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皇帝姓什么?
党项贵族姓拓跋,党项族初称党项羌,具体是羌还是鲜卑,到现在我们都一直没有有力的结论。
贞观年间,党项臣于吐谷浑,拓跋赤辞归降唐朝,首获赐姓李。
唐僖宗时,黄巢攻陷长安,党项首领拓跋思恭誓师勤王,唐僖宗以拓跋思恭为夏绥银留后,拓跋思恭据夏州,从此夏州成为党项族大本营。夏州赐号“定难军”,从此“定难军节度使”就成为党项族首领的位号。后唐僖宗再次赐拓跋思恭李姓,此后定难军节度使就是李思恭了。
宋太宗时,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献土归降,宋太宗赐李继捧名赵保忠。
后李继捧族弟李继迁不臣,夺回故地,与宋不断战争,后向宋称臣,赐姓名赵保吉。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位,西夏与宋、辽保持了相当的和平时期,并不断向西发展。击杀吐蕃首领潘罗支,阻断回鹘向宋进贡的道路,完成了西夏建国的准备工作。
李德明死后,其子李元昊继位。
宋仁宗庆历三年,西夏国主李元昊更名嵬名曩霄,遣使称男纳款。
李元昊是西夏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一代天骄。在其父亲李德明去世之后,李元昊去赵姓与李姓,改姓嵬名。
李元昊为成就霸业,北战契丹,击败辽兴宗;向南惩罚吐蕃唃厮啰,进攻河湟地区;西攻回鹘,占领河西走廊;东与大宋进行数次战役,将一代名臣范仲淹与韩琦击败,逼迫宋朝廷承认其地位。成为领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的大国,但是由于西夏本身实力有限,虽然战胜大宋,但已经耗尽国力,不得已向宋称臣。
嵬名曩宵被儿子宁令哥刺杀之后,少子嵬名谅祚继位,向大宋求婚,但是宋仁宗以曾经赐党项贵族赵姓为理由拒绝了。
仁宗皇帝嘉祐八年,西夏使者奉表入朝,求复故姓李氏,但是由于嵬名曩宵从前称男纳款时,中朝已经用赵姓来称呼西夏统治者,继位的宋英宗对此请求不满。但是西夏使者固求,从此西夏皇帝再次改姓李。
查看更多与“西夏皇帝姓什么?西夏皇帝其实不止一个姓,他的另外一个姓是赐予的”相关的文章
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
西夏国王可是宋金赐封,他可以不姓啊,开战呗。
自己看《简明西夏史》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夏国公,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亦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的历史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唐初。党项人是羌族的一支,隋书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安史之乱后,郭子仪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今陕西榆林)以北和夏州(今陕西横山)以东地区(相当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即今鄂尔多斯南部地区)广大地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地利人和均占,势力逐步膨胀起来。不过一直以来李氏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宋辽夏三分天下格局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盘踞势力。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时认为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但李继迁却很有政治头脑,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
查看更多与“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如果不姓李的话,西夏会被灭的更快”相关的文章
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
在北宋和辽朝的双雄对峙中,位于辽朝以西、北宋西北的西夏是个不容忽视的强势存在。有人说辽朝之于北宋是战略压力,西夏之于北宋则是巨大的战术压力。西夏的国力灭不了北宋,但能够给北宋每天都添点恶心。
说到西夏的兴亡上下限,一般都认为是始于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亡于1227年蒙古灭西夏,首尾190年。灭亡时间没问题,史所公认,但西夏的建立时间实际上并不始于1038年,而要更早。早在唐朝末年,西夏就已经存在了,当然那个时候还不能称为西夏,而是定难军。
西夏皇帝姓李,但这是唐朝皇帝的赐姓,他们自己则认为是北魏拓跋皇族之后,李元昊就常称自己是拓跋魏之后。拓跋氏入唐后依然混得风生水起,传到唐末有个牛人叫拓跋思恭。唐末天下大乱,拓跋思恭趁乱占据宥州。宥州在哪?就在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以南的毛乌素沙地中。拓跋思恭不是凤凰男,他的家族世代在夏州(内蒙古乌审旗南)、银州(陕西省榆林市南)为官,祖父是夏州刺史拓跋乾晖。
黄巢起义给唐朝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于无奈,唐僖宗只好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拓跋思恭自然不会闲着,带着几万兵马来浑水摸鱼,果然摸到一条大鱼。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绥银节度使(后为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地区本就是拓跋家族的活动区域,但更多是有名无份,唐僖宗此举等于承认了拓跋家族对夏绥银地区的统治。
