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诗人古诗词吗?经过综合分析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出了将进酒李白经典诗句相关内容的一份报告,非常期待大家能够将这个消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
1、③“一饮三百杯”一一表现豪饮
2、②“朝如青丝暮如雪”一一极言人生短促
3、作者描绘了一场酒的盛筵,又决不是普通的宴会,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接着,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我们似乎听到了诗人在席上频频地劝酒。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至忘了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4、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长愁。
5、喝完了酒,该说点什么了。于是笔调一转,要唱歌了,请你们认真听。这是一个极流畅的过渡句。
6、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唐代李白《将进酒》
7、空间和时间都有了,接下来就是人了。讲人之前,先赋了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李白的生活哲学。然后才是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实则是高级的倒装句。顺序本来是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须尽欢。先说事,后讲道理。但李白非要先讲道理,后说事。但是味道立马不一样了,先是“须”,后是“莫使”。于是莫使的环节就成了凸出和强调,对须的环节促成了反向拉力。
8、《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格式,到了李白手上,就彻底散发出了夺目彩光。
9、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将进酒是他创作的乐府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0、李白的《将进酒》就是其疏狂性情淋漓尽致的发抒,其中既有自伤年暮的伤感,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佯狂,更有追求人生极乐、忘却忧愁的洒脱。结合李白生平遭遇来看,《将进酒》实际上是李白的佯狂、假乐,在极乐欢宴、斗酒买醉的背后,是李白“逝者如斯”的暮年自伤,是李白怀才不遇、仕途不顺、抱负未酬的失意人生之嗟,偏偏李白清高自视,故作高调,古装欢颜极乐人生,实则借酒消愁,佯狂吐之。
11、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爱好。他觉得主人应该不在意钱,而是要喝到好酒,和朋友一起享受美好的时光。
12、呼儿将出换美酒,是实写也是虚写。五花马和千金裘,到底有没有真的找人拿出去当了换酒?如果真有,那主人就打脸了。很可能是虚写。但李白要的是这种旷达,语气则是实的。
13、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
查看更多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李白的诗豪放而不拘一格,将进酒之中就很好的反映出来李白不仅诗豪放,而且性格也是非常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很好地说明了李白是一个恃才自傲,不重功名利禄的人,他的大气豪放很少有人能够相比!
将进酒中有这样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意思是李白为了和朋友喝酒,不惜用自己的“五花马”和“千金裘”来换取酒资,如果放在现在的话,那么很多人一定觉得他疯了。千金裘不用说,价值千金的狐裘大衣,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能够典当来换酒钱的衣服,肯定也非常的名贵!这人为了喝酒居然都把衣服拿出去典当了,可以看出李白为了喝酒是有多丧心病狂。现代真正的狐裘有多值钱想必大家清楚,皮草是非常值钱的,动辄上万块,几十万的皮草也不在少数。在唐朝,虽然丝绸业的发展非常的兴盛,但是平头百姓家中除了自己猎取的猎物做的皮草之外,是很少有人能穿得起皮草的,一般都是王公贵族。而那个时候的皮草也是非常值钱的,用千金来说是有些夸张,但是一件衣服也顶得上平头百姓家一年的开销。所以,放在现在的话,最少也是值几万块的。
那么“五花马”又到底有多值钱呢?唐代基本靠马作为交通工具,马中王者当属千里马,古有“赤兔”“的卢”“乌骓”“绝影”等名马,这些名马都是千金难求的!良驹在古代是非常吃香的,一匹好马,丝毫不比现在的一辆好车廉价。那么五花马是什么名马吗?
什么是“花马”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第六版)的解释很简单“五花马:毛色斑驳的马。一说,剪马鬃为五簇,分成五个花纹,叫‘五花’。李白《将进酒》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花马”是指将马颈部的鬃毛进行修剪,形成花瓣状,然后根据其数量称之为“一花马”“二花马”“三花马”等。据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唐开元、天宝之间,承平日久,世尚轻肥,三花饰马。旧有家藏韩干画《贵戚阅马图》,中有三花马。三花者,剪鬃为三辨。 白乐天诗云:凤笺书五色,马鬣剪三花。”
将马颈部鬃毛进行修剪的做法在秦代就已经出现,如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二号铜车马的御马就为一花马。汉代的画像砖上也常见一花马和二花马,但不见三花马。唐代流行三花马,一类以唐太宗昭陵的浮雕六骏为代表,马颈部的鬃毛剪成弯刀状;另一类颈部花瓣呈方块状, 以乾陵神道两侧的仗马为代表。唐代花马以三花马为主,也有个别的一花马。
“三花马”还有一种说法。《新唐书》记载:“凡外牧岁进良马,印以三花、飞夕、凤夕等字。”其下注曰:“细马、次马送尚乘局,于尾侧依左右闲印以三 花,其余杂马以风字印印右骼,以飞字印印左衅。”细马和次马是上等良马,尚乘局是唐朝负责掌管御用马匹的专门机构,三花图案是上等御马的标志,印在马的身上。 这种“三花马”与修剪而成的“三花马”不是一个意思,是要加以区别开来的。
《将进酒》中“五花马”的考古学证据
迄今为止,“一...
