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岁月时针指向五月五日(有时为六日)时,我国传统的“立夏”节便来到了。“立”,有开始的意思,按照传统说法,一到立夏便算进人夏季了。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以后,植物进入茂盛生长阶段,是农作物生长成熟的关键时刻。所以, 自古以来人们对立夏节是很重视的。据说殷周时期,每到立夏这天,天子还要亲率群臣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以求风凋雨顺,五谷丰登。
过去每逢立夏, 民间还有预防疰夏的民俗。疰夏即人们所说的“苦夏”。《帝京岁时纪胜》上说:“立夏取平日曝晾之米粉春芽,并用粉面煎作各式果垒,往来馈送”。这种用以预防疰夏的节令食品,在清明节时就要着手准备。用清明嫩柳穿上蒸熟的面点,阴干后留着立夏时用油煎给孩子们吃,“谓之不饯夏”。江南立夏这天也有类似风俗。苏州人立夏时要吃乌米饭或乌米糕。杭州人立夏时则吃“三烧”(烧饼、烧鸡、烧酒)或“九时新”,即樱桃、梅子,蚕豆、笋豆、鲥鱼、玫瑰花、莴苣、苋菜和乌米饭。这些食品在预防疰夏上究竟有多少医学价值,现在还缺乏科学论据,不好作出肯定结论,但作为民俗来说,无疑是积极的,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在春夏之交的时候积极开展节令防病活动的愿望和措施。
疰夏,是夏季常见的时令综合征。入夏之后, 由于气温骤然升高,空气中的温度也明显大于春天。平索体质较弱的人,特别是儿童,往往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出现乏力、精神萎靡、胸闷、头昏和以消化系统为主的—,些症状,如食欲不振, 胃纳差,大便稀薄等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的现象。由于进食少,营养一时跟不上,体重也逐日下降,面色黄萎。严重的还往往伴有微热。疰夏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给健康确能带来不良影响。
元代名医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上说:“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痛脚软者是。”这是从人体内部分析了疰夏原因。人的元气不足时,卫外则不固,’故而不能适应节令变化。所以,在预防上要从锻炼着手,提高身体素质,方能适应环境变化。每年都闹疰夏的人,入夏之前可先服几剂“补中益气汤”或“补中益气丸”。发病期间也可采用鲜藿香、佩兰各6—9克,焦大麦、飞滑石各30克,加甘草3克,煎汤代茶饮。
调理好饮食对疰夏病人很重要,饭菜烹调上要讲究些色香味,引人有胃口。经常变换花样,注意清淡容易消化。多吃些瓜果蔬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夏季人们一般厌油腻、喜清淡,动物性食品相对来说吃得要少。这时应注意营养要全面,防止蛋白质、脂肪的摄取不足,可吃些蛋类和豆制品。
儿童疰夏时,对冷饮冷食比较偏爱,可适量吃些富有营养的冷食,但不宜过量。否则胃液被冲淡会加重胃肠功能紊乱,使疰夏症状加重。
现将“补中益气汤”录下,供网友参考。
黄芪12克,白术10克,党参12克,当归10克,陈皮6克,麦冬6克,五昧子3克,炒黄柏6克, 白芍10克。用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又被叫做苦夏,是炎热夏季的一种常...
查看更多与“立夏时节,知道这些要点,让你养生与减肥并进”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