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怎么起家的?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他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乃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境内),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省镇江市境内)。这让人不禁想起辛弃疾那脍炙人口的词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出生。其时刘裕家境贫苦,母亲在分娩不久后因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所幸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刘裕才得以活下来。虽然出身贫寒,刘裕却才能出众,且有大志。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十分敬重他,《晋书·王谧传》记载:"初,刘裕为布衣,惟谧独奇贵之,尝谓裕曰:'卿当为一代英雄。'"
后来刘裕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刘裕随军平叛,大败孙恩并逼迫其跳海自尽。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了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的桓玄可乘之机。
元兴元年(402),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抵御,刘裕也随军前往。刘牢之率部到达溧州(今江苏溧阳)时,遭遇桓玄大军。
刘裕请求发起攻击,没得到同意。刘牢之打算派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遭到刘裕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联袂谏阻。然而刘牢之一意孤行,最终被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
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看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桓玄篡位后,屡屡有人建议杀死刘裕以绝后患,可桓玄犹豫不决。
元兴三年(404)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歼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杀死桓修。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最终大败桓玄。得胜后,刘裕获王谧等人推举,出任使持节、都督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不久其又奉武陵王司马遵之命,承制总百官行事,整顿朝纲,朝中风气一新。
义熙元年(405),刘裕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淮北诸郡。大概是鉴于西面战事吃紧,不想再在东面又与刘裕为敌,于是后秦皇帝姚兴答应将淮北的十二郡全部归还给东晋。
义熙二年(406),刘裕因功受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获赏绢三万匹。他的僚佐只比原太傅谢安的僚佐低一等。义熙四年(407)正月,因王谧去世,刘裕听从幕僚刘穆之劝言,入朝商议继任人选。最终刘裕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
查看更多与“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怎么起家的?他也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的君主”相关的文章
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
赵昚登帝位,他年少时亲眼目睹了赵构的软弱无能,秦桧的专权、迫害忠良。为了鼓舞士气,为北伐做准备。赵昚上台后、遵循着三大方针:
其一,给岳飞以及岳家军的众位将士平反,承认他的功绩;
其二,扩大平反,将被秦桧迫害的赵鼎、范冲等人平反,已经死去的追封,活着的加官进爵,入京继续效力;
其三,重用仅存的南宋中兴四大将中的张浚,由他推选人才,进行北伐。
张浚眼光毒辣,一眼便选中此时的南宋顶尖战力李显忠。赵昚下令,张浚主持北伐,李显忠为主将。如果事情如此发展,那么隆兴北伐估计不会惨败,光复故都开封也是指日可待。
可是偏偏张浚却为李显忠配备了一个副手——邵宏渊。
邵宏渊何许人也?
首先,邵宏渊根正苗红,自大入伍以来就是韩世忠的部将,而且他的性格也是耿直、作战勇猛,不同于一般的南宋将领唯唯诺诺。
就比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兵分三路袭击南宋江淮地区。其中,金国万户长萧锜率领十万大军意图兵出花靥镇(今安徽寿县西北),途经定远县、藕塘关、清流关、滁州、真州,直破扬州,金军确实锐不可当,一路上势如破竹,直到他们在真州城北的胥浦桥遇到了邵宏渊。邵宏渊绝不坐以待毙,他把几乎所有的兵力交给了三位将官,就以此桥为界限阻挡住萧锜的进军。邵宏渊这么做确实让萧锜眼前一亮,邵宏渊不同与那些见到金军就跑的宋人,这让萧锜有了些许的斗志。萧锜命令十万大军全军压境,很明显,邵宏渊是顶不住的。但是邵宏渊确实是把硬骨头,他没有在萧锜全军冲锋时就选择后退,而是直至厮杀到三位将官战死,自己的大部队消耗殆尽,才率领残部向海边撤退。
邵宏渊为将有勇武之姿。
但是,他却没有谋略。两军对垒,将大部队交予三位将领,自己痛快厮杀,全然不顾士卒死活。而且,明明身后有真州城这一险固可守,为什么偏偏选择和粗暴的女真人野战。不用地势,打女真人善打的杖。
邵宏渊注定只是一介莽夫,无将帅之才。
邵宏渊个性如此鲜明,他在接到任命时,公然表示不满,她不愿做李显忠的部下,他向张浚要求主将之位。北伐当即,邵宏渊如此胡来,按理说张浚应该义正言辞地拒绝,并且将邵宏渊军法处置,以示军威。可是,张浚居然同意了邵宏渊地请求。为什么?
