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暮江吟古诗

发布时间:2020-06-29
1 暮江吟古诗原文及翻译
古诗原文及翻译
暮江吟古诗原文
暮江吟翻译

诗人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但不写则已,一写即是佳作,下面好工具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暮江吟》则是其中经典,全诗构思巧妙,将秋天黄昏的温柔和夜晚的清朗体现得淋漓尽致,快一起接着往下看吧!

暮江吟古诗原文

暮江吟

白居易 〔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1.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2.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3.可怜:可爱。

4.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5.真珠:即珍珠。

6.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赏析

俯仰之间,得一缕闲情;顾盼之中,见一番美景。

残阳斜照,映得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新月渐上,宛若一张小巧亮丽的弓;江草青青,缀满了晶莹碧绿的露珠。

“残阳”“水”“月”“露”四个意象,总括了暮江晚景的奇美。

一“铺”字,形象地写出夕阳与地平线已近平齐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真实地再现了江面一瞬间呈现的两种颜色变化,被历代诗家所称赞。

第三句以“可怜”作为诗眼,写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拜左拾遗,后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查看更多
2 白居易《暮江吟》古诗赏析,在一笑一吟中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暮江吟古诗
白居易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鉴赏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

查看更多
3 白居易的《暮江吟》古诗和《红楼梦》中林如海的死有什么关系?
暮江吟古诗
白居易

《红楼梦》故事里,林如海是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女婿,贾敏的丈夫,林黛玉的父亲。自从贾敏去世,林如海就让林黛玉住进了贾府,而听闻林如海病重,贾母便打发贾琏带林黛玉回苏州。

跟随贾琏去苏州的小厮,是昭儿。几天后,贾琏打发昭儿回贾府,带来一个消息:贾府的姑爷林如海没了,去世的时间是九月初三日,贾琏带着林黛玉扶灵苏州,年底才能回来。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笔下从来无一字安逸,“昭”字拆开来,有“刀”有“口”有“日”。昭儿是昭彰之意,实为“昭告天下”!

那么,九月初三究竟有何特殊呢?在白居易的《暮江吟》里,作者向读者详细描述了“九月初三夜”、“昨夜的月”,道是: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那么,问题来了:“瑟瑟”指的是什么颜色呢?“水中残阳”又是什么样的意象呢?珍珠一般的露水,弓箭一般的月亮,又有怎样的隐喻呢?

同样来自白居易的作品,一首《琵琶行》,其中有“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这句诗词中的“瑟瑟”,指秋风的声音,也可指代碧绿色的宝玉。

换句话说,“瑟瑟”二字,可以引申为碧绿色!碧绿色的宝玉,其实是传国玉玺!红色的半边江山,是南明;碧绿色的半边江山,是满清。

《红楼梦》故事里,宁国府袭爵的人是贾珍,贾珍是现任族长,便是明末清初的北方帝王康熙,“露似真珠”四个字,恰似宝琴的一句“今朝水国吟”。

既然有今朝,自然便有昨夜,有林黛玉给香菱的诗歌题材“昨夜的月”,有宝琴诗词中的一句“昨夜朱楼梦”。

昨夜的月,便是曾经的朱明——崇祯朝,《红楼梦》里的第一春,元春!贾元春是贾府的大姑娘,实际上,荣国府的正主是林黛玉,林黛玉才是贾府真正的大姑娘。

为何作者取名为“元春”?“春”是汉人属性!“元”字与荣国公贾源的“源”字遥相呼应!宁国府是“演”,是“化”,荣国府是“元”,是“源”,是过去式。

“露似真珠”四个字,是秦可卿口中的“水满则溢”,溢出来的水,是“清”;“月似弓”三个字,是秦可卿口中的“月满则亏”,亏进去的月,是苟延残喘的南明,是水中的一道残阳。

“月似弓”,写的是明朝末世,所以,贾元春的命运判词里,图中是一张弓。“弓”是战事,是流血事件,更是“残月”、“残阳”,是末世的朱明。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安排林如海于九月初三去世,那是因为,荣国府便是林家,宁国府其实是薛家,王家本是帝王家。

为何秦可卿去世的时间点与林如海去世的时间点重合了呢?秦可卿去世的时候,林如海也去世了,作者特意支开黛玉,字字血泪!

因为,秦氏一家,便是隐写秦朝以来的汉人基业!秦可卿去世,林如海去世,意味着崇祯朝结束,南北对立,恰似白居易的一首《暮江吟》!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