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王昌龄的这首赠别诗《送魏二》构思巧妙,情义深远

2020-06-12 送魏二王昌龄 王昌龄的诗

边塞诗人王昌龄一生落拓不羁、不拘小节。他的好友遍天下,与李白、孟浩然交往甚密,互为知己。

王昌龄第一次被贬岭南,孟浩然写诗相送,其中有“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的深情厚谊;王昌龄二贬龙标,李白写诗相送,其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惆怅不舍。

王昌龄爱朋友重感情,一生写过很多赠别诗。他的赠别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不但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开阔,更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的潇洒旷达。

笔者今天介绍的这首诗,是王昌龄赠别诗中比较别致的一首,构思巧妙,情义深远。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第一句即点明全诗主题、地点、事件:诗人送别朋友魏二、在江楼、把酒话别。“橘柚香”三字描写话别的环境:清静幽雅、香气朦胧,离情氤氲。

第二句写送友人上船的场景:江上的秋风引着秋雨,细细凉凉的吹进小船里。

王昌龄非常擅长把平常字用在恰当的地方,本句中的“引”字和“入”字就很恰当的形容了秋风秋雨不疾不徐飒然而至的感觉。

中晚唐和婉约派的诗人在写秋雨时,喜欢将关注点放在帘幕屋檐、梧桐残花等事物上,来描写秋雨给人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像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而王昌龄在此诗中写雨,不写雨给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而写秋风引着秋雨吹进小船给人带来的触觉感受“凉”。让读者直接从诗人营造的诗歌氛围中感受到秋雨带来的凉意,继而想到诗人的朋友应该也觉得秋雨凉人离情惆怅。

平常字用得恰当,写景更切,写情更真。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在王昌龄的另一首送别诗《卢溪别人》里,诗人曾对友人说过“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月”对“猿”,在诗人眼里就是离愁的象征,孤月高悬、清猿长啼,实实愁煞江上的旅人。

结尾的“长”字用在此处,形容猿猴啼叫,非常贴切,可以想象江两岸猿猴不止的长啼在孤寂的夜晚是多么的凄清。而且“长”字用作韵脚,让人读来余韵悠长,回味不尽。

此诗构思最巧妙之处也在这两句上,一般送别诗都写送别人的不舍惆怅之情。此诗却说,朋友啊,想到你乘船直到湘江,那时你在孤寂的夜晚里,看着天上的月亮,听着猿猴的长啼,该是多么的忧愁啊。

不直接写诗人自己送别之愁,却写友人之愁,如此对面写情,其情更切。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句明写友人之离愁,实写诗人之担忧,两边感情交融一体,更显情真意切。实乃画龙点睛之笔。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是盛唐赠别诗的共同特点。深厚有余,优柔舒涵是王昌龄赠别诗的个人风格。

本诗中景朦胧氤氲,情曲折真切,构思巧妙,余韵悠长,是王昌龄赠别诗中的佳作。

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上一篇 : 近视度数是怎么算的?如何确保有更为精准的视力检查结果
下一篇 : 太空电梯巴比伦通天塔背后的故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