查看更多与“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五花马”是什么?李白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相关的文章
狂人,自古以来都是那些身怀过硬本领之人、有一定能力之人和具有极高的才华和天赋之人。其实对他们自己本身来说不过很平常、轻而易举的一件事,在其他人眼里就会认为很狂。
我国商业巨头的领头人马云曾经说过他自己对钱不感兴趣、在他眼中未来的房价如同白菜价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可能觉得他很狂,可在他自己眼里却觉得这些对他来说是很平常的,并竟实力摆在那儿。
要真正论起“狂”,怎么少得了我们的诗仙李太白呢?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大狂人一个!
论及中国的诗词歌赋,李白必然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凭借着自己浪漫的诗风,飘逸的词作以及豪放不羁的胸襟与情怀留下了一首首杰出名作,把那镌刻在骨子里的三份洒脱,五分自由,七分不屑与九分傲慢,淋漓尽致地彰显在读者的面前。
很显然,对于这样的一位文豪大家,自古以来广大评论家与后世学者们对其诗歌都无一例外地给予了极高的赞扬与称誉。然而,万物皆没有绝对可言,所谓“阴阳相生,有无相成”,再优秀的作品也必然有不够完美的地方。李白之作亦是如此,在如今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更是明目张胆的对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进行改编再创,而如今我们大多人所熟记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之语正是历经了改动后的诗句。那么我们不禁感到疑惑,其诗歌原句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对其进行改动呢?难道李白写得果真是差强人意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李白的《将进酒》,一起看看诗作改编背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
原来李白写的原版的诗名叫《惜罇空》,经改过之后才叫做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将进酒》。《惜罇空》有种享受当下喝酒的愉悦过程的意味,《将进酒》就是快快一起来喝酒,通俗易懂,更符合现在的口语化,适合传播。
《惜罇空》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家有没有发现,原版和现代版,乍一看好像是意思接近,其实里面大有玄机。
“天生吾徒有俊才”
我们现在常听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也是一份洒脱。现在没事做,不慌亦不必忙。我诞生在这个世上一定是有可以发挥的的才能的地方,只需要耐心等待,不放弃就好。
但原版的“天生吾徒有俊才”,“狂”者之气自然而来就出现了。不需要任何人点头认可,我就是这么的有才气和英俊,我干啥都能干成功,主动权在我手上,你们就算来求我帮忙,我还要考虑一下呢。
于李白自身而言,这样的气骨与风范无疑是令人钦佩与感慨的,但若将这诗句放在中学语文课本里,难免有所不妥。暂且不说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子能否领悟如此豪迈之意境,便算是他们有所...
查看更多与“李白写很狂的一首名诗《将进酒》,我们学的是被改过的?原文和现版有什么不同”相关的文章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更是被后人誉为“诗仙”!可“诗仙”也不是一帆风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将进酒》背后的故事。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被人举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官职为供奉翰林。供奉翰林便是后期的翰林学士,在唐玄宗时期,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心腹,常常能够升任宰相。李白进宫朝见那日,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可是,好景不长,危机也在临近。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天宝三载,李白被权贵陷害,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心中烦闷,胸中抱负难以抒发,又有奸人陷害,便决定云游四海。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qiāng)进酒,便于此时所作!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反复诵读,很自然的就会被那种磅礴大气的气势所震撼,这首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从这首诗能够十分形象的表现出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又能让人感觉到李白在政界遇到挫折后的落寞:无尽的自信,却不及谗言之威,才情无双,却只能寄情于山水。
据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记载,一般认为《将进酒》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也就是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也就是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来的却是洋洋洒洒放荡不羁之感。
李白的志向是很远大的,想当宰相。只是皇帝不给他这个机会,因而不得志。有巨大期待的人,必然就会有巨大的失落。所以,借酒浇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像是要及时行乐。但后头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这么牛,我有才华。那么,他究竟是对自己是失望呢?还是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不得而知。
反正是充满了纠结,一会儿充满了希望,一会儿又充满了失望,一会儿感到绝望,一会儿又觉得前途依然坦荡。一点没觉得消沉,反而是越读越兴奋,这就叫:疗愈。
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其意志必然是坚韧的,这样的疗愈,...
