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晏殊蝶恋花

发布时间:2020-06-12
1 品读晏殊的经典诗词《蝶恋花》,古代人的消暑妙招有什么?
晏殊代表作
晏殊的经典诗词
晏殊的词

进入小暑之后,再过几天,就要入伏了。天气也会越来越热。古人如何消暑呢?其实不用我们操心,他们各有妙法。

早在2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周礼》中就有过“冰鉴”的记载。冰鉴就是装冰的箱子。而周朝还专门有一个官吏“凌人”,负责储存和管理冰。

冬天的时候,有人从湖面上采冰,然后在地下挖一个深深的地窖,用以储存。虽然所存之冰大部分都融化了,但依然会有一些冰,在夏天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享用。

这些冰,或制成冷饮,或用以冰镇水果,或放在大箱子里,由人在两旁扇风,形成最早的空调。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我们现在吹空调,吃冷饮的消暑方式,其实早在几千年前都已经有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三首古诗词,来看看古代诗人们的消暑妙招。

《蝶恋花·玉碗冰寒消暑气》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消暑气。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莺舌惺松如会意。无端画扇惊飞起。雨后初凉生水际。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眼看红芳犹抱蕊。业中已结新莲子。

宋代诗人晏殊在夏天抱着一个玉碗,里面装着冰块。高兴地说:真的是很凉快啊!

中午的时候,躺在绿色的竹席上,外面罩着一个纱做的蚊帐,再好好地睡个午觉。

小鸟好像明白我的意思,没来由地突然飞了起来,扇起一阵凉风。

下过一阵雨之后,渐渐有些凉意了。都说荷花和美女一样美貌,我看也的确如此。

红色的花瓣抱着莲蓬,看样子,已经开始结莲子了。

不仅是晏殊,宋代的欧阳修也抱着碗吃冰呢。

《渔家傲·六月炎天时霎雨》

宋代:欧阳修

六月炎天时霎雨。行云涌出奇峰露。沼上嫩莲腰束素。风兼露。梁王宫阕无烦暑。畏日亭亭残蕙炷。傍帘乳燕双飞去。碧碗敲冰倾玉处。朝与暮。故人风快凉轻度。

农历六月天最热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急雨。那天上的云就像是山峰一样,变幻多端。

池塘里的荷花细细的杆子,大朵的花,分外妖娆。

又有风,又有雨,我家就像是梁王的宫阙一样,没有酷暑的烦恼。

白天的时候点上沉香,傍晚的时候,小燕子成对飞出去了。

我拿着翠绿色的碗,敲了冰装在碗里,就像是端着一碗碎玉。

一到夏天,我都是这样度过的。再拿把扇子摇一摇,这一个夏天就如此清凉的过去了。

宋代诗人欧阳修写了12首《渔家傲》每个月一首,这首是农历六月的。其中提到了“蕙炷”也就是香。其中的“蕙”是一种香草,而“炷”是燃烧的意思。

而宋代诗人周邦彦也提到了,燃起沉香,可以消暑。

《苏幕遮·燎沈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点燃沉香,消除夏日的闷热。清晨,小鸟在屋檐下轻声的说着话,告诉我,天晴了。

太阳照在荷叶上,昨晚的雨滴已经挥发了。清澈的湖面上,一朵一朵荷花与片片荷叶迎风摇曳。

我的家在江南,那么远,什么时候能回去呢?我已经在长安待了太久了。

不知道我小时候的玩伴还能不能记得我?我做了一个梦,划着小船,又驶入了那片熟悉的荷花淀。

不知道为什么点燃沉香可以消除夏天的闷热。应该是香会使人...

查看更多
2 晏殊的词《蝶恋花》赏析,是绵绵无尽的思念,也是天高云阔的安慰
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集
晏殊蝶恋花

感秋,这一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经常选用的一个,时至秋深,凉意浸肤,秋风肃杀,秋叶零落。在唐诗宋词的天空里,秋的氛围是浓重的,秋在心中便为愁,无语泪悠悠。花自飘零水自流,在无边细雨如愁。于是那相思成恨,于是泪眼朦胧,于是别离凄凄,于是独上高楼。

