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很多人都熟悉的的唐代诗人,小编最喜欢的白居易的诗就是《长恨歌》,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里面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有些小伙伴不知道白居易的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小学
1、《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池上》(唐) 白居易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浪淘沙》唐 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4、《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暮江吟》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最经典诗
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轶事典故
1、自酿美酒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2、素口蛮腰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画像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
查看更多今天小编要分享两首诗,元稹与白居易被贬,互写诗给对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文人相轻,古来有之;文人相交,大唐文坛莫过于元白者。白居易与元稹皆是大唐文笔妙手,他们的友谊不仅千年来为人称道,而且还很容易引起世人误会,似乎超越了兄弟之情的惺惺相惜,反而镀上了一层类似儿女情长的深情厚谊。
他们一起赏读风花雪月,一起流连烟花巷里,一起抨击过先辈同行,一起打压过出头新人,堪称形影不离,也就只有被贬可以拆散他们了。元白志气相投,都属于“孤且直”的性格,看不惯小人得道,便直言上疏论时议政,因此都被贬得很惨。
元和元年,元稹因上疏得罪权贵,由左拾遗被贬为河南县,由此踏上了颠沛流离的仕途之路。白居易得到消息后悲不自已,惋惜知己的不公遭遇,同时马上写下一首诗寄去安慰元稹。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白居易开篇就捍卫了自己与元稹深厚的友谊,七年的长安岁月,“所得惟元君”,只有元稹是他的真朋友。接着白居易开始吐槽长安朝政的乌烟瘴气,同时又借这份黑暗歌颂了元稹的高风亮节。“有节秋竹竿”,是本诗的主旨,这是白居易对元稹刚正不阿处世态度的赞美,又是元白二人一生坚持的做人原则。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骑马赏花,煮雪烧酒,春日高睡,秋夜看月,元白果然浪漫至极!最后白居易点出了他为何如此敬重元稹,那便是:“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唯有彼此交心,唯有心思契合,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这首诗流传度不广,但的确是咏叹友情的唐诗之中难得的佳作。好兄弟不仅要相互安慰,还要互相倒霉,这一次轮到白居易被贬。白居易因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的凶手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而此时身在千里之外的通州司马元稹得到消息,顿时泪如雨下,立刻写下一首诗,寄去安慰老白。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是一首十分凄怆的千古名作。元稹身处异乡本就孤苦,外加身患重疾,更添悲意,心情糟糕到了极点。而恰恰此时,知己的不幸又传到耳朵里,他再也抵抗不住这世间万般的愁苦。
一切景语皆情语,心境不佳的元稹看什么都是灰色的,眼前的灯残了,夜晚的黑浓了,风吹出了阴暗,窗添上了寒意,心中的痛更深了。以哀景衬哀情,交融得严丝合缝,连一丝积极的气息都没有透出,简直妙合无垠,悲伤到了极点。
“垂死病中惊坐起”是整首诗的神来之笔,它既写了悲的“情”,又描绘了的悲的“状”。“惊”字写出了元稹的惊愕与巨大的悲痛,但“坐起”二字才真正赋予了“惊”灵魂:假如元稹只是“垂死病中惊”,合情合理但无惊艳;而“坐起”却更加凸显了“惊”的程度,因为他生病如此严重,几...
