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项羽本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但汉王只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
查看更多与“关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萧何如果没去追韩信历史会改变吗?”相关的文章
刘邦刚到汉中,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他手下大多数都是东方人,都想早点回到家乡,这些士兵觉得跟着刘邦一点前途都没有,因此每天都有人逃跑。刘邦干着急也没有什么办法,性情宽大之人,最怕的就是遇见这样的情况,就是你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了,可是还是有人对你不满意。
有一天,刘邦手下的军士就向他报告说萧何也跑了,刘邦这次真怒了,不理解自己的发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也离自己而去,那两天,刘邦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左右一样不痛快,两天之后,又有人向刘邦汇报说萧何又回来了,并且立即要见刘邦。刘邦且怒且喜,喜的是萧何终于回来了,回来就什么都好说,怒的是一定要好好惩罚萧何。于是,萧何刚进来,刘邦就破口大骂:你小子也想逃跑啊,萧何回答道:不敢,我是追赶逃跑的人去了,刘邦问:谁值得你这么去追啊?萧何回答:韩信。刘邦听到后更怒了,说:逃跑的名将都有几十人了你不去追,却偏偏追一个无名小辈,这不是骗人吗,你背后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于是萧何就讲出了了那句千古名句,他说:其他的人都容易得到,至于韩信,国士无双,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您要是就想在汉中呆着,韩信没有什么用,要是您想争雄与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帮到你,现在就是看大王你怎么想的了。萧何紧跟着说:如果您愿意争雄于天下并重用与韩信,那么韩信一定会留下,如果不重用韩信,那么他还是会跑的。刘邦其实看到萧何去二复返,心中就已经非常高兴了,就想命韩信为将军,萧何又说:如果只是将军,那么韩信一定不会留下。刘邦又要命韩信为大将军,萧何又说:非常好,但是您的态度非常随意,您封大将军就像对一个小孩子一样轻浮,这正是韩信不愿意留下的原因,如果您真的愿意重用他,就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吃斋,设立高台,然后才可以实行加封和任命,刘邦就照着萧何的就办了。
韩信是淮阴人,起初作为平头百姓,家庭贫困,口碑不好,既不能被推荐去做官吏,又不会经商维持生活,所以只能厚着脸皮去蹭吃蹭喝,有一天,他在城外钓鱼,河边有一些妇女在洗衣服,其中一位年纪大的妇女看见韩信饥肠辘辘的样子,就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韩信,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高兴,就对那位妇人说:日后我发达了,一定会好好报答你。那位妇人非常生气的说:大丈夫连自己的生计都保证不了,怎么还提发达,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指望你日后报答我吗。后来在淮阴市场的街头,有一位少年要与韩信单挑,他当着众人的面对韩心说:看你每天背着把长剑到处转,好像有本事的样子,你要真有本事就当众刺死我,没本事就从我的胯下穿过去。听到这话后,韩信是面不改色,从容地从少年的胯下穿了过去,市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觉得韩信很窝囊,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它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后来,天下大乱,项梁、项羽起兵渡过淮河,韩信仗剑从军投在项梁门下,但是也没有得到重视,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韩信又追随了项羽,项羽也只让他当一个侍从的郎中,韩信曾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
查看更多与“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这一追让刘邦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胜利的幸运牌”相关的文章
从兵家孙武之后,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兵神的可谓是少之又少,但是秦汉之际的韩信绝对能算其中一位。从被刘邦筑高台拜为大将军之职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临晋设疑、木罂渡军、背水一战、拔帜易帜、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让刘邦在资源贫匮的蜀汉之地一步步称霸中原,最后打败最为强大的项羽,一举统一中国,建立了强汉。
