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为立夏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立夏养心。应重视立夏养生,平和过度到夏季。
另外,从运气学说来说,立夏也是二之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属乾卦,是一个阳气盛的节气,此时应如何做好立夏养生以适应炎炎夏日并顺利过度到三之气呢?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早起花间走,颐养心神颐
随着温度的增高,汗液排量的加大以及室外活动的减少,老年人和经常久坐的白领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立夏养生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液过多流失,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但不运动也不利于心脏健康,怎么办?不妨清晨起来在住所附近的林阴花间散步,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华,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午睡转眼睛,效率加倍增
立夏后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不少人觉得睡眠不足。这时午睡就显得比较重要了,闭目养神其实也是在养心。午睡时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做做转眼球的练习,不但会提高午睡质量,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具体方法是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然后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
晚归梳“五经”,可预防中风
很多人有早上梳头的习惯,但晚上梳头的很少。这里教大家一个新的梳头方式,不是用梳子,也不是普通梳法,而是用手指,“拿五经”。怎么做?先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回家略作休息以后,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梳3次。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调节神经功能,新陈代谢。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与“立夏养生:身心平稳过渡到炎炎夏日的必备手段”相关的文章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有三候:初候蝼蝈鸟,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入夏是动植物都会进入疯长期,人们常说春天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天就是长的季节。人体也是一样。那么立夏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立夏养生需“专心”。从这句话中我们足以看出整个夏季养生的特点,不过这个“专心”并不是认真,而是心脏的“心”。立夏养生需“专心”!
立夏养生需“专心”!学会小妙招,轻松度过夏天
情绪控制
立夏养生首先应该先从情绪控制开始,心理能够影响生理,长期的情绪失控必然会导致生理上相应的改变,这个观点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夏季气候逐渐转热,人的情绪也会呈现出焦躁的变化,这正是中医所说的心气旺的表现,不能任由其发展应该通过合理的自我调整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先让心静下来再谈养生,这就是我们对立夏养生的首要要求。如果你一直处于浮躁的阶段,那么心脏也会受到很大的负担,养生从何谈起呢?
起居调整
立夏后人体新陈代谢变得活跃起来,室外活动也开始增多,活动量随之增加,再加上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应该先调整好自己的作息习惯,顺应夏季气候炎热和白天较长的特点。
夏季作息一晚睡早起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虽然说夏天天气比较热,但是晚上也是损伤阳气最厉害的时间,所以说坚持早睡,这样能够预防体内阳气的散失。
居室内保持通风良好的状态,如果太阳太大,应适当遮阳,在上午9:00到晚上6:00期间关闭门窗,拉上浅色窗帘,保持室内的清凉。天气炎热细菌很容易滋生,尤其要注意好几居室的消毒预防病原菌侵害。
而午睡也要有因为适当的午睡能够调整人的情绪,而且能够使人的身体更健康,对于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有积极的作用。只有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样才能使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好,心脏也会更健康。
饮食调理
立夏气温开始上升,意味着正式进入夏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方式是消暑的最佳方法,此外平时多吃时令蔬果也能够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俗话说“冬季不利冬,夏季补立夏”
中医认为从立夏开始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常吃一些油腻或者是容易上火的食物,很容易造成人体过热,因而很容易出现上火,长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立夏气温开始上升,意味着正式进入夏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方式是消暑的最佳办法。此外平时多吃时令蔬果也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立夏以后饮食则是以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瘦肉,鸡肉等等既能够补充营养物质又能够达到强心的作用,而且新鲜的蔬菜水果更是少不了,也要多吃一些粗粮,并且多为身体补充维生素,这样才能够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夏季想要养心,就要注意好自己的饮食习惯。
运动调养
在运动时应该注意最好在清晨或者是傍晚,天气比较凉快的时候进行最好选择公园湖边等等空气比较新鲜,锻炼的方式也要以慢为主,主要是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等,因为有些剧烈的运动很容易导致大汗淋漓,这样不仅会损伤体内的阳气,也会影...
查看更多与“立夏养生小妙招,教你轻松度过炎炎夏日”相关的文章
立夏节气是养生的重要时期。据了解,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因此,立夏过后我们要顺应节气变化,注意保养心脏,平和过渡到夏季。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有助于养心呢?
睡个午觉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研究显示,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不过,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0.5-1小时为佳。
慢节奏有氧运动
立夏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此时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或盐水,补充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因此,立夏后人们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喝点绿茶
夏天酷热,经常喝茶,尤其是绿茶,可及时补充水分,清热解暑、利尿排毒。不过,茶叶中含有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因此,建议少喝浓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
不可贪食冷饮
立夏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可适当选取具有酸味、辛辣香气的食物,以开胃助消化。忌贪凉而暴吃冷饮、凉菜、生凉瓜果等,以免损伤脾胃。
多吃蔬果
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时吃些凉性蔬菜,可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作用,如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等。夏季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可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
多静心养神
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多静心养神,少贪心杂念。
与“立夏养生需顺应时节,这六个方法帮你获得好身心”相关的文章
中医认为,人的生理状态会跟着节气发生改变,因而中医养生讲究的是天人相应。今年的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 立夏后都有哪些养生要点需要我们注意呢?
根据四季养生的法则,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心为阳脏,主阳气。”立夏之后需要着重注意的就是对心的供养,中老年人们尤其要注意以养心为重。
这里妙姐给大家介绍几种适合在立夏后养生的方法,帮大家强健身心,科学养生!
立夏养生法则一:午睡养眼又养心
《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白天长夜间短, 晚间睡眠往往不足, 人体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劳动, 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此时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 午睡时间过长,一旦醒来就急忙起床去工作或学习, 因脑部供血量不足, 就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 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 睡醒后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立夏养生法则二:中老年人常散步,强健心脑血管
随着气温的增高,汗液排放量大,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养生专家张明医师解释道:“立夏注意养阳,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夏季运动虽然有利身体,但不宜运动量过大。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可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立夏养生法则三:常梳头保健,改善血液循环
立夏之后,不少人白天工作时间都相应延长一些,养生专家提醒大家要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就算再忙也要记得梳头保健,不但能缓解一天的疲乏,还有助于保持头发黑亮。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立夏养生法则四:按穴拍“窝”,清心火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夏季气温升高,情绪上一方面要保持乐观开朗,精神饱满地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事务,以使气机得到合理的宣导;另一方面,“火气通于心”,炎热之时人们容易心烦、焦躁,此时就可以清清心火。
可以清心降火的穴位当属劳宫穴。心为“君主之官”,五行中属“火”,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同时又是荥穴。传统中医认为,荥主身热,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
立夏养生法则五:大汗过后记得及时补充水分
立夏之时, 雨量较少而大风天气较多, 故而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 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 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 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引起“上火”症候, 诸如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
立...
查看更多与“四大立夏养生法则,教你如何以强健身姿迎接夏日”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