查看更多与“李白写的一首经典名诗《将进酒》,背后有哪些心酸事”相关的文章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仙”,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深入人心,真正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一些经典的作品,不仅收录在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千家诗》等等,这此经典的诗集里;另外在我们小学的课本里,也是时常能够读到他的作品,所以他的很多作品传唱度都很高。
可能很多人一提起李白,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他那首大气磅礴的千古名篇《将进酒》,这首诗也是代表了唐诗最高的水平,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了一种细腻的情感,读来也是朗朗上口,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其实除了李白写过《将进酒》之外,中唐时期的另一位才子李贺也写过一首《将进酒》,不过很显然他的作品没有李白名气大,自然也有很多人不熟悉。不过他的这首诗虽然名气不如李白,但总体上来说,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无论是产能还是名气,李贺似乎都无法与李白相提并论,李白一生作诗上千首,李贺却只有200余首。即便如此,后世却一直流传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说法,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拿这两位诗人做比较呢?
因为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一致认为,李白作诗的风格是任何一个文人都学不来的,但后来李贺却用作品向大家证明,自己的作品比李白的更有想象力,更具浪漫气息。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李白和李贺两人各自写的一首《将进酒》。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这首《将进酒》,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直到如今,这首诗的名气依旧是其他诗人的作品望尘莫及的。
李白写这首诗时正好离开长安,时间大约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前后,这个时候他心灰意冷,由于写诗讽刺了杨贵妃,被人抓住了把柄,也就使得他在长安生活不下去,于是他只好选择出游,遇到了好友岑勋、元丹丘等人,几个人在酒席上喝得酩酊大醉,李白这个时候即兴写下此诗。
开篇的第一句就气势磅礴,立马定下了这首诗的基调,一直写下来,每一句都有气吞山河之势。正是由于理想破灭,李白无比的悲痛,但是他的这种悲痛,又让人敬佩,他悲痛过后,更多的还是告诉了世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就是说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的不快,终将是会过去,自己也一定会有出息,相信终有一日可以出人头地。
开头两句都是以“君不见”作为开头,这样的结构引得唐、宋、明时期的很多诗人竞相模仿,不少人更是直接用上了“君不见”作为开头,但是却显得不伦不类,丝毫感受不到“诗之仙气”。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李贺的这首《将进酒》:
琉璃...
查看更多与“李白和李贺写的一首诗《将进酒》,都写了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相关的文章
李白的诗歌《将进酒》赏析
一代“诗仙”李白似乎有点魏晋风流的味道,至少在审美取向上如此。晋朝人物谢安、谢灵运为李白一生倾慕,所以李白身上的魏晋余韵也就不难理解了。
魏晋风流是出世的,李白是入世的;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出世反而是守志保身的明哲之举,李白所处的盛唐,出世才是现实人生抱负的途径。因此,虽然李白的入世和魏晋风流的出世背道而驰、格格不入,其实是因世道不同,守志践愿的方式不同而已。无论魏晋风流,还是李白,皆为疏狂之性情,其秉执的本质都是老庄哲学。
李白的《将进酒》就是其疏狂性情淋漓尽致的发抒,其中既有自伤年暮的伤感,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佯狂,更有追求人生极乐、忘却忧愁的洒脱。结合李白生平遭遇来看,《将进酒》实际上是李白的佯狂、假乐,在极乐欢宴、斗酒买醉的背后,是李白“逝者如斯”的暮年自伤,是李白怀才不遇、仕途不顺、抱负未酬的失意人生之嗟,偏偏李白清高自视,故作高调,古装欢颜极乐人生,实则借酒消愁,佯狂吐之。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造景也,一来一去,逝者磅礴,不可阻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朝一暮间,青丝白发,白马过驹,人生恍然而逝,和上句构成排比,很有气势。这四句连起来宛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李白的年暮自伤之词。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透露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一种自我肯定,自持有才而粪土钱财的豪情油然而生。表面看去,这四句似乎得意之极、抱负必会实现、财帛散尽顷刻来的感觉,然而,联系实际,这其实是李白失意、抱负不展行路难的故作得意的妄语,一种做作的洒脱。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这是对当时饮宴场景的描述,醉生梦死,欢乐至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欢乐之宴,不愿意醒来,因为清醒的时候,这些愁绪又全都袭来。古代圣贤都是寂寞的,还不如饮者,可以欢快畅饮,享受生命的乐趣。对人生意义的拷问里,李白似乎有点坠入及时行乐的思想里。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陈王即曹植,李白遥想曹植昔日的乐宴情景,尽情饮酒,尽情欢乐。李白写陈王,表面落在“欢”字上,实则暗示陈王的哀怨,引渡为自己的哀怨。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查看更多与“李白的《将进酒》赏析,古装欢颜极乐人生,实则借酒消愁”相关的文章
翻看古诗,写到喝酒往往都是豪饮,动不动就是几百杯、几千石,好像诗人酒量都很好一样。
诗仙兼酒仙的李白,在《江夏赠韦南陵冰》中写“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一石差不多等于一百公斤,这样算来李白一旦发起愁能喝200吨酒?
