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韩信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17
1 韩信与谋士的故事:如果听了谋士的话,天下就和刘邦无关了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如果说在楚汉之争的关键阶段,韩信还没有发觉自己已经成为了决定汉王刘邦与项王之间战争胜负的关键,那么在项王派武涉前来劝说韩信。武涉给韩信讲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后,韩信应该已经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在楚汉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韩信身边的谋士蒯彻也明白了这一点,蒯彻也开始怂恿韩信反叛刘邦自己独立,蒯彻又是如何劝说韩信的呢?

蒯彻劝说韩信的四大角度:

一、劝说韩信阶段已经变了,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做法:

当初伐秦阶段时,刘邦、项羽能为了灭秦而联合,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秦朝,两人才能联合起来。而现在秦朝已灭,阶段也就变了,刘邦与项羽自然就成了敌对的两方势力。但现在由于楚汉之争导致连年战火,使得天下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横遭惨死,父子老少暴露在荒郊野外的尸骨数也数不清。

现在已经处于楚汉之争的关键性决定阶段,也是韩信唯一一次能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绝佳时机,也是韩信站出来解救百姓于苦难的最佳时机。如果在以前,韩信只能老实待着,但现在这天赐良机,只要韩信抓住,韩信就能迅速崛起与刘邦、项羽分庭抗礼。可韩信没有这样做,还是墨守成规。

二、楚汉之争由楚汉为重心,变为以韩信为重心:

项羽的楚军虽然强大,但经过多年的消耗,即便项羽楚军再怎么厉害,也经不起刘邦多年的消耗。楚军已经陷入了困境,正是需要外部帮助的时候,而韩信无疑就是楚军的希望,楚军需要韩信的帮助。

刘邦的汉军虽然没有楚军强大,但刘邦却拥兵之众,依靠险要的地形与项羽楚军相抗衡。多年的较量,虽然将楚军阻挡在巩县、洛阳一带,但毕竟多年的较量也使得刘邦军队陷入困境。

也就是说楚汉双方都已经陷入了困境,而能决定楚汉胜败的便是韩信了,韩信便成为了楚汉的交点

三、提出具体的做法:

第一步:楚汉双方的队都不站,自己独立出来,与楚汉并存下去,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样一来即解决了长年楚汉之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同时自己有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第二步:凭借自己的圣德贤才和拥兵众多,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使燕、赵两国顺从自己。

第三步:出击刘、项兵力薄弱的地区以此牵制住他们的后方,制止楚、汉纷争,为百姓请求解除疾苦、保全生命。

第四步:将大国强国分割、削弱,用来封立诸侯。诸侯一旦被扶立起来,天下的人便将顺从,并把功德归给齐国。

第五步:盘据齐国原有的领地,控制住胶河、泗水流域,同时恭敬谦逊地对待各诸侯国,天下的各国君王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表示归顺了。

四、恐吓韩信:

借用上天给了韩信一个争夺天下的机会恐吓韩信,如不接受,就会遭受到上天的惩罚。时机一到如果不行动,那么时机稍纵即逝,等到时机一过韩信就会遭受灾祸。

其实就是在告诫韩信,你已经拥有了争夺天下的能力,要么争夺天下,要么就是死。如果放过这次机会,以后必然遭受刘邦或项羽的打击。很多东西并不是你韩信愿不愿意,想不想去做,而是你不得不去这样做,如果不做将来面对的必然是死亡。

蒯彻为何要用相面人的说法劝说韩信?

古代封建迷信:

蒯彻之所以要利用相面人...

