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贺知章大家都不陌生,贺知章年少成名,一生在外做官,晚年因为生病才回到家乡,所以在贺知章的作品中大家熟知的就是思乡诗,贺知章的诗句有哪些?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贺知章比较出名的诗句和大家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贺知章的生平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
贺知章的诗句有哪些
1、《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回乡偶书·其二》——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4、《采莲曲》——唐代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译文: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5、《题袁氏别业 》——唐代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译文: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贺知章的雅号
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醉八仙”.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 贺知章画像
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 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看完本篇介绍,大家知道贺知章的诗句有哪些了吗?你会背诵几首?
查看更多大唐是一个盛世,也是诗歌的天下,涌现出了一批批诗词好手,那个时候的大诗人宛然就是现在的大明星,有过之而无不及,像诗仙李太白,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等等,都是风光无二的大明星。下面就来盘点一下诗狂贺知章的经典诗歌!
一、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唐:贺知章
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余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四、题袁氏别业
唐: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五、太和
唐:贺知章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六、晓发
唐:贺知章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七、答朝士
唐:贺知章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八、望人家桃李花
唐:贺知章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
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
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岁不凋落,
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九、董孝子黯复仇
唐: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十、肃和
唐:贺知章
黄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十一、送人之军
唐: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十二、相和歌辞·采莲曲
唐: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与“贺知章著名的诗歌十二首,你学过几首?”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的贺知章,是一位创作颇多,性格旷达的学者。可是也许是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太深入人心了,贺知章给我们的印象,总是一副留着山羊胡老头的形象。
可是这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还有一颗童心,动不动便写一些欢快,戏谑的诗。
例如这一首《题袁氏别业 》:
唐代: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贺知章就像一个顽童,在这首诗里写到:主人和我不认识,我还是来赏玩,因为这里的树林和泉水太美了。坐在这里,不要顾虑买不起酒,我的行囊里沉甸甸的,都是钱哟!
贺知章的这首诗,清新自然,散淡风格,不拘形象,形象刻画了一种潇洒,旷达的人生观。
贺知章就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虽然白胡子一大把了,可是依然有一颗欢快雀跃的心,虽然周围的人,对官至秘书监,太常博士的贺知章恭恭敬敬,觉得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诗人,丞相。但是贺知章没有觉得自己老,一次次在诗里挑战我们的神经。
比如贺知章有一首只有两句的诗: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这首只有两句的诗,以落花比喻人生,就像喝醉了酒走路,崎岖不平。
贺知章还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传神,用春风剪刀做比喻,把春天的柳枝描绘得细腻漂亮,即使冬季读了这首诗,也好像见到了那碧绿细嫩,剪裁得体的柳叶。
贺知章有个号为四明狂客,历史上说他旷达不羁,好饮酒,豪放洒脱,杜甫,李白都与他相知甚厚,贺知章见了李白的诗,不吝词汇,称之为"谪仙人也",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起首第一句便写了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写的是贺知章饮酒后,眼睛花了,看不见了,骑着马就像坐小船,恍恍惚惚,一不留神便掉到了水里。
可以看出,贺知章虽然老了,但是幽默风趣,杜甫这样厚道的人,都乐意和贺知章开玩笑,说明贺知章生活中,肯定是一位经常逗人开怀大笑的老人家,他喜欢饮酒,喜欢走到哪,便赋诗一首。
