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白居易一首最有名的诗《琴茶》,表达了诗人什么观点?白居易的人生态度

2020-07-21 白居易的古诗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最有名的诗

相比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仕途之路要平坦很多,而且他的寿命在这三个人当中也是最长的,官职在三个人当中也是最高的,做官的时间也是三个人当中最长的。但这样的人生经历,白居易也并非一路顺风顺水,在他晚年的时候也曾经经历过被贬。

虽然经历被贬,但是那颗炙热的的爱国忠君之心,促使他渴望他能够再一次的成长起来,能够渴望再一次的回到京城。再一次的渴望能够在仕途中都做出一些事情,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一首唐诗写于他老年被贬之时,其中表达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但是在诗词的背后,他也表达出了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感慨渴望再次回到京城,渴望能够继续在仕途当中有所精进,可惜的是一语成谶,他再也没有能够回到让他魂牵梦绕的京城。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白居易豁达乐观、恬谈知足,他最终活到了75岁。他一生都推崇儒释道的思想,还经常告诫别人,“名者公器,不可多取。”正因为他善于取舍、愿意放下,才能淡泊宁静、人生怡然。

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诗人性格刚毅,敢于直言,一生中却经常遭人排挤。首联就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兀兀,指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陶陶,形容和悦貌,诗经中有“君子陶陶” 。

诗人用这两句简单地概括自己的一生,其实也是很多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的真实写照。因为自清自傲,所以孤独高标;由于恬淡淡泊,也自得其乐。诗人旷达洒脱,与朝堂风气相悖,故屡受排挤;也因为天性开朗,才能延年益寿。

颔联描写退休后的清闲自在,“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退隐之后,诗人再也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也不必再为博取功名而遭读书之累,从此逍遥自在,惬意至极。

于是诗人爱上了喝茶,喝茶是一种雅趣,仿佛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可以从中悟出自然赋予的智慧。茶在沉浮中逐步归于平淡,人在辗转中也日渐宁静。浮生如茶,在百转千回中显出知味的生活。

三联起句写琴,“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诗人当然没有指望成仙,但饮茶听曲可以怡情养性,心神平静。诗人以“渌水、蒙山”为例,表达其超然物外的心态。

白居易自幼便有远大抱负,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人到中年时就早已阅尽世事。忧烦苦闷时,经常提笔写信给知己元稹和刘禹锡,洋洋洒酒地抒发自己在求学、创作和处世等方面的观念。

如今人到暮年,很多知己和朋友都已离他先去,虽然内心觉得孤独,但依然不忘本心。“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尾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概括了其报国无路、盼望才尽其用、以及壮志难酬的复杂心绪。

白居易曾这样写道,“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人生充满了不如意,如果每天都因为这些烦恼和不快而怏怏不乐,不仅心情糟糕、精神萎靡,而且将一事无成、心力交瘁。

唯有像白居易那样,“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才能陶陶任性一生。


上一篇 : 阿房宫确实是项羽烧的吗?其实我们都冤枉这位霸主了
下一篇 : 阿房宫是项羽烧的吗?背后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