拓跋思恭(也称李思恭,唐朝赐姓)于公元895年去世,因为儿子李仁佑死的早,孙子李彝昌年幼,所以定难军暂由李思恭的弟弟李思谏管理。由于定难军实力太弱,李思谏制定了符合定难军的发展思路——向强大的中原王朝称臣。当时的中原王朝是朱温建立的后梁,虽然在五代梁唐晋汉周中实力不算太强,但至少在当时的江湖上,后梁是最强的。定难军向朱温的后梁称臣,这等于拿到了长期饭票,后梁把定难军当成为自己的外藩,不容其他割据势力染指。
李思谏死后,定难军的控制权又回到李思恭一系,也就是其孙李彝昌手上。可没想到李彝昌是个短命鬼,在位三个月就被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杀了。想自立为定难军之主的高宗益被夏人所杀,李彝昌的族子李仁福继位为定难军之主。
李仁福的发展思路和之前相比没有变化,依然向中原王朝称臣。至于梁唐晋汉周宋走马灯式的换大王,李仁福是管不着的,磕好自己的头就行了。这是定难军没有选择的发展道路,咱们看地图,定难军辖区包括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地带,这里除了毛乌素沙地,就是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定难军的仓库里没多少银子和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定难军是没有本钱和中原王朝作对的,毕竟还指望着中原王朝发工资呢。五代诸朝(含宋初)成天打来打去,重心都放在中原地区,哪有时间管定难军的闲篇?只要你称臣就行了。
定难军在五代宋初的夹缝中艰难存在着。公元933年,李仁福传位于儿子李彝超,李彝超于公元935年传位李彝殷。李彝殷在位时间较长,一直活到了北宋初赵匡胤时,封为西平王。公元967年,李彝殷传位于儿子李光...
查看更多与“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这其中是有什么样的故事呢”相关的文章
我国的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有关西夏的历史只是附属修订在《宋史》、《辽史》、《金史》的后面。至于为何没有专门的西夏史,除了和蒙元降而复叛的复杂关系之外,还有就是西夏偏安河套一隅,版图辽阔的蒙元在修订《宋史》、《辽史》、《金史》的时候,只是把西夏作为地方政权来考虑。
隋朝开始有党项部落内附中原,唐武德年间党项相率归属唐朝。吐蕃兴起后向外扩张并威胁到党项羌,消灭吐谷浑后吐蕃人也取代了吐谷浑在青海湖的地位,迫使众多党项人逃离故土。
由元昊领率建立了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的党项人,组成其实是比较复杂的,这恰恰反映出我国古代多民族融合的鲜明特点。
党项人的主体羌人,种落繁多,但因地域辽阔和地形地势复杂而高度分散、各自为战,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像汉人那样具有强烈共同心理和文化的民族共同体,而其领袖家族则是被唐朝赐姓为“李”,自称鲜卑拓跋氏后裔。
关于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
唐末党项族平夏部首领拓拔思恭在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后起兵勤王,黄巢被平定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并赐姓李。此后李家世代领有定难军。唐太宗一高兴,直接对拓跋赤辞说:“你以后不用姓拓拔了,赐你国姓,改姓李,封为郡公”,这就是党项人改姓“李”的源头由来。
直到三百多年后,党项贵族李元昊以夏州为中心,建国称帝,废除唐宋赐给党项王族的李、赵国姓,改姓“嵬名氏”,更名“曩宵”,自号“兀卒”,并自创西夏文,国号为“夏”,史称“西夏”。大概在西夏仁宗时期,才又改为了“李”姓。
查看更多与“关于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缘由我们的唐太宗李世民一时高兴”相关的文章
说到西夏的兴亡上下限,一般都认为是始于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亡于1227年蒙古灭西夏,首尾190年。灭亡时间没问题,史所公认,但西夏的建立时间实际上并不始于1038年,而要更早。早在唐朝末年,西夏就已经存在了,当然那个时候还不能称为西夏,而是定难军。
西夏皇帝姓李,但这是唐朝皇帝的赐姓,他们自己则认为是北魏拓跋皇族之后,李元昊就常称自己是拓跋魏之后。拓跋氏入唐后依然混得风生水起,传到唐末有个牛人叫拓跋思恭。唐末天下大乱,拓跋思恭趁乱占据宥州。宥州在哪?就在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以南的毛乌素沙地中。拓跋思恭不是凤凰男,他的家族世代在夏州(内蒙古乌审旗南)、银州(陕西省榆林市南)为官,祖父是夏州刺史拓跋乾晖。
黄巢起义给唐朝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于无奈,唐僖宗只好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拓跋思恭自然不会闲着,带着几万兵马来浑水摸鱼,果然摸到一条大鱼。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绥银节度使(后为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地区本就是拓跋家族的活动区域,但更多是有名无份,唐僖宗此举等于承认了拓跋家族对夏绥银地区的统治。