又比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激昂潇洒,充满狂放的气息。至于如何才能“得意尽欢”,李白说“会须一饮三百杯”。难道真要一次性喝300杯酒?
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比喻和浪漫想象,将庐山香炉峰的奇伟景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诗向来喜欢夸张,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玉盘珍羞值万钱”等等,所以动辄用几百斗来形容酒量应该只是文学上的夸张手法。
在古装剧中,经常看到剧中人物大碗喝酒,简直跟喝水没什么两样,有的则拿着酒坛子一饮而尽,武松上景阳冈前,曾经连喝几十碗的酒,然后赤手打死老虎,李白喝完酒照样能写出传世千年的锦绣诗词。
难道古代人的酒量真的是千杯不醉吗?
实际上在古代,人们虽然酒量普遍很大,但他们喝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纯手工发酵的酒,这种酒,类似于现在低度米酒和黄酒,酒精度数非常低,只有七八度左右。不仅度数低,酒的味道还很甘甜,口感很好。
据记载,在宋代之前是没有蒸馏酒的,只有发酵酒,这种酿酒的原理就是把米饭蒸熟,放凉,拌上酒曲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米饭就变成了酒糟。
用酒筛过滤后,凡在坛子里密封起来一些时间,打开坛子,成品酒就完成了。这样酿造的米酒比蒸馏白酒的度数要低很多,所以才能多喝。
到了宋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这种酒就是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次,得到度数很高的酒,大致酒精度在50度,基本与现代酒相似了。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宋时期酒的酒精含量通常在3°-15°之间,少数能达到20°。
大诗人李白平时喝的酒比较杂,有“千杯绿酒何辞醉”这样的民间粗酿,也有“玉碗盛来琥珀光”这样的高档酒,大概也就在7、8度。这样低度数的酒,必须要喝很多才能产生一丝醉意。
当然唐朝也有高端的酒,是用更好些的酒曲酿出来的,所以相对纯净,颜色呈琥珀色,接近现代的黄酒,被视为高档酒,有白居易的诗为证:“世间好物黄醅酒”。
诗仙李白之所以饮酒海量还和当时的诗酒文化盛行有关。
唐代诗人王绩自称“醉吟先生”, 李白人称“酒仙”、“酒圣”, 白居易自称“醉尹”, 皮日休自称“醉士”、“醉民”, 陆龟蒙及其夫人更是酒中伉俪,常对饮,吟诗作文。
可见在唐代文人圈子里诗酒文化的氛围很浓重,不会饮酒的诗人根本融不进圈子里,更称不上好诗人。
李白的真实酒量到底多少?
根据李白的诗词和出土的青铜都来看,“斗”是个特大号的酒杯,一斗也就相当于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与李白的豪迈之气正好相匹配。
无论是《襄阳歌》里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还是《...
查看更多李白就像一座大山,虽心向往之,却难以翻越。
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大唐。
在他留下的千首诗中,最难以超越的应该是《将进酒》,只是开头17字,便惊艳了千年,后人有人称“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全诗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写的,全诗洋溢着一种哀而不伤,愤而不怒,洒脱豪迈,狂傲奔放的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即使再过一千年怕是也无人能及。
诗歌开头两句便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惊涛骇浪,惊艳了世人。
黄河自古便是中华的母亲河,李白以此发端令人倍感亲切。
但他所写的又不是他肉眼所见的,滔滔江水,从天而降,这样一泻千里的场景,是他的想象,这样的幻想有些夸张,却又在情理之中,令人仿佛闭上眼,便能见到这样壮阔的景象。
但是如此势不可挡的景象,最后却是一去不返,归于平静,这一放一收间,便将黄河之水的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写到了极致,读来令人也不禁心潮澎湃。
而“高堂明镜”一句更为写实,突出了人生之短暂。
岁月易逝,就像那黄河之水,一去不返,人生短暂,朝丝暮雪,既然如此,何不及时行乐呢?
