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曹操官渡之战

发布时间:2020-05-28
1 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和袁绍都在忙什么?这场战役后袁绍活了几年
官渡之战之后
官渡之战后袁绍活了几年

官渡之战结束了,曹操一如既往地用生命在玩“换家”,还好结局是胜利。官渡一战,曹操虽然取胜但元气大损。处于四战之地的他,在官渡之战损失颇多,是得好好缓一缓了。下次军事行动,是在六个月之后。

从官渡之战后算起,袁绍还活了一年半,本文也将在这一年说说曹操和袁绍分别在做什么。

曹操崛起早有征兆

对于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称霸一时,总有好事者要从“天意”上找一找说法。这不,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

曹操再次北上,刘备“敌后作乱”

建安六年四月,此时官渡之战已经过去了半年。曹操经过休整,打算再给袁绍一些压力。曹操率军北上,击破了袁绍在仓亭地区部署的军队,战胜后于同年九月回到了许都。曹操此战目的比较明确,仓亭地区是当地重要的渡河口岸,完全控制此地,曹操以后北上将更加方便,而袁绍南下却会增加一道门槛。

但是,此战规模并不是太大,或者说对袁绍的打击并不太大,因为袁绍马上就又有新动作了。

袁绍指挥仓亭地区防守战败后,回到自己的大本营。经过重整军队,袁绍甚至将很多官渡之战后冀州的失地夺了回来。同时,袁绍再次联系曾经被曹仁击破的刘备,让刘备再搭把手。

刘备自从在许昌附近骚扰被曹仁击败后,一直没有什么音讯。当袁绍那边稍有起色,刘备又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与汝南贼龚(共)都在汝南地区作乱。

曹操没有三头六臂,一开始派遣蔡扬前去平乱,但却被龚(共)都击败。无奈之下,曹操回到许都后基本没有停歇马上亲征刘备。

刘备是深得战争精髓,当听说曹操要亲自率军来的消息,宛如小沛时“丢弃妻子”,二话不说就投奔刘表,只留下傻眼的龚(共)都。

牵头的人跑了,兄弟们怎么办?散了呗。

曹操回老家

建安七年正月,曹操率兵回到了老家。曹操除了军事上,在拉拢人心方面也有巨大进步。曹操回老家,一部分是炫耀,另一部分就是打下人心基础。

曹操曾在公开场合下达命令。

曹操表示,自己起义兵是为了天下扫除暴乱。而我家乡父老,却在这过程中面临生离死别,甚至几乎全部去世。我回到老家这路上,竟然没有看到一个熟人,这感觉让我难过之极。

曹操指出,我自从发动义兵后,凡是牺牲且没有后人的,应该让他的亲戚选一人作为他的后嗣。并且分给他们田地,再由官方为他们提供耕牛。同时,将设立学校,安排老师去给他们传授知识和文化。还要帮助牺牲者后嗣修建祠庙,让他们能够在祠堂中祭祀他们的亲人。

曹操感叹,此事一旦做成,自己即使去世也没有什么可悔恨的了。

曹操此令,流传至今,被学者称为《军谯令》。

袁绍的“救赎”

话说袁绍自从官渡之战后,就开始患病,身体是每况愈下。官渡之战袁绍虽元气大损,但主力尚存。从整体军事实力上来说,要让曹操顺利灭掉自己,依旧是天方夜谭。袁绍在患病期间依旧有所作为,在曹操占领仓亭后,也收复了冀州很多地区,其中不乏当年举城投降的“墙头草”们。

袁绍可能无力进攻,但只要一息尚存,仍能成为曹操最大的威胁。

只可惜,袁绍“一息未存”,官渡战后一年半,于建安七年五月袁绍吐血而亡。他留下的,是依然强大的...

查看更多
2 袁绍为什么会输在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差距是怎样的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输

东汉末年,声势浩大的一场黄巾之乱在历经几个月的风光后被残酷镇压,虽说张角等人的起义行为失败了,可是已经腐烂到极点的大汉王朝还是无奈得走向了灭亡。因为汉朝的无能从而让天下间的世家士族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于是天下间群雄并起。经过连年的征战,袁绍与曹操两大集团终于到了一较高下之时,一场官渡大战就此展开,可是让没有想到的却是实力强大的袁绍最终败北,而曹操却异军突起,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为什么官渡之战这么一场并没有太多悬念的战役会让袁绍败得如此彻底,袁绍到底与曹操差在哪里呢?

