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韦应物登楼赋诗,语言朴实,却情景交融

2020-07-24 韦应物的诗 韦应物最有名的诗词 韦应物写过什么诗

登高望远,不仅视野开阔,更能激发诗情。但是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诗人们也会写出意境完全不同的作品。比如李白九月登山,就有些惆怅地说,“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可是当他心情舒畅地攀登太白山时,又慷慨激昂地吟诵,“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唐代也有一位诗人喜欢登山,但有一次他独自前行,就感到很是寂寞。下面介绍的是韦应物登楼赋诗,语言朴实,却情景交融。

登楼寄王卿

唐代: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诗风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大家最熟悉的《滁州西涧》就充满禅意,另一首《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中的“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也是深入人心。

诗人与朋友王卿从前曾经常一起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诗人对他也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诗人极目四望,眼前一片凄凉,前二句写寄诗之情,“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诗人攀山穿林、再登楼阁,树林里枯叶凋零、荒草干黄,高山上雾气缭绕、云海茫茫,诗人不由得想起他的好友。

“楚云”,指南方;“沧海”,指北方。当时作者宦游江南,时值兵乱,与好友南北分散,关山阻隔,又路遥途远,相思相望,作者颇感伤怀。“思无穷”三字,表现出作者无限伤时和思友之情。

韦应物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曾经有一次大雪封山,他担心山里的道士朋友衣食没有着落,就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其中两句“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作者淡淡写来,读者却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

再比如他担任地方官时,非常体恤百姓,地方时有些洪涝灾害,他都坐卧不安,不仅下乡考察安抚,还把自己微薄的薪水拿出来救济那些贫苦乡亲。他还惭愧地写道,“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后两句描写诗人看见的凄凉景象,“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秋山之下、人烟稀少,偶尔可以听到捣衣之声。兵荒马乱,百姓们四处流亡,州中已空无人烟。极目远眺,荆榛树丛莽莽一片,一望无际,几乎塞满了全郡的每一处。

这两句短短14个字,却表现了兵乱后整个州郡民生凋敝、田园荒芜的凄凉景象。诗人乃一州的长官,身负保民、安民之责,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内心十分痛苦。他在《寄李儋元锡》诗中写道,“邑有流亡愧俸钱”,也流露了这一思想。

纵观韦应物的这首绝句,语言朴实,却情景交融,最后也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白居易曾评价韦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韦应物一向安贫守节,更不高居媚时。但目睹兵荒马乱、流民失所,他心中悲怨,于是借怀念朋友,抒发这种感时忧民的情感,非常值得后世赞赏!


上一篇 : 韦应物的一首诗,苏轼极其喜欢这首诗并且附和了一首
下一篇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夺权后,他是这样对待西汉皇族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