查看更多与“元稹与白居易被贬,互写诗给对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关的文章
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为什么有人说能抵白居易的《长恨歌》?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在诗坛的名号非常多,有人称之为“诗魔”,这是因为他十分热衷于写诗;有人称之为“诗王”,这是因为他的诗写得非常好,唐宣宗曾写诗称白居易为“诗仙”。短短的三个称号,足见白居易在诗文上的影响和成就。
元和元年的时候,白居易在盩厔担任县尉。一日他与好友王质夫、陈鸿在仙游寺游玩,三人闲谈时,就说起了“马嵬坡”之变,王质夫觉得,这种事件,如果不用文学作品将其记录流传,会逐渐被后人淡忘。白居易深以为然,于是,一首千古名作《长恨歌》就此诞生,《瓯北诗话》赞其“有声有情,可歌可泣”。
但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认为,有一首小诗,只不过短短四句,却能抵白居易《长恨歌》一整篇(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此诗便是白居易好友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行宫》。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的文字意思很好理解:寂寥空阔的古旧行宫,宫中的花儿,寂寞地盛开、寂寞地红艳,无人驻足欣赏。只有几个已是苍苍白发的宫女,闲着无聊,聚坐在一起,说着当年唐玄宗的事。
如果熟悉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便能更充分透彻地解读这首诗。在唐朝东都洛阳皇宫中有一座上阳宫,里面有很多在天宝末年被幽禁在宫中,一关就是四十多年。元稹此诗,落笔之处就是这些宫女。
诗的一、二两句,点出环境,并以“寥落”、“寂寞”等词,渲染出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第三句引出人物,几位宫女,这些宫女并非是年轻貌美的,而是容颜衰老,白发苍苍,这般描写,令人惊异,直到最后一句才明白,原来这是玄宗时代,被禁闭在冷宫的老宫女。
看完整首诗后,便能发现,一二两句的环境描写,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信息。行宫为何寥落?因为这是一座被遗弃的冷宫,千百次的日月升沉,无数的风雨吹打,宫墙殿瓦已破败不堪。这些老妇人,也是被遗弃,经历岁月的侵蚀。
宫花为何寂寞?宫女们初到行宫的时候,可能还经验于花朵的盛开,可是一日复一日的禁闭生活、长久的寂寞,让这些宫女对美好的事物丧失了欣赏的兴趣。
无论花儿如何繁盛、红艳,亦是无人观赏,自然寂寞,而这些宫女的青春年华,也在寂寞中枯萎凋零。红的花,白的发,相互映衬之下,令人对宫女的身世,产生了无限的怜悯。最后一句更是神来之笔,“闲坐说玄宗”,说他什么呢?
或许是宠信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也可能是说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玩乐不理政务,更或者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的仓皇逃窜……。元稹没有写明,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歌审美的“语少意足,无穷之味”在此诗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沈潜德说此诗能够抵《长恨歌》一篇,并非是文学成就,也不是流传度、影响力,而是《行宫》的最后一句,留下余韵,能够包含很多内容,似乎写尽了唐玄宗的一生,对于杨贵妃的宠幸,最后的马嵬坡自缢,也包含其中,故而,沈潜德对此诗有这般艺术性的赞扬。
与“元稹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为什么有人说能抵白居易的《长恨歌》?”相关的文章
今天小编不说元稹的爱情诗,说说他因收到白居易的信后所写的一首诗,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元稹是唐朝一位非常出名的诗人,大家对他也一定非常了解,毕竟他写出了太多的经典作品,就算是在现如今也依旧是被人们所熟知、所引用的。比如那两句最为出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不知道多少次被后世之人引用,时时刻刻奉之为经典,特别是其中的那种深情,更是让内心感情丰富的人奉为名言。
熟悉元稹的朋友都知道,他比较出名的那些作品大多都是爱情诗,或许这也与他那丰富的感情经历有关吧,有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人未免过于风流多情,可是我们要知道,虽然现如今是一夫一妻制度,但是在古代时男人三妻四妾却是常态,所以我们也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他。
这样想想,无论是他与崔莺莺亦或是薛涛等才女的故事,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就算唐朝时那些普通的文人官员都可以有几个女人,何况是他身为宰相又是著名的诗人呢!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经历,反而使他的作品另具风味,苏轼就曾经评价过:元轻白俗,简单的4个字却将他与白居易的特点完美的点出。
元稹的诗作确实是不同于他人的,可以说是自成一派,而且风格非常多变,当然了,最受大家喜爱的也还是他的爱情诗,毕竟其中所蕴含的那种对于爱情的执着,实在是让人感动不已。不过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却是另有一番风味,虽然并不是写爱情的,但是却也非常经典。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诗题中的"乐天"说的就是白居易,所讲述的也是因为收到了白居易的一封来信所引发的事情。这首诗描写的非常直白,而且构思也非常奇特,并没有写与书信相关的内容,反而描写了自己与妻儿的状态,可谓是别具一格。