查看更多
2 韩信是谋反罪被杀,关于韩信谋反的故事真相如何?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韩信在收到相国萧何的信后,入宫祝贺平定陈豨叛乱。甫一入宫,吕后就命人将韩信绑起来,斩于长乐宫的钟室。韩信临死前说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最终一代战神落得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悲催结局。

韩信为什么会有如此下场?韩信是以谋反罪被杀的,他真的谋反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关于韩信谋反的具体记载:【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仔细研读这段史料,你会发现疑点颇多,甚至根本站不住脚。首先,陈豨并不是什么钜鹿守,而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而读陈豨的传(在《韩信卢绾列传》),你会发现陈豨谋反并不是与韩信预谋的结果,而是起于一个偶发事件:“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财物诸不法事,多连引豨”。谋反是大事,关系到身家性命,韩信既然说:“公,陛下之信幸臣”,可见韩信那时是没有理由和陈豨密谋造反的,恐怕韩信和陈豨的关系还不一定比陈豨与刘邦的关系好呢。也没有几年前就预谋反叛的道理,那时陈豨还没有想过谋反。读《韩信卢绾列传》你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是韩信(韩王信,不是淮阴侯韩信)、卢绾、陈豨三个人的传记。这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曾是刘邦的亲信,和刘邦关系很好,而最后都背叛了刘邦。

韩信的谋反部署也很令人费解,此时的韩信无兵无权,只能想到诸官徒奴(官方刑徒奴隶),还是以假造诏书的方式发动他们,他们能不能听从都是个问号。而举报韩信谋反的人也很可疑。那人是韩信府舍人的弟弟,因为哥哥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囚禁了,韩信还准备杀他,他就去告密。一个犯罪舍人的弟弟有可能知道这样的重大密谋吗?留意韩信的最后遗言,韩信后说悔没有采用蒯通反汉自立的计谋。韩信要谋反,早就反了,不用等到无一兵一卒时才谋反。

那么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呢?其实吕后除了斩韩信外,还杀了彭越。彭越和韩信一样,都是异姓诸侯王。铲除异姓诸侯王是汉朝的既定国策。吕后连一个流放的庶人彭越都不愿放过,又怎会放过被贬为淮阴侯、功高盖主的韩信呢?就像韩信曾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鸟尽弓藏,自古皆然。

查看更多
3 韩信做过哪些愚蠢的事?一起来听听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几乎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就连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都被其打败了,最终帮助刘邦建立大一统的汉王朝,为汉朝开国功臣,韩信也因此被封为异姓王,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地。

韩信的领地在楚国,到了楚国,身为楚王的韩信马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召见当年短期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给她千两黄金,以报答她的恩情,第二件就是召见当年较长一段时间给他饭吃,后来则没有继续供养他的亭长,韩信却只是赏赐他一百钱,说他做事有始无终,是个“小人”。第三件则是召见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那个恶霸,韩信不但不惩罚他,还封他做了官,说他是个“壮士”,因为让他忍受了胯下之辱,所以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三件事,韩信肯定自以为做得很好,很聪明,因为在韩信的心里,他认为大家会夸自己有大将之风,心胸广阔,不记恨他人,确实是个君子。但是真的如此吗?

第一件,赏赐漂母一千金,韩信做的不错,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是每个有良知的人的基本品格。

第二件,赏赐亭长一百钱,并且还说羞辱他的话,这个韩信就做得过分了,想当年你在别人家里白吃几个月,如果别人继续让你吃下去,你一个大男人是不是要白吃一辈子啊!还好意思说别人有始无终!你不报答别人的恩情也就罢了,还出言羞辱人家,真是忘恩负义!这个亭长回去后,绝对会在心里暗骂韩信还不如一条狗。

第三件,封恶霸做官,而且还是当众欺负、羞辱过自己的恶霸,韩信的心胸可真广大!亭长好心供养他几个月,换来一顿羞辱和区区一百钱,恶霸让他当众学狗钻裤裆,韩信却封他做官,还说恶霸是“壮士”,呵呵!

我们不讨论韩信给恶霸封官有什么其他含义,我们只是分析一下给恶霸封官的影响与危害。

首先,作为一国之主,理应赏罚分明、惩恶扬善,这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大王,而韩信在对待这三人的处理上,却是令人费解的,应该惩罚的恶霸在韩信口中变成了“壮士”,好心供养自己的亭长却成为了“小人”。这就是明显的好坏不分,赏罚不明!这样的大王谁愿意效忠?

