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李白的词

发布时间:2020-07-01
1 李白的古诗《清平调词·其二》赏析,李白对杨贵妃的赞美技术高到极致
李白写的诗
李白的古诗
李白的诗句

我们从小就阅读唐诗宋词,这些诗词当中,李白的诗是少不了的,当然我们也知道,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大部分都充满豪气。因为他每次都是在醉酒之后做的诗,而酒能壮大人的胆子,能够更加大胆地想象。但是呢,并不是所有的醉鬼都能有这样的成绩,至今也几乎找不到像李白这样的作诗天才。杜甫、魏颢和余光中均给他很高的评价。

李白的诗不仅狂傲霸气,哀怨诗也是一流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首可以说是反李白那常态的诗,这首诗也受到了杨玉环的连连称赞。

这首诗如下:《清平调词·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我们来讲解一下这首诗:这首诗是用来赞美杨贵妃的,她是一朵沾着露水,带着方香的花朵,这朵花是万花丛中最艳丽的那一朵,曾经有楚王与貌美如花的仙女在巫山约会的故事。如果要问,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之中寻找一位宫女来和杨贵妃相比美,那些宫女都是十分拿不出手的,就连美人赵飞燕也得要,浓妆艳抹才敢上阵。

可见,李白对杨贵妃的赞美技术高到极致。第一句诗,将她比喻为花朵,百花争艳却艳不过杨贵妃,花美丽夺人,香气四溢,将杨贵妃的容貌写得甚是绝妙。第二句诗,更是以故事来衬托杨贵妃的绝世容颜,传说的那位仙女,虽然相貌惊人,但不过都是一种想象,而杨贵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美,她的美百看不厌。后面两句诗则是用同为颜值颇高的赵飞燕来进行比拟,正是能过更加突出杨贵妃的绝世容颜。

从这首诗来看,确实是找不出体现狂傲和霸气之处。可见,这个诗书气息的李白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类型的诗句,他不仅会做其他类型的诗篇,而且一做就能作到最绝。这首诗可以作为一个最好的见证。大唐美人杨玉环阅读过之后,她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高到无穷大,不久她自己经常阅读,还将其分发到民间供人们一起欣赏:欣赏杨贵妃自己的美,同时欣赏李白的妙笔诗句。

我们从小就在品读李白的诗句,《将进酒》《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等,我们发现其中都透露出他的豪气而又不拘小节。但是,没有什么东西是单一的,就比如人的情绪一样有喜怒哀乐多种情况,作为诗仙的李白,其作品也一样丰富多彩的,只不过他本人比较喜欢某种风格罢了。李白的诗如此出名,在当时的社会里,会不会像现在社会的这些优美的歌曲一样,被一个又一个的人传颂呢?


查看更多
2 李白的代表作《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其中一句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千古名句
李白的代表作
李白的诗
李白的诗歌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曾曾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比如说唐诗,就是其中最为夺目最为光彩照人的一颗明珠。而谈及唐诗有一位诗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李白的诗作本就有着惊人的才气,加上诗作背后的故事,变得更加让人玩味。

天宝元年,李白在他人的推荐下,获得唐玄宗的赏识,被任命为供奉翰林。一天,有人往皇宫中进贡了几株牡丹,于是唐玄宗命人栽种在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等到牡丹花盛开后,唐玄宗和杨贵妃便前去欣赏,这时伶人唱起了曲子,唐玄宗突然来了兴致。

于是命人召李白来作诗,此时的李白,正在酒后酣睡,被御使叫醒后,迷迷糊糊的来到唐玄宗面前,在御赐的金花笺上,写下了这首《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组诗把杨贵妃比作牡丹,描绘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感情故事。全篇都是赤裸裸地吹捧杨贵妃,尤其是第一首最露骨肉麻。

前两句成千古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诗中最为让人赞叹的一句,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千古名句。

诗中写道:杨贵妃徜徉在花海之中,简直分不清是花更美还是人更美。

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衫飘飘,清丽无双,恍若九天仙子,怕是连最娇嫩的牡丹花儿都比不得杨贵妃的容颜。

