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世袭制出现之前的一种政权交接形式,到封建时代转变为皇帝自愿地或被迫地把帝位转让给别人的制度。
如果是让给自己的后辈,称为“内禅”,以区别于让位给外人从而引起改朝换代的禅让形式。
南宋前四个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传承帝位的, 这样连续四代三次禅让,在中国封建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至于为什么晚年都会禅让给太子。通俗点来讲,主要是南宋当时的险恶的政治环境有关。这个位子。权力虽大,坐着不开心,不安全!
先说高宗赵构,赵构宋一贯贪生怕死。可以说谈金色变。建立南宋之始,金国的军队就对他穷追猛打,从南京跑到杭州,从陆地跑到海上,特别是完颜亮南下,差点又让跑到海上。这些逃生经历,使宋高宗认识到,皇帝虽然显赫,但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焦点,一旦遇有危难,皇帝的身份不仅脸上无光,还十分不便;但太上皇就不同,关注度会大大降低,逃命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隆兴元年(1163),宋高宗禅位的第二年,南宋军队被金兵打败,消息传来,宋高宗收拾行囊,马上就要跑路。已经做好了逃命的架势。如果不是已经禅位,他岂能说跑就跑。所以,跑路方便是宋高宗盛年禅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太子赵眘(shen),公元1162年,他已经在做太子三十年了,眼看着自己要奔四十,还没登上皇位,心里肯定有想法。如果等到宋高宗驾崩再传位,赵眘很可能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这样不仅不会对宋高宗有感激之情,反而会产生怨恨,故而禅位。有施恩的意思。再说孝宗赵眘,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为岳飞平反,锐意进取,意图中原。对内,整顿吏治,惩治腐败。休养生息,发展民生。干得不错。但是,他长期处于太上皇赵构制肘之下,恢复雄心早被磨没了,加上年岁也不小了,对朝政也产生了倦怠。有了赵构的例子。故而,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给太子赵惇,即宋光宗。
最后说宋光宗,他42岁继位,典型的妻管严,而且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朝政混乱。跟孝宗孝顺高宗不同,光宗对太上皇意见极大。后期基本上不去问安。绍熙二年,经过一场大火和冰雹的惊吓,光宗精神有些许失常,行为乖张。太上皇弥留之际甚至死后的葬礼,光宗也不出席。朝臣及百姓严重不满。最后由太皇太后出面,主持禅位仪式,强行让光宗儿子赵扩继任皇帝。赵扩在极其勉强的情况下当了南宋第四任皇帝。即宋宁宗。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完全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禅让。
四代皇帝,三次禅让,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如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
查看更多与“禅让制起源于原始社会,为什么南宋皇帝空前绝后地禅让皇位给太子?”相关的文章
话说人对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或许只有“充足的安全感”才能让一个人放弃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像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他之所以不敢放弃权利,安享晚年,“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但是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依次选择禅位,却并不全都是因为“安全感”。
宋高宗在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匆忙确立了太子,又匆忙禅位,他的理由是“倦勤”,说白了就是自己当了三十五年的皇帝,太累了!的确,他跑得太累了!从靖康之变到南宋立国,再到各种“南巡”,赵构在位期间可以说一点都没闲着。对于家庭而言,赵构是非常不幸的——他虽然当了皇帝,但是早已是孤家寡人,可以说没有任何亲人;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当了皇帝,还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但是为什么在已经当了35年皇帝的情况下他还选择退位呢,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主要是因为赵构的脸被打得太疼了!
面对强大的金国,赵构一直选择割地赔款,并且在国内制造了金国不可战胜的假象,但是小小的虞允文却取得了大胜!岳飞的被杀,在当时就激起了民愤,大学士张伯麟曾在太学墙壁上写到:“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剑锋直指当朝皇帝。赵构心想:这种情况下,自己退了算了,让人家轰下来就不好了!咱可不想一辈子发生两次“苗刘兵变”啊!