在这首诗的开篇两句中,诗人讲到这封信是从很远的地方邮过来的,诗人一收到这封信,眼中就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让旁边的妻子感到非常的吃惊,而女儿也是哭了起来。她们问他为何要哭泣?信中写的是什么?整首诗文到这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而且也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迫切地想要知道信中到底是在说什么。
然而在这首诗文的后两句中,诗人却并没有将答案告诉我们,反而是写到了写到了妻子女儿内心的那种心理反应。她们知道这封信一定是非同寻常的,应该是当时正在做江州司马的白居易所寄来,诗文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可是却反而将我们的心高高的吊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样的写作手法真的是非常少见的,诗人所营造的那种悬而又悬的感觉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虽然诗文描写的平平淡淡,但是从诗人在看到信时就能留下眼泪的举动来看,当时一定是发生了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担忧以及妻子和女儿的关怀与害怕。
与“元稹收到白居易的信后写下一首诗,到底发生了什么”相关的文章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着娉婷的笑靥,仿佛一首云淡风轻的小诗,又如一曲蓝天碧水的梵音。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响,与儒者论理,与居士论道,与佛家论经。如果说李白是世间的精灵,随性而为;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济天下,仁义无边,又在知足中寻求解脱。
白居易曾是高傲的才子,后来与得道高僧相交,长期感其心理其情,白居易逐渐明白世间的生灵都有同样的生命,本没有贵贱之分。曾作七绝《鸟》一首,劝导人们虽小不可为,善虽小必为。
鸟
唐代: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鸟》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以一个反问句提出诗人自己的看法,接着点出鸟和人一样有着皮肉和骨骼,最后顺势提出人类应善待动物的劝诫,并以“子盼母归”的动人情景来感动人们。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蕴含真情的“子望母归”的自然现象劝诫读者善待动物,同时以鸟喻人,劝诫权贵尊重平民。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此诗先以一个反问句提出诗人自己的看法,反问的语气使感情抒发更加强烈,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以及对生命的尊重,接着点出鸟和人一样有着皮肉和骨骼。诚然,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世间万物与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类应该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它们,绝不能伤害它们。之后的“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两句顺势提出人类应善待动物的劝诫,并以幼鸟盼望母鸟的动人情景来感动人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劝说效果十分显著。
一首简单易懂的《鸟》,把鸟儿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一样,人不可以为自己强,而任意决定小鸟的生死。做人要长存善良之心。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善良是灵魂的微笑,善良是对生命的感恩,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心灵境界,善良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人生路上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生命的际遇,生活就会处处明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份感动如花瓣,绚丽生命的春夏秋冬,与人和善,于己宽容,每一份善良如雨露,浸润着生命的最美,岁月流逝,即使有一天容颜不再,生命也会因为善良而年轻美丽,永不凋零。
善良是灵魂的返璞归真。是人性的虔诚皈依。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问候,哪怕只有一个体恤的眼神,都会使我们在百转人生中获得绵长的感动与温情的停留。而泛滥的邪恶与麻木注定会冲垮道德的堤防。伤人的同时淹没自己。
这世间存在太多杀戮的力量,善良则是佛前的一朵莲花。可以渡我们重生。
与“白居易的一首劝诫诗《鸟》赏析,诗人在劝导人们什么?”相关的文章
唐代文坛有了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等巨匠,已然是群星璀璨了。但若少了这诗王白居易,便还是少了一份热闹。这是一个有点“古怪”又很是意思的诗人。他是大唐鼎鼎有名的大龄剩男,因为想着初恋,37才肯娶妻;平生最爱写诗和喝酒,诗要写的妇孺皆懂才罢休,喝酒最爱自己亲自酿的。诗王的这许多“古怪”令世十分不解,其实如今看来这不过是他平生的至情至性而已。