因为邵宏渊是嫡系。李显忠再神勇、再多谋也只是降将。况且李氏一族先降金、再降伪齐,等到这时,李显忠一家被完颜撒离合灭门才降宋报仇。如此一来,张浚的选择也是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山不容二虎,张浚的选择冥冥之中注定了隆兴北伐失败的命运。
宿州大捷
隆兴元年,北伐正式拉开序幕,西路军由李显忠率领,自定远渡过淮河攻打金国重镇灵璧;
东路军由邵宏渊率领,自盱眙度过淮河攻打虹县。
虹县、灵璧攻克后,东西两路军马合兵一处进攻宿州。
西路方面进展顺利,李显忠在淮河以南等待着萧锜的响应。原来在金国内部因为完颜亮的残暴,引发了契丹大起义。萧锜本是契丹人,这个时间恰好最适合策反他。可是出乎意料,萧锜出现在淮河北岸,不单单是他,还有他身后数万的金国士兵。...
查看更多与“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失败在什么地方?跟这个脱不了干系”相关的文章
在公元1163年,宋孝宗组织了一场大反攻——隆兴北伐。打着"复我河山"口号的北伐战争声势浩大的进行,前期一度收回了大部分的国土,战争持续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原本顺风顺水的南宋军队却在宿州一战输的老底都没了。
让人不得不感慨真是有点虎头蛇尾。而在这场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就有声音指出:赢不了,没钱!
这句话就让人很疑惑,南宋会没钱?被称为"小市民天堂"南宋居然会没钱?这怎么也说不通,毕竟这个朝代可是有"富宋"之称。
南宋的"富宋"称号
我们从南宋的财政税收数据上看,南宋时一点都不缺少钱的。当时南宋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已经高达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这一数据即便是在三百年后的明朝(公元1571年)隆庆年间也没能达到。当时明朝的年收入方才两百五十万两白银。连零头都达不到。
即便是过了几十年以后,明朝万历年间经过首辅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明朝的岁收翻了一番,也不过四百万两白银。
那么我们再把时间线往后推移一点,在清朝的顺治七年,国家岁收好不容易才到了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两白银,在经过两百年的发展,与1850年前后,也就是咸丰年间,达到了三千万两。这时候,才超过了南宋的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并且此时的人口重量已经达到了三亿人,是南宋时期的十倍。
对于南宋这个大财主,其他的朝代真的只能算是一众农民。
我们再来回看一下这场北伐战争。一场战事算下来,最多就是花费两千万两白银,相比于总收入来说,前面这么多年的底子,也不至于掏空国库,为什么就不够花了呢?
实际上是真不够,并且真实的花销用的更多。
老生常谈的冗官冗财问题
大家都知道南北宋两朝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赤字,虽然宋朝的年收入很高,但是永远都不够用,最讽刺的就是当年宋神宗时期,英宗死后,连给他办一场体面的丧礼的钱都没有。
而这一问题在北宋灭亡,南宋偏居江南一隅后,更为的严重。因为南宋无论是在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总数上,都远远不足北宋,因此皇室的日子过得也是越发的艰苦。
不得不说,赵家的生活,没准还比不上底层的小市民过的舒服,那么这种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其实就是老生常谈的冗官冗兵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唐朝设置各大藩镇,导致中后期国库几乎都被养兵掏空了。而在大宋王朝,这个现象就发挥到了极致。导致这样的结果还要归功于他们的老祖先赵匡胤,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深知自己是如何坐上今天的位置的,于是为了避免大宋江山被同样的方式易主,将兵权收回,并且吸取唐朝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的教训,将权力几分,谁也别想独揽大权。
这就导致了一个最为直接的问题——结构臃肿。举个例子来给大家说明:天下各路都会有四个"监司",分别是安抚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司,在这四司下还要划分四个职位出来,分别管理军事、财政、司法、水利农田 。这就把一个人能够做的事,分给五六个人来做。...