一、骄傲自满

袁绍出生于袁氏家族,虽说在家族之中属于庶出子弟,但其从小聪明好学,被长辈们寄予厚望。当时大汉朝被董卓把持朝政之时,果断从汉朝辞官离去,另谋发展,并且还真让他在北方打开了一片天地。

利用自家“四世三公”的名声,先是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当中成为了联军的盟主之位,从而得到了偌大的名头,自此名动天下。之后更是利用家族的声望直接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地盘,一举成为了北方的霸主。

但是袁绍却并不满足与当下的成绩,之后再次夺下青州与并州之地,就连北方的公孙瓒也被其打败,可以说当时袁绍的势力已经达到了顶点。

一路顺风顺水让袁绍在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优越感,也让袁绍产生了一种天下英雄也不过如此的错觉。

其实冀、青、并州等地能不费吹灰之力进入袁绍的手中,主要还是袁氏家族的功劳,但是这一切都被袁绍当成了自己的个人魅力,也正因为如此从而让袁绍的自信心爆棚,直接与自己的本家袁氏家族开始搞分家。

毕竟当时的袁术已经成为袁氏家族的族长,以前给予了袁绍这么多帮助,现在自己已经发展壮大了,怎么也要反馈一下家族吧。

而这一点让袁绍相当的不爽,自己当年打拼天下,你们一毛钱不给,现在眼看自己强大了,就打算来分一杯羹,那有这等好事,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袁绍与江南袁家可以说直接闹翻了。

但是袁绍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一直跟随自己打拼天下的文臣武将,他们是不是跟袁家还有着很深的瓜葛,说实话用千丝万缕都不足说明白这其中的关系,毕竟当年这些人能这么顺利的投奔到袁绍的门下就是看中了袁氏家族的四世三公名头,而现在袁绍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跟袁氏家族闹翻了,这让很多人的内心有了动摇。

不过骄傲的袁绍从来不去管这些小事,但是很多事情却都是因为一些小事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矛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袁绍的真实写照。

可以说一路上顺风顺水让袁绍的心态开始骄傲自满,并且自大的认为天下间英雄也不过如此,就连北方的公孙瓒也轻易的败北自己,还有什么英雄可以跟自己相提并论呢。

二、群龙无首

在官渡大战之前,要说整个天下间谁的谋士数量最多,可能就是当时的袁绍,手下的八大谋士,都是数一数二的能臣人杰。

但很多时候如果说这些谋士你无法真正的利用上,其结果或许还不如没有,袁绍当时接收这些势力太过顺手,所以并没有对这些谋士背后的势力进行过敲打,尤其是在打败北方的公孙瓒以前,不光是袁绍开始飘了,就连手下的...

查看更多
3 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中袁绍本能碾压曹操,那他为什么会输呢?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输
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在建安四年,袁绍亲率大军攻打曹操。演义中说袁绍率兵百万,但是实际上史载的袁绍兵力只有11万,而演义中说曹操有二十万兵力,实际上曹操只有2万兵力迎战。单纯通过兵力的数量来看,这就是一场实力悬殊很大的战役。曹操在官渡的抵抗,是非常有压力的。另外,曹操还有三个不利局面,第一徐州被刘备袭得,第二孙策当时对许都虎视眈眈,第三是曹军在粮草方面也很紧张。而袁绍方面,士兵人数众多,粮草也很足。

在这样一个不对等的情况下,许攸的献计对曹操来说,那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当许攸说出火烧乌巢之计时,曹操都不带犹豫,直接亲自率轻骑前往。由此可见曹操方面对任何一丝一毫的战机都不愿意放过,而愿意冒险一试。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曹军方面的危机意识更强烈。