这是李白所要表达之意,这样的思想前人不是没写过,但却很少像他写的这般大气磅礴,令人不服都不行。
接着的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言,将李白的那种豪放潇洒、高度自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人生”一句便是及时行乐的最佳描写。
李白一生好酒,就像他自己所言“酒肆藏名三十春”,在他看来,人生得意之时,就该尽情享受欢乐,对月当饮,对酒当歌。
但其实,无论得意,失意,他总是酒不离口,他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仙。
他的嗜酒却不令人厌恶,因为就像杜甫所言“李白斗酒诗百篇”。
而“天生”一句则是突出展现了他自信狂放的一面。
他虽然诗途得意,但是仕途却一直十分坎坷。
他在年轻过的时候,曾拜访过名士李邕,却遭冷落,但他却毫不气馁,高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接下来的三句描绘的是一场盛宴,在这场盛宴中,他不断劝酒,痛饮高歌。
“烹羊宰牛”一句不仅写出了筵席之盛大,更是突出了李白的豪壮。
不是一盘、一碟菜,而是整整的一只羊,一头牛。
不是一杯、一壶酒,而是三百杯。
虽然看来有些夸张,但是这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景,令人读了也是豪情万丈。
“岑夫子”一句是他的劝酒语,照应了标题《将进酒》。
岑勋、元丹丘都是李白的好友,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此时便是如此。
一句“与君歌一曲”便将他眼花耳热后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接着的三句算是他的酒后真言了,以古人的...
查看更多与“李白的将进酒,仅开头17字便才气千古无双”相关的文章
李白和李贺,一个被誉为“诗仙”,一个被称为“诗鬼”,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历史上,他们像彗星一般掠过长空,惊世骇俗;在诗歌王国里,他们都是盛开的奇葩,光鲜夺目,使无数后人为之赞叹不已。
将进酒,是乐府民歌曲辞,意为劝酒歌。国人自古就有劝酒的习惯,从这个曲牌就可以看出,写出来的必然是饮酒人狂歌纵饮的神态。唐代,这个诗歌鼎盛的年代,李白 、李贺同以《将进酒》为题,恣意高歌,语出惊人,都成为了千古绝唱。
然而,由于时代的差别,个性的不同,使得这两篇《将进酒》风格有明显的差异。
一、李白的《将进酒》是公元752年,诗人在嵩山与岑勋、元丹丘饮酒所作。诗以奔放豪迈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拘、乐观自信的豪情,同时也表现出来怀才不遇的心情以及对现实的种种愤懑。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人称“谪仙人”,终日云游四海,饮酒作诗。但李白一直渴望自己能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因此,在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召李白进京时,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吟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之音。但入京后,李白发现自己受到权贵排挤,不会被重用时,内心非常失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诗中,开头就气贯长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描绘出了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又点出了诗人狂放的性格特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则形成了鲜明对比,道出了人生苦短。
年过半百,人生理想却渐行渐远,李白的内心是苦闷的,但是,他又是豁达的,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现在把一切不愉快都抛到脑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杯莫停。”
同时,他又蔑视了权贵,嘲讽了圣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锦衣玉食的生活我从不稀罕,我只希望长久沉醉,不再醒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做圣贤是寂寞的,不为人知的,只有饮酒者才能后世留名。接着以陈王曹植为例,对“饮者留其名”做出承接。想想曹植的遭遇,我的这点失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后,”主人为何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为什么呢?这就是对“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自信的回应,我的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拿去换美酒,与你们一起狂歌痛饮,主人你还纠结什么呢?结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则气吞古今,将情感推向高潮。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将千年万年的愁苦都一扫而空,用笔夸张,震撼人心。
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读起来如水银泻地,一气呵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比起诗仙李白,诗鬼李贺的一生则十分落魄。他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怀着一身诗才和壮志,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年仅27岁就早早驾鹤西去。他的诗歌常常涉及神仙和鬼怪,想象力丰富,笔法奇特。
李贺的《将进酒》描写了一个宴会歌舞的场面,作者以其神奇的想象力,瑰丽的笔触,将这场...
查看更多与“李白的将进酒与李贺的将进酒比较,谁的更为出色?”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