其次,韩信封恶霸做官后,楚国的老百姓们就会觉得,做人不能太善良,没事的时候上街欺负欺负小百姓,说不定将来被欺负的小子发达了,我们也可以混个做官。如此一来,韩信的楚国必然会变成一个恶人猖獗,人性冷漠之地!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韩信知道报漂母之恩,证明他起码不是小人,但是对于为害乡里,还曾经逼迫自己受过奇耻大辱的恶霸,非但不惩治,还封其当官!这就绝不是君子所为了!

查看更多
4 韩信发明象棋的故事你听过吗?还有哪些关于韩信的民间故事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象棋是中国最传统的棋术,但是对其起源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最早的说法源于西汉著名的名将韩信。据说刘邦建立汉朝后,韩信要求成为诸侯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刘邦只能同意让韩信成为不同姓氏的封王。刘邦建王朝初期的分封制一直是他心中的刺。为了除掉这根刺,刘邦和邪恶的吕后计划如何除掉这些不同姓氏的封王,集中皇权。韩信被诬告反叛,并被刘邦押送到首都,刘邦废除了韩信的王位,将韩信降职为侯。

此后,吕后和萧何联手陷害韩信,韩信因叛乱被监禁。韩信知道这次他逃不掉的了,但是他的一身本事还没有流传下来。因此,他向吕后提议,他想写一本军事书籍,并将他的军事思想代代相传。然而,吕后不同意,并命令韩信不要写军事书籍。韩信感慨道:吕后想我永远消失在历史中!每天给韩信送食物的狱卒崇拜韩信。吃完饭,他跪在韩信面前,希望韩信教他兵法。但是韩信说,他被抓就是因为自己知道这些东西,不想给无辜的人带来麻烦。后来,当狱卒来给韩信送饭时,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韩信说:“吕后准备对我做些什么吗?”狱卒回答说:“是的!”

韩信请狱卒坐下,然后拿起筷子,在地上画了一个框架,在框架中间画了一条“边界线”,上面写着“楚河”和“汉界”,边界线两边画了三十六个小方块。韩信说这是他自己研究的奇术。为了报答兄弟的关心,他把这个东西教给了他。韩信分了三十二张纸,其中十六张纸上写着“相、兵、马、车”,另外十六张纸上写着“将、士、相、卒”。韩信告诉狱卒双方代表两支军队对抗,然后他移动纸片来代表行进策略。韩信被杀后,狱卒逃走了。他把韩信的奇书带给自己,去了一个隐居的地方,一整天都在研究这些东西,后来写了一本书。因为“奇”和“棋”是同音字,而且很像战场,所以被称为“象棋”。

风筝是中国独有的。风筝在南方被称为“鹞”,在北方被称为“鸢”。赵鑫写了一本书《熄灯鹞》,记录了韩信发明的风筝,然后让张良在与项羽的战斗中坐在风筝上唱楚歌,战斗蔓延到了项羽的阵营,导致许多楚军纷纷想起了家乡,纷纷逃离。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他人说张良当时没有坐在风筝上。韩信命令人们用牛皮制作风筝,以击败楚军的心,并绑上竹笛。风筝飞起来后,笛子被风吹起,韩军用笛子的声音唱着楚歌。还有人说韩信不仅在这场战斗中使用风筝,还用风筝来测量距离。

除了以上两个故事,韩信分油的民间故事也在流传。那时候有两个人在路边纠结,他们有三个容器,篓子,罐子和葫芦,总共有十斤的油,只能用这三个容器装。但是这两个人不知道如何把它分成五五分。篮子里面装满了一篓子油,罐子和葫芦是空的。然而,罐子只能装七斤油,葫芦只能装三斤油。这对于两个人非常的困惑,所以这两个人拿着三个容器来回倒,永远无法平分。韩信骑马穿过马路,看到了这一事件。他对两个人说:“葫芦的倒在罐子里里,罐子倒在篓子里就行了。”这两个人真的按照韩信的方法分了十斤油,人们通常认为他们应该倒在大容器里,但是韩信却相反,将小容器的倒在到大容器中,光是这种想...

