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江南地区自古富裕繁华,而南京又处其形胜,向来被认为有王者之气。诸葛亮曾目睹秣陵(南京古称)山阜,而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此即成语虎踞龙盘的来历。而孙中山亦曾对南京评价道:..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故而,将中华民国的首都定在了南京。
南京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每当中原地区遭到异族残破。汉民族通常都会选择在南京定都,以延续华夏正朔,并等待时机、收复中原。桓温、刘裕等多番从此处出兵北伐,却都功败垂成。而大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亦先后在此建都,终得推翻蒙元、满清的统治。故而,南京也可称得上是汉民族的匡复之都。
而历史上偏居江南的王朝与割据政权,也都会首选南京为都,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在此建都。
那为何南宋却选择了杭州,而没有选择南京为其都城呢?
南宋政权曾经的确有意在南京建都。南京位於长江之滨,而有长江之天险,不但是中原百姓避难的第一立足点,也是南方军队结集北伐的最佳前沿之所。故而,有志於收复中原的政权,皆会优先考虑在南京定都。南宋初年,朝野上下要求定都南京的呼吁声极高,宋高宗御笔道:“建康(南京)之地,古称名都。既前代创业之方,又仁祖兴王之国。朕本繇代邸光膺宝图,载惟藩潜之名,实符建启之义。盖天人之允属,况形胜之具存,兴邦正议于宏规,继夏不失于旧物,其令父老再睹汉官之仪,亦冀士夫无作楚囚之泣。江宁府可改为建康府,其节镇旧号如故。”
1137年,宋高宗第二次来到建康,进驻建康府行宫,并诏筑太庙,有在此建都之意。但是,宋高宗於次年还是决定返回临安(今杭州),而在建康府留设行宫“以备巡幸”。南京(建康)虽未能如愿成为南宋的国都,但还是因其特殊的战略位置而成为了南宋的“留都”。
宋高宗之所以会放弃在南京定都,还是因其“恐金病”作怪。南宋初年,金人曾渡江南侵,并制定了“搜山检海捉赵构”的计划,完颜宗弼(金兀术)曾攻下了建康,并一路直奔临安而来。而宋高宗率臣僚一路南逃,并从明州(今宁波)下海,长期漂泊海上,后来又逃到了温州。直待金兵撤出江南之后,宋高宗才返回了临安。
金人的这次渡江南侵,给宋高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在宋高宗看来,不但建康城凶险,就连临安府也未必安全。但临安与建康又相隔了一段距离,且又有钱塘江与大海相连,有足够的缓冲逃跑时间。故而,宋高宗命人在钱塘江上时刻准备着200多艘大船,并在舟山群岛上备下了大量的物资,以备再次流亡海上之需。
宋高宗选择定都临安的另一个原因是,伴随着“五胡乱华”、“安史之乱”、“残唐五代之乱”等多次北方动乱,而南方却较为安定,中原百姓大量南下避难与开发。经过六、七百年的发展,临安府的周围已成为人口稠密与繁华地区,且吴越国又曾在此建都与建设,而使临安具备了建都的条件。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南京是都城的首选之地,南宋为什么不定都南京?”相关的文章
历史书上曾白纸黑的写着南宋都城是临安,但南宋152年的历史中,临安在南宋的政治地位中还真不是真正的首都。
1126年,北宋灭亡,赵氏集团除赵构在外领兵作战外,其余所有皇族成员均被团灭。赵构侥幸逃到南方称帝,果然是天意不灭赵宋。
赵构即位后,这皇帝当的是提心吊胆。南宋立国之初,陪都是南京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1128年,金国以南宋杀死张邦昌为借口,大举南犯。赵构闻风即逃,一路向南,过淮河,渡长江。1129年宋与金以淮水和大散关一线为界,但界线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限制金人南下的障碍。1130年,当赴赵构将江宁改为建康府作为行都时,金军再度南进,赵构立吓的立马逃走,从此再也不敢回来。因为建康府(今南京)太靠近长江,一旦金军渡江,南京就会和北宋的开封城一样暴露在敌军的围攻之下。如果将都城设在南京,不仅会消耗国力,还出在防线出现漏洞时导致国都无险可守。由于赵构已完全被金人吓破了胆,因此不敢将都城放在离金国太近的地方。
由于南方水网密布,水运极为便利,南宋就选择了杭州做为落脚的地方,而对于皇帝赵构,安全是他最担心的地方。后来金军再度南下时,赵构一连在船上呆了好几个月,直到前线传来韩世忠大破金军的消息,赵构才敢下船登岸。绍兴元年,南宋将杭州改为临安,而将北宋的开封府称作京师,临安意为是临时安顿之意。以此也告诫南宋君臣不能忘记收复北宋故土,结果直到南宋灭亡,南宋皇帝仍然在南方待着。
