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有哪些?王维是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他宽广的胸襟的体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他悠然自得的闲情体现,王维的诗风格非常多变,还不熟悉的小伙伴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王维的诗有哪些吧。
王维简介
王维是我国唐代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在画作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建树。王维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进士出身,入仕之后,官至河西节度使判官与吏部郎中。安史之乱期间曾被迫受伪职,唐肃宗乾元年间,王维官拜尚书右丞,他“王右丞”的被称也就是由此而来。
王维的代表诗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山居秋暝》、《使至塞上》、《从军行》等。王维现如今流传于世间的诗歌达四百余首,其大多诗歌都是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也不乏有一些描写戍边和军旅生活的题材。
在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期间,王维正式踏入了边塞的行军生活,他诗作中的边塞体裁的诗歌,正式这个时期所作,例如《出塞作》、《使至塞上》、《陇头吟》、《陇西行》、《老将行》《从军行》等诗歌,风格基调既有豪壮开阔的英雄气概,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慨叹。
后人对王维的评价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吴生(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像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陈师道: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蔡绦: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敖陶孙: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王维的诗有哪些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诗有什么特点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
查看更多没有走到人生的尽头,我们不会知道等待我们的究竟是什么,而我们究竟会剩下什么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王维《双黄鹄歌送别》
因为王维的诗,我们时常忽略了他其实也是一位文赋大家。他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全才,诗写得好,画画得好,文章也写得酣畅淋漓,华美飘逸。
他的文章,有汉赋的大气和明艳,更有楚辞的飘逸秀雅,不像他的诗那样清静无为,却自有迷人之处。大家闺秀有她的风度,而小家碧玉也有她的娇俏。
这篇《双黄鹄歌送别》,写于他在凉州的时候,实际上,这是一篇思念家乡的作品人在外,特别是在遥远的异乡,总会有水土不服的时候,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适应凉州的气候和饮食,未尝不是艰难的事。
刚开始,还有浓厚的兴趣支撑着自己去尝试,可是在兴趣期过后,微微的倦怠自然就来了。这时候,他想起了远在长安的家,老迈的母亲和各自成家的弟妹,不知道家中的弟妹们,有没有照顾好母亲大人,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念这个远在他乡的兄长。
而母亲,是不是时常念叨起自己这远行的不孝子,时常记得他爱吃的菜肴,惦念他是不是穿好吃好睡好。离开家乡久了,总会时常惦记。经历了边塞风情的王维,开始思念家乡,他想要回去,然而官职在身,并不是他想要离开就可以离开的。
机会就是来得这样巧妙,不久之后,开元二十六年,就在王维出使塞外的一年之后,李林甫发现了河西地区的富饶,于是兼任了河西节度使,而原来的节度使崔希逸,则被改任为河南尹,王维跟着上司,从凉州折返,回到长安。
可是,以这种方式归来,并不是他所愿的,何况在回京之后不久,上司兼好友崔希逸就积郁成疾,郁郁而终了,为此,王维更加怅然了。
在长安的月下,他回忆起刚刚出使塞外时的情景,以及同崔希逸初遇的时节。他的上司,同样笃信佛教,甚至还让最心爱的女儿出了家。两人都是十分爱佛的人,这样两个人共事,自然觉得事事畅快,有知音之情,知己之谊。
崔希逸骤然之间的离世,让王维重新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和命运的诡。这一生,他才过了一半,可是他已经尝过了太多悲欢离合的滋味,他不断地失去什么,又不断地拥有什么,然后又重新失去了。他悲愤过,痛恨过,伤心过,无奈过,可是这一切,在强大的命运面前,软弱得不堪一击。
因为害怕自己堕入红尘,于是干脆不要步入红尘;因为担忧自己会受伤害,所以干脆不再付出感情;因为害怕最终还是失去,所以宁愿从一开始就不要得到。
太多的患得患失,阻碍了感情的丰沛,也阻碍了人生的圆满。我们总是要不断地尝试,才会不断地得到,而不是因为害怕失去,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连一个尝试的机会都不肯给自己。
最终,凡事都是会同自己告别的。王维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依旧会勇敢地去承受,去爱,去恨,去相信,去经历,在人生的道路上,他...
