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春望

发布时间:2023-11-13
1 古诗《春望》教案六篇
古诗《春望》教案

古诗《春望》教案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春》,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还是有待于引导的。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我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酝酿、婉转、黄晕”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其优美的语言,揣摩精彩句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妙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绘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学法。配合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会采用诗歌导入、感知“盼春”、品读“绘春”、深悟“赞春”、积累手法五个环节来设计本课。)

环节一、诗歌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让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自己以前所学的有关春天的诗歌。然后进行分类,描写春天的诗歌在情感基调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一种是因春短易逝而感时伤怀。进而引发学生对本篇文章《春》的情感基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我会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多媒体出示的几个问题:

1、熟悉朱自清的生平及其简介。

2、重点注意...

查看更多
2 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大家带来了“春望教案”的有关信息。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当然,教案和课件的内容一定要非常完善。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知识的发展脉络。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有价值且丰富的内容!

春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对杜甫的介绍导入对本诗的学习。

二、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疏通文意

四、品读

1、望春,诗人望见什么景物?这景物有什么特点?

国破、草木深。国都被占,城池破败,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用茂盛的草木反衬国都的荒凉景象。

2、是什么原因使春天变得如此的荒凉?

烽火。

3、这个原因除给春天带来影响,还给诗人家庭带来什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夸张)。离别。

4、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中有哪些词点明了作者的感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该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这是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五、总结: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

本诗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思亲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六、拓展: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

春望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背景,了解杜甫及其在诗歌上的贡献。在教学中感悟诗歌的情感。学习诗歌将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品读,在探讨交流中把握诗歌感情,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理解历史盛衰有其必然性道理,体会作者的忧国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诗歌的写作背景,表达的情感及写法特点。如何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春望》

导入: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令人遐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给人以希望。然而,谁又曾想过,那战火纷飞的春天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

查看更多
3 春望教案锦集九篇
春望教案

春望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4.通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另外简单介绍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使学生加深对诗歌体裁的认识。

三 范读

让学生在听朗读感受诗文的同时解决一些字词的读音问题。

四 字词正音

抵(dǐ)搔(sāo)浑(hún)簪(zān)胜(shēng)

五 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朗读同时感受诗歌声韵美。

六 重点字词

国:国都

破:沦陷

城:长安城

感时:感伤时局

恨:遗憾、不满意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战乱。

抵:相当于。

浑:简直。

胜:能承受。

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

七 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说说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小组讨论)

教师在过程中加以引导,并说说自己的意见。

八 问题设置

课文题目是春望,作者望的是什么事物呢?

引导学生说出每联描写的事物。

答案:国破、城春、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九 理解课文内容

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说为主,在说的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和感情)

十 朗读课文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全诗感情,并让学生发现本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十一 名句赏析

(一)引导学生找出本诗中的名句

(二)向学生介绍名句赏析小方法

(三)让学生赏析名句

十二 概括全诗思想感情

向学生介绍通过__表达__这个概括中心思想的句式,并让学生用此句式概括本诗的思想感情

十三 朗读并背诵课文

十四 默写本诗

板书

首联 国破 城春 草木↘

感时 忧国

颔联 花 鸟 ↗

颈联 烽火 家书 ↘

念家 悲己

尾联 白头 ↗

通过___表达___

春望教案 篇2

一、朗读

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老师板书:朗读

下面请两位同学将《春望》和《过零丁洋》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

1、生甲朗读《春望》;生乙朗读《过零丁洋》

2、老师评价指点

3、学生齐读《春望》《过零丁洋》

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板书:吟)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读的味道可不同啦。你们听老师把《春望》吟读一遍。(老师示范吟读《春望》)

师:你们看,吟诗和朗读,吟读的味道就是足一点。...