曹操领军急速火烧乌巢,对袁军的打击是致命的。接着,袁绍派来救援的张郃和高览二将又投降曹操,这对袁绍的军心进行了第二次打击。袁绍因此而败。但是在此之前,袁绍若听从此人建议,完全不必如此狼狈的。那么此人正是袁绍帐下的第一谋臣沮授。

沮授在官渡之战一共献策三次,每一次都能救袁绍于不败,但袁绍一次也没听。第一次是颜良被杀后,沮授献策袁绍留守延津,也就是以延津作为总根据地,然后分兵攻打官渡,若是打赢了就增兵官渡,若是打败了退守也有余地。但袁绍不听,领大军进攻。沮授黯然叹息,称病休息。此时,在沮授看来,袁绍已经有失败的影子了。

到文丑被曹军斩杀后,沮授再次向袁绍献计:持久战术,耗死曹操。但袁绍不听,又去进攻,但又攻不下曹营,伤亡惨重。此时又发生一件事,袁绍令淳于琼押送粮草,屯守乌巢。当时沮授献了第三计:认为应当派遣大将蒋奇领兵护送,防止曹军袭击。但袁绍还是没听,不久乌巢因守军不足,被曹操击破。袁军大败,袁绍带着800人逃回河北。袁绍11万兵,伤亡竟高达10万左右,而曹军伤亡在8000左右。这个数字来源史载,具体准确度有多高,不得而知。但是战役的结果显而易见,袁绍有三次胜利的机会,却都因不听良谋,而惨败。要知道,曹操在战后对沮授所献计的看法是:若袁绍听其谋,胜败未可知也。

查看更多
4 曹操在官渡之战获胜的原因,其实也靠了一手袁绍内部派系的争斗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获胜的原因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这一战对历史的影响非常大。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这个原因是后世一直思索的。有人说是因为曹操指挥能力太高,也有人说是因为袁绍不听谋士的建议,当然这些都是能影响战争的因素,但是真正让袁绍失败的是因为袁绍内部派系争斗。

军队人数对比

《三国志》对参战军队的记载一直是模糊不清的,但是曹操的军队绝对不止2万人。上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曹操后勤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军队仍旧出现了缺粮的情况。以曹操的后勤能力养活两万人绰绰有余,为什么还会有缺粮的情况出现?很明显,曹操的军队不止两万人。但是史书并没有书写具体数字,后世研究者考证曹操的部队大约在4万人左右(具体数据来源于梅正阳著《数学模型下的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考》和杨德炳著《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军兵力考》)。

史书记载袁绍军队人数为十万人左右,这个数字和后世专家考证的数字也差不多。《三国志·武帝传》裴松之提及到官渡之战曹操杀袁绍军队七万人(另一说为八万),《汉纪》指出曹操杀敌八万人,这两条记载就证明了袁绍的军队远超八万,十万是非常有可能的。

指挥能力对比

指挥能力其实没有什么争议,以曹操的指挥能力,放眼整个三国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过。田丰在战争之前道:曹操擅长用兵,且用兵多诡,虽然兵少但是不能轻视。将军(袁绍)依赖天险,可以休养生息,然后一举击败曹操。这一句话肯定了曹操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是并没有提及袁绍的军事指挥能力,因为袁绍的军事指挥能力远远弱于曹操,只能依赖天险以抗衡曹操。

官渡之战爆发

相持

袁绍初战不利,于是就采用了老办法,那就是耗死曹操。纵观袁绍起家史,袁绍大部分时期都是凭借庞大的体量取胜,这一次袁绍也不例外,他想要耗死曹操。曹操在对峙时候也感觉有点亏本,长期对峙国库消耗十分快,这显然不划算。但是荀彧却力劝曹操坚持,并且指出袁绍军队消耗要远远大于曹操军队的消耗。最后曹操下定决心,决定与袁绍一决雌雄。在对峙时期,曹操将改革后勤补给制度,缩减了运输队的距离,并且加强护卫,防止袁绍偷袭。另一方面曹操不断派人去袭击袁绍军队的粮道,给袁绍军队的补给增加了困难。此时江东孙策试图偷袭许都,但是被刺客刺杀。

