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诗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分析
教学难点:学会诗词的分析
教学方法
1、课件教学。个人、小组学习。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
学习第一首诗词:
一、【原文】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三、诗的分析:
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四、【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探究:
4、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首学习:《赤壁》
一、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
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
诗文亦受兵法影响,...
查看更多教学步骤
(一)切点导入,以点激趣
以“自古逢秋悲寂寥”导入
(二)讲解常识
意图
讲解元曲的相关常识,让学生接受新知识
操作
⒈作者简介: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⒉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又一种艺术形式,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
(三)初读,明确小令写作内容
意图
理解句意,明确内容
操作
这支小令篇幅不长,只有28个字,学生对句意的把握难度不大,可以采取自读理解。
(四)细读,体会作者情感
意图
诗言志。我们要善于从作品中领悟出作者的“志”,能做到这点,就能正确领悟出文章的中心主题。
操作
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断肠人在天涯”,诗眼“断肠”。从而讨论出“凄苦惆怅之情”这个主题。
(五)研读,体会小令的写作手法
意图
我们要明白如何将无形的抽象的情在自己的笔端表现出来,用有形的景物描写可以很直观的做到这一点。
操作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出小令是以景物的描写来达到的。具体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在句末点明题旨,卒章显志。
(六)体会意境,迁移延伸
意图
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操作
⒈假如要以这支小令为题材,创作一首歌词,应抓住哪一主题来写?
⒉若将这支小令拍摄成mtv,请根据小令的意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你的创意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本曲
板书设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断肠------凄苦惆怅的羁旅之思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诗词,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课前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复习词这种体裁
2.读词牌名,猜词牌名,引出《浣溪沙》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3.复习朗读学过的晏殊的两首《浣溪沙》,感受词中的淡淡哀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牌名,初步了解“浣溪沙”这一词牌名的朗读基调)
二、提出朗读要求,初读全词
1.指导书写作者“苏轼”。
2.交流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
3.根据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提示学生把小...
查看更多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果对晏殊有一定的了解,就会发现,词人只是他留给我们的印象,其实他的职务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他用开挂一般的速度走上人生巅峰,富贵一生。
这里我们先不欣赏他的词,先来看看他这个人,看完人再看词,结果很不同。
他曾经嘲笑李庆孙“乞儿相”,点评寇准没有富贵气象,而他自己,则写出了一篇篇你懂我懂的高级炫富好词。
而蚕妇,是张俞塑造的底层形象,她的命运要改变,可能要经过类似西游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考验,总之,理想是有的,但希望不大。
从底层的蚕妇,到顶层的晏殊,中间的距离,估计比长安到天竺般更遥远,唐僧从长安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从长安到天竺,距离虽然远,但一直往西走,总有路,总有方向。
从蚕妇到晏殊,距离未知,方向不定,路线没有,试错成本高,甚至你连坚持都不知道是对还是错,又或者说,就算有上帝告诉你晏殊如何成功,你依然无法复制。
张俞笔下的蚕妇,已经是蚕妇中的精英,因为她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昨日入城市”,经过一轮市场调查后发现了真相“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蚕妇,不管她有没有读过书,她在北宋的年代,敢于走出去,走到市场去做调查,并且发现了真相,对于蚕妇而言,她已经打破了边界,发现了另一方天地。
但发现了这一方天地,不代表就能在这方天地中实现自我,正如2019年,大家都说要搞私域流量,2020,大家都说要搞短视频。我们都看到了吴晓波,李子柒,李佳琦,薇娅的成功,正如蚕妇看到了“罗绮者”的成功一样。
而现实的问题是蚕妇发现了罗绮者,我们发现了李子柒,但蚕妇成为罗绮者的难度,丝毫不低于我们要成为李子柒的难度。
那我们来看看晏殊的开挂人生吧。
首先,他是个神童,5岁就可以写诗,这个……,貌似很多开挂的人都是神童,像我7岁才开始上学,7岁以前几乎没有记忆的人,智商堪忧啊。13岁的时候,自带主角光环的晏殊遇到人生第一个贵人,他不叫郭靖,他叫张知白,那时他还不是宰相,只是去江南救灾。
那时候的媒体还不发达,信息也不知道怎么传的,晏殊仅仅是靠智商就传出了名堂,(这个上热搜的天赋,膜拜膜拜,学不来),有了未来宰相的赏识,晏殊14岁就以神童的身份考中进士(这个年纪,我读初中二年级,才刚刚学《增广贤文》,差距无穷大!)。
从此,晏殊就走上了开挂人生,跟太子做同学,一直做到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除了天赋,运气和能力之外,有三小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个是晏殊14岁考进士的时候,试卷打开一看,这题我做过啊。换了是我,直接暗爽,手起笔落,洋洋洒洒,一顿猛如虎的骚操作,交卷之后出门交流,还不忘炫耀一翻,而小晏殊不是这样,“报告,这份题我做过,换一份吧。”你是不是傻?你是不是傻?是的,是有点傻,但很可爱,对不?
