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最经典的一首边塞诗,写尽了悲壮开阔。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贬谪岭南,次年北返长安,任为江宁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任上,又遭谗毁,贬为龙标县尉。安禄山乱起,王昌龄南赴江宁,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王昌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中描写了边塞地区明月与关隘的典型景物,表现了守边将士戍边卫国的辛苦情状,抒发了诗人对忠臣良将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朝廷用兵不当、穷兵黩武的不满情绪。其诗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龙城:一作“卢城”。汉代右北平郡郡治所在地。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只要有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在,就绝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秦汉时的明月,依然映照着秦汉时期所留下的关隘;历经几百年来,到边境戍边的人只见前去不见回还。
诗句从明月映照关塞的现象,描写了自秦汉以来边地的战争连绵不断、不少人死于征战之中的情景,表现了从古以来戍边征人的悲哀与无奈。这首诗格调雄浑深沉,意境辽远深邃,场景广阔浩渺,语言委婉准确,能引发人们广泛的联想,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格外最美最耐人寻味,它的新奇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名词之前加上了“秦”、“汉”这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百年前下笔,自然而然形成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让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富有历史纵深感。
这首诗风格雄浑悲壮,情调高亢深沉,语言明快洗炼,是一首充满爱国精神的杰出诗篇,曾被明代诗人李攀龙、胡应麟等推奖为唐人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