而且贺知章还经常变幻身份,"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自己置身于儿童的身份,幻想儿童会这样问自己,你从哪里来。
这首《题袁氏别业》,也是如此。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又把自己置身于旁观人的角度,认为人家会怀疑自己没有钱买酒,于是他乐淘淘地为旁人解释,我不缺钱,口袋里有的是钱。
不由得想起《射雕》中的老顽童,他练习左右互搏,还经常变幻身份,自己欺骗自己,和想象中的敌人作战。
贺知章虽然有一个中规中矩的名字,有体面的工作,却是诗人中的老顽童,他的谑趣,乐观,童心让我们后世人喜欢敬仰。
而他也因为乐观的性格,八十六岁告老还乡不久后,便平静地去世。乐观的人,总是有福之人。
与“贺知章著名的一首诗《题袁氏别业 》,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顽童”相关的文章
唐代诗人贺知章是醉中八仙之一,而且是其中最年老的。同时也正是因为他对李白的偏爱,才促使李白在长安城能够有一个相当的后台。要知道正是因为这个诗人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之后,才给了李白谪仙人的称号,并且沿用至今。
贺知章这个文学家曾经担任高官,在文学史上的成就谈不上太大。今天我们脍炙人口的作品大概只有两首,一首是《咏柳》,另外一首就是《回家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古诗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虽然对于其中的一个字的读音到今天还存在一些的争议,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首古诗的喜爱。“衰”读音[shuāi] 的也有,读[cuī]的也有,但无论是哪一个读音,其中所代表的汉语意义差别不大。
这首古诗最精彩的诗句还在于最后两句,本来诗人是这落叶归根,但是现在却被这里的孩子们当作一个外来人来看待。这就形成了非常富有张力的夸张效果,也使得这样一首古诗有充足的韵味。
其实在一组组诗中另外还有一首诗歌,和这首古诗同样的脍炙人口,只是流传度差了一些。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首古诗就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二》,诗歌的一开篇就写自己离开家要很多年了,回家以后才发现家乡的人和事都已经有了太大的变化,所谓“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毕竟贺知章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外出当官,一直到80岁高龄才回到故乡。中间过去了这么几十年,半个多世纪的光阴,确实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是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当中,后两句更有意义。人和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门前的那一池塘的水,却还是原来的模样。所谓“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相比第一首古诗当中夸张的对比效果,这首古诗的对比效果其实更加的明显。把个人几十年的经历、几十年的光阴,同大自然永恒的时空加以对比,其中更加凸显出人本身的弱小,更加凸显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一首古诗当中还带有些许的豁达和调侃,但第二首古诗当中就已经有了相当的感伤。但这两首古诗无论哪一首其中都有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朴实无华毫无雕琢,却有独特的诗歌意境,流传至今。
与“贺知章最著名的古诗《回家偶书》,很多人知道其一,其实贺知章还写了一首”相关的文章
地域黑似乎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事,但确确实实是件伤人的事,这一点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古代的地域黑和如今不太一样,基本上是以南北互黑为主,这一点从东晋开始就有了。北方尚武,南方尚文,再加上饮食等日常文化的不同,没少过过招。
本期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唐代的一次地域黑,牵涉到唐代两位著名诗人,一位是大诗人贺知章, 一位是大诗人顾况。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人,也就是如今的杭州萧山,是位南方人。当年朝中北方官员对于像他这样的南方文官是极为看不起的,甚至嘲笑他的南方口语。这还了得!要知道贺知章晚年的“四明狂客”之称可不是浪得虚名,于是一气之下便写下了首诗怒怼对方,诗中是冷嘲热讽,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答朝士》
唐.贺知章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全诗写的是通俗易懂而又极具攻击性。一、二句的意思是长安的贵族们,平日里用精美的银盘盛着我们南方的特产蛤蜊,用镜湖的莼菜炖着蛤蜊。这两句是摆事实,事实就是我们南方的美味成了你们最爱的食物。
三、四两句是摆完事实后讲道理,你们和我们一样觉得这是美味,为什么这个时候不挑剔说它们是南方之物呢?诗人寥寥几句,截取了一个餐桌上的小细节,让当时嘲笑他的北方人无话可说。
无独有偶,几十年后另一位唐代大诗人顾况也受到了北方官员的嘲讽,顾况是海盐人,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海宁。他想起贺知章老前辈的诗来,于是便写了首《和知章诗》。从诗的题目来看,是用诗声援前辈,也是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只是他的诗写的是更加嚣张和巧妙。
《和知章诗》
唐.顾况
钑镂银盘盛炒虾,镜湖莼菜乱如麻。
汉儿女嫁吴儿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这首诗的前两句与这贺老的前两句基本差不多,只是将“蛤蜊”改成了“炒虾”,将“乱如丝”改成了“乱如麻”。重点在后两句,这两句可谓相当辛辣了,意思是:你们北方的女子经常嫁给我们南方的汉子,那汉女生下的儿子算是你们北方人,我们南方吴地就是北方汉子的爹了。
看上去是颇有点儿段子手的意味的,但是人家能说得有理有据,还能举出详细例子来,也是让人不得不服气呀。果然在地域黑这件事上,古人和今人都一样是暴脾气,只是古人写诗,如果不少人则是直接撒泼了。这两首诗一个是冷嘲热讽,一个是嚣张得不行,大家隔着屏幕感受到那股怒气吗?