晏殊的词意境优美,写景动人,在他的词作中,让人总是能够嗅到文艺文雅文化的气息,是那种雅致到了极点的美,读来韵味十足,或是让人的内心轻轻地颤动,或是在语言的美丽中徘徊。都美。不可言喻,只看那放得开的意境,自有其高蹈之处。昨夜西风凋碧树,立足点就已让人瞠目。无可奈何花落去,又朗朗上口,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读诗词,感受美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晏殊,感觉他的诗词带给我们的文化盛宴。温暖的岁月里遇见耽美的诗词,晏殊一首词,美到极致,美醉了千年。

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

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燕轻离别。草际蛩吟珠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这首词以蝶恋花入曲调,词意缠绵,意绪婉转,在摹景中情感深植其中。上片,梨叶疏疏,清风瑟瑟,寒凉初至,叶经此季,一夜红染。那夏夜里的鸣蝉已经噤声不语。一个歇字,让人生有个回转,歇是天理,动亦是天理,一歇一止便是放下,虽然那惯性的思维里总是难以割舍,却终是无语依依,泪湿春衫。告别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

昨夜风高,银汉星遥,时听那玉管声声,乐音杳杳,却似寒蝉凄切,相视相对,无语凝噎。那酒意,那亭台那楼阁,那管弦,都默默。躺下去,感受到的不但是季节的寒凉,更是离别的感伤。一切的感官都只是一个伤字了得。听那铜漏滴点,时间催更,内心烦乱,气恨已极。谁教社燕轻离别?这一句问的是太无理,却又太情真意切。人间最苦是别离,只有社燕不在乎。这是怨。

在词的下片中,词人一睡天明,昨夜之景昨夜之情感,都还依依在目。听草间有蛩虫的哀鸣,看叶上露珠晶莹。酒意还在,头疼不已。已经不记得归去时节在哪天。有多少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呢,别离已经成了事实,相见已经成了遥远的期盼。仍然还想着,那一夜的酒,那一夜的醉,那醉美的相守,红帘初卷,泪语阑珊,再不见,当年。月色朦胧月影婆娑,只生成心里一湾碧水悠悠的怅恨。

晏殊的词有景有情,有人生有诗意,有怅惘也有惆怅,是绵绵无尽的思念,也是天高云阔的安慰,想一切匆匆成过往,再也无人会,凭栏意。

千年以后,我们依然在读着这样的词,话着相同的别离,却竟再也没有了词中的诗情画意。匆忙得不及再见,人生已是斜晖晚照。可惜可叹。


查看更多
3 《蝶恋花》晏殊古诗原文是怎样的?还有哪些诗叫《蝶恋花》
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集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等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譬如蝶和花,枝和鹊,梧和凤这几对意象都可以比喻缠绵的爱侣。况且“词名多取诗句”的说法认为其起源于梁元帝的“翻阶峡蝶恋花情”,种种迹象都表明了这一词牌名多描述爱情的原因。

晏殊所作的《蝶恋花》,也是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望断肠,也无觅佳人在何方。王国维先生曾经在“人生三境界”之论中,以此句代指第一境界,深入人心。下面来看看晏殊的这首词原文是怎样的。

《蝶恋花》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除了晏殊写过《蝶恋花》这个词牌名外,还有许多诗人也写过,下面小编收集了九首一《蝶恋花》为词牌名的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一、《蝶恋花》

宋代: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蝶恋花》

宋代: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世人都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叠用三个“深”字,道尽多少凄凉。

四、《蝶恋花》

宋代:欧阳修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海燕成双,花影频动,春兴微熏,忆往昔,怎能不起相思情?

五、《蝶恋花》

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东莱并不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六、《蝶恋花》

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

查看更多
4 晏殊《蝶恋花》原文内容是什么?与柳永和苏轼的词相比怎么样
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集
蝶恋花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蝶恋花,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晏殊、柳永、苏轼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一、晏殊的《蝶恋花》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从词表面来看,不过就是一篇非常常见的伤离怀远类型的词,但是晏殊把它写的神情温婉,同时又辽阔高深,展现了宋代词人的宽阔胸襟。

词中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在词的上阕体现:从白天到夜晚,从屋子外面再到屋子里面,作者将感情注入到景物中,将情与景交融深入,打动读者的心。最开始一句点明了时间:秋天,秋天的景物有蒙着白雾的菊花,还有沾染了露水的兰花,这是在描写主人公高雅的品格。同时菊花和兰花在白雾和露水中也是含愁带泪,这是在暗示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意。