查看更多与“南宋皇帝宋孝宗北伐为什么失败?其实战争的花销拖垮了南宋”相关的文章
宋孝宗是个怎样的皇帝?
宋孝宗是南宋难得的一位好皇帝, 也是一位很爷们儿的皇帝。
早在做高宗养子的时候,他就不是很赞同高宗的偏安南方、委屈求和的政策,一心想抗击金人,打回北方,但因为不当政,所以没怎么表现出来。
公元1162年,完颜亮南下发疯,朝中多数大臣主张逃跑。当时还是皇子的孝宗十分气愤,主动向高宗上书,请求带兵与完颜亮打一场。后来他又再次上书,把请求的意思改为在高宗亲征时,让高宗带着他,好让他能随时保护皇上,长长见识。这让高宗看到了他的决心。
不久,孝宗上台亲自主政。他表面上不高声反对高宗的求和政策,但在处理政事时,却表现得与高宗完全不同!他为岳飞平反,驱除朝廷中的秦桧党人,起用主战派人士,联络北方抗金义军。
特别是他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大计,在即位的第二年孝宗就发动了一次北伐。这次北伐虽然在短短二十天后就失败了,但没有动摇他对张浚的信任,更没动摇他恢复河山的决心。
孝宗把他的这些想法不时向高宗汇报,尽管高宗不怎么爱听。
一次, 他去德寿宫问安,兴致勃勃地向高宗谈起了他的北伐计划、恢复河山大计,谈起了张浚等人的决心和建议。
这次,高宗脸色变了。高宗心里想:我是议和了一辈子,你一上来就颠覆我的政策,这是什么意思?所以,高宗心里很不舒服。
“皇上,你懂打仗吗?”高宗硬硬地说,“《孙子》说,不知道战争的害处,就不会知道战争有利的地方。所以《孙子》反复强调,战争是国家大事,是要死人的,国家有可能由此而勃兴,也有可能由此而衰弱,更有可能由此而灭亡,对战争要谨慎,不要轻易挑起战争,更不要主动去求战。《老子》 也说,战争是凶险的事务。你不要整天光听那些主战的大臣瞎嚷嚷。”
孝宗想辩解一下,高宗摆了摆手,岔开了话题,问道:“皇上勤于政事,我很放心。不知皇上近来学问如何?”
孝宗不知道高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顺口答道:“请父皇考验。”
高宗问道:“我们汉人最讲孝道了, 请问你最近对孝有什么新的体会?”
孝宗不说话了,变得有点拘谨起来。他知道,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死而三年不改其志”,也就是说,对父亲的做法。政策不要轻易改变。现在虽然没有“父死”,但他毕竟是接手了高宗的事业。
“父皇,祖宗好不容易创下的基业,不可轻易抛弃啊。我想您老人家其实一直很想做,只不过时机不好而已。现在时机好起来了,我来帮您做到。”孝宗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那就等我死了再说吧。到时没人拦着你,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高宗粗暴地打断了孝宗的话,进里屋去了。
这是很严厉的警告,等于要孝宗断了恢复中原的念头。
这一次的父子交谈虽然不愉快,但孝宗在北伐的失败中慢慢地冷静了下来。他不再冲动地去提北伐,而是静下心来治理朝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自己强大了,就有利于北伐。
他整顿内政,严治贪官,改革财政,整军兴武。
他还严厉控制国家的支出,提倡节俭。为了真正使腐败的社会风气得到扭转,宋孝宗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到了“抠门” 的地...
