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李白喝了多少酒才写出了《将进酒》?

2020-06-12 将进酒李白 李白的诗

翻看古诗,写到喝酒往往都是豪饮,动不动就是几百杯、几千石,好像诗人酒量都很好一样。

诗仙兼酒仙的李白,在《江夏赠韦南陵冰》中写“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一石差不多等于一百公斤,这样算来李白一旦发起愁能喝200吨酒?

又比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激昂潇洒,充满狂放的气息。至于如何才能“得意尽欢”,李白说“会须一饮三百杯”。难道真要一次性喝300杯酒?

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比喻和浪漫想象,将庐山香炉峰的奇伟景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诗向来喜欢夸张,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玉盘珍羞值万钱”等等,所以动辄用几百斗来形容酒量应该只是文学上的夸张手法。

在古装剧中,经常看到剧中人物大碗喝酒,简直跟喝水没什么两样,有的则拿着酒坛子一饮而尽,武松上景阳冈前,曾经连喝几十碗的酒,然后赤手打死老虎,李白喝完酒照样能写出传世千年的锦绣诗词。

难道古代人的酒量真的是千杯不醉吗?

实际上在古代,人们虽然酒量普遍很大,但他们喝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纯手工发酵的酒,这种酒,类似于现在低度米酒和黄酒,酒精度数非常低,只有七八度左右。不仅度数低,酒的味道还很甘甜,口感很好。

据记载,在宋代之前是没有蒸馏酒的,只有发酵酒,这种酿酒的原理就是把米饭蒸熟,放凉,拌上酒曲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米饭就变成了酒糟。

用酒筛过滤后,凡在坛子里密封起来一些时间,打开坛子,成品酒就完成了。这样酿造的米酒比蒸馏白酒的度数要低很多,所以才能多喝。

到了宋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这种酒就是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次,得到度数很高的酒,大致酒精度在50度,基本与现代酒相似了。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宋时期酒的酒精含量通常在3°-15°之间,少数能达到20°。

大诗人李白平时喝的酒比较杂,有“千杯绿酒何辞醉”这样的民间粗酿,也有“玉碗盛来琥珀光”这样的高档酒,大概也就在7、8度。这样低度数的酒,必须要喝很多才能产生一丝醉意。

当然唐朝也有高端的酒,是用更好些的酒曲酿出来的,所以相对纯净,颜色呈琥珀色,接近现代的黄酒,被视为高档酒,有白居易的诗为证:“世间好物黄醅酒”。

诗仙李白之所以饮酒海量还和当时的诗酒文化盛行有关。

唐代诗人王绩自称“醉吟先生”, 李白人称“酒仙”、“酒圣”, 白居易自称“醉尹”, 皮日休自称“醉士”、“醉民”, 陆龟蒙及其夫人更是酒中伉俪,常对饮,吟诗作文。

可见在唐代文人圈子里诗酒文化的氛围很浓重,不会饮酒的诗人根本融不进圈子里,更称不上好诗人。

李白的真实酒量到底多少?

根据李白的诗词和出土的青铜都来看,“斗”是个特大号的酒杯,一斗也就相当于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与李白的豪迈之气正好相匹配。

无论是《襄阳歌》里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还是《月下独酌四首》中的“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李白的诗总带着豪迈的酒意,而酒意又凸显了当时的诗酒盛世和文化内涵。

当李白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

李白所身处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疆域辽阔、民富国强、政治清明,文化开放而包容。

大国的气度,滋养出文人昂扬自信的精神和奔放的气度。他们以这样的胸襟追求事业功名,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都豁然大度,豪情满怀。

所以,才会在“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悲叹之后,又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希翼。


上一篇 : 新生儿溶血病,二胎还会得吗?
下一篇 : 库鲁病有什么症状?是什么原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