但这个有意思的白乐天在审美上却着实是颇有见地的,这一点从他对杭州西湖的喜爱就知道了。白居易为西湖写过不少作品,其中有最著名的当然是《钱塘湖春行》了,那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得当真是惊艳。小编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西湖诗,当时他舍不得离开杭州,便挥笔写下这首经典,两个比喻尽显诗王水平。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为了表达对西湖美景的无限眷恋,诗人可谓十分用心了。第一句“湖上春来似画图”总领全文,把湖之春比作一幅画,接下来的5句都是这画中之景。第二“乱峰围绕水平铺”是写四周的山峰,山峰是环湖而立,但诗人不实写此句,而是写水中山峰的倒影,它们平铺在水面上。
第三句“松排山面千重翠”是山上的松树,那松树直入云霄,远远望一片翠绿重重叠叠,这是远景。第四句“月点波心一颗珠”是水中的明月,它正如波心中的一颗明珠一样,一个“点”字,是明月的温柔,也是水面的波澜不惊。这一句似信手拈来,却写得极为美妙,西湖十景中有一名景为“平湖秋月”,不少人认为就是由此句衍化而来。
四、五两句是备受推崇的两句,连用两个比喻,将绿色的毛绒毯线头比作早稻,又将女子青色的罗裙带比作新长出的水草,这在写景诗中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写江南美景多是些阳春白雪之景,很少有人会写到早稻这种农家之物。但白居易最擅长的就是用最通俗的语言写出最美的景,这两句可谓尽显诗王水平了。
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道出自己不舍得离开杭州的原因。“一半勾留是此湖”中用“勾留”二字,写出了诗人的情非得已,对西湖的无限眷恋完全已到不可自拔之境,颇有余味。全诗字字精炼,似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是难得的佳作,也是写西湖美景中的名篇之一,大家喜欢吗?
与“白居易的这首古诗,表达出了对杭州的无限眷恋”相关的文章
白居易被后世称为“诗魔”和“诗王”,他对于唐诗的发展,同样的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初唐时期的诗歌还没有真正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是经过了盛唐,到了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期,诗歌可以说又迎来了它的一次爆发期,这个时候很多的诗人,都在致力于唐诗的改革,首当其冲的便是白居易与元稹等人,他们一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这一次的改革,使得唐诗显得更加平民化,人们在创作时,也更偏重于事实,尊重于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这样的诗作,也就更加能够打动人们。
当然除了白居易与元稹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另外两位同样伟大的诗人柳宗元与韩愈,同样的发起了“古文运动”,这两者之间,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共通点,也正是这两次的改革,使得唐诗不在只是有阳春白雪,也有了下里巴人。这也就使得唐诗的流传程度,更加的广泛,所以纵观整个唐朝,白居易的名气并不比李白和杜甫小,据说他的诗歌,在当时就传到了日本,即使是现在白居易依然还是在日本被称为最受欢迎的中国诗人,从这一点来说,足以说明白居易的伟大。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往往他在自己的诗作中,可能只有寥寥的数语,但是却情感真挚,使得人们一读就能够理解诗作中的意思,从而喜欢上他的诗作,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白居易能够在日本稳做中国第一诗人的美誉。
那么说起白居易的诗除了情感真挚,通俗易懂之外,他笔下无论是描写爱情,还是描写自身的感受,那也是入木三分,譬如他的这首《村夜》,那同样也是一首非常孤独的诗作。可能一说起孤独的诗作,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柳宗元那首大名鼎鼎的《江雪》,这首诗到现在俨然是成为了孤独的代名词,无人能出其右。不过白居易的这首诗,同样的也是非常的孤独,诗人描绘的也是很深刻。
《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七绝,虽然在这首诗中,没有惊人之笔,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完全是以一种白描的手法,便是同样的写出了深度,诗人犹如信手拈来一般,把乡村夜间的情景,描绘的活灵活现,使得人们读了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诗的开头两句,白居易便是直接描写了乡村的夜间,写得可谓是入木三分,这也正是白居易最为擅长的写作方式,没有任何的过渡,可是依旧还是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寒冬里,那周围的草早已被秋天里的寒霜打过,变成了一片灰色,没有了任何的生气,在那些草丛中,不时还有夜虫的鸣叫,然而无论是村南村北没有一个行人。这两句诗人重点描写了乡村夜间的一个景象,以及自己当时内心的一种感受,写得很是唯美,也非常的凄凉。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最后的这两句,写得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一个人来到这前面独自眺望这村前的美景,只有皎洁的月色照在那麦田中,使得那麦花犹如白雪一般。这两句诗犹如天然形成一般,写得极为唯美,读来...