与“贺知章一首著名的嘲讽诗《答朝士》,十多年后又一位诗人因地域黑,写下一篇名诗”相关的文章
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又带火了一位唐代诗人——贺知章,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何监。一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也再次勾起了我们背诗的回忆。
不过,电视剧中的何监看起来有些暮气沉沉,性格也似乎颇瞻前顾后,与历史上真实的贺知章就判若云泥了。
贺知章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科举状元,诗文俱佳,还精擅书法,其性格也是豪放旷达,风流潇洒,自称“四明狂客”。因其诗作多狂放,因而也被人称为“诗狂”。
最为出名的是,贺知章好酒如命,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人谓之"醉八仙"。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这样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四明狂客”、“诗狂”、“醉八仙”,还有与李白等人合称的“仙宗十友”,这种种名头别称,足以见得贺知章生前是多么的豪放旷达、潇洒不羁!
可惜的是,贺知章生前作诗无数,却大多散佚在历史长河中。仅存的诗篇只有19首,而为人所熟知的也仅仅是其《咏柳》、《回乡偶书》两首。
今天小编向大家介绍一首贺知章的冷门之作——《题袁氏别业》:
题袁氏别业
唐·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别业”,即别墅、别院,是在家宅外另建的园林游息处所。这首诗是贺知章在一位袁姓人家的别院外欣赏园林风景时所作。
开头前两句“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交代了自己只是偶然来此,与别院主人本不相识,同时又侧面写出了别院园林风景之美,连诗人都“偶坐为林泉”了!
看上了园林风景,诗人便按捺不住要与主人“相识”一番了,结交好友自然是有酒才有氛围。按礼既是客人,主人招待之物便是客随主便。但贺知章却豪放不羁,居然主动要求主人“沽酒”。而且还让主人不要为买酒发愁,咱“囊中自有钱”!不差钱儿,口袋里有的是钱,尽管沽酒喝个痛快!
前两句尚且有些含蓄,后两句就狂放无比了,还有些调侃诙谐。短短20个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好交友、好饮酒和旷达狂放的性格。尤其是结尾一句的疏财之举,更是堪称史上最土豪的一首诗。就仿佛现代小品中的那句台词:“不差钱儿”,读来还有一种暴富的喜感!
从这首小诗中,便足见贺知章为人如何了,毕竟是曾为李白而金龟换酒,贺知章的轻钱财、好饮酒交友真个令人为之折服。
与“一首贺知章的诗《题袁氏别业》赏析,贺知章为人如何?”相关的文章
游子思乡为主题的诗词太多太多,最精彩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那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让几多游子泪奔,还有王湾一首《次北固山下》,小船停泊在山下,看远飞的大雁,心生所感,写了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又让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心生几多感怀与忧伤。歌手费翔唱过一首《归来吧》在九十年代风靡一时,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写下了一首《乡愁》又让海峡两岸有家难回的游子们心酸落泪。
贺知章直到86岁,突然想家,就向皇帝递交了辞呈,要说,86岁,也确实应该退休了。贺老先生的情感来得突然,是那种潜藏后突然涌出来的那种,是潜意识,”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这不知是什么梗,有些神秘主义。回乡后,他闲坐门里,担风揽月,静下来的时候,对人世进行了总结,写了两首《回乡偶书》,也称《回乡偶卷》。直戳游子的泪点,那不经意的叙说,读来却是满纸辛酸。其一诗曰: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老家在浙江萧山,少小离家在外,去外地游宦。这一去几十年,但故乡总是在梦里打召唤,一少一老的对比写尽人世沧桑,这里省去的是时间与空间,人生枯瘪如此。老朽之躯形成的思念在那浮浮冉冉的家乡的云头上,看不清,看不明,一切是月朦胧,人也朦胧。乡音不改,这是记忆,也是印记,那吴侬语体,那小桥流水似的声音,尚在!鬓发却早已皤然。这也是对比,是岁月的无情,是人世的无常,是生命的偶然与必然的交错。注定了的,成为记忆,偶然的,成为人生。
远望乡里,炊烟密处,杨柳依依春透,儿童在戏蝶,在游戏,在玩笑。贺先生哪里识得这些孩童,只看那一个个小巧可爱的脸蛋,听那声细如蚊的喊叫,还有那动作起来如飞的姿势,这些只有感伤。是来自于诗人与儿童的对比。这感觉只有诗人心里体会得到。看他们满脸的笑意,来迎接曾经的乡里人。这滋味总是像吃了辣子的感觉。是一阵悲凉袭入心头的样子吧。
另一首写道: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回乡后不久所作这两首明白如话的诗作,因其脍炙人口,而流传千古。这人生易老天难老,世事沧桑在眼前的不破的真理,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与“贺知章两首著名的诗《回乡偶书》赏析,这人生易老天难老,眼前的不破的真理”相关的文章
说道古代诗人、说道狂,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李白,或许是李白的名声太过于响亮,竟以至于贺知章的狂却时常被人们忘却。但是要知道,他毕竟是被称之为"四明狂客"的,虽没有李白那般有个性,但是在唐朝时期,却绝对是一位数一数二的厉害角色。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而且不同与其他文人的落魄,他一路青云直上顺风顺水地做到了三品大员,而且活到了86岁的高龄,实属不凡!