破局

由于袁绍内部斗争导致许攸投奔曹操,这就给曹操带来破局的机会了。许攸建立曹操突袭乌巢,断袁绍的粮道。曹操突袭乌巢的时候张郃猛攻曹操大营,但是乌巢被破,张郃因为遭到郭图陷害而投奔曹操。之后袁绍大败,只能率领轻骑逃回河北。事实上曹操能破局完全依赖许攸,而袁绍未能破局是因为张郃没有攻下曹操大营且投向于曹操,这两件事都是因为袁绍内部派系斗争而导致的结局。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取胜,袁绍内部派系斗争占主要原因。

战争影响

袁绍虽死,但是地盘仍旧保留下来了,且被袁家之人继承。但是由于袁家诸子都想争夺正统,外加上河北谋士以及河南谋士的争锋相对,袁家诸子爆发了内斗。曹操抓住机会,慢慢击败了袁绍诸子,统一了北方。这一战的影响非常大...

查看更多
5 曹操能在官渡之战取胜主要原因不是在于用人,而是在于“粮草”二字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取胜的主要原因

在元朝和清朝建立起少数民族政权的时之前,不可避免地要发动战争,为了打败汉族,他们研习过很多汉族人编纂的军事书籍,但是,如果挑出一本他们最喜欢的读本,那应该非《三国演义》莫属。抛开《三国演义》的通俗性质不说,三国时期,确实发生了很多历代奉之为经典的战例,人们费尽心机,想要从这些战例中找出一个决定战争胜负走势的因素,今天,笔者就要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个关键因素,唯二字而已:“后勤”。

所谓“后勤”,在现代军事观念看来,应该是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能力以及手段,放在久远的三国时期,这个“后勤”的概念,完全可以概括为另外两个字:“粮草”。交战双方的粮草数量的多少,是决定一场战争走势的关键性因素。举一个很经典的战例--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经典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曹操在和袁绍对峙数月,屡战屡败之下,凭借奇兵突出,烧毁了袁绍大军的粮草而一战成功,击败了数倍于自己的袁绍大军,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第一,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对比。在官渡之战爆发前,袁绍拥有河北全境,大汉治下的四个大州,而且,袁绍的后方只是一些匈奴、乌丸或者是鲜卑的少数民族,这些人都被袁绍的强大所威慑,袁绍的一些政策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好处多多,为此,袁绍的大后方十分稳固,基本没有风险,这使得袁绍可以倾其所有,把几乎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和曹操的决战之中。

反观曹操,仅仅拥有中原之地,面积,人口和袁绍的相差甚多,而且,曹操在多年的中原混战中虽然获得胜利,却也耗费了极大的实力,使得袁绍曹操二人之间的实力差距十分明显,还不止于此,曹操的大后方,是波涛暗涌,西边的马腾,南边的刘表,东边的孙策,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曹操必须留下相当的兵力提防他们,这就让差距更加拉大了。

第二,袁绍的名声要好过曹操非常多,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绍,比之曹操这个宦官之后,孰优孰劣高下立判,世家大族们自然更喜欢袁绍而非曹操。曹操在战胜袁绍后,在邺城缴获了不少自己的手下和袁绍互通的书信,这就是证据。在三国这样的时代,世家大族的态度,基本可以代表民心的指向,于是我们可以认为,官渡之战爆发前的民心,是倾向于袁绍的。

第三,运用现代经济战的想法,袁绍治下的经济水平和曹操治下也不是一个量级的水平。中原虽然比之河北要兴盛不少,那是在和平年代,当战乱爆发的时候,那些富商自然会逃往较为和平的地方,资本也就随之外流,袁绍治下的冀州,正是中原资本流入的最佳场所,袁绍的二儿子的老婆甄氏就是出身于冀州的富商之家,可见,袁绍治下的经济水平绝对不会落后,这就是袁绍的另一个优势。

官渡之战,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决战,袁绍以压倒性的优势进攻曹操,而最终胜利者,却变成了曹操。这就是“粮草”的威力,当曹操烧毁袁绍的粮草之后,所有的优势都荡然无存了。

查看更多
6 曹操最终在官渡之战"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袁绍,主要还是靠着这几大主要原因
官渡之战取胜的主要原因
曹操战胜袁绍

