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他的诗也如同他的画一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寥寥数语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下面就有好工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其代表作之一《山居秋暝》,一起来看吧!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原文
山居秋暝
山居 或指《山居秋暝》
王维 〔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笑语喧哗。
5.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浣:洗涤衣物。
6.随意:任凭。
7.春芳:春天的花草。
8.歇:消散,消失。
9.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10.留:居。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更多王维古诗拓展
一、使至塞上
王维 〔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查看更多与“山居秋暝古诗翻译和赏析”相关的文章
春季总是一个让人深感美好浪漫的季节,万物复苏,气候宜人,一切都将有一个崭新的开始。那么我们的诗人朱熹,在春日之中,又会生出怎么样的感慨呢?接下来,就让好工具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朱熹的《春日》,一览春光吧!
春日古诗原文
春日
朱熹 〔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风和日丽之时在泗水河边踏青赏春,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此诗一开始写诗人在晴朗的春日去观赏春景,接着写春游见到的景色,全诗无论是写景还是借人喻景都是在表达诗人心中的无限喜悦之情。而在赞美春天繁荣的同时,贯穿以探究事理的机趣,旨在启发引导人们摆脱束缚,大胆地领略探索的愉悦。
注释
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滨:水边,河边。
5.光景:风光风景。
6.等闲:平常、轻易。
7.东风:春风。
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的古诗拓展
一、劝学诗
朱熹 〔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二、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宋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宋代〕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查看更多与“春日古诗原文和翻译赏析”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