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夏天,到鲁山避暑游玩,路过一个叫“石碑沟”的小山村,停车休息,向村民问路,得知原来这里是宋代岳家军抗金名将牛皋的故乡。牛皋死后,家乡人为他建了一座墓冢,并为他树了碑,“石碑沟”村名因此而得。
众人闻听来了兴致,生于70年代的我们,哪一个不是捧着饭碗、咀嚼着单田芳那津津有味的《岳飞传》长大的,谁不知道那个“气死金兀术、大笑而死的牛皋”呢?在书中,牛皋这个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他鲁莽不失智谋,暴躁不失幽默,深受百姓喜爱。在河南门神人物中,牛皋的形象是手持双鞭,寓意为福大命大。
大家让村民做向导领路,要前去拜谒牛皋墓。遗憾的是,村民说,石碑很早就被拉走建桥了,原来墓前栽种的两棵老菩提树,也在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大练钢铁时,被砍伐做了燃料,现在的石碑沟村,基本没有遗存下来什么关于牛皋的物件。
大家听后,不觉叹息,离去之后,很快也就将此事忘在脑后,不提。
冬夜翻看闲书,偶然于明人张岱的《西湖梦寻》中,看见这样几行文字:
牛皋墓在栖霞岭上。皋字伯远,汝州人,岳鄂王部将,素立战功。秦桧惧其怨己,一日大会众军士,置毒害之。皋将死,叹曰:“吾年近六十,官至侍从郎,一死何恨,但恨和议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寥寥几行文字,如雷贯耳,不但纠正了来自民间以讹传讹的错误认知,还重新认识了一位流芳千古的老乡。
首先,正史记载牛皋不是笑死的,是被秦桧用毒酒害死的。秦桧害死岳飞后,惧怕牛皋怨恨自己,就趁宴请军士之机,在酒中下毒,害死了牛皋。
牛皋临死前,说自己享寿有禄,死不足叹,只是恨国事不堪,自己身为武将,不能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报效祖国。如此境界,当不是一介莽夫能说出来的。读至此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牛皋墓也并不在河南鲁山他的老家,鲁山石碑沟的墓地应是当地民众自发建成的衣冠冢,真正的牛皋墓是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与岳飞墓遥遥相望。《西湖新志》卷九记载:“宋辅文侯牛皋墓,在剑门岭紫云洞南,新修。”坊柱上镌有明徐渭撰“将军气节高千古,震世英风伴鄂王”对联。墓前立碑一通,其碑文为“宋辅文侯牛皋之墓”。
第三,看见书上记载牛皋是汝州人,颇为亲切。因为我老家就是汝州的,不过宋代的“汝州”,行政区域范围比现在要大得多,包括了今鲁山、宝丰等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故乡历史上,出过这样一位抗击金兵入侵的民族英雄,是多么自豪骄傲的一件事情。
最后,牛皋临死前的那一番话,掷地有声,豪气千古,让我更加对牛皋其人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
读史有所得,如秉烛夜游欣然见路,并得遇旧友故知,非畅叙不能尽兴。
牛皋出身农家,生长于深山老林,以卖柴为生,家有老母、妻儿相依为命。牛皋力大无比,又练就了一身打猎弓射的好武艺。
北宋末年,金军入侵。国难当头,牛皋加入抗金队伍,保卫家乡。由于擅长射猎,他在鲁山县衙当了一名射士,主要负责日常治安,同时也协助训练民兵。后来,鲁山被金军攻陷。牛皋就...