官渡之战,袁绍兵强马壮,拥兵数十万 ,而相比之下曹操显得“寒酸”多了,无论兵马还是形势都相差堪远。而曹操最终之所以"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袁绍,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次,曹操善于指挥。官渡之战前,曹操主要一条就是抓住了袁绍遇事迟钝行动迟缓的特点;白马之役,他声东击西,分散了敌人的优势,也是由于掌握了袁绍胆小怕事的特点,袁绍如果分秒必争地强渡黄河,同颜良会师,曹操未必能在白马之役中打胜仗。特别在最后的决战中,由于许攸的到来,曹操摸清了袁绍的底牌,看准了袁绍的薄弱环节,才能作出一举战胜袁军的决策。

其次,曹操善于用兵。在官渡之战中,我们看到了曹操善于充分运用自己兵力的许多好例。他的一万人马,在东征中,既打了刘备,又防卫了袁绍。一个兵当了两三个的路上又打了文丑,也是一个兵当了两三个用;在最后决战中,五千人马,北打淳于琼的护粮部队,南打袁军大营,也是一个兵当了两三个用。而袁绍呢?在曹操东征、后路空虚的情况下,他的十万人马基本没动窝,一个兵顶不了半个用;白马之役中,上当受骗,被敌人牵住鼻子来回折腾,形同疲劳游行,后头打了一个追击战还失败了,也是一个兵没顶半个用;最后决战中,他的主力部队放弃了曹操的主力不去打,等于没起作用。荀彧说,袁绍是庸人中的雄杰,只会集聚人众,而不会运用。这个批评,真是一针见血。

第三,曹操多谋善断。官渡之战中的曹操是多谋的,但同时,他又是善断的。有时在决策战略的大间题上表现得很犹豫,但是确定之后,却又很果敢。在官渡之战最后决战的关键时刻,我们甚至看到了他一往无前毫无犹疑的性格。这时他一点也不反复,一点也不退缩。在决战的进行中,他的左右害怕袁绍的援军到来,要求分兵抵御。这个建议受到了他严厉的斥责。为什么?因为战斗已经到了生死的紧要关头了,曹操的士兵不比淳于琼的多,分兵势必减弱进攻能力、拖延解决战斗的时间,弄不好,甚至会全盘失败。这种时候,每一分钟都是关键,只要尽快打垮淳于琼,就是袁绍的援兵来了,也没有关系;而拖延时间,打不下淳于琼,敌人的援兵一到,两面夹击,就是分兵抵御也很困难而且根据—一般推算,从曹操向淳于琼发起攻击到袁绍的援兵来临,有一个时辰的间隔,敌人援兵未到跟前就分兵,等于白白浪费自己的战斗力,减少自已战斗胜利的可能性。

第四,曹操有粮可依。军队的后勤供应特别是粮食问题的尖锐性官渡之战双方的困难都尖锐地表现在粮食供应问题上,这个情况再一次说明了个古老的军事原理的正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徐晃对袁绍运粮队的第一次轻袭是曹军由相持中的被动转入主动的开始,曹操对袁绍运粮队的第二轻袭则引起了袁军的混乱,直接导致了袁绍集团的全面崩溃。粮草问题作为影响全军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官渡之战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最后,曹操有后台。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曹操所以能打胜仗就是他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囊团,在战争问题中,他在战争中的些重要决策,几乎没有一条不是与自...

查看更多
7 这三个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取胜的主要原因,其中缺一不可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取胜的主要原因
曹操

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曹操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地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一战,使曹操最终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当时中国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奠定了他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袁绍太过自大,刚愎自用,不听良臣忠言

袁绍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战胜曹操,于是集结军队,备好兵器,声势浩荡的就出发了,但此人太过刚愎自用,听不进谏言,而曹操力弱,在选址和战术上是避其锋芒,选择合适的战术去完成这场战斗的。袁绍一直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还把曹操当做是自己的附属,但是没有想到曹操来了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眼红,后悔的不行,要求迁都到一个离自己近的地方,便于控制。