这首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有区别的。上片取景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但上片深婉中见含蓄,下片于广远中有蕴涵。王国维借用词中“昨夜”三句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虽与词作原意了不相涉,却和这三句意象特别虚涵,便于借题发挥分不开的。

二、柳永的《蝶恋花》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查看更多
5 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两人都写了一首《蝶恋花》,你更喜欢哪一首
晏殊和晏几道
晏殊的词
蝶恋花晏殊

晏殊和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贡献。二人词风有相似之处,又有着迥然的区别,这与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关。

一、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诗词文章,被誉为“神童”,14岁就和数千名考生同时进入殿试。他在仕途上虽有波折,但起伏不大,心情豁达,处世通透,这种经历融进了诗词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晏殊善于作诗、填词、写文章,并且书法功力也非常深厚,而以词最为突出,被称为“宰相词人”。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宋史》记载中的晏殊的词: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作品中表现出旷达的情怀,隐含着启迪人生的哲理,和婉明丽,清新含蓄,尤其善于即景抒情,语言非常的精炼,浑成天成。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晏殊老来得子,对晏几道非常宠爱,后来晏殊离世,家道中落,家境日薄西山。晏几道从官二代穷困潦倒,尝到了世间的心酸。所以在词风上充满了深挚的情感,词的造诣也超过其父晏殊,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鲁迅在评论晏几道的《小山词》时候说过:“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词》纯情,追情往事,感伤离别,都有着一种刻骨相思的情怀,充满着强烈的情感,而且渲染的十分浓烈,充满着“真”和“痴”的情感,抒情风格深挚、忧郁、感性。

根据汉学家、红学家吴世昌老先生对宋词的一些批注整理而成的《词林新话》中,对《小山词》是这样描述的:比当时其它词集,令读者有出类拔萃之感。它的文体清丽宛转如转明珠于玉盘,而明白晓畅,使两宋作家无人能继。给予了晏几道很高的评价。

二、晏殊的《蝶恋花》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晏殊的代表之一,也是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列为人生第一境的词。全词用深婉含蓄的笔调,为我们描写了一段刻骨的相思。

词的上片,主人公在清晨看着兰花饮露,燕子双飞,想起心中的那个他。她怨天上的明月不懂她的苦恨,皎洁的月光到早上才肯穿入朱户。燕子的成双,明月的无恨,再加上“泣“、”恨“的情绪,令这股愁浓到化不开。

词的下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它是婉约词中少有的洒脱之语。女主人公登上高楼远眺,想寄封书信却不知道山高水远该寄向何处。下片的这两句,前一句写实后一句写虚,一虚一实之间词人用洗尽铅华的笔力,道出了主人公无限的相思,令人回味无穷。

三、晏几道的《蝶恋花》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北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这首词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上片设置的一个环境,词人先是将我们带进了梦境。主人公在梦中去到了烟...

查看更多
6 晏殊的代表作《蝶恋花》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诗里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集
蝶恋花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离愁别恨是古人常写的题材之一,将离愁别恨写得打动人心耐人寻味的作品也不少。晏殊这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便是其中之一。词人触景伤情,从傍晚坐到深夜甚至等到了天亮,心中充满无限伤感,想寄信给对方却不知那个人身在何处。满腹的愁苦无处诉说,唯有用文字记录心声。

烂菊愁烟兰泣露,罗幕清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不甚清晰,我并未查到有何特别之处。应该只是一般的伤离怀远之作。但它境界辽阔高远,远超一般婉约词。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词的境界与好坏与词人的境界有直接联系,一首好词并不一定需要特定的背景。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临秋怀人那种执着而真挚的感情。

秋天的早晨,外面的天还是蒙蒙亮的。女主人公睁开惺忪睡眼,穿起外罩。走到了走廊里栏杆旁,望着还在雾中的花园,菊花好像笼罩着一层愁云惨淡的烟雾。旁边的一丛丛兰花,枝叶上挂着晶莹的露水,就像兰花在饮泣。其实如果是我的话,我起床之后看到了菊花和兰花,应该只会想着空气很清新,花景很美丽。我就不会想到什么愁苦呀之类的东西。晏殊作为婉约派的著名词人,自然和我这样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罗幕轻寒”中的罗幕,一般是指,在大户人家,在深秋或者是入秋的时候,会把门上的珠帘换成,厚重一点的门帘。用它来防风防寒。所以说这是罗幕清寒。入秋啦,自然有燕子往南飞,飞到温暖的地方来度过严寒的冬季。所以从走廊里飞出了一双燕子。这里为什么是用一双呢?因为一般的话,我们看到的燕子也有可能是一只一只的。因为我们的晏殊,大词人,他想用这一双燕子来寄托自己的孤独之感。后面又讲“明月不谙离恨苦”,是说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

