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翻译含赏析

发布时间:2023-12-14
1 登快阁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
登快阁
登快阁原文含赏析

《登快阁》是由黄庭坚所创作的,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登快阁》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登快阁》原文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译文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登快阁》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查看更多
2 雪晴晚望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
雪晴晚望
雪晴晚望原文

《雪晴晚望》是由贾岛所创作的,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但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现出清冷的诗风。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雪晴晚望》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雪晴晚望》原文

唐代: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雪晴晚望》译文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雪晴晚望》注释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

危峰:高耸的山峰。

石松:石崖上的松树。

却回:返回。

暮天钟:寺庙里用以报时的钟鼓。

《雪晴晚望》创作背景

作者贾岛公元816年长安应举落第,次年与  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雪晴晚望》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但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现出清冷的诗风。

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起笔即点出“望”字。薄暮时分,雪霁天晴,诗人乘兴出游,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远山近水,显得更加秀丽素洁。极目遥天,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几乎多至“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和动态。在遍山皑皑白雪中,有采樵人沿着隐隐现出的一线羊肠小道,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后则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山峰在晚照中显得更加雄奇。樵人初归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动静光色的摹写中,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诗人视线又移向另一角度。那边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而傲立的古松又冲破烟雾耸向云天。“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它一明一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冈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特别旺盛,“野火”也不能烧尽。“石松”坚操劲节,形象高大纯洁,“断烟”也不遮掩。

诗人饱览了远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夜幕渐渐降临,不能再盘桓延伫了。“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骋目娱怀的归途上,诗人清晰地听到山寺响起清越的钟声,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这一收笔,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作者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屡试不第,仕途偃蹇,此时在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听到山寺晚钟,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诗人顿萌瞿昙归来之念了。

就在写这首诗的圭峰草堂寺里,贾岛曾写过一首《送无可上人》,为无可南游庐山西林寺赠别,最后二句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尽管此后贾岛并未去天台山再度为僧,与无可结...

查看更多
3 积雨辋川庄作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
积雨辋川庄作原文
积雨辋川庄作含赏析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积雨辋川庄作》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雨辋川庄作》原文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译文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了。

《积雨辋川庄作》赏析

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画意盎然。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

二是《列子·皇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这首诗唐人李肇《国史补》说王维: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佑诗也。据传李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句,但李集中无此。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摩诘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

《积雨辋川庄作》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王维是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

查看更多
4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

查看更多
5 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李贺小传
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

李贺小传,即李长吉小传, 李商隐所写。李商隐感叹人才而所作,同情李贺,其中也有点讽刺意味,讽刺社会让无能的人作官,却让人才在民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贺小传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贺小传原文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 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 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李贺小传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长吉的姐姐嫁姓王的,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扬敬之、权噱、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常常骑弱马,跟随一个小书童,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 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后,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

查看更多
6 《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勃《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南昌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因大...

查看更多
7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原文
石壕吏含赏析

杜甫的“石壕吏”,笔下描绘的不仅是出身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更是他本身为官干吏对于尽忠职守、肃清官吏腐败、保护百姓权益的寄托。诗中以瘦马、足藕为主题元素,寓含着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控诉和对权贵的挑战,显示出他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翻译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

查看更多
8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原文
翻译含赏析

《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旨在倡导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正确的行为指南。大道,即伦理的道路,指的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大道义理,包括了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的礼仪制度。当大道处于行行中,社会秩序井然,人们能够依循这条道路,确保社会的和平稳定。

大道之行也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

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

让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

男子有职务,

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

这叫做理想社会。

赏析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

第一层 (一、二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三、四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五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安定的局面。

注释

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3、之行...

查看更多
9 陈涉世家翻译及原文(含赏析)
翻译及原文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含赏析

“陈涉世家”是我们深究历史,理解当时社会风貌,以及揭示英雄性格的重要手段。每一字每一句都展现了陈涉独特的智谋和胆识,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激烈纷争和社会动乱。文字间,流淌着对自由、正义的无比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封建专制的深入批判。我们可以从这篇史诗中,感受陈涉的豪情壮志,领略他的英勇无畏。

陈涉世家翻译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

查看更多
10 关雎原文及翻译(含赏析)
关雎原文
关雎含赏析
原文及翻译

《诗经》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的《关雎》一诗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披荆斩棘,只为心中所爱的动人画面,诗中每一个细节都在述说着两情相悦,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感。读《关雎》,仿佛时间倒流,穿越千年,感受古人对爱情的崇高和真挚。

关雎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翻译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

《关雎》的前四句,作者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手法,用“在河之州”的一对相互应和的小鸟与夫妻之间的相互友爱的相似特征起兴,引出要赞美的对象淑女,以及配得上淑女的君子。成双成对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鸟儿,那么人世间成双成对的应该是窈窕淑女和君子。

诗歌开头的起兴不仅引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角(淑女与君子),同时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河边)。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一段中的"求"字是希望能够配得上的意思。这个"求“字的应用有了心理描写,把”窈窕淑女“在君子心中的美好与渴望展现了出来。

读到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诗句传递出了”哀“的情绪,因为喜欢一个女子,可是求而不得,这样就带来了绵绵的愁思,这个愁思中有沮丧,有无可奈何,有不甘心。这是《关雎》中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这样一位深深进入心中的女子,虽然求之不得,但是没有放弃,有了下文的“琴瑟友之”。这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关雎》哀而不伤的原因所在。

注释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统治东方诸侯。“周南”都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歌。《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形容它们的融洽。好逑:等于说“佳偶”。逑:配偶。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寤:醒着。寐:睡着了。思服:思念。服:想。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表达对她的爱慕。芼:摸,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