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不是文盲,都应该读过一点白居易的诗歌,因为白居是唐代和李白、杜甫齐名的伟大诗人。而且他的诗歌走的是下里巴人路线,浅显易懂,他的诗连当时的老太太都能听懂。
白居易是个高产诗人,所作诗歌三千八百多首。其中写春天的诗歌非常多,少说也有几十上百首,名句也很多,比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其中多数诗句都描写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衬托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当然,白居现实主义代表作还是《琵琶行》,这是他被贬九江当司马时的倾情之作,相信这首长诗大多数人都了解。而在九江期间,白居易还有写春天的《浔阳春三首》,和他其他写春天的名作风格有所不同,这三首诗写得颇为伤感。
第一首:浔阳春三首·春生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这首诗应该写于初到浔阳之时,诗中虽然用和风、啼鸟、草色、花房、树木等意象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但实际上运用是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含蓄地抒发了诗人作为“天涯沦落人”贬谪江州的感伤。
第二首:浔阳春三首·春来
春来触地故乡情,忽见风光忆两京。
金谷踏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
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
独有不眠不醉客,经春冷坐古湓城。
这首诗大概写于白居易来浔阳一段时间之后。春天来了,诗人回忆起了自己的故乡,忆起了在“两京”的那些往事,而现在,诗人贬谪在这古湓城(当时江州的属地),孤单寂寞的他乡之客,在寒意未退的春天里,无法入眠,只能独自冷坐。这里诗人用了一系列的对比,突出了自己独处浔阳的孤独、寂寞、冷清。
第三首:浔阳春三首·春去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这三诗大概写于诗人在浔阳的第二年的春末。迁客(即被贬之人)来泽畔(即鄱阳湖畔的九江)已经两年了,头发已白,而身上的官服(青衫)未变,岁月像流水,无法阻挡年龄的老去,在这四十六岁的三月尽头,诗人遗憾地送春归去。
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因为写讽喻诗,得罪了权贵,被贬到九江郡(即江洲、浔阳),做了三年的司马(穿青衫的小官),也就在这里,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
而这《浔阳春三首》,在描写春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被贬谪的孤独、无奈、冷清、落寞、伤感,是诗人心情的真实写照。这三首诗虽然含蓄蕴籍,却又浅显易懂,愁而不伤,很能体现白居易的人生态度,那就是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