西夏何时出现的,历史里的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
拓跋思恭(也称李思恭,唐朝赐姓)于公元895年去世,因为儿子李仁佑死的早,孙子李彝昌年幼,所以定难军暂由李思恭的弟弟李思谏管理。由于定难军实力太弱,李思谏制定了符合定难军的发展思路——向强大的中原王朝称臣。当时的中原王朝是朱温建立的后梁,虽然在五代梁唐晋汉周中实力不算太强,但至少在当时的江湖上,后梁是最强的。定难军向朱温的后梁称臣,这等于拿到了长期饭票,后梁把定难军当成为自己的外藩,不容其他割据势力染指。
李思谏死后,定难军的控制权又回到李思恭一系,也就是其孙李彝昌手上。可没想到李彝昌是个短命鬼,在位三个月就被夏州都指挥使高宗益杀了。想自立为定难军之主的高宗益被夏人所杀,李彝昌的族子李仁福继位为定难军之主。
李仁福的发展思路和之前相比没有变化,依然向中原王朝称臣。至于梁唐晋汉周宋走马灯式的换大王,李仁福是管不着的,磕好自己的头就行了。这是定难军没有选择的发展道路,咱们看地图,定难军辖区包括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地带,这里除了毛乌素沙地,就是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定难军的仓库里没多少银子和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定难军是没有本钱和中原王朝作对的,毕竟还指望着中原王朝发工资呢。五代诸朝(含宋初)成天打来打去,重心都放在中原地区,哪有时间管定难军的闲篇?只要你称臣就行了。
查看更多与“历史里的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西夏国又跟后梁有什么样的关系”相关的文章
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
西夏王朝是由党项族人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起的政权,历经十多位皇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唐朝时期,西夏王朝的先祖党项族首领拓跋赤辞带领党项族人活跃在中国大西北地区,党项人居住的地区和当时威胁唐朝统治的吐谷浑紧紧挨着。
太宗皇帝赐国姓“李”于党项族首领
唐朝贞观年间,“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命令魏国公李靖亲率六路大军北上讨伐吐谷浑,党项族人为唐军让路,使得李靖的六路大军顺利直达吐谷浑大本营,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长期威胁中原王朝统治稳定的吐谷浑,党项族人看到唐朝军队的强大,誓死效忠唐朝,太宗皇帝赐国姓“李”于党项族首领拓跋赤辞,至此以后,党项族人首领拓跋氏改姓李,一直传承下去。
西夏先祖党项族人:先后臣服于中原王朝
党项族人原本一直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一代, 唐朝强大时归顺于大唐,因吐蕃诸部的崛起,党项族人时常受到吐蕃人的侵扰,得到唐王朝统治者恩准后党项族人开始内迁,盘踞在陕北一代,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因平乱有功被唐王朝统治者封为夏州节度使,拓跋思恭的军队封为“定难军”,党项族人先后臣服于强大的唐朝、五代交替出现的诸多朝代,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后,又臣服于宋朝。
盘踞十六国胡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大王建造的城池:坚不可摧
党项族人盘踞的夏州是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地盘,夏州城池是由大夏国政权的建立者赫连勃勃大王命人建造,过了五百年的岁月城池依然坚不可摧,后唐明宗命大军收复夏州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城池的坚固。
党项族:以连辽抵宋之战略获得生存机会
北宋王朝建立,太宗皇帝一心要吞并夏州,夏州被北宋并吞后,党项族人首领李继迁因为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当时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契丹八部开始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走向统一,太祖阿保机建立大辽,大辽国日渐强大,李继迁带领党项族人依附于大辽,还受到了辽帝的册封。
李继迁采取笼络辽国,抵御大宋的方式,使得党项族人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陆续占领兰州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大片土地。
李元昊:关门称帝,建立西夏
在北宋和辽两个大国的庇护下,党项族人的势力得到了大力发展。
李德明统领党项族人后继续臣服于北宋和辽国,李德明在位的二十年时间里先后多次征战甘州的回鹘族人,一直吃败仗,其子李元昊一举将回鹘人打败,夜落隔可汗抛妻弃子仓皇出逃,家属皆被李元昊俘虏,回鹘族人也归顺了党项。
瓜州本就准备依附李明德,李元昊时代瓜州并入了西夏的版图,党项族人以五州之地发展到二十州,势力日渐强大。
李元昊即位后,开始拒绝大宋的册封,公元1038年,李元昊关门称帝建国,当时的北宋和辽并没有承认李元昊的称帝建国,李元昊即位,即夏景宗,漂流浪荡了二百多年的党项族人正式建国。
中国历史二十四史中并无西夏:西夏史存在于宋、辽、金史中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朝历代认为正统的史书,又称为“正史”。
西夏王朝并没有在二十四史中,这又是为何?