查看更多与“王维的边塞诗有哪些?与摩诘相比王维更有资格被称为边塞诗人”相关的文章
人若能享受孤独,寂寞也就是一种美了。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将自己自甘寂寞的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一切的情绪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苏轼也忍不住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写山空寂和林幽深,但诗人却能够用简朴直白的字句描摹如此感人。两联都用衬托笔法,有人语响而不觉嘈杂,反而更显山林的空寂,有夕阳照而不觉敞亮,反而更显山林的幽深。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感受那自然恬静之趣。虽然没人知道,明月却知,偏偏有月光洒在他身上,自然与人是那么契合。诗人虽然独坐但并不孤独,内心是舒适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地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牛羊归向深巷,老人等候随牛羊返村的牧童,野鸡呼唤伴侣同宿,蚕儿静静地进入休眠期,收工的农夫荷锄回到村头,相见时依依絮语。在落日斜光的照耀下,人和动物都在及时地、惬意地晚归,使身在仕途的诗人心生羡慕。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自开自落的辛夷花,似乎使人感到人生亦正如此,辛夷花在山中,寂寞地开,寂寞地落。无人观赏,也无需要人观赏;无人惋惜,也无须人惋惜。因为生命本身就是这样,自自在在,自圆自足。这是看破了荣落生死的达观,虽有几分落寞,但在落寞中却注入一种超脱乃至崇高的意味。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红叶凋零,常绿树木更显苍翠,这翠色充满空间,空濛欲滴,无雨而有湿人衣之感。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水穷尽处,自然就是深山空静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云无心而出岫,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忧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淡泊无心、悠然自适的云,就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注释
黄金:道教炼丹术中一种仙药的名字。
无生:佛教语。指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
查看更多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佛教自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南北朝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王维的母亲笃信佛教。维摩诘,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到底是王维的母亲给起的名字,还是王维后来自己改的名字,说法不一,无从考证。王维,诗、画、音乐兼工,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诗中充满禅意和处世哲学,世称“诗佛”。苏东坡在《书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味(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唐·王维《早春行》
初春时节,大地犹寒,紫色的梅花开 遍了山川大路。黄鸟刚刚开始鸣唱,声音还有点枯涩,不很圆润。诗句 描写了大地归春时的早春景象。语言浅显,描摹逼真、形象,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善于捕捉细微之处的高超技巧。以“涩”字形 容鸟语未欢,时断时续,将原来属于味觉或触觉的描写用于听觉,这种 通感手法是十分高明的。
欣欣春还皋,澹澹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唐·王维《赠裴十迪》
春回人 间,大地复苏。池塘边草木繁茂,塘中水波荡漾。桃花李花虽未开放,它的 枝头却缀满了含苞欲放的蓓蕾。这是山村初春时的景象。画面恬静、幽 雅,充满了诗意,表达了诗人闲适、愉快的心境。注: 皋(gāo),水边高地。澹澹(dān) ,水波平静的样子。荑 萼(tiè),荑,草木的芽儿。萼,蓓蕾外部藉以保护花瓣的鳞片,数片轮 生,一般呈绿色,这里用来泛指蓓蕾。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唐·王维《郑果州相过》
暮春时节,丽日朗照。春雨过后,草木 碧绿,清新映人。这是描写暮春初晴时的景色。诗句质朴自然,毫无雕饰之 感。画面简洁,无一丝伤春之意,从中可以看到诗人的欣喜之情。首句 以“丽日”陪衬“残春”,足见春虽将残而诗人游兴不减。二句用 “初 晴”映衬沾染雨露的草木更为欣欣向荣。语虽浅近而意境不俗。
杨花惹暮春。——唐·王维《送邱为往唐州》
杨花招引了暮春的降临。这是写暮春之景的佳句。 其中“惹”字用得最妙。本是暮春导致了杨花的飘洒,现在反过来说是 杨花招引了暮春的来到。写法上有变化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将杨花写得 如此情意无限,它不愿暮春即过,因而时时“惹”它,表现一种惜春的 情调。杨慎曾说: “王右丞‘杨花惹暮春’,李长吉 ‘古竹老梢惹碧云’, 温庭筠‘暖香惹梦鸳鸯锦’,孙光宪‘六宫眉黛惹春愁’用‘惹’字凡四,皆绝 妙” 。
与“王维描写春天的诗有哪些?四句经典句子赏析”相关的文章
王维的山水诗独步天下,他的田园诗也是超一流的。欣赏过王维十首经典山水诗之后,再来欣赏他的十首经典田园诗。拿王维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比较,发现两者有明显的风格区别: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完全融入式的。他与村民邻舍打成一片,甚至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对田园生活的体会是感同身受,所以他的田园诗带有浓郁质朴的乡土气息。王维的田园生活则是体验式的。他往往以观察者的身份来感受田园生活,与农民农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他的田园诗更带有文人隐士的隐逸气息。
以下所选的十首田园诗,是王维最负盛名的田园诗作,也能充分体现他的田园诗风格特征。
(1)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表达了王维羡慕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也含蓄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兼有山水诗味道的田园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是作为“隐士”的诗人,在山上静观田家生活,且将田园生活写得如诗如画,也传达出王维闲散安逸、怡然自得的心境。