查看更多与“宋孝宗是个怎样的皇帝?南宋难得出了这样一位好皇帝”相关的文章
赵昚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已经在皇宫里苦熬了30年。
时隔多年以后,宋孝宗赵昚都会清晰地想起他第一次进皇宫的情形。那时候,他才6岁。当他被父亲牵着手,慢慢的走进森严壮观的皇宫时,心里涌上的,除了恐惧,就是孤独。那么多那么高大的房子,不管是谁走进去,也会像一滴水溶进海洋、一片树叶飘入森林一样,无影无踪。
过了几天,赵昚就与另外一个胖胖的小孩子一起,忐忑不安地站在一个瘦削、目光锐利的伯伯面前。伯伯衣着华丽,沉默寡言,他的目光在两个孩子身上瞟来瞟去,像是一头狮子在两只绵羊面前挑选晚餐。晚餐嘛,当然是越肥越好,这位伯伯对胖小孩露出了和蔼的微笑。就在这时候,斜刺里跑来一只猫,胖小孩伸出脚去踢它——这一脚便把皇帝位置踢走了。
伯伯叹了一口气,摸摸小赵昚的脑袋瓜子,对旁边的人说:“就是他了。”
这个瘦削的中年男人,就是在长期的逃跑生涯里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宋高宗。
从此赵昚就开始了漫长的皇宫生活。
宋高宗虽然选定了赵昚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一直没有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分。从内心讲,宋高宗还想挣扎一下,给自己鼓捣一个龙种。在宋朝,没有人工受精这一说法,因此宋高宗就得完全靠自己折腾,求医问药,不在话下。另外,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不喜欢赵昚,她中意的是另一位候选人:赵琢。
天姿聪明的赵昚决定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挣工分了。多年的皇宫生活,让他逐渐熟悉政治生活的套路。他敏锐的发现,晚年的宋高宗与秦桧之间出现了不和谐调子,于是,他义无反顾的站在了宋高宗这一边。后来,秦桧病重,赵昚及时得到了消息,通知了宋高宗;宋高宗亲自去相府探视,粉碎了秦桧和他的余党准备让秦桧儿子当宰相的企图。
这是赵昚在政坛第一次亮相。
49的宋高宗无法再折腾下去了,于是,立储的问题也摆上了议事日程。此刻韦太后已死,凡事都得他来抓主意。宋高宗打算对两个候选人进行一番考核,从而为南宋王朝选出一个合格的老大。以什么为标准考核呢?宋高宗苦苦思量,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好色之徒,害得整个国家都受到了牵累,因此未来的接班人一定不能步自己后尘,于是他决定用美色考验两个候选人。
宋高宗在宫中选了20名宫女,分别送到两个候选人宿舍。赵昚当时已经快到30岁了,正是当打之年,有美女投怀送抱,那自然不能白白浪费——好在他的老师史浩提醒了他,让他好好对待这些宫女。
过了一些日子,宋高宗召回20名宫女,一番体检之后他发现,赵昚同学是完璧归赵;而赵琢同学则毫不客气的将那10朵花儿尽数采摘。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1160年,宋高宗正式将赵昚立为太子。1163年,在主战派军民的压力之下,宋高宗把皇位禅让给赵昚,是为宋孝宗。在禅位仪式上,宋高宗说了一句出自内心的自我评价:“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可谓一生的总结。
宋孝宗一上任就表现出与宋高宗不一样的地方。他恢复了主战派胡铨的官职,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谥号为“武穆”,在西湖边建立岳坟,供后人缅怀。他还削去秦桧的官号,又将秦桧时...