查看更多
4 春望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春望
春望原文及翻译

春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本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自己心中的失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衰落的忧虑和对命运多舛的感慨。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它既是文学作品的瑰宝,也是时代动荡下文人士的心灵抒发。以下文章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首经典之作,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其中的美与哀。

春望原文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翻译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赏析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查看更多
5 春望课件范文
春望课件

为了让您体验别样的感觉,我给您推荐的是标题为“春望课件”的作品。这篇文字美妙动人,能够满足您的口味。每位教师为了上好课都需要精心编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的老师在撰写时认真负责,就能够满足要求。教案课件是教学的指南,只有写得详尽准确,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春望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①背诵诗歌。

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点

①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②了解作者的生平。

课时安排:半课时。

课前准备

①搜集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资料。

②熟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春望课件 篇2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

查看更多
6 文天祥的一首经典名诗《南安军》,诗中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显示出民族正气
文天祥最有名的词
文天祥的名诗
文天祥的诗

今天小编要说的古诗是文天祥的一首经典名诗《南安军》。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523年后,神州陆沉、赤县烽火。华夏土地再次饱受战火焚烧,彼时,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同样也写下一首诗,在诗中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

查看更多
7 杜甫的代表作《春望》,诗歌背后的尴尬
杜甫的代表作
杜甫的名诗
杜甫的诗

公元755年唐肃宗继位之后,杜甫闻讯一个人投奔朝廷。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杜甫的心境,毕竟他一辈子都渴望匡复大唐,渴望扶大厦于将倾。尤其在当时安史之乱的背景之下,杜甫期待个人,或许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但是令人尴尬的是,杜甫走了没多远,就被扣押的长安城。当时人们对于杜甫并不觉得是个多大的威胁,因为他的官职实在是太小,就是一个在基层机构看管武器库的,哪有多大的权势?他虽然被扣押,但是没有被囚禁,所以只能在长安城内漫无目的的游荡。

但就是这么一游,他就写出了一首精美绝伦的唐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就是唐代的杜甫《春望》,通篇都是在写他看到了什么,“春望”到了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乃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看到了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记忆当中的长安城是何等的繁华,何等的鸟语花香,何等的游人如织,尤其是在这个春天踏青的季节。但现在呈现的杜甫眼前的是什么呢?

到处都是国破,到处都是草木生。人烟稀少,草木杂生。如何不让这个情感细腻的诗人发出感慨?

正是因为诗人有了怨恨的心情表达。所以看到春天的花,看到春天的鸟儿,也觉得他们情绪上都带有说不出的伤感。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这后面的诗句是他对现实状况的直接描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兵荒马乱的岁月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到现在依然没有结束,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他们根本就找不到亲人现在何处,也根本没有办法收到家书。杜甫对于这种感触不光是对自己人生的未来担忧,而是对时代背景下所有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感到忧虑。

当然,杜甫在诗歌当中的“望”并不仅限于眼前所看到的场景,而是有内心当中的守望。

虽然“国破”但是山河犹在,虽然“草木深”,但毕竟是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所以他守护的这一座长安城,就是为了重整山河待后生。守护也是一种责任,守望更代表了诗人对于唐王朝逐渐变好的殷切盼望。

而且后来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就是期盼着在这个春天国家能够早日回归平静和安宁,百姓们能够更加的安居乐业,能够和家人团聚吗?

看上去满眼悲伤,也确实是“沉郁顿挫”,但同样也充满着希望和般的期盼。


查看更多
8 杜甫的诗歌名作《春望》主题是什么?
杜甫的作品
杜甫的古诗
杜甫的诗歌

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忠君爱国、爱民忧民,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底层劳动百姓的深切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担忧。

他的诗作《春望》就是他爱国忧民之心的真实写照。

一、《春望》诗歌的主题之争

杜诗专家傅庚生先生认为这首诗的主题只是抒发“恨别”的情感,而不是以往学者认为的爱国忧民的“感时”之作。

他认为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互文的诗句中,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所书往往是偏重在后者, 因而得出此诗的主题是“恨别”,“感时”只是陪衬的结论。

然而香港学者周锡韛先生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既不是“感时”,也不是“恨别”,而是写诗人希望冲破叛军包围、投奔肃宗皇帝以报效国家、亲人团聚的心愿。

