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发布时间:2020-07-30
1 罗隐的一首讽刺诗《黄河》,他为什么考试次次落第?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小编今天要来说说罗隐的一首讽刺诗《黄河》,他为什么考试次次落第?

t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最巅峰的时代,有名气的大诗人比比皆是,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句数量更是远远超过其他时代。有一个唐朝诗人叫作罗隐,想来知道他的小伙伴并不多,因为在譬如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牧、王昌龄、王勃等人强烈的光环之下,他似乎没有发光的机会。不过,他在江浙一带的名气还不错,文笔犀利,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是非常的辛辣,江浙一带的民间流传着不少他的诗、和他有关的故事,而罗隐的诗歌能够在江浙一带民间流传,说明他通俗易懂。

罗隐,唐末五代时诗人,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时代,同时他早年科举之路非常的不顺利,考了十多次都没有考上,对李唐王朝可以说是相当的不满,故而所写诗歌极尽讽刺。

唐代末年著名诗人罗隐从二十八岁起,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一直考到五十五岁,大约考了十次,一直没有考中。究其原因,不是他才疏学浅,而是他得罪了朝廷官员。

罗隐在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凭他的才华和声名,完全有可能一举中第。可是,他常常写诗讽刺朝政,引起了朝中很多官员的不满。如此一来,考试落第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他的一首《黄河》。

黄河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诗面意思是:别为了想让黄河清,向河里倒阿胶了,因为老天为何要使黄河这样混浊,我们很难明白。黄河因为和天上的银河相通应该弯弯曲曲,刚从昆仑山流出的水就不清。汉高祖分封功臣时立誓说,封爵将世世代代永远传下去,一直到黄河变得细如衣带,泰山小的像磨刀石一样时为止。张骞乘船溯河而上找源头,遇到织女给他一块支机石,回来问在成都占卜的严君平,才知道自己到了银河。三千年以后知道有谁活着,到那时河清了预报天下太平有什么意义呢(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时天下太平)。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这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阿胶指企图改善政治的小措施小改革。因此前两句的实际含义是:朝政像黄河一样浑浊,想弄点小改革就使政治清明,那是白费劲。也许皇帝老子就喜欢这种污浊政治,那你有什么办法。中间四句是说:为了爬上通天的高位,应该卑躬屈膝,走歪门邪道。这种官一上台掌权,就清廉不了。这种乌烟瘴气的现象一直到黄河细如衣带时,恐怕也不会改变。最后两句说:现在搞不好国家,推到千年以后,到那时就不知还有谁活着,要你来抱太平有什么意义呢?

古代有“黄河清,天下平”的说法,故而罗隐才感慨,三千年黄河才情一次,根本等不到,“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实际是在骂、是在愤慨,自己等不到三千年,等不到官场不黑的时候。

整首诗处处写黄河,又处处没写黄河,构思巧妙,骂的非常的开...

查看更多
2 罗隐《自遣》的诗,十次参加科举落榜,有一人验证了这首诗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自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首题为《自遣》的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中而写的,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虽然诗中隐含着不要患得患失的意思,但我们读来却更多地感受到一个放荡不羁的形象,得意时纵情高歌,失意时一蹶不振。罗隐一生也未考中进士,我们不知道他如果中了进士会是什么表现,但有一个人的表现却印证了罗隐的这首诗,他就是得志便猖狂的孟郊。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他前期的很多诗作都在悲叹自己命运不济。他在《赠别崔纯亮》一诗中写道:

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

出门既有碍,谁谓天地宽。

一饭九祝噎,一嗟十断肠。

一看就是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好像整个世界都和他作对。虽说他被称为“苦吟”诗人,但据说他的生活并不是太苦寒,主要还是因为他患得患失心理太重。

孟郊为了能进入官场,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但也多次落第。且看他落第后写的一首诗:

落第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花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把这首诗翻译一下:清晨的月亮光辉暗淡,愁苦人的肝肠寸断。谁说春天万物繁茂生长,可我只看到了鲜花上的寒霜。我像病倒的雕鹗一样失去了势力,连那小小的鹪鹩也敢在我眼前飞翔。我一次又一次的落第,每次我的心都像被刀剑砍伤一样痛苦。

