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杜甫的千古名诗《登岳阳楼》,李白之前也有首诗作,各有特色

2020-07-21 杜甫的诗 杜甫的代表作 杜甫的名诗

如果说丝绸是唐代百姓的奢侈品,那么诗歌一定是他们的必需品。唐诗宋词,中国文化里最美的四个字,锦绣山河,烟青云色,全部被一支笔按进那诗意蓬勃的字里行间,任何不堪在它面前都将变得绚烂,任何尖锐在它面前都将变得柔软,而我们则只有徜徉其中,为自己假设上一份梦笔浴花的人生。

多少意气书生都陨落在历史长河之中,唯有李杜才是真猛者,于中流激浪,溅起的水花都是荣耀的颜色。李杜通常是并列而称的,也经常被拿来作比较,然而二者可以拿来比较的东西却不太多,因为他们几乎是完全相反的风格。不过,岳阳楼却为此提供了一次诗意的契机。

唐肃宗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李白在安史之乱中跟错了队伍,导致叛乱平息后被逮捕,幸而遇到大赦,捡回一条命的他决定即刻启程,纵游山水。途径江夏洞庭湖,李白登上著名风景名胜岳阳楼,顿时诗兴大发,写下名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此篇承接了诗仙一贯的洒脱浪漫,气势壮阔,大开大合,体现了他遇赦后的旷达情怀。全诗皆无直接描写岳阳楼之高,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陪衬、夸张、烘托等手法,以各种不同的望楼角度形容楼宇之高,为原本就名动天下的岳阳楼又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普通人登楼也能看到大雁和山月,但对于刚刚逃离鬼门关的李白来说,此刻他一扫内心的忧戚烦闷,眼睛所视也全是舒畅开怀的景色。

“引”、“衔”二字尤为精妙,这看似是实实在在的动作,其实却是李白幻想下的虚写,是李白为景物添加的主观感受,情趣盎然,动感十足,堪称一绝。同时,这也再次体现出了李白那浓烈的仙气。紧接着,李白直接上天了!在云间落榻,于天上饮酒,一阵雄风过,天宫的仙女便来为他舞蹈助兴。要不说这李白狂呢,狂得精彩,狂出个性,搁其他人倒是写不出这样人间无章的诗句!

李白之岳阳楼当然是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但杜甫曾步其之后登上岳阳楼,也写下一首诗,比较而言,高下立判。那是在公元767年,相隔八年之后,老病缠身的杜甫亦登楼望远,这是他神往已久的圣地,也是他的偶像李白曾经到过的地方。人生的坎坷,晚年的孤独,江楼的浩荡,一齐涌上心头,杜甫挥笔写下此篇。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细细品来,两首诗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其时,杜甫已经年迈老病,患肺病和痛风,左手偏瘫,右耳失聪,脑袋也不太灵光了,只能靠药维持生命。然而,杜甫对于诗歌的热爱却远不是这些痛苦所能阻止的!

这首诗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杜甫那高超的写作技巧,更在于即便到了如此田地,身体已经快要崩塌,他还是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去看待一切。诗的前四句是描写岳阳楼,磅礴大气,意境开阔,与李白之句不相上下;第三联是杜甫自况之语;第四联则是他牵挂大唐命运的真实映照。

后人评语:“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这首诗被誉为唐代五律第一。

两首诗,一首豪情万状,一首沉郁孤愤,一首写自己,小情小怀;一首喻家国,大是大非。对比之下,谁更胜一筹显而易见。


上一篇 : 如何评价秦始皇?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了解他
下一篇 : 杜甫晚年写下的名诗《泊岳阳城下》,消极失落的时候,不妨多读几遍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