但是说起韩信早年的遭遇,那真是国的苦不堪言。韩信原是战国是六国贵族后裔,但是秦统一六国之后,韩家就没落了,到了韩信手里的时候,除了一把祖传的宝剑之外,什么也没剩下。韩信自小就熟读兵书,对谋生之道太过马虎,在这个时候忍饥挨饿是免不了的。在这个时间里,南昌亭长见他仪表不凡,腹中韬略惊人,于是就经常接济他,韩信也知道自己谋生不行,竟经常到这个亭长家里蹭饭吃,一天两天没啥,但是一连几个月,韩信从不缺席,不用说以前的食物稀少,就是放到现在,一个人连着几个月都跑到你家吃饭,你家人也受不了。
这个南昌亭长的妻子就受不了了,那天没给准备饭食,聪明的韩信不用想也知道什么回事,只好自己去钓鱼意图果腹。但是他连鱼饵都没有,怎么可能钓出鱼呢?还好的是当时有一位洗衣服老婆婆看他可怜,就经常给他带点吃的。之后在集市上谋生路也被一个屠夫欺辱,受了奇耻大辱,但是韩信是谁,那是做大事的人,知道忍一步风平浪静的道理。
一直坚持到秦二世逆行倒施,天下大乱,韩信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跑去投靠当时希望最大的项梁,没想到人家根本没把他当一回事,韩信无奈之下只好离去,到了项梁死后,韩信又再一次投靠楚军,这回被楚将钟离眜看重,推举给了项羽,可是项羽根本就不信他那一套,把他打发到帐篷外看门去了。
两次投楚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韩信也对项羽失望了,转生投靠了汉王刘邦。没想到痞子出身的刘邦也看不起他,差点因为连坐的罪名把他给杀了。好在刘邦的司机夏侯看到他的谈吐不似常人,饶恕了他,并且向刘邦举荐了一次,可这个时候的刘邦还在为项羽把他分封到这穷苦地方生气呢,哪里能顾得上他,给了司机一个面子,让他管理粮仓去了。
在这期间,汉相萧何见他把粮仓管理的整整齐齐,一丝不苟,两人再次交谈,实在惊为天人。可这时候的韩信已经对汉王刘邦失望了,过了两天就不辞而别。萧何知道他的能耐,哪里能够轻易放走,于是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回来拿命给韩信作保,刘邦才知道韩信有多大的才能,即时登台拜将,封韩信为总领汉军的大将军。
韩信也没让刘邦失败,到一处平一处,天下诸侯不够他一顿削的,连项羽也被他在垓下困死,逼得在乌江自刎了。可是夺得江山后的刘邦对韩信反而不那么信任了,最后以他私通匈奴,企图造反的名义杀害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
其实是韩信的功高盖主,士兵只知道大将军而不知道皇帝,在就是刘邦遭围时,韩信不但没有领兵来救,反而要齐王的封号等等,让刘邦心里忌惮非常,所以才会杀了他。
查看更多与“为什么说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追出来一个神将,也追出了韩信自己的灭亡?”相关的文章
公元前206年,张良推荐韩信到汉中投奔刘邦,韩信带上张良写的推荐书和宝剑,千里迢迢到了南郑,去见汉王刘邦。在此之前,张良送刘邦到褒中后分手时,曾商量招纳贤才的事,张良对刘邦讲过:“以后若有人来投大王,以臣的手书为凭,封官宜大不宜小。”但到底推荐谁来,张良并没有讲明。韩信虽然带着张良的荐书和宝剑,心里却认为,汉王既是明主,一定能慧眼识英才,我不能靠别人的推荐,而要靠自己的本领去取得汉王的重用。因此他把张良的荐书装在身上,拜见汉王时并不交出来。
刘邦接见韩信时,见他身材瘦小,貌不赢人,说他手无扶戟之力,仍然不予重用。韩信每天闲住南郑的驿馆里读书下棋。虽然见过刘邦,但在刘邦的眼里,几乎没有这件事。
丞相萧何心里想,张良走时说有人来投我王,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是这么久了,就来了一个韩信,可能就是此人,但却没有什么凭据。于是一有空闲时间,萧何就去陪着韩信下棋、游玩,暗中考察韩信。韩信却从不提及自己,更不向丞相请求高攀提拔,显得城府很深。萧何经过一段考察,认为韩信智谋高强,胸怀大志,一定就是张良介绍来的贤才。于是就向汉王推荐,要求重用韩信。汉王碍于萧何的面子,就封韩信做了个“连敖”,即粮仓管理。
韩信千里迢迢来投汉王,仅仅当了个粮仓管理员,心中很是不满,于是就发牢骚。一日,与其他十三人喝醉了酒,酒后失言说:“人言汉王英明!我看他并不英明。”不料被人听见报告了汉王。汉王就要将这十四个喝醉酒的人一律处死,并派夏侯婴做监斩官。夏侯婴将这十四人押赴刑场,已经杀了十三人,当要杀韩信时,韩信突然狂呼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么,为何杀壮士?”夏侯婴一听,立令停斩,一看乃是韩信,就跟他谈话,听后对韩信佩服得了不得。夏侯婴就去报告汉王,建议重用韩信。刘邦听了夏候婴的建议,就做个顺水人情,免去了韩信的死罪,封韩信为治粟都尉,即粮仓管理官,而不是管理员了。传说韩信当治粟都尉,并不去向汉王汇报情况。一天,刘邦忽然命人将韩信叫来,问他现有多少粮草,韩信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出了东西南北各库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草料等具体数字。汉王派人翻仓查库,结果数目相符,斤两不差。刘邦这才知道韩信真的有才,但仍旧相貌取人,加之韩信性情高傲,不善迎奉,依然不予重用。唯独丞相萧何十分留意人才,听得此情,又召见韩信问话,果然发现大有才能。就对韩信许愿说,要建议汉王任命他做大将。
韩信又等多日,仍不见汉王任用,大失所望,就收拾行装,另寻出路。也不向丞相告辞,便趁一个月夜逃走了。待萧何知道时,如失至宝,立即骑了一匹快马,加鞭急驶,去追韩信。
传说韩信骑马出了南郑城东门,拐了一个弯儿,向北进人了褒谷。因张良返回关中时,已烧毁了褒斜栈道,道路十分难走,许多地方不得不涉水过河。韩信策马跑着,到了一个地方,忽然被前面一条溪水挡住了去路。这个地方就是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镇。这条溪水,今名西沟,原名寒溪,自西向东注入褒水。平时寒溪水浅,行人可以涉...
查看更多