第二个真宗皇帝要找太子伴读,发现晏殊不错。现在的京城,人才很多啊,整天吃喝...
查看更多与“晏殊的词《 浣溪沙》赏析,晏殊不一样的炫富方式”相关的文章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出自“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
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很多词人喜欢用这个,经典之作也非常多,比如晏殊、李清照、苏轼、秦观等等均有以《浣溪沙》为题的经典词作,而且很多传诵久远。而且更重要的《浣溪沙》更倾向唐诗的组成结构,都是七字为一句。表达上更连贯更一气呵成。而且易记。
宋朝的一代朝臣晏殊就写过四首以《浣溪沙》为名的词,一首比一首美。
一、浣溪沙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这是一首典型的晏殊式的富贵词,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这首词中描绘的情景,简单悠闲,不过是黄昏、落日、美人、醉酒、午睡之类的平常琐事,但是仔细想想,这种情形是不是只有富贵人家才有?平常百姓哪有这样悠闲、慵懒的时光?再有,词中描绘的景象是夏季,可是却提到了冰块,在古代,一般平民百姓,夏天怎么会有这么奢侈的东西呢?
这首词中描写了一位体态婀娜、酒醉昼寝的贵妇。词人着浓墨将妇人的肌肤、脸颊、发髻等一一写出,恰似勾勒出一幅美人醉春图,婉转别致。“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莹润的玉碗中盛放着晶莹剔透的冰块,碗边凝聚着的水珠犹如露珠般美丽,而佳人粉汗消融,洁白的肌体透过轻纱,飘来缕缕清香,犹如散发着香气的白雪一般。玉碗中放有冰块以消暑热。
可见,晏殊的富贵词,确实在富贵气象上表现的十足,让人读完,虽然知道是在描写富贵人家,却不落庸俗,这是晏殊富贵词的长处,也是好处。当然,还有一种情怀,便是富贵人家常有的闲愁情怀,这也是普通百姓所无的。
二、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这首词,其实也是一首富贵词,所描绘的景象,也是富贵人家的富贵气象。这首词很有特点。第一,便是景物的描写,六句话,五句都是在写景。开篇以燕子这种季节性特别强的鸟儿来领起,表现节令的同时,还是读者视线的指示官,让我们能够跟随燕子飞过的路径,看到窗外的落红、亭台的幽影、风吹翠幕、疏雨滴荷,这些景象,很美,也被赋予了作者自身的感情,所以读来很有味道。到了最后一句,作者才蜻蜓点水般的点明了闲愁的主题。
第二,便是互文句的运用,“一霎...
查看更多与“晏殊四首经典的诗词名句《浣溪沙》解析,你更喜欢哪首?”相关的文章
晏殊,相信熟悉诗词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晏殊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词作家,也是公认的神童,七岁能文,后来进入官场后一直官运亨通,做到了等同宰相的职位,可以说一生荣华富贵。
那么我们所熟悉晏殊,他的词风是怎样的呢?有什么风格特征?