官渡之战爆发,沮受劝袁绍打持久战,袁绍不听,倒是听信谗言瓜分了沮受的军队;田丰劝袁绍趁曹操攻打刘备,从后方突袭曹操,一定会扭转战局,袁绍不听,曹操击败刘备,袁绍才攻打曹操;田丰又进言说要不打持久战吧,袁绍还是不听;沮受劝袁绍不要渡河,袁绍渡了,折损了很多兵力;沮受还在坚持不懈地劝袁绍打持久战,袁绍还是”我不听“;袁绍虽然很有军事才能,但是由于多次不听谏言,刚愎自用,错失战机,最终战败。

二、许莜叛逃,一到曹营就献计烧粮草,并指出袁绍的粮草存放地

袁绍帐下得力谋士之一。袁绍兴兵将大军十万围官渡攻曹操,在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操久守官渡城,军力渐乏,军粮告竭,急发使者往许都求救措办粮草。使者被许攸截获,曹操催粮书信俱露。于是献计袁绍,分析了曹操军队屯官渡,与自军相持日久,许都必定空虚,若分一军星夜袭击,则许都可一举拿下,曹操亦可擒也。如若袁绍用许攸计袭许都,攻官渡,曹操必定全军覆没。

遗憾的是忠言逆耳,袁绍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认为曹操诡计多端,此催粮书信乃诱敌之计。因许攸与曹操少时曾为好友,袁绍更是怀疑许攸暗通曹操,充当曹操奸细。怒而欲杀之。许攸投曹操后,建议曹操作速进兵,速战速决,兵分八路攻占邺郡,袁绍仓皇逃跑。袁绍死后,献计决漳河水淹冀州城,攻克冀州城,令袁尚兵败逃亡,审配身首异处。冀州城一陷,袁绍基业彻底崩溃。袁绍连死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最终败自己曾经的谋士的手下。

三、张颌投降曹操

张郃其实是袁绍的手下大将,而且还深受重用。那么他为何会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势力占优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呢?那就是曹操进攻乌巢的消息被袁绍的得知后,张郃请求支援乌巢。但袁绍却听从了郭图的计策,让派张郃去进攻曹操的官渡大本营。但张郃是不愿意去的,因为虽然袁绍的像是是攻敌之所必救。但是袁军已经打了几个月都没打下来,今天凭什么能打下来呢?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人物。果然不仅张郃失败了,连乌巢的粮草也被烧得一干二净。而此时后方的郭图又诬陷张郃等人出言不逊。所以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郃和他手下的将领高览一起投降了曹操。之后曹操借此机会发动了决战,袁绍的军队兵败如山倒。

官渡之战以后,当时中国的局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北部中...

查看更多
8 说实话,其实曹操的谋士才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
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
曹操的谋士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河北霸主袁绍发十万兵南下攻曹,据说曹操只是以八千兵迎战,居然大败袁绍,从此奠定了曹魏称霸北方的格局。曹操能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当真只是如同《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的谋士所分析的那样,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吗?

实际上历史记载上还算丰富,也比较明确。

从明面上来看,也就是曹操几个谋士所分析的:

第一、袁绍本人的好多项素养不如曹操。大概是荀攸或者郭嘉说的,或者是两个人都说过,这个可以查阅《三国志》,说出了那么十多条。大半是说袁绍的个人素养的,政治上的、军事上的,把曹操抬得很高,把袁绍贬得很低。有些好像有些道理,有些根本就是充数,在星火辰看来,这不过是荀攸、郭嘉他们鼓励曹操的话,让曹操坚定打下去的信心。当然,曹操的有些个人素养,特别是军事素养,临机当断(有点相当于现在的临场指挥之类的)那是肯定超过袁绍的,但袁绍也绝非像他们说得那样不堪,要知道若当真是那么差的人,怎么可能几乎就统一了中国北方(河北!)

第二、曹操的军队比袁绍的军队更为悍勇,更能作战。这一点应该是真实的,袁绍的兵肯定是比曹操多,但却不利于速战,反而有利于拖延战,用军粮拖死曹操。因此,曹操每每在寻找决战的机会。但是我也有一个疑问,曹操的兵力当真就像他后来说的那样少吗?