作为在在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状元郎,他是少年得志的典范,尤其是他的诗文水平,更是令人折服!在对酒的喜爱上,他与李白也是有的一拼,是出了名的酒仙,杜甫在他那首《饮中八仙歌》的开头第一首说的便是他。虽说他存留于世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却首首皆为经典,最擅长绝句,诗文风格清丽优雅,朴实而又充满意境。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虽然诗文只有短短4句,但是却美得令人沉醉。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看到这个诗名,想必朋友们都会觉得有些熟悉,毕竟这是一个被无数诗人都写过的题材,可是若是论诗文质量来看,大多却都有一些俗意,就算是如李白,白居易等人,在这一类题材上的作品显得也有一些平淡,远不如他这首诗有趣。这是他晚年回故乡后所写的一首诗,虽然这首诗并没有运用什么高超的写作技法,但是却文笔细腻,让人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高雅的意境,实为难得。
纵观贺知章的一生,实在是让人感到无比羡慕,青壮年间当过朝廷大员,就算晚年回到故乡,还是皇帝亲自送他上路,并将家乡镜湖一带的土地赐予他,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之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那种高尚的品德以及出色的才华,这都是令人感到叹服的地方,也是他身上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这首诗的第1句与第2句是在写景,他用自己朴实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极美的画卷。放眼望去,会稽山已经被大雾所笼罩,可是这雾气很快却又消散,山上的树木也是清晰可见。这个时间树木还是十分青翠的,而镜湖里的水即便是没有风,也会荡漾起阵阵涟漪,似乎能撩动人的心一样。
这第三句与第四句依旧是在描写眼前景物,但是却更加深刻,也更加唯美。不要说春天就快结束了,花儿也快要凋谢,但是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还是能从中感到春天的意境,在那镜湖之中就有人在采莲。
其实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不难发现他的写作手法真的非常常见,可是无论是言辞还是用字却皆是精准细腻。不得不说,这正是贺知章的魅力所在,就算他描写的只是一些普通的景物,可是在他的笔下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充满着诗情画意,就算是只有几笔,却是让人忍不住一度再读!这样的作品,真的是不容错过。
与“贺知章的一首诗《采莲曲》赏析,只有那么几笔,却是让人忍不住一度再读”相关的文章
自古以来,春天一直为大多数人所喜爱,表达对春的赞美之情的诗词也数不胜数。比如说白乐天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又比如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再比如说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无一不是赞美春的名句。其实我最喜欢的赞美春的诗还是贺知章的《咏柳》了,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这首诗吧?
关于贺知章这个人物的身份,大家知道的更多的应该是诗人的身份吧,其实呢,他还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是季真,晚年自号为四明狂客,为人旷达不羁,有着"清谈风流"的称誉。他和张若虚、张旭、包融这三人一起被称为"吴中四士"。他少年时期就以诗文闻名,他的诗文主要以绝句为主,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就是《咏柳》和《回乡偶书》。本文主要叙述的就是他的这首《咏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的就是柳树,还是早春二月的杨柳。首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早春的杨柳比作一位用绿色玉石装饰、婀娜多姿、美丽动人、亭亭玉立的美女。描写杨柳的颜色时使用了“碧玉”这个词,不知道大家会不会由此联想到“小家碧玉”这个成语呢?
