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总结出“诗穷而后工”的规律,或许略显片面,但大多数著名诗人、词人,都符合这个规律,比如闻名天下的杜甫。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杜甫,早年过得比较幸福,不必为生计发愁,爷爷杜审言非常不简单,被誉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虽然官职不高,却足以让全家衣食无忧。
世人皆知诗仙李白放荡不起,其实杜甫年轻的时候,也追求无拘无束的快意人生,仗剑走天涯,在许多名山大川留下足迹,还曾追随偶像李白,到处寻仙问道。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杜甫的心态开始改变,毕竟他读的是儒家经典,从心底认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杜甫本想通过科举考试,实现入朝为官的理想,结果天不遂人愿,考了两次均名落孙山。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科举之路走不通,杜甫就把希望寄托在一些大臣身上,到处投递简历,拜谒过不少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举荐,然而人微言轻,没有人给他面子。
杜甫在长安城漂泊十年,连个九品官都没当上,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精神上备受打击,生活也窘迫不堪,他自己写道:“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因为没来得及逃走,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同时被俘的还有王维。杜甫比王维幸运,因官职太小直接被释放,简直开心到飞起。
后来,杜甫终于逃出长安,直奔凤翔而去,只因唐肃宗在那里。沿途看到百姓流离失所,杜甫悲痛不已,创作了代表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经过多日奔波,杜甫抵达凤翔,唐肃宗觉得他挺不容易,授他左拾遗。
左拾遗听起来很拉风,也是杜甫当过的最大的官,其实只是七八品官衔。杜甫一生做官的年数很短,后半生居无定所,从长安到凤翔,然后又到华州、成都、夔州、渝州、忠州等地,不是在搬家,就是准备搬家,不是他喜欢这种状态,而是现实所迫,杜甫没得选择。
艰苦的日子,激发出杜甫的创作灵感,大量诗歌在此期间完成,奠定诗圣的地位,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大历三年,五十七岁的杜甫思乡心切,从江陵出发,打算返回家乡,初冬之际漂泊到岳阳,在此停留一段时间。期间写下三首诗,其中一首为《泊岳阳城下》。
《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首联与颔联是对所看到景象的描写,浩瀚的江河之地绵延千里,城墙巍峨高大,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夜晚风浪涌起,而且飘起雪花,诗人在小舟上冻得瑟瑟发抖。另一首作品《登岳阳楼》里写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说明诗人杜甫年老多病,亲戚朋友都音信全无,孤独之感不言而喻。
颈联“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滞留在异乡,心怀报国之志,朝廷却不给机会。即便如此,杜甫依旧非常乐观,“气益增”三个字太精妙,表达出诗人的积极心态,面对困境不认命,与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异曲同工之妙。
尾联“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杜甫认为未来可期,同时也相信自己能行,像展翅高飞的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不得不说,杜甫有一颗大心脏,都如此艰难,仍然不放弃、不绝望,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满正能量,消极失落的时候,不妨多读几遍,定会有所启发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