查看更多与“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死因是什么?他和岳飞一样是悲情人物”相关的文章
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牛皋这个人物,我是小时候从评书《岳飞传》中听到的。因为家里没有收音机,听评书要到别人家里去听,所以没把评书听全,评书中的情节也就断断续续。印象中,牛皋武功不是很高,但挺能吹,人缘特好,当过先锋官、副元帅,跟敌将打仗败多胜少,对岳飞很忠诚,最后骑着金兀术笑死,金兀术气死,历史上的牛皋跟评书中说的一样吗?这个问题是许多许多年之后才产生的。
牛皋在评书《说岳全传》中是岳家军二号人物,自从麒麟村和岳飞结拜后,就一直跟着岳飞。岳云遇害后,他率岳家军众将反了,要打进临安为岳飞报仇,但过长江时突遇风浪,众将认为是岳飞不让他们去报仇,余化龙横剑自刎,何元庆银锤碎顶,牛皋大哭之后,率施全、张显等众兄弟及三千八百常胜军,到太行山占山为王,当了“公道大王”。岳飞平反后,牛皋被召进京。审张俊、秦熹、万俟卨、罗汝辑四贼,斩于岳飞坟前,并将秦桧夫妻棺材挖出,将二人枭首祭岳飞。后随岳雷扫北,抗击金兀术,苦战界山,夺下牧羊城,在牧羊城之战中,牛皋碰上了金兀术,夺金兀术斧将其拉下马,自己也掉下来正好骑在金兀术背上,金兀术气死,他笑死,也就是“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
评书中的牛皋非常丰满,为岳飞报了仇,还气死了金兀术,听众听着很解气。但在历史上,牛皋却很憋屈,不但没给岳飞报仇,自己也被秦桧害死了。历史没给牛皋为岳飞报仇的机会,让秦桧先下了手。
历史上的牛皋比评书《说岳全传》中的牛皋武功高,他力大如牛,能挑千斤重担,而且健步如飞。他还善射,能百发百中,在鲁山县衙当射士。鲁山被金军攻陷后,牛皋组织一支队伍抗金,屡战屡胜,曾活擒金将耶律马五。绍兴三年(1133年),牛皋加入岳家军,为副帅、左军统制。伪齐将王嵩占据随州,牛皋不到三天就攻下随州,生擒王嵩,俘敌五千。又在庐州大败伪齐军,追击三十余里,斩其副都统等大将。随岳飞征讨杨幺,牛皋将杨幺生擒。
岳飞遇害后,秦桧害怕牛皋造反,命田师中暗中在酒里下毒将牛皋毒死。牛皋临死说:“牛皋年61岁,官至侍从,已经足够了,只恨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马革裹尸而死,而死在屋檐下而已!”《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七》::“绍兴十七年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遇毒,亟归,语所亲曰:‘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明日卒。或言秦桧使师中毒(牛)皋云。”牛皋含恨而死后,葬于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墓碑上书“宋辅文侯牛皋之墓”。
牛皋在历史上的遭遇和岳飞差不多,死的时候心里很憋屈。大概正因如此,后人说评书时,才让他扬眉吐气,为岳飞报仇,开秦桧棺材枭首。这不算篡改历史,只是满足人们惩恶扬善的心理需求。
查看更多与“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最后的下场如何呢”相关的文章
公元1140年,战争的号角再次吹响,金军率十几万兵马直逼宋国。骑兵扬起了蔽天尘雾,战马的嘶鸣萦绕于天地之间。金兀术看着自己身后黑压压的部队,听着振聋发聩的鼓声,心里暗叹:“宋国的末日到了!”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就在宋金两军相持于郾城时,一名宋将大喊一声:“我要生擒金兀术”,随即单枪匹马冲入了金兀术的军阵,将金兀术打得狼狈至极。若不是周围的战士保护及时,金兀术可能早就沦为了宋国的俘虏。而随后,金军也在郾城吃了一场大败仗。
战后,金兀术怎么也没有想到,孱弱的宋国之中居然还有如此猛将,其枪法之凌厉、武艺之高强,甚至比岳飞的儿子岳云还要厉害!而这名单骑冲入金军战阵的宋将,正是岳家军中的名将——杨再兴。
南宋名将杨再兴有多厉害?