(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是如画一般的乡村美景。“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是作为粉丝的王维,表达对陶渊明的敬意。
(4)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这首诗清新纯朴,既写出了春天农家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5)田园乐七首·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这组诗《田园乐》,是唐诗中不多见的六言诗。此诗表达王维渴望做渔父,过桃花源里的生活。
(6)田园乐七首·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这首六言诗写出了农家生活的宁静融和,且富有童趣。
(7)田园乐七首·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意境如画,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安逸与祥和。
(8)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这首田园诗既写春天生机勃勃的美景,也写春耕农民的忙碌,更写出了诗人与乡村百姓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可谓其乐融融。
(9)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的景色和农耕活动,诗意盎然。
(10)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
查看更多与“王维的田园诗有哪些?王维最负盛名的十首田园诗作”相关的文章
如果是光看诗,你可能爱上李白的挥洒不羁,爱上杜甫的沉郁顿挫,也会爱上王维的清丽淡雅。王维确实是一位不输于李白和杜甫的天才。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世俗与理想的完美结合。
王维是从一而终的自在清澹,没有文人惯有的执迷,想做什么做就是了,他也没有抛弃过世界,只是世界影响不了他的心。他甘于屈从内心,又秉持着内心最真实的品性,有自己不可破的原则。他的诗也是如此,不是清丽淡雅能够概括的,应该说是宁静致远,王维诗词里的大雪也是如此,一如他难得的自在秉性。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酒泉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酒泉历来是外族与汉族交错杂居之地,统属不定,当属边塞无疑。王维的《陇西行》 写的就是酒泉战事。
大多数人以为王维的风格是岁恬淡闲适,但其实没有经历过世事沧桑是不可能有这种状态的。王维写过“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写过“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但他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喜欢王维的原因有很多,看到他的诗只让我觉得惊艳。王维的咏雪佳作《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描写的是遍地大雪的静态,前者写大雪来得急骤,后者写雪后庭院积雪之宽广。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写诗最妙在描景,故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王维写诗多又调和,不显山露水却意境悠长,画面远而浅,给人以宁静致远,不曾有英雄豪气。看他的诗,景足够美,但情不够深,义不够重,少点味道,可以出世但不能入世。
这首诗太棒了,前三联气概无比且格高。用词精准最妙在颔联,枯、疾、尽、轻四字勾勒疆域辽阔之景。颈联瞬息千里之间,眼前江山无限,不拘束于景,而延伸万里,此句起了势,即语言有力,字句铿锵。而结尾又倏忽渺远,超然且平静,且气势犹存,有别于前,是点睛之笔,扩大了时空,蕴含万千。
与“王维写雪的诗有哪些?他的诗不是清丽淡雅能够概括的”相关的文章
有人问:作为田园派代表人物的诗佛王维,为什么写了出色的边塞诗?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偏颇之处,难道田园派诗人就不能写出出色的边塞诗?那是不是豪放派诗人就不能有婉约作品了?不过,我还是想从王维所留存诗歌的类型及他的边塞诗的角度做一个简单的回答。
一、关于王维及其诗歌类型
在唐朝诗歌璀璨的星空中,王维以悠远恬静、充满禅意的田园诗夺得“诗佛”的桂冠,成为最闪亮的田园诗人。
王维留存下来的诗并不算多,才400余首,如果参照民国时期杨文生编著的《王维诗集笺注》这本书对王维诗歌的分类,可知王维的诗歌体裁涉及官场上的应制诗、同事朋友之间的各种酬答诗、送别诗、过访行旅诗、还有各种哀伤咏人感物诗、山水田园诗等,若严格按照各种题材的诗分类,流传下来纯粹的山水田园诗数量还不到四分之一,所以王维并不是只写山水田园诗,但因为其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所以后人将王维归类为田园派诗人。
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认为王维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就只会写山水田园诗。
二、王维有哪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
王维流传下来的边塞诗大概有40余首,大家最为熟悉的有《使至塞上》,其中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边塞风光描绘出一种既辽远空寂,又壮丽宏阔的境界,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成为了边塞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
再就是他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将草原上打猎的情景写得跃然纸上,形象生动,又意境悠远。也是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还有他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还有《赠裴旻将军》、《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张判官赴河西》等,颂扬了边关将士的英勇神武;《凉州赛神》、《凉州郊外游望》等描写了凉州城里人民的生活情况。
三、王维为何有那么多出色的边塞诗?
