点之时,通过对...
查看更多与“白居易一首很重要的代表作《琵琶行》,作于他人生的拐点之时”相关的文章
《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马是白居易吗?白居易为何自称江州司马呢?《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马就是白居易自称。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首艺术成就极高的歌行,分别是他在年轻时期和被贬之后的代表作品。《长恨歌》是结合历史、民间故事、作者想象的虚构作品,情节曲折动人,修辞浪漫热烈。而《琵琶行》正好相反,是他被贬江州时期的作品。
年轻的白居易也是冲动、针砭时弊、不留情面的。他在年轻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就因为直面社会弊病得罪了不少权贵。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他母亲因看花而坠井去世,他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其实他被贬谪的主因,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和诗歌作品却逐渐浅淡、圆滑,更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官僚。
《琵琶行》很长,我们大体分析一下。整个诗的结构分为四段,第一段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一段交代写诗记事的时间、地点、事由并进行环境描写、作情感的渲染。因为是离别,景色又很萧瑟,主客相送都感觉很凄惨的样子,就希望有音乐来冲淡一下。正好听到水上有琵琶声,两人走的不走,送的不回,一起去找这琵琶声的来处。
原来是有人在旁边船上清弹。两船相靠,再三邀请,女子终于移步上船,“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一段写琵琶女演奏过程,真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手笔。以诗词详写乐器演奏音乐之美,大概在白居易这里到达了顶峰。从定调——起手——渐入佳境——高潮迭起——低沉抑郁——银瓶乍破——裂帛收声——江心月白,一气呵成,有起有落,有慢有快,将琵琶的音色之美、琵琶曲的曲折奔放、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写得淋漓尽致。
如果这首长诗到这里完结了,同样是不得了的精品大作。但是于整体长诗的结构来说,这一段的盛况华笔不过是整体“起承转合”中的“承”罢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还在后面。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
查看更多与“白居易被贬时期的代表作《琵琶行》赏析,诗文中的“江州司马”是指的什么?”相关的文章
《琵琶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长诗,最早在中学课本上,大家就熟悉了。《琵琶行》中优美的行文和栩栩如生的形貌,是这首诗给我们的最直观的感受。只管这是一首在形貌白居易到场一个弹琵琶的女乐之后的感伤诗歌,其中白居易最后哭湿衣衫的行为让人有点感动,可是仍然不被许多人所明白。
有些人甚至认为,整篇《琵琶行》,不外是两个卖惨的人在相互卖惨,琵琶女卖完惨之后白居易接着卖惨,可是白居易却哭湿了衣服,实在是令人费解。那么,这首长诗真的只是在卖惨吗?
确实,从外貌上来看,简直是在卖惨,但如果这只是一篇诗词名家的卖惨文,那么,它就不会被写在教科书里,也不会千古流传下来。这首长诗里所蕴含的内容,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富厚。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喜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作为一个勤奋的天才(5岁多便会写诗,很小就对诗的韵律有了自己的明白),他的脑瓜子也是相当好用的。在第二年,也就是他31岁的时候,白居易便成了翰林学士,也就是许多古装剧内里谁人许多中了科举的人会担任的重要职位。
翰林学士这个职位光从文字上来看,似乎也很一般,不外他的真正寄义,在唐朝时却远很是人能够想象。其时翰林学士便能够到场到朝廷焦点秘密政事,成为天子的心腹,而今后的翰林学士,则有很大的几率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这个时候的唐朝天子是唐宪宗李纯,是安史之乱之后的难过的好天子。这个天子小时候的事也有点有趣,很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在皇位上抱着问他:你是谁啊?他回覆道:我是第三天子!看得出来,这位天子幼年时便纷歧般。
不外,白居易虽然经常劝谏他,而且他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天子,可是,这位从浊世中走出来的天子,也徐徐厌烦了,有时候连天子的体面也不给。有时候甚至天子要向大臣诉苦,说自己提拔的人,怎么这么不懂事,总是和自己作对。颇有点唐太宗和魏征的味道。
但天子还是忍了,白居易在辞官复职以后,仍然获得了重视,担任了太子左赞善医生(相当于卖力太子念书轻易事),依然处于皇家权力的中心,虽然后面太子早早去世,但白居易的才气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一切顺利,那么等老天子驾崩后,他一样有可能是朝廷大臣。
只是这个时候,他和天子的距离就远了。
尔后发生的一件事,注定了白居易是不能顺顺利利地当下一朝天子的大臣的。这件事,堪称是唐朝时期的羞耻,这就是著名的唐朝宰相被刺杀事件。
一天早上,当宰相武元衡像往常一样去大明宫上早朝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刺杀,而且刺客一举乐成,这个刺客不是别人,正是地方节度使李师道,翻译过来就是唐朝藩镇的盘据军阀李师道。
但不管怎么说,唐朝虽然在安史之乱后变得对盘据藩...
查看更多与“《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为什么会让白居易会泪如雨下?看完你就懂了”相关的文章
“懂得”,多么温暖动人的字眼!“懂得”,多么温暖动人的字眼!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懂得。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马德说,懂得,是发自内心的心声;
徐志摩说,我懂你,像懂自己一样深刻;
几米说,总会在世界的一角,找到愿意懂你的人。
有人说,世间最难是懂得;有人说,最美的情是懂得;却总有人叹息: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爱你的人很多,但懂你的人寥寥无几。爱你的人不一定懂你,但懂你的人一定爱你。所以,懂比爱重要,也比爱更难。
那么,“懂得”到底是什么呢?
扎西拉姆的《当你途经我的盛放》里写道:
有缘的人会看到,懂的人会懂。
相遇在天,相守在人,懂我的人总会懂,不懂我的,强求也徒劳。
因为懂得,所以包容;因为懂得,所以心同。
世界上最温暖的事,莫过于有人懂有人疼。
懂得,是一种欣赏。
林清玄说,生命最可贵的是懂得欣赏,而不是拥有。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唐·李白《赠孟浩然》
懂得,是一种默契。
即使不言不语,即使山高水远,彼此的心依然贴近,惺惺相惜没有距离。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懂得,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理解与感应。
世间最远与最近的距离,是心灵与心灵的距离,有了懂得,一个眼神也会生出惺惺相惜的温暖。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唐·白居易《琵琶行》
汪国真说:
一种友情,当你需要的时候,会默默来到你身边,他的眼睛和心能读懂你,更会用手挽起你单薄的臂弯。
因为有人懂,情怀可以诉说,痛苦可以解脱;因为有人懂,孤单时有人相陪,无助时有人安慰。
懂得,是一种无言也温暖的牵念。
对于远方的朋友,虽无多余言语,情义仍山水可鉴。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懂得,是一种愿意分享和悦纳的心境。
沏一杯清茶,讲一个故事,与懂得的人共赏。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懂得,是因为深有体会,所以能感同身受。
因为懂得,人与人之间,犹如星与星之间,不是彼此妨碍,而是互相照耀。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世间所有最深的真情,都源自懂得。
真正的懂得,不必言语,不必刻意,有时,只需浅浅的一个微笑。
真正的懂得,不必解释,不必逃避,有时,...
查看更多与“诗词,最难得的莫过于有个懂你的知己”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