晏殊的词作很有特点,明净闲雅,处处透着富贵气象,而且诗词中多哲理思考,不同于一般的士大夫词作,因此深受后人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晏殊最为著名的这首《浣溪沙》词作,带有人生哲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将走到尽头,但时光却依然在往前走,一种对人生的感叹。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写伤春抒情,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用词造句都圆润流畅之极,其中蕴含着无限深意,耐人寻味,能给人以哲思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
上片重在写景,词人一边喝酒一边作词,心情本来挺放松的。眺望远方,看到夕阳西下,便想到过去的事情,以往的酸甜苦辣就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便有些消沉起来。词的下片也是承接上片的心情,落花流水都是些比较失意的景观,词人能否跳出忧伤怀古的圈子,决定了本首词的格局,若是依然心情郁闷,则不仅让自己无法摆脱,也让整首词显得太沉闷和压抑。
春天即将过去,百花争艳的场景即将消逝,随之而来的是百花凋零、遍地落红的场景。词人为什么对百花凋零这样明暗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晏殊的眼中,百花代表的春天,代表的是春日里美好的事物,可是随着春天脚步的走远,美好的事物也即将消逝。
这是很正常的季节交替轮回,是季节的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可是这又是不可抗拒的,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去年的燕子去而复返,在春天来临之时,再次飞回到往日庭院中的旧巢中来。
词人见到它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的日子却一去不归。宴席结束,宾客们都陆续离开,词人独自在园中的小道上徘徊,而心中莫名的闲愁就像涟漪一样,层层泛起。
通观这首词的整个结构,它构思精巧,选景典型,词人敏锐地捕捉到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整首词处处是在写景和表现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在抒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景为情设,词为情作”,因此这首词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全词只是写的一种平缓的事物变化,并不是那种风雨袭来的突然变化,词作的成功之处在于:词人敏锐地抓住了为一般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并将自然景物的变化上升到人生的微妙变化上来,是非常富有哲理的。
下片的前两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既含蓄,又哀婉,词人把自己的情绪用这两句非常精准地表达了出来,巧思神情,溢于言表,却没有丝毫做作。
晏殊的《浣溪沙》抒写着品味人生的惆怅,并把它升华到更高的珍视生命和人生的思考的艺术层次上来,使人们的生活富于一种诗意的美。
词作借伤春表达出词人对生命的留恋与珍视,同时也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优雅美丽的文笔。词人创造了一个情致缠绵而又凄...
查看更多与“晏殊最经典的诗词名句《浣溪沙》赏析,他的词风是怎样的呢?有什么风格特征”相关的文章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晏殊天资聪颖,十四岁便以“神童”身份被荐赐进士出身年,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政绩斐然。逐渐成为一代名相。同时晏殊也是一位非常高产的词人,一生创作了了大量词作,是宋代早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晏殊的词作在他的那个时代就很流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词在北宋时以歌曲的形式吟唱的。他的词作上承五代花间派词人韦庄、冯延巳清新婉丽的余韵,下启晏几道、秦观等婉约派蕴藉淡雅的先风,可以说,晏殊是北宋词坛上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词人。
晏殊著有词集《珠玉词》,词风风流蕴藉,对宋代初期的词风产生重要影响。他的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作品沿袭了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多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谴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之主题。
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晏殊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用“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等事物的自然发展,表达了时光流逝、不可追挽的感叹,表面虽是描写残春景象,内里提出了时光无限,人生有限的哲理问题,整首词情调低沉、意蕴深沉。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描写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却并不显得悲苦。孤独本是人之常事,常人怕孤独,是不谙孤独的意义。晏殊位高权重,孤独常随,但也泰然处之,不必哀叹伤感。名望就意味着孤独,仿佛商店橱窗里陈列的物品,供人欣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只是闲闲数笔,看不出有何心思,可总觉得他有话要说。再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又有一些去日苦多之慨。过片“无可奈何花落去”,好像往下走了一步,“似曾相识燕归来”,又再次转回来。词人不执着于一去不返,而观照于循环往复,这才是宇宙的永恒。最后“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在铺满落花的园中香径上思考,于孤独中冥想和沉思,是悟入后的超脱。
既然时间是没有尽头、无情流逝的,我们有限的生命面对此情此景应该如何应对呢?晏殊在他的另一首词中给出了答案: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晏殊虽然也说“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但他并不过分伤于离别、而有损身体健康。
就像晏殊这句“不如怜取眼前人。”说道,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与其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好好珍惜眼前的情谊。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时光荏苒,而此生有限,平凡人即使等闲分离也不堪禁受。作者却说,“酒筵歌席莫辞频”。只要活着,必须于酒筵歌席上尽情享受,一刻也不要错过。
纵观晏殊的两首浣溪沙,充满人生哲理,每读一遍都有更深体会。远处都...
查看更多与“晏殊两首最有名的诗词《浣溪沙》,自问自答,道出人生真谛”相关的文章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今天我们来一起看几首比较有趣的,关于天气的古诗词。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过后,傍晚时分山村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看看诗人王维描绘了怎么一幅美妙画卷:空旷的群山在一场秋雨的沐浴过后,夜晚的降临更让人体会到了秋意。皎洁的明月爬上枝头,从松树间的缝隙映照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淙淙流淌。竹林传来阵阵的喧响,想必是那在溪边洗衣服的姑娘归来的声音,莲叶轻轻的摇摆,应是上下经过的渔舟。春天的芬芳不妨随它而去,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整首诗写了初秋雨后的山中美好的景色风光,既有空山、明月、清泉、荷花的自然之美;又有浣女、渔舟的动态之美,给人描绘了一幅丰富而又娴静的秀丽山水画,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是晏殊的代表词作。整首词的格调略显伤感,借对春天的惜别,抒发自己对年华飞逝的感慨。作者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填曲写词,回想起去年的旧亭台,问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眼看着百花凋残,只能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回来筑巢了。我却只身徘徊在幽香的小径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词都是描写春天的,对仗工整,巧妙至极。“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相对应,让人感受到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总会离去、消逝,而在它湮灭的同时又会有其他美好的事物重现。这句词蕴含了对人生的一种深思,富有哲理又不失艺术的美感,被人们千古流传!