其实这个成语出自南朝萧绎《采莲赋》中的“碧玉小家女”,一个小户人家出身的美丽女子。也就是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一词运用了一个隐藏的典故,就很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跟古代那个美丽质朴的少女联系在了一起,而且那个女子还是身穿一身嫩绿色的衣裙,看起来楚楚动人,而又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垂下来的嫩绿色柳条,由上一句的“碧玉”美人,自然而然就把这垂下的柳条比作了美人丝织裙服上的飘带。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产丝大国,中国的丝绸闻名世界,中国由此也有了“丝绸之国”的称号,而丝绸一向以端庄、华美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诗人由“绿丝绦”联想到了“谁裁出”,这如丝绦般飘逸的柳条似的柳叶儿到底是谁剪裁出来的呢?赞美了这巧夺天工的如眉的柳叶。抛出了疑问“不知细叶谁裁出”,又自答了“二月春风似剪刀”,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手法回答了这如眉的柳叶是二月的春姑娘用她那纤纤玉手裁剪出来的。不止是裁出了这如眉的柳叶,更是裁剪出了一个春回大地的花红柳绿的世界。
用剪刀来比喻无形的“春风”,而被这无形的“春风”裁剪出来的却是有形的“细叶”,可见这比喻精巧新颖而又别致,充满了生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春风孕育万物的姿态,烘托出了无限的美感。
总而言之,贺知章这首诗的构思可谓是独具匠心。先写了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了柳条,最后写了柳叶。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比喻也运用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清新悦目的感觉。
单说这首诗的新奇构思,在盛唐也是仅有的,它开了中晚唐及宋人绝句的先河,宋代梅尧臣的“春风骋巧如剪刀,...
查看更多与“贺知章一首最著名的诗《咏柳》赏析,它开了中晚唐及宋人绝句的先河”相关的文章
唐朝的李白和杜甫,是诗歌史上的两个巅峰。他们一个浪漫,一个现实,形成互相对峙,被后人所景仰。然而,就是这样两个大名鼎鼎的诗人,他们都非常佩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贺知章。
我们还记得杜甫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做《饮中八仙歌》,诗歌一开始就是说的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把贺知章和李白相提并论,说他们都是有名的“酒仙”。
更为厉害的是,贺知章喝醉了酒,骑在马背上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醉眼昏花中掉到井里去了,他还在里头睡着了。一般醉酒的人经冷水一浇就会惊醒,而他躺在水井里还在打呼噜。
贺知章这个人非常豪爽,他在长安做官,一次碰到了四处干谒的李白,他反而还请李白喝酒,酒钱不够,他当场就解下佩戴的金龟换酒,这可是皇上赏赐的饰品。
贺知章读到李白的《蜀道难》,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褒奖之情,夸李白为“谪仙人”。后来并和玉真公主一道推荐李白,最后李白终于做了唐玄宗的翰林待诏。
我们应该都知道贺知章的诗写得很好,对他的《咏柳》一定很熟悉,它被选入语文教科书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年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时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唐玄宗时官至秘书监和太子宾客,终年八十六岁。
他在去世前得了一场大病,于是告老还乡,请求回乡当道士。唐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写诗相赠,皇太子即后来的唐肃宗还亲自为他送行。
贺知章离开家乡近六十年,这次回到故乡越州,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变化太大了,所见都不认识,儿童们对他更是感到很陌生。贺知章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虽然此时诗人已经有八十六岁高龄,不久前又得过一场大病,但诗人的思路还很清晰。一个人从出生懂事起,就在求取功名,但是一旦功成名就,在外地为官,宦海浮沉,到老了返回故里,一片陌生,又作何感想。
诗中第一句看起来是简单的七个字,但是它包含了人的一生,这其中的风雨阳光、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在异乡打拼并不容易,有多少次从跌倒里爬起来,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当初满怀希望地出门,才给自己以信心和勇气。
大诗人李白出门时也说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再豪迈的人,也经不住岁月蹭蹬。最终又有多少人能够衣锦还乡,平安地回到自己的故里。
现在贺知章回到了老家,虽然方言没有改,但是鬓毛都稀疏斑白了。为什么唐玄宗答应贺知章告老还乡的请求,皇太子还要给他送行,就是中国人普遍有一个落叶归根的情结。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履历表上有这么一个栏目,那就是原籍。不管你这一生走到哪里,家乡已在血脉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伸上了天空,它始终不会忘记还有一个提供养分的根。
诗中最后两句来了一个大反转,贺知章本来是家乡的主人,他出门时这些人还没有出生。现在他鬓毛稀疏,头发花白,这些人反而把他当作客人,问他“从何处来”,这让贺知章作何感想,个中滋味真...
查看更多与“贺知章最经典的诗《回乡偶书》,离乡近六十年,已是物是人非”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