一、大败岳家军
1127年,因金兵入侵,天下大乱。由于朝纲崩乱,有些地区由民为匪,占山为王;亦有些地方将领由兵为匪,割据一方。当时,杨再兴就为曹成部将,游走于道州、贺州一带。
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132年。这一年,岳飞受命进讨曹成,而杨再兴与岳家军的缘分也就此开启。
那一年,岳飞的部下张宪率领前军轻松地攻破了莫邪关。见张宪攻势不可阻挡,岳飞的另一部下韩顺夫就开始骄傲了。他借着胜利掠得无数妇人,得意不已,逼着妇人们与其所部将士一起喝酒作乐,军营上下亦跟着他一般一片糜烂,因此疏忽了防备。
就在这时,杨再兴突然率军劫营,把韩顺夫所率领的这一部岳家军打得大败,还把韩顺夫的一只手臂给砍了,导致他最终因伤重不治身亡。当这一消息传到岳飞耳中时,岳飞十分生气,他先是杀光了韩顺夫的亲信兵以正军法,同时命令王经和张宪转向攻打杨再兴。
岂料,这一仗更惨,除了王经不敌杨再兴,就连岳飞的亲弟弟岳翻也被当场斩杀。
二、冤冤相报,不如为国尽忠
当时的曹成部队兵强马壮,粮草充沛,又连续打了多胜战,可谓士气高昂。再加上手下又有杨再兴这样的大将,根本就不怕岳家军。而岳飞也深知此时不宜硬碰硬,便心生一计。
某天,曹成的军谍被捕,岳飞假装不小心说出岳军粮草已经用尽,需尽快调派粮草。在周密的安排下,又“不小心”让军谍跑回了曹成营中,将消息透露给了曹成。曹成一听敌方粮草已尽高兴不已,料想岳军此时必定人疲马乏,正是最好的进攻的时机,于是起兵大举进攻岳军。
就在曹成行军不久,岳飞便派出精兵良将,突袭曹成总部,形成了收尾夹击之势。此时,胜负已分,可就是在这种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杨再兴依旧能负隅顽抗,可见他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不过,杨再兴毕竟独木难支,当被张宪所部击溃之后,他被逼入了一条死山沟。
张宪是岳飞的爱将,跟岳家也有着很深的情谊。他知道岳翻正是被此人杀害,自然也是恨不得立刻将其置之于死地。但命运的转折,还就发生在了这一刻。
在这生死存亡之时,杨再兴突然大喊:“先别杀我,把我绑了吧,带我去见岳飞,我有话要说!”也许也是猛将之间的惺惺相惜,张宪还真就答应了他的要求,绑着他来到了岳飞的面前。
本来,按着正常...
查看更多与“南宋名将杨再兴有多厉害?单骑杀入敌阵还能安然无事”相关的文章
说起来南宋那个时代,真的很少有人不去叹息的,叹息那个时代的悲哀;叹息那个至死都在病榻上嘶吼着杀贼的辛弃疾;叹息那个一心为国却被主上和同僚联手杀害换取屈辱和议的韩侂胄;叹息那个时代里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岳飞;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的遭遇都令我们叹息、他们的言行也都值得我们去敬佩;可除了这些人之外,我觉还有一个人也同样的值得我们去崇敬,那就是岳飞手下大将杨再兴!
南宋时代名将杨再兴有多猛?
说起来杨再兴其实对他有所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其实按照他本人的英勇而言其实并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有可能是因为他顶头上司的名气太大了,所以导致了他不是那么出名;但是名将手下无弱兵,杨再兴本人也是一位相当勇猛的汉子!其实原本杨再兴并不是在岳飞手下的,据闻最开始的时候杨再兴是跟在盗匪曹成的手下,然后很显然盗匪成患,朝廷肯定是要派人前去剿匪的,显而易见这次被派去剿匪的人就是岳飞岳武穆!