他落第后的失望与悲伤的心情一览无余,看起来真是痛不欲生啊。

可是,时来运转孟郊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考中了进士。我们再来看他的表现: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你看,简直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得意洋洋。怪不得有人认为:孟郊此人心地狭窄,为人气量太小,得意之后,毫不含蓄。这不正应了罗隐的诗:得即高歌失即休。

也许是上天对他张狂的惩罚,也许是他一语成谶。“一日看尽长安花”,既然好花被他一日看尽了,前程是不是也到此为止了。果然他的官运在县尉任上止步了。

当然,作为一个诗人,孟郊的诗写的还是很好的,尤其是他的《游子吟》,成为了千古的绝唱。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查看更多
3 罗隐的这首很悲凉的诗,写出了人生的种种艰难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今天小编要讲讲罗隐的这首很悲凉的诗,写出了人生的种种艰难。

罗隐在唐朝众多的诗人当中,没有什么名气,我们知道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却很少听闻罗隐的名号,实际上,罗隐是一位非常有才气的诗人,深入研究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会发现,罗隐不论是在文学造诣方面,还是在思想性方面,都是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可以说是一介怪才。

例如他的这首《西京道德里》:

《西京道德里》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

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苍波长负心。

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

七雄三杰今何在,休为闲人泪满襟。

这首诗,悲怆苍凉,一股悲愤忧闷的气氛渗透纸背,尤其是五六句"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人生际遇遭遇不幸的人读了,会感同身受,无法排遣的寂寞悲哀,就这样被罗隐写在了纸上,写在了心里。

能够与罗隐的"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 决一高下的,唯有沉痛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即使如此,描写沉痛悲凉的痛苦指数,还是罗隐的这首《西京道德里》为佳。因为罗隐只用了两句"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便写出了人生的况味和把心情寄托在酒杯中的无奈,而杜甫却用了四句,才把"愁"和"酒"相对应。

我们大略简述一下这首诗的意思:高大的秦树白天生气勃勃,晚上落寞地垂下了树枝,结成了阴凉。庄舄(xi)思念故乡,为此发出了悲凉的呻吟。我求取功名多年,一直没有金榜题名,长江滚滚而流,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现在我年岁大了,越发感叹世态炎凉,人生不如意,尝尽了人生冷暖。现在只想天天买醉,在酒中麻醉自己。战国争霸时候的七个大国,不是一样灰飞烟灭了吗?张良,韩信,萧何这三位杰出人物,不是都成为历史了吗?都是一场梦罢了,不要为了小事情,伤心动感情了。

可以说,整首诗写出了人生的种种艰难,唯有深刻体验过这样的人生,才能发出这样的悲吟。

其中用了"庄舄(xi)"这样一个典故,庄舄是越国人,在越国不得志,投奔楚国受到器重,有一次他病了,楚国的国君问臣子,我让庄舄做了官,享受了荣华富贵,不知他还想不想自己的家乡越国。

楚国身边一个侍御驾官说,一个人病了,会更加思念故乡,如果庄舄此时发出的声音是越国的呻吟,那么就是思念他的家乡,如果发出的呻吟是楚国的,那便是没有思念故乡。

楚国的国君派人偷听,果然听到庄舄病中的呻吟,是他家乡越国的呻吟。

罗隐的文学才思非常的敏锐,用庄舄病中的呻吟,表达自己的满腹的苦楚。因为罗隐虽然才高八斗,却屡屡考试不及弟,一共考了十多次,都老了,还没有考上进士,罗隐的痛苦根源,便是此,因为在考取功名的路途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所以史称"十上不弟"。

古代以科举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三年考一次,进士的人就相当于...