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虽然赵构退位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退位不让权,并且在孝宗朝当了25年的太上皇。但是孝宗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取得了很多成就,被后世评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登基后便在赵构的授意下给岳飞平反,启用主战派,后来又发动“隆兴北伐”。但是——此时正是金国盛世,南宋“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孝宗很无奈。并且,赵构在1187年驾崩了,孝顺的赵昚要去服丧,便决定禅位给儿子赵惇。
宋光宗“禅位”的原因比较清楚——他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据说当年他爹选择禅位,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该当皇帝了,便在他爹面前染胡须,他爹明白了他的意图,才选择禅位。光宗在即位之后病情加剧,基本上无法处理朝政,后来大权落在了李皇后手中。随后,大臣们实在无法忍受这个疯子了,便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在当朝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让皇帝禅位给太子赵扩,即后来的宋宁宗。
查看更多与“为什么南宋皇帝喜欢当太上皇?他们禅位的原因一个比一个奇葩”相关的文章
南宋有多弱?三代皇帝搞不定一个女人,结果便宜了外人。南宋开国,连续三位皇帝都搞“禅让”,皇位为何如此不受欢迎?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徽、钦二帝被掳,有着167年历史的北宋王朝宣告覆灭。靖康之变后,幸免于难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其后,迫于金兵的袭扰,南宋都城由应天府一路南迁,直到公元1138年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赵构的南逃之旅才告结束,偏安的南宋才有了新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熟悉南宋史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南宋开国的前三任皇帝,权力的交接都不是生死相替式的自然接班,三代皇帝最后无一不逊位成为了太上皇。这种君王的新老交替方式,在中国封建帝王史上是罕见而诡异的。南宋初年的皇权更迭为什么会是以如此方式呈现呢?有专家认为,这一切都与一个女人脱不了干系,那个女人,就是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
古代文人将国家兴亡之责,附会给女人,是有着悠久传统的,南宋初年皇帝们的争相禅让,果真与李凤娘有关吗?李凤娘与宋高宗、宋孝宗及宋光宗之间确有关系。
李凤娘之与高宗赵构——赵构听信相士之言,说李凤娘是母仪天下之命,所以,便急乎乎地将她聘为皇孙赵惇(后来的宋光宗)之妃。李凤娘虽然姿色艳丽,但却喜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赵构就已对她心生反感,可惜,生米做成了熟饭,徒有后悔莫及。
李凤娘之与孝宗赵昚——她是赵昚的儿媳妇,赵昚禅位给赵惇后,李凤娘为了报复赵昚迟迟不答应立其子赵扩为太子,处处挑拔一对新老皇帝的父子关系,以至孝宗到死,儿子赵惇都不来祭奠。
李凤娘之与光宗赵惇——李凤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悍后与妒后,赵惇生性懦弱,又体弱多病,所以,婚后处处受制于李凤娘,赵惇的被迫禅位,确为李凤娘一手造成的。
所以说,三代皇帝接连逊位的历史真相是,此事虽与李凤娘有些关系,但是,绝不能说是李凤娘一个女人造成的,因为,每个逊位者都有各自的苦衷。
先说宋高宗赵构。赵构之退,是与他执政后期人心尽失(残害岳飞、屈膝议和)、身心俱疲有关。而赵构自己的表述却是,自己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已经很累了,不想再为国家大事操心劳神了,便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才传位给养子赵昚的。
再说宋孝宗赵昚。赵昚之所以被称孝宗,是因为他确乎是个“孝子”,对待养父高宗赵构是真心尽孝的。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构因为无子(有一子早夭),才被收为养子,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构让位于赵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赵构选择赵昚,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赵昚在位期间,建树颇多,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做了25年太上皇的赵构崩于德寿宫中,赵昚听闻后失...
查看更多与“为什么南宋连续三位皇帝都“禅让”?竟然是因为一个女人”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不绝于史,似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在宋朝,尤其是南宋则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禅让。如果是一两个则不足为奇,而出现三四个则足以成为一种重大现象了。
南宋王朝这一时期的禅让现象的缘由。
一、高宗禅让
宋高宗即位以后,定都临安。当然,这时的情况我们都熟悉,就不再一一赘述。在与金人达成合议之后,两国倒也相安无事,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只是朝廷上秦桧一手遮天,排斥异己,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我们常说这时期分为两派,即主战派和主和派。
当时朝廷的主流政策是消极的防御政策,即主和,不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且人若犯我,我也笑脸相迎,割地赔款了事而已。其实有一个道理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以战止战”,所谓的“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战争求和平则和平存”就是此理。可惜当时的主和派只贪图于一己之私利,根本罔顾这个道理。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当了36年皇帝以后,宋高宗感觉到疲倦了,便以“倦勤”为由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养子宋孝宗赵昚。其实,这时的赵构还是年富力强的,因为他禅位以后又活了二十五年,直到1187年才驾崩,享年81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够上排行榜前五名的。
二、孝宗禅让
如果说南宋还有明君的话,那么这个赵昚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他在即位以后,为岳飞平反,积极任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恢复中原。在内政上也颇有作为,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打击贪腐;在民生领域则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使得百姓能够富庶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后世对他的评价甚高,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赵昚当然是一位积极有为的皇帝,在任期间发起了“隆兴北伐”,可惜功败垂成。其实个中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批老将的离世,这时已经几无可用之将,因此失败在所难免。难怪乎后人总结道:“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失败后,赵昚逐渐转向内政,不再向外用兵,不过这时期的国内经济还是达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水平。
1187年,赵构驾崩。闻讯后,孝宗泣不成声,连续两天未能进食。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表示要服丧三年,在此期间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两年后禅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1194年,赵昚驾崩,终年六十八岁。
三、光宗禅让
说起这个光宗皇帝,一生可谓是乏善可陈,几无可称之事。他在位五年,终年54岁,几乎没有干过什么大事。
说起这个赵惇,也真是可怜,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时好时坏。而更悲惨的是他有一个不安分的皇后李凤娘。这个李后可不是什么善茬,生性嫉妒不说,还十分热衷于权力。因此赵惇病重,可以说是正中其下怀,如此自己便能干预政事了。于是,她极力为娘家捞好处,将很多人都封为王,大有当年吕后的风范,但是她可没有吕后那样的权谋,顶多是个私欲过盛的女人而已。
由于光宗生性懦弱,加上李后的欺凌使得光宗整日郁郁寡欢,病情越发的重了许多,逐渐变得疯癫起来,开始滥杀无...
查看更多与“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南宋皇帝为什么禅让?”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