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送魏二王昌龄

发布时间:2020-06-12
1 王昌龄最出名的诗《送魏二》赏析,诗人客中送客,更显苍凉
王昌龄最出名的诗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诗集大全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也是与李白齐名的大作家。他的诗风委婉曲折,意境深远,经常以慷慨激昂的深情打动读者。

比如他的边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等等,无不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体现了语言的力量和气势之美。下面介绍王昌龄水平高超的诗作,刻画细腻,七绝圣手果然不凡。

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唐玄宗天宝后期,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一个清秋之日,作者送别友人,在宴会上即兴创作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橘柚飘香的清秋时节,江楼上醉饮话别,江风寒凉,细雨飘进船舱。潇湘月明,君将独自远行,梦中猿啼悲鸣,更令人满怀愁情。

魏二即将远行,诗人和几个朋友特地来为他饯行。首句“醉别江楼橘柚香”,交代时间地点。深秋时节,大家相约来到临江的一家小酒楼,窗外橘柚飘香,屋内美酒斟满,大家稍微寒暄几句,就端起酒杯先敬魏二。“醉别”二字,表明大家要尽醉而别,既说明友情深厚,又因为离怀之苦。

三杯下肚,大家却默坐无语,心里都在回忆着曾经的美好。想当初,他们一起泛舟江上,听江水激荡、观鸥鹭飞翔;还曾经共同在早春踏青,不顾风寒露冷,却无比开心。相聚的日子如此难忘,可是幸福的时光却总是短暂,诗人思前想后,更为朋友的前途担忧。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王昌龄赶紧站起身来,到窗前假装眺望江景。此时江风吹来,细雨入怀,也打湿了诗人的脸庞,他顺便擦干眼角的泪水。“江风引雨入舟凉”,这一句表面是写天气状况,江风飒飒、秋雨飘飘,但它与身遭贬谪之人的心绪十分合拍。

一个“引”字和一个“入”字,显得很自然,如水流无痕地表达出来。这种手法和《芙蓉楼送辛渐》里“寒雨连江夜入吴”的“连、入”二字相同。只是这里多了一个“凉”字,便蕴含了人的感情。首二句敷陈其事,却巧妙地寄寓着离情。

后二句是送别后的想象,“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分手后,魏二将在潇湘上航行,即使朦胧入睡,那两岸凄厉的猿声,也会使他难以成梦,更会愁绪满怀。首二句实写进行铺垫,后二句虚拟地把送别的心情,刻画得很细腻。

柳永《雨霖铃》中有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悬想的手法虽然在诗词中很常见,但王昌龄的用笔却更简练,设想对方此去凄清孤寂,正表示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益见友情的深笃。

纵观王昌龄的这首绝句,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充分表现了七绝圣手的文学才华。首句写景如画、又饱含深情;次句炼字精准、选材恰当,很好地传达了羁旅的苦闷,诗人客中送客,更显苍凉。后两句更是想象丰富,潇湘月、清猿啼,营造了一份凄凉的意境氛围,更拓展了表现空间。


查看更多
2 王昌龄的这首赠别诗《送魏二》构思巧妙,情义深远
王昌龄的诗
送魏二王昌龄

边塞诗人王昌龄一生落拓不羁、不拘小节。他的好友遍天下,与李白、孟浩然交往甚密,互为知己。

王昌龄第一次被贬岭南,孟浩然写诗相送,其中有“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的深情厚谊;王昌龄二贬龙标,李白写诗相送,其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惆怅不舍。

王昌龄爱朋友重感情,一生写过很多赠别诗。他的赠别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不但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开阔,更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的潇洒旷达。

笔者今天介绍的这首诗,是王昌龄赠别诗中比较别致的一首,构思巧妙,情义深远。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第一句即点明全诗主题、地点、事件:诗人送别朋友魏二、在江楼、把酒话别。“橘柚香”三字描写话别的环境:清静幽雅、香气朦胧,离情氤氲。

第二句写送友人上船的场景:江上的秋风引着秋雨,细细凉凉的吹进小船里。

王昌龄非常擅长把平常字用在恰当的地方,本句中的“引”字和“入”字就很恰当的形容了秋风秋雨不疾不徐飒然而至的感觉。

中晚唐和婉约派的诗人在写秋雨时,喜欢将关注点放在帘幕屋檐、梧桐残花等事物上,来描写秋雨给人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像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而王昌龄在此诗中写雨,不写雨给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而写秋风引着秋雨吹进小船给人带来的触觉感受“凉”。让读者直接从诗人营造的诗歌氛围中感受到秋雨带来的凉意,继而想到诗人的朋友应该也觉得秋雨凉人离情惆怅。

平常字用得恰当,写景更切,写情更真。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在王昌龄的另一首送别诗《卢溪别人》里,诗人曾对友人说过“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月”对“猿”,在诗人眼里就是离愁的象征,孤月高悬、清猿长啼,实实愁煞江上的旅人。

结尾的“长”字用在此处,形容猿猴啼叫,非常贴切,可以想象江两岸猿猴不止的长啼在孤寂的夜晚是多么的凄清。而且“长”字用作韵脚,让人读来余韵悠长,回味不尽。

此诗构思最巧妙之处也在这两句上,一般送别诗都写送别人的不舍惆怅之情。此诗却说,朋友啊,想到你乘船直到湘江,那时你在孤寂的夜晚里,看着天上的月亮,听着猿猴的长啼,该是多么的忧愁啊。

不直接写诗人自己送别之愁,却写友人之愁,如此对面写情,其情更切。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句明写友人之离愁,实写诗人之担忧,两边感情交融一体,更显情真意切。实乃画龙点睛之笔。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是盛唐赠别诗的共同特点。深厚有余,优柔舒涵是王昌龄赠别诗的个人风格。

本诗中景朦胧氤氲,情曲折真切,构思巧妙,余韵悠长,是王昌龄赠别诗中的佳作。

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