宋朝势力最初偏南方之时,中原故土的百姓和南迁军民都渴望宋军有朝一日能够王师北定,还都东京,毕竟宋朝七帝陵墓尚在中原,抛弃先帝陵墓是南宋历代皇帝所不能承受的,在舆情之下,南宋将建康改为行都,后再改为留都,表示自己收复故土的决心,其结果不过又是糊弄老百姓。就这样南宋将杭州当成临时的首都,更名称临安府,表明自己只是在这时临时停留。南宋偏安下来后,真正的北伐寥寥无几,还不如当年三国时期弱小的蜀汉政权。
就这样,南宋又历经七帝,杭州从来没有在官方口中称为首都,但除了没有名分外,它具备了作首都的一切条件。临安的发展在繁华程度上甚至一度超过的当年的东京开封府,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国际性城市。尽管如此,临安在名义上仍然只是宋朝的临时办公所在地,从无首都之名,南宋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定都的朝代。
1276年,距离北方的金国灭亡就有42年了,这一次,宋人永远无法返回北方了。蒙古人的到来,让南宋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权终于走到尽头。临安陷落三年后,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一起投进茫茫大海,赵宋灭亡。
与“南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定都的朝代,作为都城这个城市一直有名无分”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不绝于史,似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在宋朝,尤其是南宋则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禅让。如果是一两个则不足为奇,而出现三四个则足以成为一种重大现象了。
南宋王朝这一时期的禅让现象的缘由。
一、高宗禅让
宋高宗即位以后,定都临安。当然,这时的情况我们都熟悉,就不再一一赘述。在与金人达成合议之后,两国倒也相安无事,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只是朝廷上秦桧一手遮天,排斥异己,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我们常说这时期分为两派,即主战派和主和派。
当时朝廷的主流政策是消极的防御政策,即主和,不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且人若犯我,我也笑脸相迎,割地赔款了事而已。其实有一个道理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以战止战”,所谓的“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战争求和平则和平存”就是此理。可惜当时的主和派只贪图于一己之私利,根本罔顾这个道理。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当了36年皇帝以后,宋高宗感觉到疲倦了,便以“倦勤”为由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养子宋孝宗赵昚。其实,这时的赵构还是年富力强的,因为他禅位以后又活了二十五年,直到1187年才驾崩,享年81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够上排行榜前五名的。
二、孝宗禅让
如果说南宋还有明君的话,那么这个赵昚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他在即位以后,为岳飞平反,积极任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恢复中原。在内政上也颇有作为,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打击贪腐;在民生领域则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使得百姓能够富庶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后世对他的评价甚高,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赵昚当然是一位积极有为的皇帝,在任期间发起了“隆兴北伐”,可惜功败垂成。其实个中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批老将的离世,这时已经几无可用之将,因此失败在所难免。难怪乎后人总结道:“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失败后,赵昚逐渐转向内政,不再向外用兵,不过这时期的国内经济还是达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水平。