查看更多
7 晏殊​《蝶恋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曲蝶恋花,唱尽相思苦
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集
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晏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伤离别、怀念远人,是婉约派词人经常书写的一种类型。但晏殊的这首,却依旧能够脱颖而出、颇负盛名,就在于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还具有着一般婉约词所不具备的寥廓高远。

晏殊和柳永都是出了名的婉约派词人,只是婉约的程度大小不同。晏殊七岁便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十五岁被赐进士出身,之后为官做宰,步步高升,生活一片优渥。

除了是一个贵族,晏殊父子二人的词作也传为一时佳话。只是大晏小晏风格迥异。晏殊的词更为士大夫文人喜爱一些,晏几道的词就有些贴近柳永了。晏殊的词虽然效仿李璟、冯延巳,但除了富贵气象外,还有一点儿自然洞察力,这也成了晏殊词的特点。

这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便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里颇负盛名的一首写相思离情的词。这首词里下阕的那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更是名句,千百年来都为人称颂。但这句词结合整首词来看更有意境,所以,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从“菊花”“西风”“碧树”这些意象来看,此时应是初秋时节。初秋的一个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烟,兰花花瓣上还沾着露珠,却又像在默默引泣。烟雾,露珠原本是自然中的平常之景,此刻在主人公眼里却添了一分愁苦与悲伤。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主人公内心满是哀愁,移情于景,故平常之景也似乎弥漫了哀愁。

双燕本无情,但在孤单的思人看来,却大有不同。与其说是燕子不耐轻寒而去,不如说是帘中人因双燕而联想到自己的孤单凄冷。虽然前三句纯是写物,但是却也含蓄地说出了情。接来下两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更是和盘托出,将自己的离恨强烈表达了出来,明月本无情,此时也因离别而苦,斜阳照朱户,本是自然,此时却因斜阳而生怨,因为夜晚又要来了!更悲伤的是,依然是独自一人!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正印证着女主人公一夜未眠,通宵卧听西风凋零着落叶。一个“凋”字,既见出西风之劲厉肃杀,也传达出女主人公心境的萧瑟。然而到“独上高楼”一句,诗人却出乎意料地呈现出了一派无限寥廓高远的境界,女主人公登上高楼,视野所见既有不见心上人的怅惘,然而更多的却是那种空阔所带给人的心境的开阔。女主人公得以从一己的悲愁幽怨中走出,而转向对更高远境界的骋望。

至尾句,情调再次低沉起来,女主人公想要寄给心上人一封信件,却悲哀地发现自己甚至不知道信件该寄往何处?

整首词由最初的萧瑟到突然高远,再到尾句的低沉,在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缓缓落下帷幕,有无限摇曳不尽的情致。

一曲蝶恋花,唱尽相思苦,不知道你们现在有没有正在怀念的人,是不是也和诗词中的主人公一样怀着离别的愁苦与相思的煎熬呢?


查看更多
8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它是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集
蝶恋花晏殊

世间有一种情感,至真至美,至纯至深,这种情感就是相思之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笔下都有着相思的身影,如王维笔下的红豆传达着他的相思,李商隐的“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也在诉说着他的相思。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词,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这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里颇负盛名的一首写相思离情的词。这首词里下阕的那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更是名句,千百年来都为人称颂。但这句词结合整首词来看更有意境,所以,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北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清晨栏杆外的菊花仿佛笼罩了一层愁云,罗幕之间也透露着一些轻寒之气,有一对燕子在菊花上飞过,此情此景仿佛更添加了愁苦的意蕴。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天上的明月根本不了解离别之苦,皎洁的月光斜斜地照破了红色的窗户。诗人将自己的愁绪进一步升华,就连月光看起来也那么惹人烦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天夜里的西风摧残了曾经的碧树,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向远望去,原来那天涯路根本就没有尽头。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我想给心上人寄一封情书,但是却被连绵的高山以及碧水所阻挡。我的心上人你现在在哪里呢?就算想给你写信也根本没有你的地址。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徐育民在《历代名家词赏析》说到: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查看更多
9 《蝶恋花》晏殊原文赏析及翻译,想要寄相思,却无处可寄
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集
蝶恋花晏殊