就像这首诗的题目《春望》一样,周先生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企望并追寻春天的温暖”。

二、诗歌及创作背景

到底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我们还是来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亡四川。次年七月,肃宗于灵武继位。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鄜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 杜甫在长安待了半年多时间 , 至德2年从长安逃出,在凤翔见到肃宗,任左拾遗。

这首诗就是杜甫被困于长安时所作。

含义丰富的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首诗以“国破”开头,既奠定了诗的感情基调,也点明了诗作的时间——安史之乱爆发后。这标志着唐王朝太平盛世的结束,烽火绵延时期的开始。

诗为矛盾语。国家已“破”,山河依旧“在”。这是表层的语义矛盾,却也表达了一种似非而是的真实——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被叛军攻破,而自然的山川河流却依然矗立奔流。

人力多么渺小,诗人多么无奈!

而春天依然自顾自的来了。长安城里春光弥漫,杂草和灌木肆意生长,大自然充满生机。望见这一片春光的,是国破家亡后的诗人。

“深”字可作多重理解。它可从表面上来理解,指草木长得茂盛;也可指草木肆意疯长。草木茂盛和肆意疯长两个意象交叠融合,使这句诗给人以春深而无人照管的苍凉之感。

缘情于景的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溅泪”、“鸟惊心”是一种“移情”手段。“移情”这种诗歌常用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

诗人赋予“花”“鸟”自然之生灵以人性、人情。因为诗人感怀国家时局,看到花上的露珠,仿佛觉得花也在哭泣;因为诗人长恨家人分别,看到鸟儿翻飞,仿佛觉得鸟儿也因分离而心神惊扰。

颔联在这首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看到花不由溅泪,闻听鸟总是惊心,这是承接上句“城春草木深”而来。

“感时”是感家国残破之时,“恨别”是恨妻离子散之别,也是恨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之别。“感时”、“恨别”二词,承接“国破”,既痛心于国破,又忧思于家室,使得家国命运在此实现了统一。

用词精准的颈联“烽火...

查看更多
9 刘禹锡一首简单的诗《曲江春望》,望的结果是什么呢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曲江春望》

刘禹锡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

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

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

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凤城,唐人多以长安为丹凤城,遂简称为凤城。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佳气,指美好的云气,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这两句是总写长安城美丽的春景:京城里雾气散去,雨也停歇,自然界的一切景象都好像笼上了一层吉祥之气。一场春雨把整个长安城洗刷得分外明净,万物经过春雨的滋润,也好像饱含佳气似的,一派盎然春意。

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饮酒之后,整个人都变得疯狂;花开之时,天也好像喝醉了一样。这里写出了人们在明媚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纵情游乐的场景。在那样的氛围中,不仅人是疯狂的,连天都醉了。一个“狂”字点出了人们恣意享受的神态。

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三春,旧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三者合称为“三春”,这里泛指春季。车马客,指乘车骑马的人,这里泛指富贵者。这两句是写:三春时节,达官贵人来曲江池游览观赏,他们的车马络绎不绝,确实,这原本就是一代繁华之地。此借写游人之盛以表现曲江池景观之优美。

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面对如此繁华之景,是什么事情让“我”独自感到伤心呢?那是因为“我”年轻时也曾经在这里得意过。一个“曾”字点出了“伤怀”的原因,以少年时的“得意”衬托出如今政治上的不如意,所以这繁华的场景也不能感染作者,反而勾起了忧愁的心绪。“欲付心事与瑶琴,弦断有谁听”,政治抱负不为当政者所知,难道不令人“伤怀”吗?这种不被人理解的苦闷,让诗人不能融入那如狂人一般的氛围中。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题标明“春望”,句句是“春”,语语是“望”,写了春烟、春雨、春气、春花;望凤城、望人迹、望曲江,极尽铺陈之能事。但望的结果是什么呢?“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这就是作者的回答,同时也点出了全诗的主旨。这样的美景只会增添作者痛苦的回忆。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载:“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时禹锡方三十三岁,即有腾达之望,当然可谓“少年得意”。然而革新失败,开始了禹锡长达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诗人并没有在贬谪中泯灭了斗志,所以在后来的奉召还京时犹想有一番作为,但现实政局的险恶又使作者的愿望一落千丈。少有凌云之志,而又生不逢时。诗人在这种心绪笼罩下,虽说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但一旦回忆起当年的意气风发,想到如今的老无所成,便难免伤怀,悲愁不已了。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写道:“五言无闲字易,有馀味难。”细细品味刘禹锡的这首《曲江春望》,倒真的不仅无闲字,而且含蓄隽永,韵味无穷。