查看更多
4 罗隐五首低迷的诗,丧都这么高雅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人生不幸诗生幸,古今如此。罗隐的生活底色是悲凉的,他生活在晚唐动乱时期,成年后屡试不第,颠沛流离,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任何的苦水。读罗隐的诗会发现他简直丧到了极点。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读罗隐五首低迷的诗,丧都这么高雅。

罗隐

1、《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据说是罗隐偶遇十年前相识的烟花女子所做,当时他十次考科举不中,史书上说是“十举不第”。再见云英,虽然体态窈窕,风韵不减当年,但还是未脱风尘,罗隐十分感慨。云英问罗隐为何还是白衣,罗隐便做了这首诗。

无论是失意的罗隐还是坎坷的云英,他们的情感是相同的,一个是怀才不遇,一个是遇人不淑,被人埋没,无人赏识。罗隐的“不如人”三个字,一语百情,真真令千千万万读书人心中一痛。

2、《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这是一首讽刺唐朝科举不公的诗,字字激愤,力透纸背。古代传说黄河三千年澄清一次,可是三千年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漫长的时间了,“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黄河浑浊无法澄清,当时的科举考试亦是如此。

3、《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只要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明日有忧虑就等明天再愁。这种态度看上去积极潇洒,但其实就是一种麻木颓废,一种得过且过。此时的罗隐仕途无望,难免会颓丧。

4、《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有时候,嘴巴是高高的围墙,堵住了满园春色,也遮住了枯荷残菊。有口难言,自古如此。诗词翰墨里,亦有说不出口的五味杂陈。“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长大后才发现,泼出去的水多了,迟早淹死自己。

5、《投所思》

憔悴长安何所为,旅魂穷命自相疑。

满川碧嶂无归日,一榻红尘有泪时。

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浮生七十今三十,从此凄惶未可知。

帝都漂泊,如今的我一事无成,穷病交加,满心惆怅。要写好文章?还是找其他文学巨匠吧,像我这种病入膏肓的,估计扁鹊都治不了了。人一辈子得有70年,可怜我今年才30,后面还有多少苦日子啊。


查看更多
5 罗隐的七言绝句诗《金钱花》,诗的主旨是什么?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金钱花》是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主旨是什么?下面我我们一起来赏析赏析。

到了晚唐,唐王朝的局势便江河日下,内外矛盾日益加剧。朝政腐败、科举黑暗,导致了大批有才学的士子科场无名,或者仕途失意。他们往往通过诗歌加以宣泄心中的愤懑不平,进行揭露和抨击。罗隐,便是其中一位个性突出而又较有成就的诗人。

罗隐出身贫贱,又孤傲不驯,尽管他有着满腹才华,但在要靠出身门第、贿赂趋奉的科举黑暗环境中,他依然无法摆脱“十上不第”的命运。流离落魄的罗隐对当时的考试制度非常失望,对当时豪门贵族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非常厌恶,便写下了很多讽喻诗。《金钱花》便是其中一首。

它是一首托物寄意的诗,虽然诗题是“金钱花”,但主旨并不是咏花,而是借金钱花戳穿了豪门贵族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讽刺和批判力量。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罗隐的这首《金钱花》:

《金钱花》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首句“占得佳名绕树芳”,即金钱花拥有一个好名字,围绕着大树吐露芬芳。可见罗隐在开篇,便盛赞了金钱花的名字,柔弱美丽的形态,以及沁人心脾的香气。金钱花,也就是旋覆花,夏秋开花,花色金黄,花朵圆而覆下,中央呈筒状,形如铜钱,因而得名。

次句“依依相伴向秋光”,则是描写了金钱花盛开后的美丽景象。即金钱花一朵挨着一朵,丛丛簇簇,迎着秋日的阳光开放。在罗隐的笔下,金钱花盛开的景象是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它色泽鲜丽,娇美动人。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其赞叹之情。

倘若只有前两句,罗隐的这首诗无疑是一首绝佳的咏物诗。但罗隐在后两句中,却发出了自己的议论:“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意思是说,如果金钱花它同金钱一样可以收藏的话,恐怕早被豪门贵族毫不怜惜的砍完了。

由此可见,罗隐在前面盛赞金钱花的娇柔迷人,便是为了衬托后面豪门贵族的残酷无情。这两句诗,也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子就戳穿了封建社会豪门贵族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它所具有的讽刺和批判力量,对当时社会来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但可惜社会的腐败、王朝的衰落,只有如罗隐一样的人才能看透。