查看更多
5 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受人恩惠,当以黄金一千两来答谢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大军事家、淮阴侯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迁移封地之后不久,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韩信逃往匈奴,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发生在韩信身上的典故有很多,其中“一饭千金”就体现了他知恩图报的品质。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河边钓鱼,希望像姜子牙那样遇到伯乐,便可以解决生活,一展身手。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再者伯乐不常有。所以韩信经常饥不果腹。

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老婆婆,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却凭借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而那位诶老婆婆更是劝说韩信要出去闯荡天涯,好男儿志在四方。韩信听了很是感动便对她说,将来如有成绩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婆婆厚恩。那婆婆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自己施舍救助他并不是为了报恩。

后来,韩信遇到萧何和刘邦,终于得以遇到知己,并替汉刘邦立了不少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

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故乡那位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查看更多
6 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竟然是一场计划周全的预谋?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韩信的一个作战的故事:韩信背水一战,各诸侯将军连连称赞,他的作战计划竟如此周全。

泰朝灭亡后,赵歇称赵王,以陈余为丞相。楚汉争夺天下,赵歇、陈余均站在项羽一边。刘邦自率大军与项羽对抗,派韩信、张耳攻击赵国。赵歇和陈余合兵二十万,聚集在井陉口,通战汉军。陈余手下有个人叫李左车,很有军事头脑,他分析了两军的形势后对陈余说:“韩信、张耳前不久灭了魏国,乘胜而来,他们的锋芒锐不可当。不过,兵法说得好:“千里送粮,将土必有饥色,临时打柴烧饭,部队一定不能按时进餐。’汉军千里远征,正应了此种弊端。再说井陉形势险要,道路狭窄,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这种情况又决定了汉军的粮草肯定在很远的后面。请大王(陈余被赵歌封为代王给臣奇兵三万,从小道断绝汉军粮道,大王则深沟高垒,不予交战。汉军向前不得进,退却不得还,附近又没有什么可掠夺的,军粮必然危急。不出十天,韩信、张耳之头即可献于大王。”

陈余是个十分迁腐的人,常称自己的部队是“义兵”,拒绝用诈谋奇计,认为这不是仁义之师应干的。他不以为然地说:“汉兵人数远不如我们,又连续作战,十分疲惫,如果避而不击,则诸侯都令会认为我们软弱,以后将轻易来侵犯我们了。李左车唯有吧息而已。

韩信派人来到陈余军中刺探情报,得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谋,大为高兴,才敢引兵长驱直入,到离井径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大营。半夜,韩信传下命令,挑选出两千多名精锐骑兵,每人手认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隐蔽地接近赵军大营追赶,伏于荒山之中。韩信告诫他们说:“赵军见我军逃跑,一定会全军冲出大营追赶,你们便乘机快速攻入赵军大营,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我军旗号。”

偷袭部队出发不久,韩信命令-万人先行,穿过井陉口,背水为阵。这无异于自绝退路,向来为兵家所忌,赵军远远看见,无不指点嘲笑。 天刚亮,韩信率领汉军主力,敲着战鼓,浩浩荡荡穿过井陉口。赵军望见,大开营门,冲杀出来。两军大战良久,韩信佯装支撑不住,丢旗弃鼓,率部退回营地。赵军果然空营来攻。汉军又回头拼杀,因为后面是河,无处可退可逃,因此人人死战。赵军潮水般涌来,竟然不能取胜。这时,埋伏在山中的汉军冲入赵军大营,全部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旗帜。赵军不能取胜,准备暂时回营,老远看见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无不大惊,以为汉军已俘虏了赵王赵歇。赵军顷刻大乱,各自逃命。赵军将领连斩多人,也不能禁止。韩信乘势反攻,占据赵军大营的精骑也冲杀出来,两面夹击,赵军大败。陈余被杀,赵歇被活捉。

韩信和诸将共庆胜利。诸将请教道:“兵法说,大军安营应右靠山,左前方临水,既有水源可饮,又有退路可走。今天临战,将军反而叫我们背水为阵,以后又说“打败赵军再饱餐’,臣等很不相信,然而竟胜利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韩信得意地说:“这本来也是兵法中所讲的,只是你们没有理解罢了。兵法中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逃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当主帅不久,将士们还不...