查看更多
10 人生里春天总是那么遥远,悲情诗人杜甫凄惨的一生
杜甫《春望》
杜甫之死
杜甫凄惨

人们常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杜甫对春天情有独钟,他的一生写了很多关于春天的诗句,遗憾的是,他人生的春天,一直没有到来。

京兆杜氏是中国古代一个威名赫赫的大士族,族人多为官,名人辈出。其中就有西汉御史中丞杜周。作为京兆杜氏的后人,杜甫有高尚的理想抱负,希望像他的先人一样爵位显赫,为国之栋梁。

杜甫的父亲曾任职兖州司马,二十几岁的杜甫常常游于齐赵。初识张氏好友,他写道“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张氏隐居山中,品质高洁,不染尘埃,杜甫感动于好友的情怀,与之畅谈对饮。这时的杜甫正值风华,气概豪迈。

天宝初年,杜甫应考进士没能上岸,不得不转投权贵之门,文人干谒走拜,大多崎岖坎坷,他客居长安十年,期间生活困苦,郁郁不得志。

天宝末年,杜甫有机会让唐玄宗看到自己的佳作《三大礼赋》。玄宗觉得文笔奇妙,就让他来监考作文,并先后让他做河西尉,京兆府兵曹参军的职位,其实,这是两个低阶无用官职。 这时候的杜甫已经四十岁了,还前途渺茫。

公元755年末,安禄山叛乱,京师沦陷。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次年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回长安,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杜甫像一枚落叶飘在长安。

公元757年,杜甫写下千古名篇《春望》,曾经的国都繁华尽逝,本应鸟语花香却经历着战火硝烟,眼前满目疮痍,江山残破不堪,国破城春,令人悲戚,诗人忧虑重重,日渐衰老。

之后,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到河西地区,拜见了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拾遗又称作言官,类似于谏议大夫、补阙、正言、司谏之类的官员。

当时杜甫的好友房琯担任宰相,房琯带领军队讨伐叛军,不幸战败,被贬为刺史。杜甫为好友说情,被肃宗贬到华州。战乱年代,粮食短缺,杜甫不能养活家庭,回家探亲,小儿子竟被饿死了。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严武家与杜甫家是世交,他举荐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

杜甫性格浮躁,气量不大,喝酒占着严武的坐榻,还醉话连篇:“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暴脾气,对杜甫却非常宽容,并不生气。

蜀中生活是杜甫一生中较为安定的时光,浣花溪畔,景色如画,杜甫种花植竹,水边建起茅草屋,与乡野村夫无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入夜,春雨绵绵,他屏息倾听,欣欣然,不能入眠,期待着黎明到来,期待着繁花盛开。

诗人漫步江水东岸,春风和煦,桃花开得灿烂,他不禁思忖,到底喜欢深红呢还是浅红呢?黄四娘家的花儿太茂盛,把小路都遮蔽了,万千花朵压弯枝条。彩蝶依恋芬芳,翩翩飞舞,黄莺娇软,欢声啼叫。

可惜好景不长,这样悠闲的生活随着严武的去世结束了,郭英乂接管成都,郭英乂很粗暴,杜甫不能与之相处,就游历东蜀去找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也去世了。杜甫就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晚年的杜甫寄居耒阳,对于杜甫的死,民间有几种说法,有的说中毒...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