查看更多与“白居易一首表达孤独的名诗《村夜》,这首诗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朝朝与暮暮,我切切的等候,有心的人来入梦。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我有花一朵,花香满枝头,谁来真心寻芳丛。花开不多时,啊堪折直须折女人如花花似梦。我有花一朵长在我心中真情真爱无人懂,遍地野草已占满山坡孤芳自赏最心痛。
宛转悠扬的歌曲在角落里流淌,而我的心也随着这首古老的歌曲而荡漾,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久久散之不去。女人花唱出了多少女人的心声,催下了多少动情的泪水。
女人不易,几千年来,我们都一直这样说。是的,不然白居易讽刺君臣关系时,也不会用男女关系来作比了:
太行路 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唐代: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 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 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 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 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 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 只在人情反覆间。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两句是说,生而为人,实在不要作女儿身。女人可怜,一生中的日子,是苦是乐,全由他人(男子)安排,多悲哀,少欢乐。以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的状况,暗喻君臣关系,臣下缺乏自立,身无自由,苦多乐少,命运全由君王所左右。委婉含蓄,蕴藉深沉,耐人琢磨。
繁花易落,容颜易老。女人难做,这是千百年来女人的感叹。白天在工作中忙碌,晚上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等待女人的依然是忙不完的家务,处理不完的琐事,而女人们却是无怨无悔,只愿做男人背后默默奉献的那个人。
深夜里的那一盏不灭的灯火,温馨里散发着深深的牵挂,无数次窗前的凝眸眺望,是男人深夜归家的方向。男人们,你们是否能听到妻子的牵挂和呼唤?
女人对孩子的爱是博大的、无私的、也是无穷的,再柔弱的女人在做了母亲之后也变得坚强、无畏。为了孩子,女人瘦弱的肩膀扛得起所有的艰难,就是天塌地陷也敢去承当。
女人在困难面前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当家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女人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擦去眼泪,安慰家人,冷静、沉着地面对困难。女人的爱,绵绵延延,女人只要一踏进婚姻的门槛,就会用一生的努力来维系。
男人一天天的成长,像时光的陈酿,愈久愈醇。而女人却是把最美丽璀璨的青春都付与了家庭,日渐凋零,日趋苍茫。在付出自己所有的同时,却把自己给遗忘,忘了自己也需要哭,也需要笑,也需要关怀,也需要怜爱。
记得有句话:女人是看不衰的风景,四季的着装是风景,风度气质是风景,谈吐性格无一不是风景。岁月匆匆,人生短暂,女人在流光里失去了如花的容颜,风景不在,旖旎不...
