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原文及简介

发布时间:2024-02-28
1 一枝花·赠朱帘秀原文及简介(加注释)
一枝花·赠朱帘秀
一枝花·赠朱帘秀加简介
原文及翻译

《一枝花·赠朱帘秀》是由关汉卿所写的,记录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中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学习一下吧。

《一枝花·赠朱帘秀》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关汉卿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扬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一枝花·赠朱帘秀》简介

《一枝花·赠朱帘秀》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套曲。这套曲子记录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中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朱帘秀已经嫁人,身不由己,关汉卿不可能明白地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表白,把作为人的朱帘秀当作物的珠帘来描绘、吟咏、赞美,表面上句句咏珠帘,骨子里句句写帘秀,人与物化,物人合一,语意双关,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比喻贴切,艺术上独具一格。

《一枝花·赠朱帘秀》注释

⑴南吕:宫调名。一枝花:南吕宫常用的套数。通常由一枝花、梁州第七、尾声三曲组成。如在三曲后还要加写几支曲子,尾声即改称隔尾。又唐人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艺名一枝花。这套曲调大约就是从说唱一枝花的歌曲中传承下来的。朱帘秀:元代著名女演员,艺名珠帘秀。

⑵虾万须:虾须、竹帘的别称。陆畅《帘》诗:“劳将索手卷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曲中两句是说,这珠帘子是用虾须串起珍珠做成的。

⑶金钩:指悬挂珠帘的吊钩。错落:指金钩的光彩互相交错照映。

⑷妆点就:打扮好,装饰好。

⑸取次展:随意展看。

⑹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是说珠帘摇动起来,四壁好象披上翡翠的阴影,它放射出的光彩使琉璃瓦都黯然失色。

⑺富贵似侯家柴帐,风流如谢府红莲:侯家、谢府,出处未详。东晋时,谢安、王导同为高门世族。当时,另一显贵之家侯景欲向王、谢氏求婚,皇帝说,王、谢是高门世族,你配不上他们。可以与朱、张以下的人家联姻。侯谢,或即指此。这里以“侯家”、“谢府”泛指显贵的人家。紫罗,紫罗帐:红莲,红莲幕,比喻珠帘的华贵、高雅。

⑻拂:指珠帘摆动、拂拭。砌:台阶。榆钱:榆树未出叶以前,枝条间生出的榆荚,形似钱而小,俗称榆钱。

⑼抹回廓:雨淋湿长而曲折的走廓。抹,涂抹。萧萧:形容风雨声。

⑽筛曲槛:西风穿过长廓弯曲的栏杆。剪剪: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韩偓《夜深》诗:“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⑾透:照彻。长门:汉代有长门宫。这里泛指宫室门户。娟娟:美好的样子。

⑿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这里泛指水池边...

查看更多
2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简介(加翻译)
原文及简介加翻译
寿阳曲·远浦帆归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简介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元曲作家马致远所写的《寿阳曲·远浦帆归》详细知识点讲解,同学们应该都有学过这篇散曲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欢迎同学们一起来阅读参考哦。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寿阳曲·远浦帆归》简介

《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既写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示出一种疏淡旷雅、平和静穆的美。

《寿阳曲·远浦帆归》译文

夕阳西下,酒旗安闲地悬在门前,显得宁静闲适。江上还有两三只小船儿还未曾靠岸。落花在水面弥漫着香气,茅舍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都已走散。

《寿阳曲·远浦帆归》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浦:水边。

⑶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⑷两三航:两三支船。航:船。着岸:靠岸。

《寿阳曲·远浦帆归》鉴赏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而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水村黄昏的风景画,表现闲适生活的主题。

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夕阳下”,点明了时间。全曲情境均由此生。“酒旆”,既点明了地点,又表示这是小镇所在。“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为全曲奠定了闲适的情调。“两三航未曾着岸”,将景物境界由小镇扩展到江滨。江上只有两三只未曾靠岸的小船,进一步突出了小镇的宁静。“未曾着岸”四字隐含着“帆归”之意。船是向岸边驶来,只是尚未靠岸罢了,这同扬帆远去或船行中流的情景是不同的。酒旆,是近景,酒旗也看得清,这是写近距离的视觉。两三航,是远景,远远望去,只见江上有船,船上人看得不甚分明,这是写远距离的视觉。以上三句是一个层次,写远浦。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这转入另一个层次,写帆归。此曲略去了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直接写桥头渔市结束和渔人各自回家休憩的生活场面。作者不用人...