其实一般情况下来讲正规军剿匪基本上就是一件顺手就做了的事情,毕竟岳家军的战斗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面对大金军队的时候都能够杀的对方屁滚尿流,那么面对一群小小的乌合之众基本上就更不在话下了!当然事实上也真的是如此的,在没有和杨再兴交手之前,岳家军对于这群盗匪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但在遇到的杨再兴的时候就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
杨再兴的武艺相当强悍,先后斩杀了岳飞的两位部下,甚至还将岳飞的同胞兄弟也砍死了;说到这里我真的不得不佩服岳飞的胸怀,至亲被杀之仇岳飞都可以不去计较只是为了让杨再兴跟随他一同抵抗金军;反正换做是我的话我只有一句话我管你去死,就算是没了杨再兴我国破家亡我也得先干掉杨再兴再说;但这或许就是普通人和伟人之间的区别吧,在家国大难面前私仇就显得那么不值一提!当杨再兴被岳家军围攻无法逃脱的时候要求去见岳飞,然后岳将军并没有因为他杀了自己的弟弟就报以私仇而是让他和自己一同抗击外敌!
这种情况之下莫说杨再兴是南宋子民了就算他是大金子民我觉得他也会感动的无以复加,是以杨再兴从此之后就跟随在岳飞的身前一同为抗击大金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坦白讲杨再兴此人的武力值是相当的不错的,在此后跟随岳飞的八年时光里为抗击金军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甚至是也曾像赵子龙一般面对数万大军丝毫没有怯懦之心,数次冲入敌军阵营左右冲杀,甚至于在后来的郾城之战当中对岳飞立下了军令状非要拿着金兀术的头来祭旗!而也是因为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杨再兴为了完成任务以三百人之数对上了金兀术十二万大军!
众所周知但凡大军出行,都要派出一队前锋扫清障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而这次负责做前锋的就是杨同学,但很不幸的是没多久杨同学就和大金的十几万大军相遇了;一般情况下我觉得这种实力悬殊之下还是等着大部队的到来才好,要不然就尽早撤退否则的话真的是自寻死路了!但是杨大将军并没有选择撤退,而是单人单骑杀向了金兀术;其实根据杨再兴的勇猛而言,如果金兀术不选择放箭的话,杨再兴还真的很有可能...
查看更多与“南宋时代名将杨再兴有多猛?他一人都敢冲杀敌阵当中”相关的文章
1126年,北宋被灭于靖康之耻中。11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在一片风雨飘摇中建立南宋。在此危急时刻,能担大任的将领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将领中有几位成就、地位十分突出,被称为“中兴四将”,即韩、岳、张、刘。
韩是韩世忠。他在“中兴四将”中,功业最大。他籍贯陕西,十七岁入伍,战斗经历非常丰富,作战勇敢,一马当先,由此受到重用,一步步升到了大将,最后官至枢密使,成为了中央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带领军队创造了宋金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黄天荡之战。他率领八千孤军,不惧己寡,不畏敌众,击败了兀术十万人马。这是南宋建立以来给金军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大大鼓舞了大家。
他有着同样出众的品格,从不嫉贤妒能,勾心斗角,而是知人善用,善待部下,赏罚有信,与士卒们甘苦与共。他和岳飞一样是坚定的主战派,其反和言行在几大将中最为激烈,所以特别招秦桧恨。他差点就上了秦桧的仇人名单,只是高宗还存着保他的心思,他才能逃过一场血雨腥风,平安度过晚年。
岳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岳飞了。岳飞出身于河南汤阴的一户农家,他二十岁从军,在抗金战场上战斗了近二十年。他有着不染俗尘的高尚品格,坚决反对投降,军纪严明,指挥得体,所以他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得到了“憾江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名声。他沉重打击了金军的南侵,为保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是我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可使人悲愤的是,这样一位英雄却倒在了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不能不使人叹息。惧怕金兵、贪图权力的宋高宗根本无意“收拾旧山河”,而且把要“迎二帝”的岳飞更是视为眼中钉。在与金签订了耻辱的“绍兴和议”之后,高宗借秦桧之手用凭空捏造的罪名将岳飞、岳云(岳飞子)、张宪(岳飞部下)下狱,随后杀害。
张指的是张俊。不过张俊并不是什么靠谱的人。宋朝南渡初,宋高宗被废,张俊和韩世忠平定事变,稳定了局势。张俊因此被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很早就手握重兵。使他可以跻身“中兴四将”的是资深显赫的地位和兵力,并不是他自身多有能力。观其在抗金战场上的表现,便可知其人之胆怯懦弱,从不敢和金人正面交锋。
建炎四年(1130),金军包围楚州,赵鼎要张俊去救,张俊却各种找借口:“......挞懒(金军将领)善兵,其锋不当......”,无可奈何的赵鼎干脆提出,张俊要是实在怕,那他就陪他一起去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俊还是非常坚决地当了懦夫,力辞不从。
若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懦夫也就罢了,可他偏偏是个色厉内荏之人,在外敌面前畏葸如鼠,搞起内斗来倒是威风凛凛。他对新生将领刘锜暗自嫉恨,不仅把他的军功占为己有,还派士卒去抢劫刘锜的营寨,故意给他下绊子。对于风头正盛的岳飞更是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于是拼命向高宗进谗言、拍马屁,后来还直接参与了谋害岳飞的行动。
刘的情况略微复杂,因为前后有过两位刘姓大将。第一位是刘光世,刘光世出身将门,发达于南宋初,是个老资格,曾带三镇节度使,官至太保。但他资格虽老,成绩却实在没眼看。他...