查看更多与“宋孝宗是个怎样的皇帝?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说的就是他”相关的文章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在国号定为元之前,称为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是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于1206建立的。后来改国号为元,那么元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呢?当时的首都在哪里,疆域有多大,元朝共经历了多少年。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他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国号大元,因此元朝也被称为大元大蒙古国。这一年,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市),所以大都就是元朝的首都。所以元朝的开国皇帝为忽必烈。
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一全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国立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1351年爆发元末民变。
至此,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1367年开始北伐。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后,派徐达、常遇春等人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共历经九十八年。
从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经历了97年的时间。元朝前身蒙古汗国时,通过成吉思汗的三次西征,蒙古汗国的疆域为:东达日本海与高丽、北达贝加尔湖、南到安南、西达东欧、黑海与伊拉克地区。
1279年元世祖在建立元朝后南灭南宋,当时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库页岛,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
蒙元统一后的疆域是:北到北冰洋沿岸(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中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鄂霍次克海。
查看更多与“元朝开国皇帝叫什么名字?他是如何攻灭南宋统一元朝的”相关的文章
南宋一共有九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宗赵显,宋端宗赵昰,宋怀宗赵昺。
最杰出的皇帝,只能从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两人中选一个。
九帝中最后三个南宋亡国之际的小皇帝,可以忽略不计。宋度宗因为在母胎中被打胎药毒害,智力发育障碍,也可以排除。宋光宗赵惇有精神病,只在位五年就被赶下台,也可以排除。宋宁宗赵扩智力平庸,权臣韩侂胄和史弥远相继控制朝政,也可以排除。宋理宗前期颇有几分作为的想法,晚年昏庸,自称“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宋理宗支持程朱理学,朱子学从此成为中国官方儒家的正统,所以称理宗。
只剩下两个人可选了:一个是中兴之主宋高宗赵构,一个是理想抱负最高的明君宋孝宗赵昚。
杰出,这个词用在两人身上都有一些问题。杰出,一般指有出众的德能、成就。南宋唯一的明君是宋孝宗,但他没啥成就,功绩草草,隆兴北伐大败而回。(宋孝宗)宋高宗赵构,是一个人格极其复杂的家伙,他有耐力、懂权术,但又苟且和阴险,前半生都是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渡过,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被称为中兴之主。赵构品德阴险,才能与宋孝宗不相上下,成就比宋孝宗高。如果硬要从南宋九帝里面找一个最杰出的,只能矬子里拔将军,选赵构了。
1、宋高宗赵构是中兴之主,阴险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在南宋皇帝中是很少见的,北宋也只有宋太祖和宋太宗会武艺。靖康之变时,赵构是个亲王,只有二十来岁。年轻气盛,一度主动要求出使金国。金国人善骑射,要给赵构一个下马威,先比赛射箭。赵构轻松拉开了一石半的弓,把金国人惊得目瞪口呆,金国很多将领也只能开一石的弓。金国人还以为赵构是个假亲王,是哪个宋朝禁军将领冒充的吧。赵构能披挂重甲上阵,有一次在禁军叛乱时,赵构披甲左右开弓。赵构善于识别武将,如韩世忠、岳飞、吴玠、吴璘、刘锜等人,都是在他手下大放异彩。
赵构懂权术,善于拉拢人心,给岳飞写的御札,都是满口的绣辞。赵构特别勤奋,在危机时刻,经常半夜吭哧吭哧地写御札,与前方将领通信。不过,这里有个小情况,是因为赵构在扬州被金国骑兵千里追击时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后宫成了摆设,只能勤政了。赵构要求薄葬,死后只有锡器陪葬,连银器都没有,贵重的陪葬品只有他平时用的两方端砚。整体来说,赵构不是一个奢侈浪费的皇帝。战争期间,没有钱会要命的,所以赵构很少乱花钱。赵构志向一般,也许是被金国吓破了胆,以求和为主要目的。
所以,赵构用秦桧向金国求和,做金国的臣皇帝。为了求和,赵构、秦桧冤杀岳飞,削减了军事力量,奠定了南宋偏安的局面。完颜亮南侵,是赤裸裸地打脸赵构。赵构很没面子,只好把皇位禅让给宋孝宗。
2、宋孝宗是南宋唯一的明君南宋品德最好的皇帝(除了小皇帝)是宋孝宗。宋孝宗有雄心壮志,但没有得力的大臣和将领,张浚是志大才疏。(这个锅大部分应该由赵构来背)(张浚)宋孝宗组织的隆兴北伐,非常仓促,导致符离之败。太上皇赵构对宋孝宗说...