综观罗隐的这首诗,虽然是他的愤世嫉俗之言,但也正是这种敢于批判现实的黑暗和不合理,才使得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大放异彩。总的来说,罗隐的这首诗,只有4句,却戳穿了豪门贵族的丑恶嘴脸。


查看更多
6 读罗隐六首经典古诗,看他的绝世才华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罗隐从唐大中十三年到京师考进士,连考了七年都不中。后来又考了几次,还是不中,史称“十上不第”。这样的经历使他对科举制度和朝廷心灰意冷。罗隐之诗,高达九十一首。在罗隐诗中,圈画得最多的又是咏史诗,如《西施》、《焚书坑》等篇。读罗隐六首经典古诗,看他的绝世才华。

1、《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是一首咏物诗,歌颂了蜜蜂的勤劳,肯定了不计报酬与功名,默默奉献的人生是“无限风光”的人生。无论是在广阔的平原,还是在险峻的山峰,只要是鲜花盛开的地方,蜜蜂都会去采蜜。它们就是这样采集百花的花粉,酿成香甜的蜂蜜的。小蜜蜂们这样辛苦地劳作,它们为了谁呢?它们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呢?作者看到百姓辛苦田间,如蜜蜂辛勤采蜜一样,而统治者却不劳而获,于是产生了巨大的愤懑之情,这首《蜂》就是讽刺不劳而获的人。

2、《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很多人认为吴国的灭亡,是由于西施造成的,而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其认为国家的灭亡,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决定的,而只看表面,不探究深层次的原因,这样是极其不合理的。

3、《八骏图》

罗隐

穆满当年物外程,电腰风脚一何轻。

如今纵有骅骝在,不得长鞭不肯行。

骅骝是周穆王八骏之一,亦谓骏马。如今虽有骏马,但若是没有长鞭去鞭策它,它也是不肯走的。比喻即使条件好的人,要想取得成就,也需要鞭策。

4、《偶题》

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十多年已经过去,自己仍然没有什么名气,而她也并未出嫁,可能是因为我们都不如别人吧。这首诗有着同是天涯失意人”的哀痛意味。

5、《自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咸通十一年(870),罗隐早已过而立之年,年近不惑,却仍东奔西走,依人作幕,而且均不得意。本来学问渊博又极具才华,然而总是怀才不遇,穷愁潦倒,于是发而为《自遣》一诗,以求得精神的自我慰藉与解脱。“今朝有酒今朝醉”一语,见之于众生熟知的《增广贤文》,多年来就是流行于民间的俗语时谚。它是许多人生存状态的自白书,也是许多人聊以解忧的消愁剂。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是出自唐末诗人罗隐笔下呢?

6、《筹笔驿》

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千年傍驿流。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乃诗中警句,概括了人间顺逆荣枯循环不已的世相,也寄托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命途多舛的诸多感喟,有如音乐中的华彩乐段。


查看更多
7 罗隐的一首五言绝句《雪》,是一首精警的传世之作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罗隐,字昭谏,是我国晚唐时期杰出诗人。他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为数不多坚持以诗歌宣泄心中愤懑不平,进行揭露和抨击社会腐败、人性丑恶的佼佼者。所以我们往往能够从他的诗中,看到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譬如,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雪》。

《雪》是罗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虽然它的题目是“雪”,但是诗的内容却并非是咏雪,而是通过雪是否瑞兆的议论,来揭露某些达官贵人的丑恶嘴脸。全诗篇幅短小,语意质朴,却蕴含着罗隐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它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是一首精警的传世之作。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罗隐的这首《雪》: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首句“尽道丰年瑞”,即都说瑞雪兆丰年。对于辛勤劳动的农民来说,他们看到瑞雪自然会联想到丰年的期望。但罗隐诗中的雪,却下在繁华的长安。这“尽道”二字,就值得让人深思了。结合下文来看,这里发出“丰年瑞”声音的人,无疑是那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贵人。他们大发瑞雪兆丰年的声音,自然不是关心民生疾苦,所以这里的讥讽意味可想而知。