第三、袁绍集团内部存在激烈的内斗。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曹操谋士的分析也很精确,后来事态的发展当真向着他们预料的方向上发展了,审配在河北后方逮捕许攸的家人,直接造成了许攸投靠曹操。审配、逢纪、郭图、许攸、田丰、沮授等等,他们之间因为袁绍儿子的继承权问题和自身利益,确实存在着很大矛盾,是袁绍集团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四、曹操的临场指挥确实高出袁绍一筹。袁绍的政令、军令系统恐怕存在官僚主义、山头主义等很多问题,再加上袁绍反应缓慢,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乌巢被烧,表面上是袁绍做出了什么围魏救赵直接攻击曹操大营而不救乌巢的错误决定,实际上是袁绍的整个政令、军令系统运转十分不顺畅造成的。曹操以法治国,自然也以法治军,他的整个系统的效率要高得多。

好了,说了这些明面的上,再说说在书上可能翻不到的,或者得分析的:

第一、曹操的兵力恐怕并不像他后来所说的那样少。想当初,曹操收编了几十万的青州军,即便因为军粮问题叛逃、溃散了不少,因为战争消耗了不少,甚至曹操自己裁撤了不少,但也不会像曹操说的那样少。与袁绍交战之前,曹操还好整以闲先把徐州的刘备给拿下来了,证明他还是有一定余力的。

第二、袁绍的临场指挥失误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更直接造成袁军的崩溃的,很可能是张郃、高览临阵投降。虽然很多记载里面写的张郃等人是在袁军崩溃后投降的,但实际有很大一种可能,张郃是在袁军还在与曹军相持时就已经投降,直接造成袁军的崩溃。

第三、曹操军令、政令系统肯定比袁绍的要高效协调得多。袁绍的手下大多是地方豪族,袁绍的性格也比较宽缓,因此内部矛盾很多,又不能以法令进行整顿,这是他很致...

查看更多
9 为什么说他才是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没有他曹操根本赢不了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
曹操

曹操在经过白马之战,延津之战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两战中后,对袁绍军士气打击很大。但是袁绍军尚未伤及筋骨,曹操选择战略性后撤,袁绍也跟随向南,双方也有交手,曹军与袁绍交战不利,转而结寨据敌,双方在官渡一带开始对峙。双方相持三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甚至给荀彧写信想要撤军返回许都再做打算,但就在曹操感觉困难的时候,一个决定战役走向的关键性人物来投奔曹操了。

这个人就是曹操的发小许攸,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两个人交好,但许攸为人做事没有底线,用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对许攸的客观评价是“贪而不治”。就是说,许攸这个人太贪婪,贪图富贵、贪图官位、贪图钱财、贪图名声,缺乏大智慧,这种人不足为虑。这一中肯的评价,点中了许攸的“死穴”。

黄巾起义前后,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连结豪杰谋划废掉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皇帝,并打算拉着曹操起来干,说实话汉灵帝并不算一个什么好皇帝,但要推翻一个皇帝如果没有一点实力能做到吗?这些打算废掉汉灵帝人,参与行动的这些人既不掌控国家军队,又不在朝廷担任高等级的职务,当汉灵帝发现王芬不对劲的时候,把他召入朝时候,王芬因为害怕选择自杀了,许攸也吓的逃跑了

投奔袁绍之后,当袁绍与曹操开战之后,许攸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在许攸家里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之后,许攸知道后大怒,就选择投奔曹操反水袁绍。这个时候与袁绍交战正头疼的曹操,听说许攸来投,曹操也知道战事终于迎来了转机,曹操高兴的跣足相迎,也就是连鞋袜都顾不得穿赤脚去欢迎许攸,这种礼遇也成为爱才的一个典范,不过许攸对于曹操来迎还是很高兴。

许攸果然为曹操贡献了第一个献计,叫曹操派轻兵急袭袁军粮所在之地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自己带领一干将领和五千步骑伪装成袁军,人衔枚马缚口,携带柴火,从小路夜行,赶到乌巢,纵火围攻。夜里情况混杂,虽然淳于琼手里有万余人但是敌情不明,不敢贸然出击。袁绍得知乌巢有变,并且这个时候张郃等不少将领劝他应该全力救援乌巢,这个时候郭图建议攻击曹营而非张郃等人建议的援救粮仓,叫袁绍只是派了少量轻骑兵去救援乌巢。

