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送元二使安西

发布时间:2024-02-23
1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1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内容,《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反思。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本课是第20课的第二首送别诗。由于学生在第一首送别诗时已经学会按照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本课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古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研讨文教学更衣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我确立以读为本,利用层层推进诵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以情为切入点,通过触景生离情,寄情酒更浓,唱诗情难舍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离愁别绪。实现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讲究飞白,本课,我利用悠扬的音乐,精美的图片,创设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如前两行锦绣春色的想象,把14个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个个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入乎其内,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读展现自己的所得。以柳带离别,利用读演的方式,体会老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意。当他们一唱三叹地吟唱着这首诗时,也埋下了对中国优秀文化赏析的种子。

本课学生表现极为出色,课堂因他们而精彩,当场生成的读悟演评让我耳目一新,反而显得老师的语言是那样的匮乏无力。上过这课,真正感觉到孩子的力量,也更有了必须进步的危机意识。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以质疑、释疑为学习故事的主要方法,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能力。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教学流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那些问题?

(帮助学生理清送的是谁,谁在送,“使”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使”的意思。)

3、解释诗题:王维送自己的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4、对于王维,你了解多少?

出示课件: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主要作品是山水诗,人们称赞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感知,朗诵诗歌。

1、出示古诗: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同时理解难字字义:

朝:早晨。

舍:客舍:客店;另外一个音shě,舍得。

更尽:再饮完。

浥:湿润。

3、齐读古诗。

4、配乐范读。...

查看更多
2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尘,

旅馆旁的柳枝在雨中更加青嫩可人。

劝我的好友再喝一杯美酒,

因为您西出阳关后便没有知心朋友。

送元二使安西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这首诗从一场深情的离别折射出人们远别时的那种真挚感情。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氛围。这是在初春一个细雨纷纷的清晨,天气带着凉意,雨中的旅馆和青翠的杨柳,使诗人和即将离别的朋友感到异常亲切,又隐隐产生一种离别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愫。后两句是一个整体,朋友即将去塞外荒漠,要体会独行跋涉的艰辛,因此,诗人在朋友临行时一再劝酒,饱含了一种深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愿。

查看更多
3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实用十二篇)
送元二安西课件
送元二课件

编辑用心编写这篇“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堪称是激励人心的文章之一,请注意这只是我的意见仅供参考。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学科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篇1】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

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

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4、路程,体会离情:

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4、酒: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篇2】

教学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教学目标: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包含《阳关三叠》、地图、阳关以西视频的课件。

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

结合学生即将毕业这一现实,触动学生情感,在淡淡的离别愁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解诗题、知作者。

导入新课后,让孩子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并介绍自己对作者的了...

查看更多
4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收藏六篇
送元二安西教案
送元二教案

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制作教案和课件资料,因此他们必须非常认真地完成这项工作。教案编写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关于"《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的相关内容,供您参考。请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20《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唱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2)客舍

(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送元二使安西》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体会路途的艰辛

读了这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想想在...

查看更多
5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送元二安西课件
送元二课件

本文将对“送元二使安西课件”进行深入分析并解读其内涵,感谢读者的支持和鼓励,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分享,让更多人受益。好的教案和课件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编写时不能马虎草率。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2.了解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师提示: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课件、酒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说说你和知心朋友是什么感觉?(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生:很快乐)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生:依依不舍,不愿意离开)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3.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了解诗人

1、谁能向我们简单介绍诗人王维?(课件出示2)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绘画大师。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独到的造诣。代表作:《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相思》《...

查看更多
6 王维最经典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出彩的地方在哪里?
王维最有名的诗
王维的古诗
王维的诗

在一个烟雨朦胧的清晨,一处客舍中两人对坐饮酒,喝得微醺的两人都在诉说着分别的不舍之情。然,最终还是得分别,诗人王维劝元二再喝一杯酒,感叹道:“你往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能遇见故人了!”诗人王维在这样一个忧伤的情绪之下,作出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他是“诗佛”。苏轼对他是这样评价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还把他与吴道子作比较:“吴生(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像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那么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出彩的地方在哪里?

“柳”字清新脱俗,烘托别离之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古诗人在离别之际或者在送别诗中都会以“柳”来作诗眼。这首诗的首联之中就写到了“柳”,“柳”在诗人的眼中又有着“留”的隐喻,暗示着诗人不希望友人离别,更是希望友人能够留下来的寓意。

诗中的首联在气氛烘托和情景描写上更加出彩,诗中运用“渭城”、“朝雨”、“客舍”等词,将当时的地点、环境、场景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仿佛形成了一个画面。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劝”君更尽一杯酒:

因为是绝句,这首诗在诗句字数上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尽数略去,只截取了宴席结束时诗人王维自己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你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仿佛绘卷一样,将镜头的一举一动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酒过三巡,告别的话已经说了很多,朋友上路的时刻最终还是到了,双方惜别之情就在这一刻到达了顶点。诗人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西出阳光“无”故人: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最后两句,不仅表达了两人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这首诗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查看更多
7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里的友情让人羡慕,请君珍重的深厚感情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

王维多才多艺,不光在诗作方面,在书画、音乐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在渭城送别好友出使安西时写得一手送别诗,此诗写出了送别的真情厚谊,能引起人心底的共鸣,诗作构思巧妙,当时就被人广为传诵,还被编入乐府。

乐府曲的名字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渭城曲》、又叫《阳关曲》、也叫《阳关三叠》,成为送别名曲。原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王维的朋友元常,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也称元二。

安西:即安西都护府。唐朝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于高昌设立,后移至龟兹(今新疆库车)。管辖天山以南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还统辖安西四镇龟兹(qiū cí)、于阗、疏勒、碎叶的重兵。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治所为吐蕃攻陷。在今新疆库车县附近。

渭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秦代称为咸阳,汉代改称渭城,唐代属于京兆府咸阳县管辖范围。

浥(yì):湿润。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的阳关镇境内,在玉门关以南,所以叫阳关,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赏析:

这是一首被人们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诗作。第一句写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与环境氛围,“渭城”是大环境,“朝雨”、“浥轻尘”是时间,早晨下起了小雨,湿润了地面的尘土。

第二句是写具体的地点,是小环境的描写。“客舍”总是出现在送别的诗作里,与羁旅者相伴,客舍屋顶也在雨水的洗刷下干净了不少,窗外的柳树在细雨的清洗下也分外清新,为朋友送上一枝刚折的柳枝(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王维将这凭着的景物写入诗中,却格外清新,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一场早晨的雨让送别的环境显得清新了不少,可是在清新中又有意思离别的愁绪。

第三句既是叙事又是抒情。一个“更”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不忍与朋友就此别过,将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劝酒饯别,借酒将离别的愁绪抒发出来。

“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离渭城很远,而安西更在阳关之外,可以想象王维对朋友的即将远行是多么的不舍,此时此刻难为情。

这一句将作者即将远行的苍茫寂寥之情推向了更高的境界,纵有千言万语不如再和朋友喝上一杯饯行酒,劝慰之情真真切切,在真挚的劝慰送别中希望朋友珍重。

此诗寄情于景,写景如画;借景抒情,情真意切。诗句优美,意境新颖,此诗表达出了与友人依依惜别,请君珍重的深厚感情。加上丰沛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让此诗成为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千古佳句。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