查看更多
7 著名典故韩信点兵的故事你听过吗?他的军事才能被刘邦嫉妒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古代的著名典故,后人常用后一句来比喻好的事物越多越好。

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刘邦笑着问韩信:“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只是后面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原来韩信也不傻。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当时正值乱世,基本就是谁手里有兵谁就是大哥,所以他就问过韩信,他能带多少军队。韩信的回答可以说是很让人深思了,那就是多多益善。刘邦一听其实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毕竟韩信算是给他打工的,如果说韩信多少军队都能带的话,那么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呢?

韩信被贬之后,他知道刘邦担心他的才能,所以常常借口身体不适,而很少去上早朝或者是跟着出行。韩信从此心生幽怨,郁郁寡欢。韩信在被刘邦软禁期间,最多的时间便是与张良整理很多的兵家书籍,总共整理出来一百八十二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兵书整理,是我们军事研究不可多得的财富。

通过韩信点兵的事件,刘邦一方面佩服他的才能,一方面畏惧他的地位。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大汉王朝的一代功臣韩信在长乐宫室死去,终年只有33岁。刘邦还将其诛灭三族,几千无辜人的生命,将整个长安城染成了血红色,哀声满天,使天下人为之动容。据说,韩信被满门抄斩的那天,寒风四起,大雪纷飞,满城人为这开国元勋悲叹。萧何一语中的,想谋反的人怎么会像韩信这样坦率呢?韩信没有辜负汉朝,而汉朝却辜负了他,淮阴侯的死真的是冤枉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虽然有过人的才能,但是因为君王的猜忌之心,其实能在君王身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优势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查看更多
8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通过九个小故事看韩信起起落落的人生
韩信的故事
韩信的故事有哪些

韩信,汉初功名显赫的名将,为刘邦的西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出身低微的韩信,一生起起落落,极富传奇色彩,也正因如此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故事的男人

胯下之辱

韩信出身凄惨,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亲,寄人篱下,打渔为生。卑微的身份使他经常受到欺凌。最严重的一次,一群恶少想找点乐子,当众羞辱韩信,其中一个恶少对韩信:看你身材高大,又喜欢佩剑,但胆子很小,有本事的话,你敢拿剑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思前想后,也知道把他弄死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所以只能忍着从他胯下爬过,受到众人的耻笑。如果不受这次胯下之辱,那后来那个最有故事的男人可能都不复存在。

一饭千金

还没出道成名的韩信,生活困苦,经常有上顿没下顿。一次,河边洗衣服的老太看到韩信恶的不成样,就分了点饭给他吃。饿到不行的韩信非常感激,痛苦涕零,就向老太说:“将来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老太不吃他这一套反而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有什么用?”韩信听到极其惭愧,后来发奋图强,成名之后,果然找到了这位昔日的恩人,并重赏千金。这个故事很好地表现了韩信知恩图报,有始有终的品质。

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这个成语一般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然而,真实的故事却跟粮仓有关。韩信刚刚投奔刘邦的时候,做的工作是管理粮仓,后来在管理中发现了旧粮总是腐败变质的问题,然后就推出了“推陈出新”这个管理理念,意思是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前门进新粮,后门出旧粮,不断更新仓库里的粮食,以免粮食因存放过久而变质,这个管理理念,在古代仓储管理中应该是开创之举。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刘邦因两军实力差距而姑且臣服于项羽。直到刘邦具备与项羽干架的时候才迅速挥师出征。这时,韩信献出妙计,明着是要樊哙带着大量的部队去修栈道,为军队后期的行进铺路,其实暗地里直接带领精锐部队翻山越岭偷袭出入关中的必经之地陈仓,重兵把守的在陈仓的大奖章邯受到了迷惑,受到了突然袭击。这个锦囊妙计帮助刘邦大部队顺利挺进关中,站稳了脚跟和项羽决斗。这个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妙计也成了后来众多军事家屡试不爽的军事策略。

