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这在我国可谓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狂傲,潇洒,但即即是这样的性格,他也有自己推崇的人,赵蕤即是其中之一。
凭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录,赵蕤约生于唐高宗年间,比李白大了整整一辈,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活了或许八十岁,在昔人中算是长寿的了,这要得益于他的避世不出,淡泊名利的洒脱。赵蕤自幼聪颖,酷爱念书,尤其是喜欢读诸子百家以及兵书,所以赵蕤对于政治外交以及行兵接触朝堂计谋颇有研究,他自认为自己是纵横家的继续人。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涌现出了无数门户,其中有一个门户十分特殊,这个门户内里的人朝三暮四,就如同吕布一般三姓家奴,经常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政治判断而转而投靠别人,而此门户即是纵横派。纵横派始创于鬼谷子,在其时影响庞大,其成员基本上都是谋士,擅长从事政治外交运动。
不外赵蕤所处的时期比力尴尬,那时正是开元盛世,是唐朝最壮盛的时期,普天之下难道王土,四周的小国对唐朝只有敬畏之心,毫无动武之力,赵蕤所学也就丝毫排不上用场。
其实纵横家也就是在春秋战国乱战时期比力兴盛,到了日后秦朝建设统一帝国后,就逐渐衰弱下来,到了唐朝时有纪录的纵横家更是寥若晨星。
不外赵蕤却从没有放弃对纵横学说的热爱,一直苦心钻研,他也并非要去做什么外交家扬名四海,相反,赵蕤淡泊名利,曾多次拒绝了唐玄宗的征召,一直悄然隐居,而这一点,正是李白无比推崇他的地方。
早年,李白还未成名时,曾特意上门造访赵蕤,并追随赵蕤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深受其影响,故赵蕤是李白之师,时人也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后世也有人称此二人为“蜀中二杰”。赵蕤虽是个纵横家,但却集百家之长,对道家思想也颇有研究,他避世不出正体现了这一点,而李白天后对玄门无比痴迷,跟赵蕤早年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赵蕤闲居期间也曾写过一些作品,不外时至今日,我们尚能看到的只有一本《是非经》。在这本书当中,赵蕤扬弃了一切主观偏见,很客观地将诸子百家当中所有优秀的思想全部糅合在一起,将大巨细小的历史事件以后世的眼光来举行深入地分析,其中掺杂着一些计谋思想。除此之外,此书还纪录了不少奇闻趣事,解说了国家兴亡,举贤任能等内容,又以朝堂之上的政治博弈为切入点,为人讲述了善恶之分,可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赵蕤的《是非经》
关于此书,后世评价也颇高,北宋孙光宪就曾在其作品《北梦琐言》中高度肯定了《是非经》的史学价值以及政治价值。
不外惋惜的是,由于赵蕤一生都避世不出,所以后世对他的相识还是少之又少,但他能写出《是非经》这样的佳作,能教出李白这样的徒弟,想必纵然是入朝为官,也能有所建树。
与“他是受李白推崇的老师,一生避世不出与李白并称“蜀中二杰””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