1187年,赵构驾崩。闻讯后,孝宗泣不成声,连续两天未能进食。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表示要服丧三年,在此期间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两年后禅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1194年,赵昚驾崩,终年六十八岁。
三、光宗禅让
说起这个光宗皇帝,一生可谓是乏善可陈,几无可称之事。他在位五年,终年54岁,几乎没有干过什么大事。
说起这个赵惇,也真是可怜,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时好时坏。而更悲惨的是他有一个不安分的皇后李凤娘。这个李后可不是什么善茬,生性嫉妒不说,还十分热衷于权力。因此赵惇病重,可以说是正中其下怀,如此自己便能干预政事了。于是,她极力为娘家捞好处,将很多人都封为王,大有当年吕后的风范,但是她可没有吕后那样的权谋,顶多是个私欲过盛的女人而已。
由于光宗生性懦弱,加上李后的欺凌使得光宗整日郁郁寡欢,病情越发的重了许多,逐渐变得疯癫起来,开始滥杀无...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南宋皇帝为什么禅让?”相关的文章
历朝皇陵中,宋陵可能是最“简陋”的。巩义宋陵完全不及汉唐明清皇陵之宏大壮丽。有人说,洛阳邙岭上随便哪个帝王的陵丘都比宋陵大。巩义宋陵多散落在荒野,成了庄稼地。尽管也立了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牌子,却看不出有什么保护措施。
一个最富庶、文明的王朝,其帝陵却落了个这么荒凉的局面。令人喟叹啊。历史上,巩义宋陵的命运更令人喟叹。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兵围困宋都汴梁。在围城的过程中,这群虎狼之师干出了一件突破文明社会底线、甚至连战争伦理都违背了的恶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敌之围城也,京城外坟垄发掘略遍,出尸取椁为马槽,城内疫死者几半。”《三朝北盟会编》也有类似的记录:“京城之外坟垅悉遭掘出尸,取其棺为马槽。杀人如割麻,臭闻数百里。以故数大疫死者过半。”两则史料都是说,金兵将汴梁城外的宋人墓冢都挖开来,取出棺木作为马槽,抛尸于荒野,导致瘟疫爆发,汴梁城的军民病死了50%。宋军败于金兵,汴梁破城,北宋灭亡,也跟这场大疫病的流行有很大关系。
金人攻陷宋朝的国土后,立降金的刘豫为皇帝,建立傀儡政权“大齐”。这个刘豫,是个骄奢淫欲的人渣,为了搜刮到更多的民间膏脂,打起了掘坟盗墓的主意,特别设立一个盗墓机构——“淘沙官”。《宋史刘豫传》说他“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连北宋诸帝的陵寝也被他盗挖、焚毁。江湖宵小的盗墓故事我们听得多了,“一国之君”(虽然是一名僭主,毕竟也打着“大齐皇帝”的名号)居然也干起掘坟淘金的行径,这是何等的荒唐?北宋诸帝陵寝遂被邪恶的刘豫集团破坏、发掘。南宋会稽诸陵,更是简陋,全无皇陵的气派。
而南宋陵在历史上的命运,比北宋陵更悲怆。南宋被元军灭掉之后,会稽的南宋诸陵又被一个叫做“杨辇真珈”的番僧所毁。据周密《癸辛杂识》续集的记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八月,杨辇真珈驱使“人匠丁夫,前来将宁宗、杨后、理宗、度宗四陵盗行发掘,割破棺椁,尽取宝货,不计其数。又断理宗头,沥取水银、含珠,用船载取宝货”;十一月十一日,又“将孟后、徽宗、郑后、高宗、吴后、孝宗、谢后、光宗等陵尽发掘,劫取宝货,毁弃骸骨。”其手段之罪恶,令人发指。而且,在元廷的放纵下,“江南掘坟(之风)大起,而天下无不发之墓矣”。元朝统治之野蛮,由此也可见一斑。我们评价一个社会的文明度,不仅要看活着的人是否自由、幸福,也要看逝去的人在地下是否安宁,是否被活着的人所尊重。
与“南宋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南宋陵在历史上的命运为何如此悲惨”相关的文章
宋包括北宋和南宋。北宋和南宋是什么关系?
金国入侵,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宋高宗赵构继承皇位后定都浙江临安(今杭州),临安在旧都汴京南,故史称南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时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宗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古.