春天的风和煦的吹拂而过,杨贵妃的容颜仿佛是沾满了露水的花儿,一种吹弹可破的美艳,跃然面前。

古人对他诗的评价:

贺知章见到他的《蜀道难》诗,称之为"谪仙人。

辛弃疾称赞:"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杜甫直接夸赞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歌创作力量之大,我们的教科书中有许多他的作品,这也显示了他在中国文学中的崇高地位。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白的诗歌仍然很受追捧,无数人给他极高的评价。


查看更多
3 刘禹锡有名的一首诗《柳枝词》,是该了李白的一首是而来?却成了经典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柳枝词》

《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也是感人肺腑,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每一首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但是在他众多的爱情诗中,有一首比较特别,那就是这首《柳枝词》,可能很多人误以为这首诗是在描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其实并非如此,这首诗是改写了白居易的《板桥路》,所以说并不是刘禹锡的爱情,而是白居易的爱情经历,经过他这么一改,却让这首诗成为了新的经典。

《板桥路》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这是白居易诗作的原文,我们可以看到两首诗是一样,所描写的情景,还有那份情感都是一模一样,所以说刘禹锡的改写,还是比较成功,让人们记住了他的作品,反而是忽略了白居易的诗。可见有的时候改写,也能够成为新的经典,同时也是说明刘禹锡的文字功底很强,只是那么信手拈来,淡淡着笔,可是写得感人肺腑,读来也是让人拍案叫绝。

那么刘禹锡的诗写得更加简练,人们一读就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意思是当年在清江的石板桥上遇到了一位姑娘,两个人一见钟情,彼此都喜欢上了对方,可是最终两个并没有走到一起,这件事情也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现在彼此都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从此再也没有消息了。这首诗情深意重,句句伤感,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一种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可以再次见到那位美丽的姑娘。

白居易的诗同样如此,也是写得很深情,只不过是刘禹锡稍稍改了时间是二十年,白居易的原文是十五年,但是那份情感是一样,那就是希望可以再次见到那美丽的姑娘,只不过十五年过去了,彼此再也没有消息,这件事情也是让人白居易感慨万千,所以在这首诗中,他也是表现得很深情,同时也是告诉了对方,他一直没有忘记她,直到老了依旧还是在思念对方。

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诗人,而且他们都是才华横溢,属于那种天才型的诗人,两首诗各有特色,不过那份情感是一样,那就是写得无比深情。可见他们都是多情之人,也只有多情的人,才能够写得如此感人的爱情诗,看似信手拈来,可是每一句都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所以这样的作品,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爱情最美好,也最令人向往,可是有的时候爱情又给我们带来了痛苦,明明彼此很相爱,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无法走到一起,这也成为了人生中的遗憾,而刘禹锡和白居易,也是把爱情所带来的伤感,还有那种遗憾,以一种极为悲情的口吻娓娓道来,从而使得作品里处处充满忧愁,每一句都感人肺腑,这样的作品最具有震撼力,也最是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毕竟这种情感的共鸣,那是没有时空的界线。


查看更多
4 李清照的词和李白的诗你更喜欢谁的,李清照是女版的李白?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诗词
李白

李白和李清照各有特色。很多当事人一提到李清照就会回想起李白,还有人会说李清照是女版的李白。但是我觉得两个人的风格根本完全不相同,因为李清照是闺阁中的事件比较多,而李白是随口而出就是诗词。李白的文学造诣简直就是诗人所望尘莫及的一个巅峰。李清照虽然说不差,但是身为女子还是少了像李白那种穷困潦倒后的生活历练,更多的是一种小女子的情怀和内在骨子里的刚硬。

其实我看到李清照的词,我觉得如果李清照换做现代人的生活版本,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她在炫富和炫夫。古代人出一个第一才女,实在太为难得了,李清照的才情和才气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声声慢》,词的情绪孤苦而迷惘,苍凉而寂寞。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中年后的作品,一改早年活泼自然的欢快风格,变得非常的悲凉。