背水一战

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交战,韩信阵容处于劣势,为了鼓舞战士的勇气,出奇制胜,韩信不顾兵家大忌,依然把兵营设在没有退路的河边。发起冲锋号时,韩信另调两千轻骑从左右两方进攻,趁机夺取赵军军营,打败了人数占优的赵军。背水一战的成功体现了韩信的有勇有谋,敢于冒险的军事思想。

十面埋伏

项羽自刎于乌江

十面埋伏对于项羽来说是一件悲惨的遭遇。由于指挥上的失误又或说天时、人和都不占优的因素,项羽军队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刘邦众将的不断地出兵挑战将项羽军队逼到了绝境——垓下,中了韩信“十面埋伏”,最终四面楚歌的项羽自刎于乌江边。

功高震主

刘邦是一个遇到问题喜欢说:“奈之若何”的主帅,刘邦的成功很大一方面与刘邦手下人才济济有关,从月下被追投奔刘邦到刘邦建立...

查看更多
9 韩信的故事:韩信当大将军之后赏赐救命恩人,放过曾侮辱他的仇人
韩信的故事
韩信胯下之辱

韩信(?—前196)是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布衣贫民出身。他年轻时并没有什么名气,行为放纵不拘小节,又不会种地、不会做生意,因此生活无着,平时只能在别人家里混吃混喝,乡亲们都有点讨厌他。他最常去的就是一个“南昌亭长”(类似于汉高祖刘邦曾做过的“泗水亭长”,是秦朝地方上最基层的小吏)家,曾一连吃了好几个月的“白食”。亭长的妻子不悦,最终想出一个办法,在清晨很早的时候就把饭做好、吃完,等到了饭点韩信晃晃悠悠来吃早饭的时候,却什么吃的也没有了。韩信也就知道她不待见自己,一气之下拂袖而去,从此再不上他们家去了。

韩信什么谋生的手段都不会,到别人家去蹭饭又遭受冷遇,于是干脆来到护城河边钓鱼—这样既不用看人脸色,又可以解馋充饥。但不知是护城河的鱼比较少,还是韩信钓鱼的水平不佳,好久都不见有鱼上钩。护城河边上经常会有大妈大婶来漂洗衣物,其中有一位大婶见韩信面黄肌瘦地坐在那里钓鱼,却总也不见有收获,怪可怜的,于是就把自己带的饭递给他吃,这样一连接济了他好几十天。韩信非常高兴,就对大婶说,我将来一定好好回报您。大婶却很生气地说,你身为大丈夫却不能自己谋生吃饭,我是看你并非等闲之辈才帮助你的,难道贪图你的回报吗?韩信听了大婶的话,有所醒悟。

淮阴有集市,是贩夫走卒屠户等聚居的地方,常有一些无所事事的街头少年,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小混混、古惑仔等,在市上游走打闹。一次,一个小混混寻衅滋事,对韩信说,别看你长得人高马大,还经常带刀带剑,其实你是个懦夫胆小鬼,有种你就把我杀了,没种你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一旁的人也跟着一块儿起哄。韩信瞪着他看了很久,最终还是忍住了心中升腾的怒火,趴在地上匍匐着从那人胯下钻了过去。这时在旁看热闹的人都放声哄笑起来。

后来项梁在吴地(今江苏苏州)起义,来到淮阴附近要渡淮水,韩信便仗剑从军跟随项梁,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他曾多次给项羽出主意,但都得不到采用。

在刘邦当了“汉王”以后,他投奔了刘邦。在刘邦营中,韩信几经曲折,终于得到了重用,在萧何的鼎力举荐之下被封为“大将军”。他屡出奇谋、攻城略地,在刘邦与项羽对决的楚汉战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被封为“齐王”。在双方最后决定胜败阶段,可以说韩信倾向于谁,谁便可以得到最终胜利。当时有谋士劝说韩信背叛汉王投靠楚王,也有人劝他干脆三分天下自占其一,但韩信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没有背叛他,而是辅助他在垓下打败了项羽。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其故乡淮阴正在他的管辖之下。