首先,一个优秀的诗人绝对不是只擅长某一个题材的诗歌,而是综合型选手。一个诗人写诗的能力取决于各个方面素质的综合,包括他的学识、见识、观察能力、对事物感知能力、情感的敏锐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等。
如果一个诗人既有满腹经纶的知识积累,又能对身边的人和物有敏锐的感观能力,还掌握了诗歌写作思维和技巧,那么他不管是写田园诗,还是写边塞诗,都能够很好的驾驭。
其次,王维写边塞诗不是臆想,他是真的有过一段短暂的军旅生涯。公元737年,王维的恩公张九龄罢相后被贬为荆州长史,同年夏,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在凉州,王维被崔希逸辟为幕府节度判官。738年五月,崔希逸改任河南尹,同年秋,王维自河西还长安。这段军旅生涯虽然只有一年多,但是不一样的边塞风光和生活给王维的边塞诗提供了生活基础与写作素材,所以王维能够写出出色的边塞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王维的诗歌有哪些类型?王维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边塞诗”相关的文章
人们常说好诗都让唐人写尽,的确,此言不虚。唐诗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涉猎广泛,几乎无所不包。
王维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所及之处,多是刻画自然山水的美好,是对于心灵自在的追寻。王维之诗,如景物画中的杰作,甚为空灵唯美。读其诗,远离尘嚣,能够使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憩。
以下10首诗可谓王维的代表作,其诗中空灵唯美的意境,令人沉醉。
1.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以后的王维完全看淡世情,乐于追寻大道。他寄情于自然山水,心灵与之融合,保持着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姿态。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绘了诗人山居时晚遇秋雨、雨后月照的情景。王维善于捕捉事物灵性的时刻,例如月照松间、清泉流石、渔舟莲动等。
3.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虽然是送别诗,其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却给人以超尘绝俗之感。
4.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描绘了终南山的高峻辽阔,宛如神仙之所。而诗人的悠然自在,与樵夫的款款洽谈,又未尝不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美景。
5.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喜欢用“空山”二字,其实“空山”就是“空心”,是心灵的全然放松,全然与自然万物融合。
6.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短短20字,却灵动的描写了春夜山中桂花落,以及月惊山鸟而鸣于春涧的图景。
7.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深夜幽静的竹林之中,一个人弹琴唱歌,唯有明月作伴。这是一种孤独,还是一种真正的自由?
8.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晚年的王维,已达我空、人空之境,完全与自然共沉浮,领略其中大道。
9.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描写一幅景物画的小品诗,灵动自然,趣味无穷。
10.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所见的初冬之景,冷秋、清溪、空翠之气等景物,给人以空灵朦胧之美感。
与“王维的古诗代表作有哪些?其诗中空灵唯美的意境,令人沉醉”相关的文章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泛》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
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这种色彩明艳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
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与“王维最有意境的诗句有哪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相关的文章
唐朝诗人王维,不但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画家,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是高度的评价了王维的诗歌的特点是“诗画相融”的深远意境。
王维,字摩诘,后人称其为“诗佛”,是评价他诗歌融入了哲理、禅思在里面,意境深远,令人闻而清心,读而忘忧。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佛”王维的十首唯美诗歌,进入那清新脱俗的诗画意境。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日空山寂寂,人迹罕至,桂花无声飘落;明月升起,山中栖息鸟儿被月光惊起,振翅飞鸣,春天的山溪,哗啦流淌。
这静幽山林,远离尘垢,诗情画意,入我心间,令人读而忘忧,满心静寂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清澈河流弯弯环绕一片草泽湿地,我的马车缓缓而行,流水与夕鸟伴我回乡,渡口紧临荒城,落日余晖洒满秋山,千里迢迢去往嵩山脚下,我将要闭门谢客,归隐田园
一入俗世四十年,今日得偿离尘间,摩诘居士今安在,嵩山脚下隐田园。
为官数十载,王维早就看透世间百态,终于辞官归隐,如笼鸟归林,岂不快哉!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以后就爱好参禅悟道,晚年归隐终南山下。兴致起来就四处游山玩水,乐不思蜀,淡然无为,怡然自得。“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是多少人向往与追求的境界,在诗人这里,却是多么平常而自然的一件事情。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晚年研习佛法,在终南山归隐山居,去往山中古寺寻访高僧学道,山幽林静,泉清水泠,正是参悟修行的大好环境,适合于专心修行,降伏心中贪、嗔、痴的这三条毒龙。
隐居于山水之间,本来就是多少文人墨客神往的事情,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大多数人都是被世俗名利所牵绊,对于王维这种真正实现的纵情山水的生活,也只能是羡慕了。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林中空空荡荡无有一人,但却能听见远处山中有人说话声音。夕阳的余晖透过密林树叶,只见束束光景,照在山间青苔之上,泛出金黄的色泽。
这种回归大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又是多少被世务缠绊之人所向往的妙事啊。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维隐居终南山,终日与山水为伴,以诗词为友,视禅修为归,可谓既仁且智。人与山、水、诗相融,身心闲静,物我一如,意趣浑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雨后空山新,夏去秋复来。雨后山中空气清新,晚上的皎洁的月辉从松林间...
查看更多与“王维唯美的诗歌有哪些?王维的诗唯美淡雅,令人读而忘忧”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