为什么悲凉?赶上了坏的时代。北宋后期被金人入侵,北方人大量南迁,处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状态。

而李清照的丈夫又病死,只剩下她一个人,所以她才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样度日实在是太难熬了。

在这样一个秋天变凉、黄花满地的时候,李清照的心里是荒凉的、无助的,一个“愁”字也无法概括自己内心的苦痛。

国破、家亡,与丈夫天人永隔,她的孤独无人能解,她的寂寞无药可医。

不过孤独并不一定是坏的,也可以用意念缓解,甚至与孤独为伴,并享受这份孤独。

李白就有这样的能耐。他不仅是诗仙,也是酒仙,喝酒喜欢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喝,比如《将进酒》里就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但是没有人相陪,李白自己一个人喝酒,会发生什么?

李白写过一首《月下独酌》,即使只有一个人喝酒,李白也有属于自己的排解孤独的方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喝酒的地方很浪漫,在晚上的花丛中,即使无人可以共饮,他能举杯邀月一起喝,再加上月下的影子,这样一下子凑齐了“三人”。

这是专属于李白的想象和浪漫,无人相伴能跟月与影对饮。而在饮酒之外,还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这时候一个人的孤独也就化解了。

赠郭将军

唐代: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颈联继续满溢赞美之词,将军的爱子玉树临风,潇洒地吹着玉笛;姬妾貌美如花,也对月翩翩起舞。诗人着力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宠、生活惬意,以及潇洒豪放、家庭美满的将军形象。尾联却笔锋一转,从得意直落到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如同梦中,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李白以前面的得意反...

查看更多
5 李煜的词作品与李白杜甫相比,同时描写捣衣声,谁更胜一筹?
李煜诗词
李白
杜甫

李白、杜甫、李煜3大高手,都写同一个意象,论水平这次诗圣垫底。

咱们平日里提到古典诗词,总是把唐诗、宋词当成文坛双璧。但事实上,在唐宋之间的李煜,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李煜后期的词中作中,继承了晚唐婉约派的风格,其作品中的美感不输情诗圣手李商隐。而这种传承,直接影响了两宋词风,让宋词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婉约之美。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就是唐代的一个很经典的意象:捣衣声。什么是捣衣声呢?其实就是古代的一种家务活,在宋元以前棉花还没普及,当时民间百姓穿的多为葛麻等织品,比较粗糙。所以大家在穿之前,会把它们捣柔软、弄平整,这就是一个捣衣的过程。这个意象,李白、杜甫、李煜这3大高手,都是写过的。至于水平如何,我们一起瞧瞧。

一、我们先来看李白的作品: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这首诗,写得确实是很有水平的。一般文人用捣衣写相思,基本上都婉约有余,少了一份大气。但李白这首诗不一样,它写的不是小景,而是长安城月光下的万户捣衣声,冲着这一点,李白就已经写出了新意。此外,李白此诗用捣衣开篇写情,而后再由听觉到秋风吹来的感觉,一笔勾勒,把捣衣这一意象用活了。

二、我们再来看杜甫:

《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这是一首五律,写得也很有意思。与李白诗不一样,杜甫把这首诗名字就取为捣衣,全文通篇都围绕着捣衣这一行为来写。首联是轻拭出砧板准备捣衣;次联和颈联是女子的心理活动,寄托她的一片相思;而尾联则是移情的写法,由妻子写到在外的丈夫。

这首诗和李白诗一样,同样引入了月光这一意象,但在意境上比李白诗少了些美感。当然这是咱们完全能理解的,杜甫最擅长的就是写实,而李白诗风浪漫,这种写月下相思的诗作,杜甫确实并不是很擅长。