查看更多与“南宋中兴四将:最后一位名将的位置有两人入选”相关的文章
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坦白来说,南宋还是良将颇多,其中有5人,堪称是南宋最勇猛的5大名将。
第一人便是王坚,可能大家对他不太熟悉,据史料记载,王坚可是抗击蒙古大军的名将,刚开始他加入的是忠顺军,后来蒙古大军节节南侵。王坚趁虚而入,烧毁蒙古战船2000艘,深受孟珙的器重,后来蒙古大汗蒙哥南下进攻合州,王坚坚守钓鱼城,并且成功击杀蒙哥。不过可惜的是,他最终却被奸臣贾似道陷害,软禁至死。第二位便是韩世忠,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出身比较贫寒,但却在战场上多次立下战功。后来更是生擒叛军首领方腊,并且率军平定叛乱,解救宋高宗。据资料揭露,建炎三年的时候,他率军在黄天荡地区打败10万金军,不过最终却遭奸臣陷害,郁郁寡欢而死。
第三位名将便是吴玠,据史料记载,吴玠,字晋卿,是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曾先后参与过对西夏的战争以及征讨方腊的战役,后来北宋不幸灭亡,金军试图攻占川蜀等地,再顺江东下,灭亡南宋。结果吴玠在和尚原打败10万金军,使得金军未能成功攻占川蜀之地,因为其功劳太大,最终被升任四川宣抚使。然而可惜的是,他却不幸英年早逝,否则必定能够积极跟随岳飞北伐。
第四位名将则是大名鼎鼎的孟珙,相信大家对他十分熟悉,他可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家和抗金英雄,据资料揭露,孟珙的祖先其实是岳飞的部属。在宋金最后一战中,孟珙率军灭亡金国,不过却暴露了宋军战斗力低下的特点,结果不久之后,蒙古大军开始南侵。此时孟珙率大军多次打败蒙古,为南宋政权的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最后一位名将便是岳飞,两宋最为出名的名将,也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亲眼目睹了北宋的灭亡,创建了战斗力极为强大的岳家军。并且多次率军打败金军,就连金兀术都曾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想而知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后来岳飞打算一鼓作气,收复失地,并且迎回二帝,重整河山,结果却被宋高宗召回朝廷,不久之后更是惨遭秦桧和张俊等人的陷害。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岳飞最终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和长子岳云一同被杀害,就这样一代抗金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中,着实让人觉得可惜。
两宋之所以灭亡,犯了一个天大的战略错误,大家要知道的是,北宋曾联合强大的金国灭亡辽国,最终北宋被金国灭亡,后来南宋又联合强大的蒙古去灭亡金国,自己最终也被蒙古灭亡。一般来说,应当是联合弱小的,对抗强大的,毕竟唇亡齿寒,两宋王朝的做法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除此之外,由于宋朝一直奉行的是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两宋军事实力一直比较弱小,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最终只是为他人做了贡献而已。而且南宋统治者大多数都是一些守成之主,并没有什么雄才伟略的君主,导致许多名将不但得不到重用,冤死者不在少数。
