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众多,除了最耀眼的两颗星李白和杜甫外,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诗人、比如王维、白居易、李贺、王勃等等,而今天小编我要说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长相思。
《长相思》为乐府旧题,南朝萧统、陈后主、徐陵、陆琼、江总等均有诗作,多抒写离别相思之情。此调由三、七、五句式组成,每句用韵,且前后段各有一叠韵,音节响亮,表情由热烈而渐趋和婉。此调自白居易之后皆沿其体。诸家所作均三十六字,句式亦同,但字声平仄略有变化。冯延巳词与白居易两首——“汴水流”“深画眉”字声平仄相同。欧阳修两词最能体现此调特点,如其一: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枝难似伊。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历朝历代,有很多诗人使用《长相思》这个词牌名来写词。在所有写《长相思》的词人中,小编觉得最好的是白居易所写的。
《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世间最难解答的题就是男女相爱,最难消受的福就是男女的相互爱慕,月色下一个女子登上高楼,依靠在窗前,看着远方想着心中的情郎,甜蜜回忆之后是苦涩的相思和哀愁,既有深深的想念青丝,又有相见见不到的忧伤哀怨,愁思如滔滔江水一样绵绵不绝,你这样一个男人,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平添几多愁呀,只有等到情郎回来的时候才肯罢休和停止,内心思念可见一斑。
相思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情感之一,也是众多诗人词人写作的题材。而白居易这首长相思,据说相思的对象是他的侍女樊素。白居易年老病缠身,为了不耽误樊素,就让樊素离开自己。这首诗便是樊素离开白居易后所作的相思诗,有人说可见白居易对樊素的钟爱。
樊素是杭州人,因此上阕写樊素回去的必经之路。汴水、泗水写出了樊素回去的必经之路,同时也写出了樊素和汴水、泗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永远离开了诗人,再也见不到了。瓜州古渡头是樊素回乡的必经之路,诗人因为思念,因为生愁,所以想到吴山,自然也是带愁的吴山。
上阕写景,以水流来形容愁绪之多。汴水、泗水汇入长江,两条河里的水静静流淌,最后流到瓜州古渡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安石在瓜州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希望和欣喜;而诗人看到的是愁情别绪,是一个女子对情郎的相思,夜色中看到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仿佛像是一个个愁绪,点点散落,立意巧妙,以山作愁,连绵山峰比喻绵绵不尽的愁苦,构思奇妙,比喻生动贴切。
吴山,这个可是杭州的名山,宋金之际,金国皇帝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南侵,准备一举踏平孱弱的南宋小朝廷,让半壁江山的赵宋一举成擒,意气风发的完颜亮曾写下“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架势和样子做的真是到位,可惜天不遂人愿,结果书生虞允文渡江抗金,大破之,完颜亮也落个身死族灭。
下阕写景转到抒情,“思”“恨”和两个“悠悠”,可见诗人的思念之深,同时也反应出诗人等待之久,才会因“思”生“恨”。而想要这个“恨”消除,必须是樊素回来才行,所以词中才说“恨到归时方始休”,这一系列都是诗人的心理活动,也是诗人对思念之痛的高度概括。最后一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樊素回来后,诗人和他可以一起双双倚楼望月;还有一种解释说明诗人思念樊素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两种解释中,小编觉得第二种比较合理。正因为月明之夜,诗人思念难以睡下,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诗兴大发,而此情此景,也正好是怀人念远的最好时刻,因此写下这首词。最后一句极富意境,有深化人物形象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当然,这首词写诗人思念远在他乡的樊素只是一种说法。白居易这首词,没有写明思念的具体人物。因为樊素离开后,诗人写过很多诗来怀念樊素,因此后人推断这首词也是思念樊素的,给这首词增加思念的传奇色彩。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诗人写一个怨妇,思念他乡的丈夫。
无论这首词写诗人自己还是写思念丈夫的怨妇,总之,词的总体意境不变,变得只是人物而已,因此这个可以忽略。
这首词体现了诗人纯熟的写作技巧。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衬托和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怨恨情绪。明亮的月光、长长的流水和点点的远山,与诗人或者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非常和谐的统一在一起。而且频繁使用叠字叠韵,在配上民歌风味,很自然的形成一种行云流水之致,让人觉得十分贴切。
这首诗以离别之苦为起笔,通过对河水流淌寓意愁苦和哀愁,写景刻画真实,画面逼真,寄情于景,语言和情感序列逐渐升温,起伏有致,而思念的哀怨忧愁和不能相见的愁苦通过悠悠达到一个高潮,增强了情感的说服力,最后点出场景,月明人倚楼,即使一个场景的交代,也可以看作全文的收尾,言简意赅,画面的场景真实妥帖,情感共融,是写闺怨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首词虽然只有36个字,字虽少,但思念之深,意境之美,所以小编认为这是长相思这词牌名中最好的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