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烦躁的时候,学习和工作都会受到影响,总觉得坐立不安。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心中牵挂太多,难以释怀,在患得患失之间徘徊,也在进退两难之处难以自拔。
禅,是一种能让自己安静的智慧,当身心宁静、宠辱偕忘,烦恼和忧伤自然就远离自己。人生之路,遍布荆棘,在禅语梵音间、看淡名利,于前尘旧事中、悟出真谛。
下面分享的是韦应物的一首很有禅意的古诗。
神静师院
唐代:韦应物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也深受佛教影响。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朝纲混乱,政出多门,内有宦官弄权,外有强藩割据,皇帝无心治国,士大夫们既要立足社会,又要实现自我,因此内心经常感到很痛苦。恰好佛教的发展迎合了这些文人的心态,于是类似韦应物这样的诗人,便从禅宗里寻找到精神归宿。
韦应物大部分时间都在地方任职,他勤于吏职,爱民如子,还经常反躬自责。晚年寄情山水,也与僧侣来往,他的诗风冲淡闲远,善于写景抒情和描摹隐逸生活。
有一次诗人去拜访一位高僧,一路景色宜人,环境幽静,令诗人兴致勃发,于是赋诗一首。
诗人起得很早,简单地吃了点早餐,就匆匆出门。首联由近及远地描写寺院周围的环境,“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韦应物走在通往寺院的小巷中,地面遍布青苔,一直延伸到前面的一片竹林。
晨雾尚未散去,露珠还悬挂在树叶上,晶莹透亮。青苔遍地,说明人迹罕至;新生竹林,表达出诗人曾经来此游访过,如今却又有些变化。
诗人正想继续走近禅院,忽然传来一阵诵经之声。“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柴扉轻掩,竹林里传来悠扬的诵经声,看来僧侣们比诗人起得还要早,此时已经在做功课了。
诗人正觉得有些汗颜,却被这里浓浓的禅意深深地吸引住,半天也没有挪动一步。
韦应物伫立良久,没有立刻进入禅房去拜谒神静法师,而是沉浸于禅院四周的天然野趣。“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他站累了,就倚树休息,一边远观群山披霞、岚霭缭绕,一边又近听野鸟弄声、鸣转清丽。
仿佛寺院周围的一切都受到禅意的渲染,忽然间让诗人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与他在别处所见所闻大不一样。
其实山水依旧,只是诗人心情变得放松,于是便觉得云霞更加灿烂、鸟鸣更显悠扬。此时诗人心中充满了禅悦,乐耽于这宁静中的禅趣,也即兴吟出两句诗,“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平时他公务繁忙,仿佛尘事从四面八方将自己团团围住,有时甚至觉得憋闷得无法喘息。现在的感觉却无比舒畅,虽然还未与大师见面,就先享受到其中的禅悦。
诗人行走在幽静的巷道,一花一草都有禅意;伫立于洒满朝晖的庭院,岩石虫鸟也都散发着禅悦。他顿时感到身心俱净,也仿佛圣洁的莲花正在遍地开放。
全文虽然至始至终也不见禅师的出现,诗人却一点点地为读者烘云托月般地描写禅境,虽然不见高僧本人,读者的脑海里也在不断构建他的禅者形象,也更加令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