从唐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为前朝撰写史记的贯例,...
查看更多与“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原来都是李世民赐姓给西夏皇帝的”相关的文章
西夏政权是党项人所建,看过相关历史剧的朋友都知道,西夏的国君姓李,原姓为拓跋,那么西夏皇帝为什么会姓李?
第一,党项族的发源地是高原
上个世纪30年代,在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的东方文献研究所里,俄罗斯学者在一堆残的稿件中,发现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是破解西夏人发源地的钥匙。
“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
从这首诗歌可以知道,“黑头、赤面、石城,一条白色的河”就是西夏人祖先的发源地。
唐代史书记载,“弥药人”就是党项人。
所以说,这首诗歌就是党项人传奇故事的赞歌。
据学者推测,党项族的发源之地应该是在青海湖附近的高原地区。
在高原上,强烈的光线,河水就会反光,所以,远远望去,水面呈现出一片白色。这与诗歌中的“漠水、白河”相通。
而诗歌里的“石头城”,有人说是在今天的青海省海晏县。
因为西汉时期,西海郡的石头城就设立在这里。
对于党项族的发源之地具体位置是哪里?至今为止,依旧是一个谜,但是可以知道,党项族的发源之地就是在青藏高原地区。
第二,与唐朝皇帝的渊源
随着时间推移,党项族慢慢地壮大。
公元四世纪,鲜卑人从遥远的大兴安岭迁徙至这里,打破了党项人的安宁生活,鲜卑人与党项人的冲突不断。
一百年后,鲜卑人崛起,建立了吐谷浑王国。面对强大的对手,党项人第一次面临着严峻的抉择。要么投降鲜卑人,要么离开这里,踏上未知的旅程。
随后,一部分党项人离开了这里,这部分力量最为强大的,就是拓跋部落。拓跋的含义就是高地,高原上的孩子。
在拓跋部落的带领之下,党项人来到了黄河的析支之地,开始营建新的家园。
此时,党项人又面临着强大的敌人,即吐蕃人在青藏高原兴起,为此他们不得不在吐谷浑和吐蕃两大势力的夹缝中谋生存。
公元七世纪,党项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公元618年,大唐帝国统一天下。
此时,吐蕃也是盛极一时,它逐渐向东推进,而它要面对的敌人就是党项。
对于党项,大唐也有意争夺。于是,党项成了双方的目标。党项人归顺谁,谁就多一份战胜对方的力量。
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为帝,他昭告天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提出无论是汉还是夷,都作为一家之亲。
面对历史,面对自己的命运,党项人选择了归顺大唐。
《新唐书》记载,公元638年,党项首领拓跋赤辞请求归唐。
于是李世民任命拓跋赤辞为都督,并赐皇姓李。至此,大唐正式接纳了漂泊的党项人。
不久之后,吐蕃消灭了吐谷浑,而后他们又掉头要消灭党项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党项人选择了向大唐迁徙。公元663年,拓跋部带领着党项人离开了青藏高原,来到了大唐帝国的安排之地庆州,即今天的甘肃庆阳。
第三,历史经验教训
从党项人的迁徙可以知道,自身的强大非常重要,一味地苟且偷生,只会迎来敌人的不停地挑衅与杀戮。
面对强大的对手,选择撤退并不丢脸,相反这是一种明智之举。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查看更多与“西夏皇帝为什么姓李?西夏皇帝原姓其实是姓拓跋”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