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应该是古时最美的劳动之一。穿梭在碧绿的荷塘中,划船起歌,《采莲曲》应运而生。《采莲曲》是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在汉代时,就有《江南》这样优美的采莲诗。
到了唐代,王昌龄、李白、白居易三位大诗人,都写过《采莲曲》,雅趣非常,各有千秋,可称是唐诗中最有名的三首《采莲曲》,你来评判一下,谁写得最好呢?
王昌龄被贬龙标,某天,在荷池里,见当地的女子在荷花池采莲唱歌,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清新淡雅,意境优美,让人回味无穷!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就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荷叶和罗裙一色,让人眼花缭乱,芙蓉人面,一样娇俏可爱,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在池塘中,我们已经分不清哪是荷花,哪是采莲女,此时,听到歌声,才知道,有人过来了。
多么自然而灵动,明·钟惺《唐诗归》:从“乱”字、“看”字、“闻”字、“觉”字、耳、目、心三处参错说出情来,若直作衣服容貌相夸示,则失之远矣。
王昌龄的《采莲曲》,自然清新,如一幅清新的画作,读完之后,脑中就有了画面。
《采莲曲》
唐代: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李白笔下的采莲女明艳、活泼、大方,如清水芙蓉一般,淡雅天成,毫不做作,就如同李白的诗句一般。
李白写采莲女的美丽,没有直接着墨,还是用反衬的方法来写。美丽可人的采莲女只是悠闲的采着莲,却引得旁边一众男子下马驻足观看。
夏天的若耶溪畔,美丽的采莲女笑语吟吟地采着莲子。阳光照耀着采莲女的新妆,风吹起,吹起衣袖,空气中都飘荡着香味。
那岸上是谁家出来游乐的男子,三三两两,似隐非隐的在垂杨下。身边的紫骝马不断嘶叫,身旁的落花纷飞,见了此美景美人,怎能不叫人踟蹰,空令人感伤。
男子被采莲女吸引,久久不去,像极了《陌上桑》中的秦罗敷的那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李白在描写完采莲女采莲的美女情态之后,在最后却忧伤起来。他感慨时光易逝,壮志难酬,就像眼前的美景一样,容易流逝,不复再来。
这首诗写得绮丽但不艳情,可见李白的功底。
《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李白和王昌龄已经将采莲女的美丽风情写得那么可爱美好了,白居易还能怎么写呢?
据说,白居易在杭州时,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
查看更多与“同为名曲《采莲曲》,白居易、王昌龄、李白各有千秋”相关的文章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绝句组诗作品,在这组清新的诗作中,王昌龄为我们描述了江南采莲女子的美貌和活泼,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独特韵味。这组七言绝句只有两首,而后一首显然要比前一首传唱度更高,艺术成就更高,所以今天,我们便来重点分析一下“其二”。
当然,首先还是要简单看一下第一首作品的。第一首描写了江南女子的采莲活动,以水、舟、花、月等事物来衬托这些采莲女子的活动和美貌,给人极大的美感。诗曰:“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下面便让我们来重点赏析一下第二首。这一首,作者以写意的手法,将美丽的采莲少女“藏匿”于艳艳荷花丛中,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少女和荷花,本就是十分美丽的,将这两种极其美好的事物交织在,意境活泼优美,引人遐想,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这首诗诗歌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其艺术构思,更可谓是独具匠心,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吧!
采莲曲·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首二句,便以简单的笔触,十分巧妙的将少女和周围的荷叶、荷花交织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美丽而又和谐的统一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说采莲少女的罗裙就像周边的荷叶一样鲜绿,这个比喻可谓是生动有力,少女置身莲池之中,荷叶与罗裙一色,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既显得生动朴素,又充满了青春气息,给人以无限美感。
接着说道“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少女身在莲湖之中,红艳艳的荷花好像正是向着少女的脸庞开放一样。以荷花来比喻少女的脸庞,这并不是王昌龄的独创,但是此句妙在不单单只是比喻,而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种景象,结合上句更能展现:在一片绿叶红荷之中,采莲少女的罗裙融入田田荷叶之中,采莲少女的脸庞鲜艳如同刚刚盛开的莲花一般,远远看来,很难分辨出何者为人,何者为花。于是,少女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成为了荷花的精灵。
第三句说“乱入池中看不见”,这是承接上两句而来的,荷叶罗裙、芙蓉向面,自然和人本就很难分辨了,所以一不留神,采莲少女混入莲湖之中,便很难分辨出来了。这是“外人”很容易产生的一种寻觅感受,更妙的是最后一句接得十分巧妙。
正当望而不见的焦急时刻,“闻歌始觉有人来”,莲湖中曼妙的歌声响起,岸上观看之人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她还在莲湖之中!闻歌方才知有人,可谓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在王昌龄这样的描写之下,不仅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进行了统一,而且将采莲少女们的青春活力和欢乐气氛,全都展现了出来,给人“歌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
与“王昌龄最出名的绝句诗《采莲曲》赏析,在诗中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相关的文章
王昌龄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他的那些边塞诗,每一首那都是写得大气磅礴,读起来令人酣畅淋漓,非常的有韵味。那么作为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很多诗作,那都是写得极其的优美,也非常的抒情,并且还充满了哲理,这在唐朝众多的诗人中,也是非常的难得。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王昌龄也被称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家境贫寒,但是他认真读书,为得就是能够有朝一日可以出人头地,那么关于王昌龄认真读书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人也都听说过。应当说在唐朝的诗人中,王昌龄是极其不幸的一位,他尽管有才华,但是却一直没有被重视,而且最后还被人谋杀了,一代伟大的诗人,也就此烟消云散。
小编今天要介绍他一首非常抒情的诗,也就是他的《采莲曲》,这首诗可以说是非常的抒情,而且把采莲女描写的活灵活现,美丽动人;即使在这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再次读起来,也是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的采莲那一份纯真与美丽。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很多人也是同样的非常熟悉,这是因为我们的诗人写得无比优美,所以才流传的非常广泛,相信连小学生那都是能够全篇背诵下来。
王昌龄在这首诗中,以一个旁边者的来看待当时的采莲女,他在一开篇便写到了当时的一个采莲的场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那远处的池塘里的荷叶长得无比茂盛,那采莲的少女们穿着一身绿色的罗裙,融入到了那一片同样绿色的荷叶中,那些少女们仿佛就是那荷叶的化身;然而那少女们的笑脸映在那荷花中,与那荷花交相辉映,显得更为妩媚动人。
王昌龄仅仅是在这开篇的两句话中,便是把荷叶、荷花、少女,描写的非常的优美,读起来立马在脑海里营造出了一幅采莲女的画像来。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那群穿着绿色罗裙的少女们下到田里采荷花,那种意境立马的显现了出来。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那些少女们越走越远,走过了荷田的深处,再也看不见她们,只是她们听到了歌声在那荷田的上空飘荡,才知道有人前来了。这两句可以说是写得无比生动,把少女们的心思,描写的活灵活现,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可爱。
综观王昌龄的这首诗,可谓是诗中写景,然后再转入描写少女们的是如何下到荷田里采莲,写得非常的优美,也是非常的抒情,给人一种非常空旷,同时也充满了意境。读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少女们,她们是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最为重要的是, 在这首诗里,我们的诗人,并不如在他其它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那么忧伤,那么深沉,读起来非常的欢快,也非常的轻松。
与“分享王昌龄的一首《采莲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采莲少女的美好”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