晏殊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意思大概是: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这首词的作者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是冯延巳写的,到现在都没有定论。尤其是下阕的“昨夜西风凋碧树”,很多人认为是冯正中的句子。

这是一首婉约词作。上阙写词人在清晨时面对室内及室外的感受,引发出思念之苦。首句写景,点明了时令是秋天,展现了宁静的美也暗示了人物的闲雅。二三句写早起的燕经帘子飞了出去。“轻寒”是新秋早晨的气候,而“双飞”则反衬人的孤独。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注意前面讲的珠帘、碧纱,现在讲到的罗幕,你能够从宋词中感受到宋代的生活空间非常有趣,不是一堵墙,而是一种转换空间。

四五句写在天亮之后,残月斜照着,因而回想起昨夜的月光,照了一夜也无法入梦。它之所以这样,不正是因为不知道离别的痛苦吗?这种无理的埋怨,是无奈的表现。明月本是无知之物,词人却赋予了它以生命和感情。

下阙写主人公经过彻夜的相思之苦以后,清晨走出卧房,登楼远望。当他独上高楼的时候,眼前一片空阔,连远到天边的路也可以看到尽头。于是才忆起昨夜失眠时听到的风声、落叶声,恍然悟出,是昨夜西风很烈,满树的绿叶一夜之间都落了。

虽“望尽天涯路”,终不见天涯人,便只能把相思寄在信里了。可此时恰恰没有信纸。接着又说,即使有尺素,可山这样连绵不尽,水这样广阔无边,连人究竟在哪都不知道,又何从去寄呢?有种“满目山河空念远”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查看更多
10 《蝶恋花》晏殊的词赏析,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晏殊的词
晏殊的词集
蝶恋花晏殊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一件无比折磨人的事情,相爱的过程让人感到无比甜蜜,难舍难分,可是世间之事又哪有完美无缺呢?聚散总有时,就算再爱,可能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分开。那一瞬间,之前的爱便都成为伤害,之前爱的时候有多甜蜜,分开后的那种相思之苦就有多痛。

相思就有如那漫天的繁星,从爱意产生的那一瞬间,就在天空不停地闪烁,没有对方的日子就如同漫天乌云让人感到压抑,希望能够早日回归清明,看到对方。所以,古代时的诗人特别喜欢以诗词来描绘心中的那种痛、那种相思,但是就算文字千变万化,可是却仍旧难以诉说心中的那抹哀怨,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晏殊的一首无比凄楚的相思之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首深秋怀人之作,作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绘和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表达了离别相思的凄苦以及对所爱之人的深深思念

诗的上阙,“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丝罗的帷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翩翩飞去。那燕子似乎是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其实,更多的是帘幕中人的感觉,好像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更是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双飞,此刻显得帘中人孤独异常罢了。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地将银辉穿入朱户,直到破晓。明月本是无知无识,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自然只顾光照住户,哪管自己将月下人照得越发清醒,更生出许多思绪以至辗转难眠。似乎是不应怨恨它,但还是偏要埋怨的,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不无理地怨月亮,还能怨谁呢。

诗的下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见西风劲厉肃杀吹落树叶的声响。秋风劲吹,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既萧索,又孤独。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高楼远望,不见所思之人,因而想到给心上之人寄一封信。可悲的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实在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身在何处。

从手法上看,作者采用多种手法表达相思之苦,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如上片的“菊”,“兰”、“明月”都带有人的感情。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如燕子的“双飞”对比人的“独上”。用暗示的手法,如“明月不谙离恨苦”两句,不仅用“明月”的“不谙”反衬人物的“离恨苦”,而且还暗示主人公因相思而一夜无眠

从意境上看,“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境界辽阔,感情悲壮在《人间词话》中,被王国维喻为做学问的第一种境界而尤其出名小幅的绢帛,古人多指代书信。

不得不说,这首极尽哀怨的词当真令人不忍卒读,句句皆为相思,句句皆为愁苦。明明内心无比痛苦,可是却不得不一直隐忍将相思藏于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