《浣溪沙·荷花》——宋 ·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苏轼的这首词,上阙写荷花之美,下阙写心情之悲。四面的垂柳围绕着十里的荷花,问哪里的荷花最多?夕阳西下时候的画楼南畔,荷花最多也最美。天气突然变量,个人带来了一种秋天的寂寞之感,光阴蹉跎,需要美酒来消磨。暂且到美丽的荷花里,细细听着人们吹笙歌唱。
作者是有感而发,当时正在颍州太守任职,观赏荷花时候,看到如此美景,反倒内心生起了一丝当官的寂寥之感。全词大起大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加体现了苏轼目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境。
与“晏殊的经典天气诗词《浣溪沙》,关于天气的古诗词与苏轼王维相比,你喜欢谁”相关的文章
热播的《清平乐》中,晏殊担任副相,曾因上书触犯了刘太后被贬。五年以后皇上又召他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晏殊不仅为人诚实,性格刚毅直率,生活简朴,而且为官忠厚,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均出自于其门下。宫弼,欧阳修也曾得到过他的栽培和举荐。
历史上的晏殊,非常重视办教育,在被贬宣州时,大力支持应天府书院,邀请范仲淹去讲学,他扶植的睢阳书院为宋朝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庆历三年他在宰相任上时,与枢密副使范仲淹共同倡导州,县立学,并改革教学内容。
同时晏殊也是个文学家,能诗更善词,他也是婉约派词人,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他一生作词万余首,现存《珠玉词》136首,在《全宋诗》里收有他的诗作160首。他的文章典雅,书法工整秀丽。
如《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上下联句对仗工整,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又如《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云楼,望尽天涯路”都是我所爱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再如《中书即事》五言绝句我也很喜欢,即“惨惨高槐落,凄凄余菊寒。粉墙多记墨,聊为拂尘看。”《玉楼春》里的“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金柅园》:“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等等
更有晏殊举荐王琪的“似曾相识燕归来”故事。出处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的《复斋漫录》,不妨抄录于下:
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暝日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俾诵一诗云:“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名。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燕城。”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似燕归来。”自此辟置馆职,遂跻侍从矣。
意思是说:晏殊去杭州路过扬州,在大明寺休息,日落前到室外散步。叫随从给他读寺内别人题在墙上的诗,但是他要求不要读出题诗人的姓名,他仔细聆听。能令他满意的没有几篇,当又读到一篇诗:“水调隋宫曲”时,晏殊慢慢的抬起头来问,这诗是谁写的?得知是江都尉王琪的诗,于是他令人把王琪叫来共进晚餐。饭后二人又漫步池边。当时正值晚春,见有花落,晏殊说:“我每想到一个佳句,想不起合适的下联,也不强求对上,就搁置下来,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到现在也没能对上。”王琪随口对说:“似曾相似燕归来。”晏殊会意,觉得他有文才,将他留在身边。回朝廷后,晏殊就向宋仁宗举荐,仁宗皇帝降旨,召王琪进京,授集贤院学士,专任草拟诏书之职。
同时代的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他人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
晏殊自少好学,能诗善词,晚年仍孜孜学习,不知疲倦,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查看更多与“晏殊的词代表作《浣溪沙》中的的典故从何而来?”相关的文章
喜欢看琼瑶小说或戏剧的人都晓得,她是一个古典诗词高手,小说或台词经常引用古典诗词。
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戏剧里的乾隆皇帝一直沉溺于怀念一个已故的情人。一个深爱他的妃子说:“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第一次听到时,觉得词的意境伤感、唯美,好喜欢。多年后才晓得,原来是晏殊写的。全词如下:
大地春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有些人就是喜欢伤春感怀,知道红到极致便成灰。身为宰相的晏殊就是善感,他的词经常流露这种情绪。今天分享的这首词亦如此。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是一首写伤春怀远的词,词虽是略带淡淡的忧伤,但主旨深刻蕴涵,语言明净,仍然不失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伤,竟境开阔、辽远。
“一向年光有限身”,首句便发出了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这让我想起曹操的诗“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那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学得珍惜,才感叹春光之易逝,感叹盛年之不再。
“等闲离别易销魂”,即使是平常的分别,作者也认为不寻常,说明他是至情至性,重情重义之人,珍惜现今手中所拥有的,因为他知道人生很无常,有时候一别,就是永别了,终生不再见。所以每次分别,在他看来都不“等闲”,就会伤感,销魂。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想念对方了就电话闲聊,想见对方就即刻视频。古代交通闭塞、落后,车马慢、信件慢。见一面,从启程到相见,都要好几个月。
“酒筵歌席莫辞频”,“频”指频繁。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宴饮,然后行酒令吟诗作赋比赛,输了则喝酒。晏殊是词人,又是宰相,更有这个经济条件来经常办家宴了。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有写:“唯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佳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
人生几何?既然如此,不如对酒当歌,莫使金樽空对月,酒宴歌舞就不要推辞了,珍惜此时此刻的光阴吧!