说起郭图这个人曹操应该感谢这个才对,当初汉献帝四处流离时候,袁绍谋士沮授建议袁绍迎接皇帝,将邺县作为皇宫,挟制天子而号令诸侯,但郭图阻止说:“现在接来天子,动不动就要上书奏闻皇上,服从则权力太小,不服从则违抗皇命,这不是一种好办法。”导致距离洛阳最近的袁绍放弃皇帝,给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

白马之战时候,与颜良一起攻攻白马的也是这人,最终颜良遭曹操轻兵掩袭被关羽斩杀,当曹操率军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请,仅以轻骑救援,而命高览、张郃率重兵攻曹营,当高览、张郃的攻击被曹军留守的曹洪击退之后,郭图见其建议失败,担心袁绍怪罪自己,就诬告张郃、高览不尽力,才导致战事不顺。消息传...

查看更多
10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曹操能胜利的关键你了解过吗?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

曹操这一生最得意的战役估计就是官渡之战了,作为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指挥的这场战争,已经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它的作用不容小视,曹操赢得此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可对于很多人来说,曹操为什么会赢得这场战争?当时他只有两万兵力,而袁绍兵力可是有着十万之多的,难道曹操的兵能一打五?非也,曹操的兵还没有这么厉害,那是什么呢?先看看,发生此战的原因。

东汉末年,受黄巾起义的影响,天下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中央朝廷已经没有实力掌控全局,腐败的东汉政权已经分崩离析。镇压黄巾起义的各州郡将领独揽大权,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黄巾起义后,东汉末年相继出现各大势力,他们分别为: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等。这些割据势力连年征战,导致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特别是中原地区,有着“白骨露于野、千里于鸡鸣”的惨状。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奉命的旗号征战四方。渐渐的威名远扬,先后打败吕布,袁术,实力大增。199年,袁绍战胜公孙瓒,获得他原有领土和人口,实力成了最强的一个。北方最强的两个政治集团出现,但曹操还无法和袁绍比,袁绍北方的敌人公孙瓒已被灭,因此他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南下,而曹操四处征伐,兵力分散,南边刘表,张绣仍旧不肯降服,北边有袁绍,关中的将领在观望,坐等北方两大势力的开战,好做渔翁之利。六月,袁术病逝,十一月张绣投降,刘表坐观成败,局势开始来到曹操和袁绍两人之间。

此时的北方决定谁是霸主的时刻到来,曹操和袁绍谁赢了就能统一北方。很快,两人就兵戎相见官渡。袁绍派兵十万南下,欲消灭曹操,统一北方,而曹操此时的手中只有两万兵力,双方兵力相差悬殊。消息传到曹操内部,许多人都认为,敌人太强大,不可敌。可是曹操了解袁绍,认为他志大才疏,刚愎自用,利用好这点一定能战胜袁绍。果然,官渡之战正好印证了曹操对袁绍的了解,最终官渡之战曹操赢得了此战的胜利。面对此战的胜利,我们分析曹操为什么会赢得胜利。原因如下:

1:曹操本人的雄才大略。曹操是东汉末年重要的一个军阀割据势力,他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军阀割据状态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的一员,曹的建立奠基者。官渡之战中,他就分析出袁绍的性格和弱点,总的来说,曹操前期指挥的战役还是很有艺术水平的,判断也准确,也经常采用谋士的计策。可惜在赤壁之战犯下了致命的过错,导致战败,只能退回北方。

2:将领的重要性。在前期中,曹操拥有许多将领,他们为曹操统一北方贡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我们熟悉的关羽,早期就跟随着曹操征伐天下,官渡之战中,关羽作为将军,为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据史料记载,公元200年,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前锋,前往白马,欲解白马之围。而关羽迅速逼近袁军将领,颜良的军队,直接冲进万军之中,直取颜良的首级而退,至此袁军溃败。

3:计谋的运用之妙。或许曹操广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