次句“丰年事若何?”是罗隐的一句反问,意思是说,即使真的是丰年,又怎样呢?罗隐并没有具体回答,但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那些“尽道丰年瑞”的达官贵人,是很清楚繁重的赋税和高额的地租剥削,都与他们无关。而农民即便是丰年,处境也依然悲惨。可见有的时候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这种思想,即便在现在社会也很适用。

最后两句“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看似是罗隐对“丰年事若何?”的进一步描写。实则是以平缓从容的语调,犀利透骨的揭露了达官贵人的丑恶嘴脸。即那些所谓的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只会享受着山珍海味,在温暖的华屋里高谈瑞雪兆丰年,却早已忽略了长安街头许许多多露宿街头的贫苦百姓。他们盼不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处,但却会被“丰年瑞”冻死。正如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所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不值得议论。因为它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说清楚的。罗隐无疑深谙这点,所以这首诗不是议论,而是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让世人看到那些与贫者本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的人,却装出一幅对贫者、对丰年关心的面孔。这幅面孔,自然是丑恶的。

综观罗隐的这首诗,它的可贵之处,便在于思想深刻,揭露了达官贵人的丑恶嘴脸,具有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而罗隐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也在字里行间表现的淋漓尽致。


查看更多
8 罗隐描写杏花的诗,十次科举十次绝望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对古诗词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虽然唐朝极尽繁华,诞生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他们所写的诗文君豪放大气唯美,但是到了晚唐之后,诗人们的风格却开始发生转变,很多诗人从骨子里就开始透出了一种忧伤。或许这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感到了很多的悲痛吧,而其中尤其是罗隐,虽然他才华出众,可是他参加了10次科举,却全部以失败告终,这对于他来说是最大打击,所以他最终放弃了这条路。

或许也是因为他的这段人生经历,所以他写的诗文都非常深刻,而且蕴含着非常深厚的人生哲理。尤其是我们从他的诗文中都可以看到出一种他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情感细腻成为他特有的风格。纵使他的诗文字里行间总是充斥着淡淡的忧愁,可是若是能够真正理解诗文的含义,却总能让人从其中领悟到一些人生哲理,而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罗隐描写杏花的诗。

杏花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首诗文中带入他的人生经历去品读,十次科举十次绝望,这对于任何一个心怀远大抱负的人来说,都是无比残酷的打击。所以在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就会发现,虽然诗人是在描写杏花这种景物, 可是与此同时,我们又能够从中读到他对于人生的那种解读以及内心深处的无奈。

杏花其实是非常普通而又常见的,尤其是在历朝历代的诗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在描写杏花的美丽,而他却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他通过杏花的盛开与凋落来告诉世人,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和花是一样的,迟早都会凋零。虽然这首诗只是他诸多作品中非常冷门的一首,但是造诣却颇为不凡,短短28个字,我们却能够从中看到一幅美的水墨画卷。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诗人所描写的非常具有趣味性,他通过描写梅花与杏花而点名整首诗的主题。每当春天来到之后,天也开始慢慢变暖了,这是春天来了,是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生生机弥漫在整个世间,虽然梅花凋零了,可是杏花却在这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而这首诗的后两句则是全诗的经典,虽然看似还是在写杏花,可是在最后笔锋一转,将自己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也写入到了诗中。杏花开后很快就会凋落,他一边开一边落,整个园子的地上都是杏花。这种自然的规律其实和我们人一样,也没有任何差别,我们早晚都会面对生死,从这两句诗文中,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到诗人对于人生的那种解读。

其实不难发现,罗隐的诗总是蕴含一种独特的韵味,这样的创作风格,在古代历史的诸多诗人中也只有他才拥有,毕竟他的人生经历是所有人都难以体会也难以想象的。这首诗文中,他通过非常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花开花落的全过程,而其中所折射的人生过程,则是最令我们感同身受的地方。


查看更多
9 罗隐的诗词有哪些?他的诗文讽刺意味很浓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罗隐的诗词有哪些?他的诗文讽刺意味很浓。

