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原文及简介

发布时间:2024-02-28
1 一枝花·赠朱帘秀原文及简介(加注释)
一枝花·赠朱帘秀
一枝花·赠朱帘秀加简介
原文及翻译

《一枝花·赠朱帘秀》是由关汉卿所写的,记录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中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学习一下吧。

《一枝花·赠朱帘秀》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关汉卿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扬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一枝花·赠朱帘秀》简介

《一枝花·赠朱帘秀》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套曲。这套曲子记录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中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朱帘秀已经嫁人,身不由己,关汉卿不可能明白地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表白,把作为人的朱帘秀当作物的珠帘来描绘、吟咏、赞美,表面上句句咏珠帘,骨子里句句写帘秀,人与物化,物人合一,语意双关,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比喻贴切,艺术上独具一格。

《一枝花·赠朱帘秀》注释

⑴南吕:宫调名。一枝花:南吕宫常用的套数。通常由一枝花、梁州第七、尾声三曲组成。如在三曲后还要加写几支曲子,尾声即改称隔尾。又唐人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艺名一枝花。这套曲调大约就是从说唱一枝花的歌曲中传承下来的。朱帘秀:元代著名女演员,艺名珠帘秀。

⑵虾万须:虾须、竹帘的别称。陆畅《帘》诗:“劳将索手卷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曲中两句是说,这珠帘子是用虾须串起珍珠做成的。

⑶金钩:指悬挂珠帘的吊钩。错落:指金钩的光彩互相交错照映。

⑷妆点就:打扮好,装饰好。

⑸取次展:随意展看。

⑹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是说珠帘摇动起来,四壁好象披上翡翠的阴影,它放射出的光彩使琉璃瓦都黯然失色。

⑺富贵似侯家柴帐,风流如谢府红莲:侯家、谢府,出处未详。东晋时,谢安、王导同为高门世族。当时,另一显贵之家侯景欲向王、谢氏求婚,皇帝说,王、谢是高门世族,你配不上他们。可以与朱、张以下的人家联姻。侯谢,或即指此。这里以“侯家”、“谢府”泛指显贵的人家。紫罗,紫罗帐:红莲,红莲幕,比喻珠帘的华贵、高雅。

⑻拂:指珠帘摆动、拂拭。砌:台阶。榆钱:榆树未出叶以前,枝条间生出的榆荚,形似钱而小,俗称榆钱。

⑼抹回廓:雨淋湿长而曲折的走廓。抹,涂抹。萧萧:形容风雨声。

⑽筛曲槛:西风穿过长廓弯曲的栏杆。剪剪: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韩偓《夜深》诗:“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⑾透:照彻。长门:汉代有长门宫。这里泛指宫室门户。娟娟:美好的样子。

⑿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这里泛指水池边...

查看更多
2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简介(加翻译)
原文及简介加翻译
寿阳曲·远浦帆归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简介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元曲作家马致远所写的《寿阳曲·远浦帆归》详细知识点讲解,同学们应该都有学过这篇散曲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欢迎同学们一起来阅读参考哦。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寿阳曲·远浦帆归》简介

《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既写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示出一种疏淡旷雅、平和静穆的美。

《寿阳曲·远浦帆归》译文

夕阳西下,酒旗安闲地悬在门前,显得宁静闲适。江上还有两三只小船儿还未曾靠岸。落花在水面弥漫着香气,茅舍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都已走散。

《寿阳曲·远浦帆归》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浦:水边。

⑶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⑷两三航:两三支船。航:船。着岸:靠岸。

《寿阳曲·远浦帆归》鉴赏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而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水村黄昏的风景画,表现闲适生活的主题。

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夕阳下”,点明了时间。全曲情境均由此生。“酒旆”,既点明了地点,又表示这是小镇所在。“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为全曲奠定了闲适的情调。“两三航未曾着岸”,将景物境界由小镇扩展到江滨。江上只有两三只未曾靠岸的小船,进一步突出了小镇的宁静。“未曾着岸”四字隐含着“帆归”之意。船是向岸边驶来,只是尚未靠岸罢了,这同扬帆远去或船行中流的情景是不同的。酒旆,是近景,酒旗也看得清,这是写近距离的视觉。两三航,是远景,远远望去,只见江上有船,船上人看得不甚分明,这是写远距离的视觉。以上三句是一个层次,写远浦。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这转入另一个层次,写帆归。此曲略去了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直接写桥头渔市结束和渔人各自回家休憩的生活场面。作者不用人...

查看更多
3 晚次鄂州原文及简介
原文及简介
晚次鄂州
晚次鄂州原文

《晚次鄂州》是由卢纶所创作的,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次鄂州》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晚次鄂州》原文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晚次鄂州》古诗简介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

《晚次鄂州》翻译

眼前的浓雾渐渐散开,似乎能远远的望见汉阳城,还要独自漂泊一日就要回到家乡了。船上的一些商贾白天睡足了觉,只觉得外面风平浪静,晚上船夫与他谈话时,方听到阵阵潮声,而我,今夜注定无眠。秋意正浓,我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曾经家乡的旧业已随着连年战火烟消云散,耳边似乎还听到江边振振战鼓声。

《晚次鄂州》注释

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武昌。

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

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晚次鄂州》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