韩信荣归故里之后,首先找到当年接济过他的大婶,赏赐了千金;而只给了那位南昌亭长一百钱;又把曾经侮辱过他的少年召来,让他做了“中尉”(掌管都城治安的军官)。可以说,正是因为韩信当年能忍受胯下之辱,没有为逞一时之勇把人杀掉,才有了后来实现自己抱负的一天—这样,监狱中少了一个冲动的犯人,而历史上则出现了一位“国士无双”的千古名帅。韩信的故事,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启迪。

查看更多
10 韩信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一生,韩信胯下之辱故事剖析
韩信的故事
韩信胯下之辱

大家会感到好奇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倘若项羽当初能够重用韩信,那么就不但不会被韩信逼死,还能得到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如果得到了韩信,也许得到天下的人就是项羽了,根本不会有刘邦什么事了。

其实项羽不用韩信的原因其实有很多。

第一,韩信是一个颇能隐忍的人,而项羽自小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一切,所以养成了他骄傲自负的性格。这样的项羽是最看不起会钻人胯下的韩信这种人的。项羽本身连看都看不起韩信,又怎么可能会重用韩信呢?

第二,项羽自己的本领很大,从前攻无不克的战绩让他无比的自信和自负。在他眼中,除了自己之外的人,不论是能力还是忠诚,都是不被项羽信任和看重的,而亚父范增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样自负的项羽旁边说要给他出谋划策,对项羽而言简直就是一个玩笑,所以他怎么可能会重用韩信呢!

从这两点可以看到,项羽和韩信其实是不可并立的存在,这两人相处必然会有一方式微。最初时是韩信在项羽军中默默无闻,后来是韩信在刘邦军中将项羽逼得自尽身亡。

韩信胯下之辱故事解读

韩信还过是白丁的时候,家境贫困,淮阴地区就有一个屠夫想要羞辱他,彰显自己的本事。之后就成了我们常谈的饭后谈资,其实胯下之辱,对韩信来说意义重大,后人对其的说法也是各不相同。

忍辱负重的韩信

假如是明事理的人,在看到屠夫的话说出口之后,就已经是在侮辱韩信,不管韩信采取何种措施,屠夫的本意已经做到。并且钻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用来加深对韩信的羞辱,韩信钻过胯下之后,其实是把这个羞辱实体化。并让那些找事的无赖牙口无言,找不到何种借口来羞辱韩信,韩信此举真是神来之笔,并且把旁观的同情心激发出来,假如无赖还要愈加羞辱,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比较自找倒霉。这是其中的一种看法。

第二种说法就有点偏激了,认为当时社会早已混乱不堪,各地诸侯起义,欲推翻暴秦的统治。可想而知,连当时的统治者都敢推翻,韩信并没有杀掉这个无赖,行事这般畏缩,认为不是大丈夫所做之事,怪不得项羽不会重用他。

第三种的说法就有点取巧,把韩信比做成黛玉,韩信看不起这些无赖,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反而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假如我因此而生气,岂不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因此韩信心里并没有生气,更加谈不上受辱。对他来说,钻个胯下,只不过是躲避这些恶少的烦扰。

第四种的说法是可信度最高的,赞扬韩信忍辱负重,就是想凭借有用之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声名远扬。

以上四种说法,我更偏向于第四种。

韩信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观其一个人,我们可以从他的性格出发,从某种角度上说,性格的好坏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有何作为。其实剥开其光辉的事迹,就如同凡人一样,就是由一点点细枝末节所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韩信的性格特点里,自信肯定是其中之一。他先后在两个楚汉效力,但都得不到重用,逃了两次,结果是被萧何所追回来,才得到了刘邦的重用。如果不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就会随遇而安,主子没有重用自己,也无所谓,只要在乱世中存活下来,也就可以。但正是对自我能力的强大自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