与“南宋的五位良将个个都战绩赫然,但是个个下场却不如人意”相关的文章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含着莫大的冤屈赍志而殁,但北伐抗金、一雪国耻成为后来有志之士的壮志宏愿。终于,在岳飞离世九十多年后,一位大将—— 孟珙,立下这个不世之功,成为南宋末年的大英雄。
公元1234年正月,蔡州城是金朝困守的最后一座孤城。此前,孟珙已用妙计破除了蔡州的天然屏障。史书记载,初五那一天,城中绝粮三月,黑气压城,日无光华,完全是大势已去的景象。金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匆匆禅位于末帝。城外,宋蒙联军严阵以待。在这场宋金蒙三国大交锋的战场上,孟珙与宋朝将士率先攻城,给予金朝致命一击。
随后,末帝兵败被杀,哀宗自缢,立国百余年的金朝政权从此消亡。而孟珙,亲手俘获金哀宗的遗骸,实现南宋历代名将的毕生志向。巧合的是,孟珙是继毕再遇之后的又一位岳家军后人,这或许是天意。
翩翩少年将门之后
孟家有幸,出了两位岳家军人,孟珙的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是岳飞部将。虽然后来岳家军的名号不复存在,岳飞精忠报国的信念却在孟家传续下来。孟珙的父亲孟宗政就是一位抗金名将,以「豪伟、有胆略」著称,在湖北的枣阳、襄阳一带作战,也是开禧北伐中的一员大将。
孟珙从少年时起,就跟着父亲从军征战,也练就一身青出于蓝的好武艺。他生活在宁宗、理宗时代,天下格局已有了很大变化。北方蒙古崛起,金国日渐衰落,自北向南宋、金、蒙三国成鼎足之势。期间蒙古伐金,金国节节败退,原本宋廷依照「嘉定和议」每年向金输送岁币,这时也以各种理由拒绝。
为此,金宣宗怀恨在心,不顾两线作战的风险,于嘉定十年(1217年)发兵侵犯襄阳。孟珙随父抗金,成为崭露头角的少年小将。他认为金兵必犯樊城,便向父亲提议,列阵罗家渡,等待金兵到来。孟宗政便在河边排兵布阵,果见大批金兵渡河而来,宋军赢得「半渡而击」的绝佳战机。
兵法中说,敌军部分在岸上、部分在河中,首尾不能相顾,行阵混乱,半渡而击就成了克敌制胜的良机。因而,孟珙父子顺利歼灭大半金兵。之后,孟宗政救援枣阳,父子俩在战场上意外走散。孟珙眺望敌阵,见一位白袍白马的老将身陷敌阵,一眼认出了父亲,高喊「吾父也!」立即率骑兵冲锋陷阵,凭借高强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救出父亲。
两年后,二十万金兵再攻枣阳,逼近城下。孟珙在城楼上引弓搭箭,一众将士为他的箭术深深叹服。之后,孟宗政命他绕道偷袭金营,孟珙也不辱使命,连破十八寨,斩杀千余人,缴获大量军械,成功逼退敌兵。
孟珙善打仗,也善治军。他因战功赫赫而不断升迁,后来接管了父亲留下的两万「忠顺军」,使得原本人心浮动的军队忠心效命。他行屯田制,在枣阳凿堰建漕,灌溉十万亩良田,由军民分屯,年收成约十五万石。他还让忠顺军养马,官府供给粮草,保障战马的供应。孟珙的一系列举措,为宋军的战斗力打下坚实基础。
决战武仙联蒙灭金
金国与宋、蒙交战,不断失利。特别在绍定五年(1232年)的三峰山之战中,十五万金军被四万蒙军击溃,元气大伤,新君金哀宗只得迁都蔡州。金国的恒山...
查看更多与“岳飞没有完成的意愿,岳家军后人南宋名将孟珙完成了”相关的文章
https://www.hao86.com/createhtml/m.hao86.com/zt/10990/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