查看更多与“南宋最杰出的皇帝竟然是他?南宋皇帝为何大多昏庸无能”相关的文章
朝代更替一直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主流,一个朝代的兴起有喜也有悲,喜得是新朝上位悲的是旧朝灭亡。而且往往朝代的更替需要打仗,打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就是颠沛流离,可能严格来说他们也并不关心这个朝代在位的是谁,是哪个朝代,他们只希望能够过安稳一点的生活就好。
那说到这就来跟大家说说宋朝灭亡时期的惨状吧!
历史上南宋灭亡时期的场景是要多惨有多惨,言语根本无法形容,连天地都同悲同泣的可见朝代更替带来多惨重的伤亡。
当时元朝的蒙元大军攻过来的时候,南宋太后看这形式就知道宋朝已经不行了,再怎么抵抗也是无畏的,所以直接就向对方投降了。但是历史上有名的爱过忠臣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比如陈易忠和张世杰等等,一起说服亲王拥护亲王做最后的抵抗,其实不过是还抱着能复国的梦想而已。就这样两军的交战就此开始。
刚开始元军主帅张宏范只带了两万多人,船只四百艘,而宋军足足有二十万人,船只一千艘。按道理来说敌我势力力量悬殊巨大,宋军是很有可能胜利的。但是宋军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厉害,这二十万人其中一大半都是都是父母孩子和老人等,基本上是没有多少可以真正上阵杀敌的人的。所以在进行战斗的时候,宋军主帅张世杰直接把皇帝的船放在所有船的中间,起到保护作用。为了防止敌人火攻,事先准备好防火的东西和长木材,别说这个方法还正中敌人的计谋,敌人没能得逞。但对方张宏范将军见此不妙决定围困宋军,宋军这下有点慌了。
后来战事愈演愈烈,情况对张世杰来说已经非常不妙了,而且宋军的文天祥和陈易忠等人早就被抓获了。张世杰决定突围却没想到自己在这边拼死拼活自己人在那边已经开始投降,结果他也逃跑了。主帅都跑了剩下的这些人还能出什么幺蛾子,那些官员和家眷为了不坐亡国奴都纷纷跳海自尽了。还有小皇帝也跳海了,没了一国之主这个国家也就等同于亡了。
而张世杰逃的时候还带上了太后,当得知皇帝也死了的消息以后也自尽了,没有了一点盼头,国王都没了这些还有什么用。后来光着海上漂着的浮尸就有十万多,可想当时基本上大部分人跳海自尽了,南宋灭亡的方式和场面惨字也不足以形容。
与“南宋灭亡时场景悲凉,皇帝和百姓纷纷跳海自尽”相关的文章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今天的河南商丘)即位,定都临安(今天的浙江杭州)。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即位前封康王。1279年,年仅九岁的小皇帝赵昺被陆秀夫背着在崖山跳海自杀,宋朝灭亡。从1127年到1279年共153年时间,这段历史被称为南宋,共产生过9个皇帝。
宋高宗赵构,享年81岁,在位36年。
宋孝宗赵眘,享年68岁,在位28年。
宋光宗赵惇,享年54岁,在位6年。
宋宁宗赵扩,享年57岁,在位31年。
宋理宗赵昀,享年60岁,在位41年。
宋度宗赵禥,享年35岁,在位11年。
宋恭帝赵显,生年不详,在位4年。
宋端宗赵昰,享年11岁,在位3年。
卫王赵昺,享年9岁,在位2年。
这9位皇帝,除去赵显生年不详外,平均年龄46.9,略低于唐代(唐代皇帝平均年龄47.2岁)。
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享年81岁,在中国高龄皇帝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赵构生于公元1107年,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赵恒的弟弟。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赵构曾经以亲王身分送到金兵营中作人质。但很快就被放了。这年冬,金兵再次南侵,赵构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路上被大臣宗泽劝阻没能成行,得以免遭金兵俘虏。
靖康二年五月,赵构即位,改元建炎,那时候他才21岁。赵构在位36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眘,被尊为太上皇帝。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又活了25年之久,是历史上当太上皇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了。淳熙十四年(1187年)德寿宫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继钱鏐之后第四位年龄超过80岁的皇帝。
南宋末代小皇帝赵昺是宋度宗的儿子,宋端宗死后,刘秀夫和张世杰拥立赵昺为帝,那年他才8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1279年,元朝大军进攻厓山,小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海自杀,死时候尚不满九岁。
查看更多南宋皇帝为什么不北伐?