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共称宋朝,又称两宋。
北宋一朝乃由赵匡胤代后周开始,掌控了黄河流域以南一带地区,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第一个出现的统一朝代.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西夏对峙.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次年灭亡.共历九帝,16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
查看更多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北宋和南宋的关系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认识刘过还算是比较早的,80年代时,我在厂宣传处任职,那时厂里每年都有一笔不菲的下拨费用,用于购买书籍和资料,每月都要去新华书店的库房中,买一大堆扛回,那叫一个爽。
我是比较注重古诗文一类的,就在这一堆的书籍中,买回了一本《龙洲集》,当时也不识得这是谁的作品,及回来一翻,方知是南宋词人的著作,他叫刘过。
刘过的声名并十分地不响亮,说个几无人知当不为过,官方是将其归于豪放派中,他流传下的诗词很多,大概有数百首之多,但现在除了那首《唐多令》偶有人提及外,其他都怕是 “藏在深闺无人识”了。
不过,各版宋词的选本抑或是网上的诗词赏析,他的作品也还不算少了,看来,我是有些孤陋寡闻了,但在我的朋友圈中,的确是从没有人提起过他,这却是实情。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即今江西泰和县人,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和辛弃疾所赏识,亦与陈亮及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和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
刘过词风近辛弃疾,自然是被归于豪放派一类,说实话,我对这所谓豪放派之说一直存疑,颇有微词,词乃“诗余”,婉约是其正道,不能因为某个词人写了几首豪放风格的词,便将其归于豪放派。
苏东坡有“大江东去”,但更多的是“寂寞沙洲冷”;辛弃疾写“醉里挑灯看剑”,却也有不少“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李清照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谓豪放到了极致,但她总体却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些风格豪放的词,在作者的词中百不及一,如何能因为这少数的,比例极小的不同风格,而将作者直接就归于豪放派中去了呢?所以,我认可有豪放词,但却不太认可有豪放派。
因为,只要是词,只有一派,那便是继承花间的婉约,个别风格豪放的词,只能是特定时代的异音;换言之,除去南宋那特定时期,如果填写这类的豪放,肯定会被侧目的,因为那就不叫词了。
史料记载刘过的极少,家世如何,经历如何一概不知,只是从他留下的作品中能看出,他年青时乃是愤青一枚,生平以功业自许,希望能货售识家,他痛恨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希望以自己的学识,为朝廷效力,期以为收复中原作出贡献,这在他的《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一词中,表现得最为直接和强烈。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这首词写得很直白,上半阙写岳飞的英雄业绩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下半阙描叙岳飞蒙冤被害以及平反昭雪的情形,最后写百姓在鄂王庙前迎神赛会祭奠英灵,寄托了作者无限的哀思,吊古伤今,格调悲凉,声情激越。
他究心...
查看更多与“悲情词人刘过,一腔热血欲报国,最后壮志难酬客死他乡”相关的文章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忽必烈调兵10万,命大将伯颜为帅出师伐宋,元军攻势凌厉,南宋军队节节败退,好在有长江天险,元軍不知道从何处可以渡江,所以使南宋军队得到了暂时的喘息。然而不久之后,元军就从水较浅的阳罗堡处渡过长江,长江防线瞬间被突破,元军长驱直入,相继攻取了多处战略要地,并于1276年进攻南宋都城临安,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被俘,南宋政府在临安城里举行了和平受降仪式。
这次渡江战役给南宋造成了沉重打击,从此以后,南宋政权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力量与蒙古兵抗衡了。那么,元军是怎么知道阳罗堡处的水比较浅呢?
原因竟然是由于南宋将士偷马造成的。原来,两军陈兵长江两岸对阵之际,宋军见对岸元军的马匹又多又壮,十分羡慕,就起了偷马的念头;南宋方面驻守淮河的将领也很贪心,支持手下的士兵过江盗马,便派了一些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从阳罗堡处涉水过江,到达对岸后,偷偷地将元军的马匹牵走……就这样,宋军士兵每天夜里都过江盗马,因为元军认为长江水深不可涉,所以没有丝毫防备,宋军因此屡屡得手。
虽然蒙古军队的马匹多得数不过来,但马匹被盗之事还是引起了将士们的注意,于是便加强了巡逻,结果,一天晚上,几名宋军士兵刚刚接近元军的马厩,就被元军逮个正着。元军对被俘的宋朝士兵严刑拷打,目的只有一个,逼迫他们说出是从什么地方过江的。宋朝士兵受刑不过,只好招了:“我们是从阳罗堡过来的。”
元军大喜,立即派人前往阳罗堡勘察水况,结果,发现这个地方水很浅、水流不急,适合大队人马过江。伯颜立即将数万大军集合到阳罗堡,一声令下、全线出击,很快就渡过了长江、攻上了南岸。
与马匹相比,长江的水况资料的价值显然要高出许多倍,但宋军将士因贪图几匹马,却暴露了长江的水况,引发了倾国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