罗隐是唐代诗人,曾参加科考十多次,但每次都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这并不是因为他才华不高,而是他的诗文讽刺意味太浓,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但他的诗文却屡屡出佳句,今天我们来欣赏几首罗隐的诗词。

1、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大中十三年,罗隐第七次参加科考不第心灰意冷,又看到百姓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因而写下这首诗。

2、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活脱脱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仕途失意后颓唐的一面,但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

3、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是由云英的问题而发,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作者屡试不第、不遇于时的悲愤之情。全诗采用欲扬先抑及侧面衬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简意赅的效果。从文字风格看,此诗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亦谐亦庄,耐人寻味。

4、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5、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罗隐因为说话太过直白而得罪权贵,一生科考不第,这首咏物诗,就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意味深长。


查看更多
10 罗隐高水平的古诗《绣》,写的是女工刺绣
罗隐最有名的一首诗
罗隐的诗
罗隐的诗代表作

今天要介绍的是罗隐高水平的古诗《绣》,写的是女工刺绣。

清代的诗评家洪亮吉曾说,“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诗人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开掘出不寻常的主题,写出令人难忘的形象,因而富有艺术魅力。

比如,罗隐的作品《雪》中的两句,“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作者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之语,但将冷隽讽刺和深沉愤怒和谐地结合起来。

唐代:罗隐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

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诗的大意是:一片片绸缎似水一般轻柔,无论是洞房用品、还是帝王宗庙内装饰,都是女工们一针一线的劳动成果。她们纤手轻摆,锦绫上便鲜花开放,春意盎然;手中金针所指,锦绫上鸟儿灵动,跃跃欲飞。与苏绣比起来,四川的蜀锦不敢夸耀自己珍贵,杭州的越绫价格也是虚高。它们正好可以制作鸳鸯被,被面上的枝枝红叶都无须用刀裁剪。

这是一首反映织妇劳动生活的佳作,集中描写了女工娴熟、高超的刺绣技艺,热情地赞叹她们绣的锦缎、绫罗花色图案精美,质地优良,价值高贵。

首联交代其质地和用途,“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西室,指旧时帝王宗庙内藏神主之室。轻似水,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绣品的轻柔细腻,手感润滑。不仅普通人家非常珍惜,更被王公大臣们爱不释手。

颔联形象逼真,意新语工,向来为人们称道和传颂,“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诗人运用 “随、添、逐、长”几个动词,勾连了鲜花、飞鸟等物,只是寥寥几笔,就描摹出一幅逼真、且充满生气的春景画图。

诗人对女工刺绣观察细致,体验入微,准确地把握了这种劳动的特点,又善于用文字表达,因而短短两句,便把她们刺绣的情景和高超的技艺充分表现出来。

颈联将苏绣与其他绣品进行比较,“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四川的锦绣、杭州的刺绣都是名闻天下,价格不菲,但与苏绣比较起来,都不值一提,价格也是虚高。作者通过对比,更突出和赞美了女工们不凡的技艺。

最后诗人又从正面赞美这些绣品的价值,“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这些女工,简直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丝线经过她们之手,很快就成了家家户户都喜爱的鸳鸯被,缎面上图案精美,仿佛鬼斧神工。

只可惜这些绣户未必有条件自己购买,虽然作者并未明说,但对绣女们的怜爱之情,却满溢于字里行间。

与之类似的还有唐代宰相诗人赵彦昭的《剪彩花》,也以女工刺绣为内容,写女工心之所向。其中两句也是描写生动,“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 新。”

红意绿情立即长成鲜花枝叶,清新艳丽,秀色可餐。女工刺绣的情景、和锦绫上绣出的景物也都活灵活现,历历在目。

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就是铸意俱奇,不仅构思立意别出心裁,而且又合情入理。诗人分明在赞扬女工刺绣的高超技艺,再现她们创造性的劳动,但却没有对她们刺绣的方法、动作和过程直接进行描写,而从她们绣出的鲜花、飞鸟的惊人效果入笔,极富艺术夸张和想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