查看更多
3 天净沙·夏原文及翻译(含简介)
原文及翻译
天净沙·夏
天净沙·夏原文附赏析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白朴的《天净沙·夏》相关知识内容,同学们又听过这首元散曲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天净沙·夏》原文

朝代:元朝|作者: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夏》译文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天净沙·夏》简介

《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描绘出云收雨霁、水凉瓜甜、树阴垂檐的画面,后两句描写消受着宜人时光的“玉人”。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全曲运用白描,洗净铅华,选景精当,语言简洁,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天净沙·夏》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⑶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簟(diàn):竹席,苇席。

⑷缣(jiān):细的丝绢。

《天净沙·夏》鉴赏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似乎也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得力于作者艺术上的功力。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全用白描,简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小令中写到的纱帐、藤簟、罗扇、绢衣,都是一个闺阁女子的香艳、富于色彩的物件,然而,作者却有意识地忽略色彩上的涂染,似乎这些东西都是素净的,不着颜色的。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已无雷声和雨脚;水中添波,却未见急湍流动;绿阴低垂,并无微风掠过;罗扇在“玉人”手中,似乎也不必摇动;那“玉人”就更给人一种静态的清爽感觉。繁富、喧闹的声音和动态,总是与燥热相联,反之,素朴宁静会构成凉爽的氛围,这正是这首小令的基调。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

《天净沙·夏》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

查看更多
4 晚次鄂州原文及简介
原文及简介
晚次鄂州
晚次鄂州原文

《晚次鄂州》是由卢纶所创作的,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次鄂州》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晚次鄂州》原文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晚次鄂州》古诗简介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

《晚次鄂州》翻译

眼前的浓雾渐渐散开,似乎能远远的望见汉阳城,还要独自漂泊一日就要回到家乡了。船上的一些商贾白天睡足了觉,只觉得外面风平浪静,晚上船夫与他谈话时,方听到阵阵潮声,而我,今夜注定无眠。秋意正浓,我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曾经家乡的旧业已随着连年战火烟消云散,耳边似乎还听到江边振振战鼓声。

《晚次鄂州》注释

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武昌。

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

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晚次鄂州》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

查看更多
5 口技原文及翻译(带作者简介)
原文及翻译带作者简介
口技
口技原文及翻译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下面是关于口技文言文翻译和原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口技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译文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一家人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个八尺高的帷幕,这位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目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帷幕里醒目拍打了一下,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只听到遥远的深巷里有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在说梦话。紧接着小孩子醒了,大声的啼哭。她的丈夫也醒了。妇女安抚着小孩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妇女拍打着小孩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紧接着大孩子醒了,连续不停的说话。就在这个时候,妇女拍打小孩子的声音,口中发出哄小孩入睡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备。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微笑着,默默的赞叹,认为奇妙到了极点。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鼾的声音发出来了,妇女拍打小儿子的声音一会儿拍一会儿停。渐渐听见有老鼠在活动,翻倒倾斜盆子的声音,妇女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的坐正了身子。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了”,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女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孩子一起哭。霎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成百上千的狗在叫。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声音,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都一起发出来了;又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起用力的呼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是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不能指明其中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嘴有一百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

查看更多
6 荆轲刺秦王作品简介及原文加翻译
作品简介及原文加翻译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作品简介及原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简介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末页,秦国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六国国君为首的旧贵族,即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经临于末日,但他们还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杀活动,来做最后的挣扎,而荆轲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

作品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查看更多
7 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带作者简介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原文及翻译
原文及翻译带作者简介

在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冥有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冥有鱼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北冥有鱼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

查看更多
8 洛神赋翻译及原文(加作者简介)
洛神赋
洛神赋翻译及原文
翻译及原文加作者简介

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洛神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洛神赋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

查看更多
9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含作者简介)
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含作者简介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我年幼的时候就爱学习。因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之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

查看更多
10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含作者简介)
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爱莲说含作者简介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注释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爱莲说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

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