一、致命毛病
中国历代王朝里,若论叫后世深感憋屈的王朝,必须有南宋王朝:开国就被打没了半壁江山,浴血抗金了好些年,却在收复山河的大好机会下,甘愿冤杀良将岳飞换和平。然后就是多年如一日称臣送钱,期间的几次北伐,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空有着东南富庶大地,却一百年来窝囊到底,直叫后人说起来就一声叹息。
但这段窝囊历史里,最叫人叹息的是:为什么不缺良将不缺钱的南宋王朝,偏偏北伐就不给力?自从岳飞含蒙冤后,除了“联蒙灭金”时牛气了一把,其他的大多数战争,都是杀过去就抓了瞎。由此出现一些同情南宋的声音:其实不怪南宋窝囊,就怪南宋军事上太吃亏。可事实,真的如此?
如果细看南宋王朝的历史,另一个答案或许呼之欲出:要论拖住南宋“雄起”后腿的毛病,军事问题却真要靠边站,另一个“小毛病”才更致命:腐败。
历朝历代,腐败都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问题,为何说在宋朝是“小毛病”?自从宋朝开国,确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后,腐败问题就越发不是个事。官员犯了经济问题,处罚基本都是大事化小。朝堂内外更是潜规则盛行。到了南宋年间时,别看江山只剩了一半,“腐败”的本事,倒是越发精进。
只要看过接下来的这些奇特现象,就知道这要命的腐败,是怎么把南宋,一步步拖到深渊的。
二、极品医生
说到南宋的腐败,首先必须要说的人物,就是宋高宗赵构。
作为一位冤杀岳飞屈膝投降的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一辈子,出名的错事很多,不出名却后果极其严重的,就是他对贪污腐败的纵容。以《宋史》的记载,在宋高宗在位时,南宋的官员几乎到了“循良者十无一二”的地步。
而要论宋高宗年间,贪污到极品的人物,比起宋高宗家的医官王继先来,至今跪着的秦桧,恐怕都要“靠边跪”。这位王继先医官,凭着一手医术深得宋高宗宠信。也从此作威作福,逮着机会就狠收钱,单是在临安的豪宅,就占了数百间民居。十年如一日的贪污,积起巨额财富。以至于他东窗事发时,家中仅货物,就价值数千万钱。专用的私人海船,甚至比南宋军队的战舰还大。田园奴婢更是不计其数。一个宋高宗的御用医生,竟都这样富可敌国。
如此状况,也不过是宋高宗年间,南宋吏治腐败的缩影,照着《宋史》的话说,宋高宗晚年时,南宋简直是“士大夫奉公者少,营私者多”。刚开国几十年,就“腐”成了这样。
三、送钱成风
比起南宋开国时,就上行下效的贪污风气来,南宋后来越发“流行”的,还有“馈送”风。
所谓“馈送”,就是官员们用公款请客送礼,这种慷国家之慨的风气,其实北宋时就比较普遍。但以范仲淹的说法,北宋官员办这件事,基本还是偷偷摸摸,一旦被人揭发,都会深感羞耻。可是南宋的官员,却是相当的想得开。从南宋中期开始,“馈送”就成了官场上的常例。以朱熹《朱子语类》的记载,南宋当时大小衙门,基本都会从公款里留出一笔开支,用于迎来送往。只要官员往来,基本就是五千一万的送。
不过事实证明,朱熹的这个估算,还只能说“限制了想象”。《建炎以来朝...
查看更多与“南宋的这个致命毛病,注定了南宋皇帝为什么不能北伐”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