人生很无常,有时候明天和灾难不知哪个先来临。海啸、地震突然来了,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上一秒大家还在谈笑风生,下一秒人已羽化升天了。就像这场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类措手不及,这是史无前例的。患者很多,死亡的人也很多。耗资的物力、财力、人力数据大得惊人!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放眼望去,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木,山峰上缭绕着丝丝白云,山河是如此地壮丽迷人。可是,这么旖旎的风光离我们太远了。
看着眼前被风雨吹落打残的叶子和花朵,更容易让人触景伤情,感叹春光易逝!
这二句气象开阔,意境苍茫,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兼有柔刚之美,闲闲一笔便是佳句。
“不如怜取眼前人”,“不如”二字,笔锋一转,意境宕开变得气象恢宏、辽远。表现出词人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
查看更多与“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赏析,春天春意盎然,但诗人却喜欢伤春感怀”相关的文章
北宋时期那是人才济济,无论是早期的范仲淹和晏殊,还是后来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等,那都是当时最了不起的文学大家。虽然在这几位大师中,晏殊的名气稍稍要小一些,其实他也是写过无数经典的词作,特别是他后期的作品更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历经沧桑,也使得他对于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那自然也就很深沉。
那笔者要向大家推崇晏殊比较冷门的一首词,也就是这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那这个词牌他写过很多,不过这首很显然没有流传开来,其实这首诗同样很经典,写得也是极为伤感,只是那么寥寥数语,也是写尽了悲春之感,读来更是令人感慨万千。
晏殊在北宋也是地位很高,不仅是宰相,同时他的词对于后世也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后来的王安石和苏轼,那都模仿过他的文风,可见他在当时知名度很高,所以关于他的作品,那也是值得一读,毕竟如此了不起的一位大文豪,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经典之作。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人大多喜欢悲春伤秋,往往到了春天,看到处处繁花似锦,可是对于古人来说,眼前看到的繁华,那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为此他们骨子里就流露出了一种悲伤;然而到了秋天,大地一片萧瑟,世间没有了任何的生机,这个时候又开始要伤秋。也正是在这一悲一伤之间,不知道诞生了多少的名篇佳作,那晏殊的这首诗也正是以一种很悲痛的口吻,写尽了骨子里的悲春之感。
晏殊在这首词中所营造出来的那种意境,也是最能够打动我们,虽然我们不太习惯于悲春,可是读到这样的作品时,依旧还是会被感动,毕竟有的时候那一份情感能够穿越时空,尽管它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每当读起这样的作品,那自然而然也会跟着一起悲伤。
词的上片就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写得也是极为深刻,尽管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可是那份情感,却是能直击我们的心灵,人的生命是有限,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那么就会消失,现在即使是很平常的离别,那也是让人伤感,而在这离别之时,我们都难舍难分,其实我们也不要太过于悲伤,即使是在这离别的酒席上,那也要尽情地饮酒,正是由于我们的人生有限,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这难得的相聚,请千万不要再悲伤。
词的下片依旧在探讨人生,同时又是写尽了内心的悲春之感,以及感伤之怀,读来当真是令人肝肠寸断,一个人独自登上这高山,放眼望去看到这大好河山,内心又是思念起了亲人,等到繁花落尽,一切都归于平静之后,骨子里就更加的伤感,这也正是由于我太过于伤感的原因,有的时候我不想这样,可是又由不得我,其实再多的悲伤也是无济于事,有的时候还是要珍惜眼前人,只有珍惜才会长久,所以我们还是要好好对待自己,另外也要珍惜爱自己的人。
晏殊写过了很多这种很伤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充满了无限的忧愁,而这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无疑是他众多作品中一首很有韵味,又很是伤感...
查看更多与“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赏析,很有韵味,又很是伤感的作品”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