三、最后我们来看李煜的词: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同样是写砧上捣衣,个人认为李煜这首词,论意境是完全可以和诗仙李白相提并论的。这次李煜是从听捣衣声的角度来写的,词的一开篇就把这一幕放入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中。“静”字和“空”字,一笔勾勒,用笔之细是胜于李白、杜甫的。接下来写捣衣的声音,用的是“断续”二字,一声声带着乐律的捣衣声,让月下清风也断断续续了。连用两个“断续”,令人眼前一亮。接下来写情,由捣衣声写到自己。本就难眠的自己,看着帘子外面的月色,听着阵阵捣衣声,更难以入睡。

李白诗勾勒的是一个大景,他的视角是放眼长安城。杜甫诗写的是小景,诗中仅有女子一人。而李煜词中之景,显然要丰富的多。既有相思的女子,又有睡不着的词人,还有一轮月、一席帘和阵阵清风,在篇幅上字数还比李白、杜甫要少。更难得的是,李煜通篇都没有点破这个“情”字,这就让全词更有韵味。

就这三首作品来看,这3大高手的水平,个人觉得其实...

查看更多
6 李白除了写诗厉害还是写词高手,连范仲淹也要略逊一筹
李白的词
李白的诗

提到唐朝文化,首先让人想到的是诗歌,谈及宋朝,必然离不开宋词,形成一种固定的文化标签。唐代诗人很多,根据《全唐诗》收录的作品,有名有姓的诗人就超过两千个,小有名气者也不少,但真正为世人所熟知的诗人,应该不足上百人,像李白、杜甫,以及白居易、刘禹锡,都是登峰造极之人,诗作历经千百年仍然经典。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翻阅唐代文献,并未发现李白的这首作品,所以就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忆秦娥》乃后人假借李白之名创作。但是,北宋末年的文学家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明确提出,这就是李白的作品,至此再无争议。笔者觉得,虽然宋词久负盛名,甚至让人误认为词起源于宋代,但以李白的才华和思想境界,写出《忆秦娥》并不奇怪。

在《全唐诗》里,李白的诗歌《秋风词》,就带有宋词的风格,开篇写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后面的“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是李白为数不多直接写相思的诗句。尽管《忆秦娥》的传唱度不算高,许多人都没听过,更不知道出自诗仙李白之手,但不妨碍《忆秦娥》的文学地位。

“秦娥”并非特指,而是泛指长安城的某个美丽的姑娘,听着凄凉的玉箫声,她突然从梦中惊醒,望着窗外的明月,又看到月光下的垂柳,未曾有过变化,每年都是一样的颜色。睹物思人,姑娘想起与心上人离别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古人对柳树有种别样的感情,经常折柳送别,从而赋予柳树特殊含义。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代:李白

意思是说,连范仲淹的《渔家傲》,与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相比,也要略逊一筹。综上分析,李白笔下的秦娥,其实指的是自己,并非闺怨之词,而是怀古之作,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上片带有婉约之分,下片兼具豪放之气,把怀古咏史之意发挥到极致,所以《忆秦娥》与李白的另一首词《菩萨蛮》,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可谓是实至名归。

从形式上分析,诗歌通常整齐划一,每句字数相同,不排除有长短不一的诗,但只是极少数。而词与之相反,尽管上片与下片的总字数一样,但短句中的字数必然不完全相同,这也是诗词最为直观的区别。其他方面,比如押韵规则、对仗规则等,也是有比较大的差别,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古诗词作为经典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备受推崇,至今依旧令人膜拜。从时间上看,诗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诗经》,而词起源较晚,大约为南北朝时期。严格意义上说,词是由诗演变而成,但二者又有明显不同,诗的题目比较灵活自由,而词必须有词牌名,相当于歌曲的曲谱,所以写词又被称为填词,按照固定的词牌名进行填词。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忆秦娥·箫声咽》

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格局和胸怀值得敬佩,尽管渴望入朝为官,却保持文人傲骨,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真实的内心写照。以李白的才学和影响力,无愧于诗仙的尊称,也无愧于谪仙人的称号。殊不知,李白不仅是诗仙,还是写词高手,他的这首词流传千古,几乎无人能...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