查看更多与“白居易的一首讽刺名诗,女人有多不容易”相关的文章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人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与元稹并称“元白”,又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其诗语言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除了诗,白居易也有着不少经典的词作,如《忆江南》、《浪淘沙》、《杨柳枝》等。
今天小编向大家推荐的这首词,便是白居易的其中一首经典词作《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这首词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的词作。主要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一位思妇的闺情。全词言简意赅,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细腻生动地将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体现的淋漓尽致。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相结合的典范,令人赞不绝口。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首先,我们看白居易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意思是:这位思妇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这江潮与海水,到底哪里像男人的多情与女子的心意。以水喻情,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古人看来,那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男人热情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非常的相似;而浩瀚永恒的海水,与女子心中缠绵忠贞的爱也非常的相似。
但从这首词开头两句的发问来看,白居易笔下的这位思妇,却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在她眼里,江潮与海水怎么能和郎情妾意相比较呢?白居易在这里新颖奇特的表达,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想要迫切知道词中这位思妇,到底为何这样说。究竟是所谓的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
紧接着后面两句,这位思妇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先看前面一句“相恨不如潮有信”,说明在她看来,男人的离去是渺无归期的,而潮水的涨落却守时有信。经过对比,男人的薄情便让她顿生恨意。实际上白居易这两句诗化用了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中的诗意。唐代官府重商弃农,普遍存在一种玩弄感情,喜新厌旧的现象。
最后一句“相思始觉海非深”是这首词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方。如果以“相恨不如潮有信”的意思,那么这位思妇也就没有必要在这句词中表达似君情之意。但恰恰这位思妇的相思之情比那海水还要深。这短短的七个字,就显得耐人寻味了。说明白居易笔下的这位思妇,有着思与恨交织的矛盾心理。而这矛盾心理,却是古代社会下层妇女深受残害的不幸体现。
综观白居易的这首诗,所描写的思妇矛盾心理,实际上是对那些负心汉的谴责,和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讽谕。虽然白居易写得含蓄委婉,但表现手法上却质朴明快,天然无饰,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与“白居易的经典诗词《浪淘沙》赏析,全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哪句?”相关的文章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诗人,其交游广泛、思想深邃、诗文精深。但终生服膺儒教的白居易,也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像古代其他失意文人一样,便主动地去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但又与众不同。
他整个人生思想的变化、为人处世和诗歌创作都尽濡禅宗思想,并且他的禅诗和闲适诗所体现出的禅意,让我们认识到人生不仅需要努力奋斗,还要懂得休闲感悟。下面介绍的是白居易冬天晒太阳,这首禅诗充满禅意,读完了大呼过瘾。
负冬日
唐代: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时期,诗人尝遍了尘世的各种悲苦,也经历了宦海的风浪,很多事情都看得淡然。晚年的白居易定居于东都洛阳,时常与僧道来往,逐渐地开始喜欢静谧的环境,也习惯了一个人独处。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一场雪,地面上也积雪深厚。雪后天晴,虽然很冷,当太阳出来了,顿时觉得内心很温暖。
诗人在庭院中,背靠着椅背,眯缝着双眼,享受着这和煦的阳光,“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杲(gǎo),光明、光线充足的意思。诗人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深深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忘忧无恼。诗人“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任凭微风吹拂自己花白的鬓发和裸露的肌肤,却更觉无比舒畅。暄,指温暖的阳光。
第三联更加精彩,“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醪,江米酒。白居易在冬日背向着阳光闭目静坐,好像感受到冬眠的“蛰者”正在复苏一般,这既是顺乎自然,又充满了盎然生机,也和诗人的整个心灵融成一片。诗人也把这种体验用诗行凝固下来,“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诗人感到身体内外都很轻松,没有牵挂、没有忧愁,返朴归真、顺乎自然。
这种精神境界,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也能与人共鸣,从而跨越时空,也经久不衰,更让后人从他的遗篇中吸取很多有益的东西。白居易不仅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而且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养生专家。他认为形体的盛衰,和精神的忧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于是他不再怕老,也不再忧病,却是一种除老祛病的良药。
传说唐代有一位严阳尊者,平时喜欢参禅修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感觉自己的境界已经很高,于是就对好友赵州禅师说,“在禅修的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该如何?”禅师笑着回答,“放下!”尊者有点纳闷,我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禅师早已在他微皱的眉头上看出他的疑惑,就指示他说,“放不下,就把它挑起来!”尊者立刻恍然大悟。
人生之路漫长艰难,谁都曾历经坎坷,但风雨过后才能得到锻炼,就像在大雪纷飞的季节,虽然暮色渐浓,白雪与苍茫融为一体,但我们并不觉得悲伤和恐惧,因为有了春的浪漫、夏的激情,以及秋的绚烂,更能体会到冬的澄明和虚无。
与“白居易一首充满禅意的名诗《负冬日》,诗人感悟到了什么?”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